收藏 分销(赏)

JJF 1833-2020 真空氦漏孔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547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46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833-2020 真空氦漏孔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JJF 1833-2020 真空氦漏孔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JJF 1833-2020 真空氦漏孔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JJF 1833-2020 真空氦漏孔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JJF 1833-2020 真空氦漏孔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8 3 32 0 2 0真空氦漏孔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V a c u u mH e l i u mL e a k s 2 0 2 0-0 1-1 7发布2 0 2 0-0 4-1 7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真空氦漏孔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V a c u u mH e l i u mL e a k sJ J F1 8 3 32

2、0 2 0代替J J G7 9 31 9 9 2 归 口 单 位:全国压力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真空一级计量站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东贝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压力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于红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王金库(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李得天(国防科技工业真空一级计量站)冯 焱(国防科技工业真空一级计量站)陈宇航(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王金锁(上海东贝真空设备有限公司)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目

3、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和计量单位(1)3.1 术语(1)3.2 计量单位(2)4 概述(2)5 计量特性(2)6 校准条件(2)6.1 环境条件(2)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3)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3)7.1 校准项目(3)7.2 校准方法(3)8 校准结果表达(8)9 复校时间间隔(8)附录A 真空漏孔校准记录格式(9)附录B 真空漏孔校准证书内页格式(推荐样式)(1 0)附录C 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 1)附录D 漏率单位换算(1 5)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引 言J J F1 0 7 12 0 1 0 国家计量校

4、准规范编写规则、J J F1 0 0 12 0 1 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 J F1 0 5 9.12 0 1 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G B/T3 1 6 32 0 0 7 真空技术 术语共同构成本规范制定的基础性系列文件。本规范参照B SE N2 0 4 8 6:2 0 1 8 无损检测 漏孔检测 气体参考漏孔校准(N o nD e s t r u c t i v eT e s t i n gL e a kT e s t i n gC a l i b r a t i o no fR e f e r e n c eL e a k sf o rG a s e s)、A S TM E 9

5、 0 8:1 9 9 8(2 0 1 2)校准气体参考漏孔的标准方法(S t a n d a r dP r a c t i c ef o rC a l i b r a t i n gG a s e o u sR e f e r e n c eL e a k s)进行制定,采用了其中的基本原则,对具体方法和技术指标进行了细化、补充和修改。与J J G7 9 31 9 9 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规范主要技术变化如下:适用范围为由标准漏孔扩大到所有真空氦漏孔,测量范围向下扩展两个数量级;标准装置增加了流量计法校准装置和相对比较法校准装置;校准方法增加了流量计法和相对比较法;增加了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6、和质量流量与摩尔流量的换算方法。本规范历次版本发布情况:J J G7 9 31 9 9 2。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真空氦漏孔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漏率值在(11 0-1 011 0-4)P am3/s范围内的真空氦漏孔的校准。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 J F1 0 0 12 0 1 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 J F1 0 0 82 0 0 8 压力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G B/T3 1 6 32 0 0 7 真空技术 术语G B/T3 1 6 42 0 0 7 真空技术 图形符号B SE N2 0 4 8 6:2 0 1 8 无损检测 漏孔

7、检测 气体参考漏孔校准(N o nD e s t r u c t i v eT e s t i n gL e a kT e s t i n gC a l i b r a t i o no fR e f e r e n c eL e a k s f o rG a s e s)A S TM E 9 0 8:1 9 9 8(2 0 1 2)校准气体参考漏孔的标准方法(S t a n d a r dP r a c t i c ef o rC a l i b r a t i n gG a s e o u sR e f e r e n c eL e a k s)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8、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和计量单位3.1 术语3.1.1 漏孔 l e a k当密闭的容器内部与外部的气体压力或浓度不同时,可以使气体由器壁的一侧泄漏到另一侧去的小孔、缺陷或隙缝以及渗透元件或漏气装置。J J F1 0 0 82 0 0 8,定义1 1.3 13.1.2 真空氦漏孔 v a c u u mh e l i u ml e a k使用氦气作为示踪气体的、出气口压力低于1k P a条件下校准和使用的漏孔。3.1.3 通道漏孔 c o n d u c t a n c e l e a k可以把它理想地当做长毛细管的由一个或多个不连续

9、通道组成的一个漏孔。G B/T3 1 6 32 0 0 7,定义6.1.23.1.4 渗透漏孔 p e r m e a t i o nl e a k气体通过渗透穿过薄膜(薄壁)的一种漏孔。3.1.5 漏率 l e a kr a t e在规定条件下,一种特定气体通过漏孔的流量。G B/T3 1 6 32 0 0 7,定义6.1.91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3.1.6 示漏气体 t r a c e dg a s喷在被检容器外或压缩到被检容器内可以用适当的方法和仪器进行漏隙检查的气体。J J F1 0 0 82 0 0 8,定义1 1.4 03.1.7 氦质谱检

10、漏仪 h e l i u m m a s ss p e c t r o m e t e r l e a kd e t e c t o r以氦作示漏气体,调正到对氦起灵敏反应的专门用作检查漏隙的质谱仪。J J F1 0 0 82 0 0 8,定义1 1.3 83.1.8 质谱计 m a s ss p e c t r o m e t e r区分不同质荷比电离粒子并测量其离子流的一种仪表。G B/T3 1 6 32 0 0 7,定义4.5.13.2 计量单位漏孔漏率的计量单位是帕斯卡立方米每秒(P am3/s)或摩尔每秒(m o l/s)。4 概述真空氦漏孔(以下简称为漏孔)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提供恒

11、定、已知氦气流量的元件,用来校准氦质谱检漏仪的灵敏度。按照其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道漏孔,即泄漏元件为真实小孔,包括毛细管型、小孔型、金属压扁型等;另一类是渗透漏孔,主要是用石英玻璃作为渗透元件。漏孔通常由漏孔元件、储氦室和阀门组成,如图1所示。图1 真空氦漏孔结构示意图5 计量特性5.1 漏率值给出一定条件下,真空漏孔对氦气的漏率值。如果可获得温度修正系数,则需要给出2 3下的氦气漏率值。6 校准条件6.1 环境条件6.1.1 校准的环境温度为(2 35),校准过程中,环境温度波动不超过1,实验室内不应有明显的气体流动。6.1.2 环境湿度不大于8 0%RH。6.1.3 校准设备周

12、围不应有明显的振动,或其他干扰因素。2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6.2.1 测量标准装置标准装置用于提供已知的气体流量或气体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可以任选其一。流量计法校准装置,测量范围应在(11 0-1 011 0-4)P am3/s范围内,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优于1 0%(k=2)。定量气体法校准装置,测量范围应在(11 0-1 011 0-4)P am3/s范围内,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优于1 0%(k=2)。相对比较法校准装置,测量范围应在(11 0-1 011 0-4)P am3/s范围内,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优于2 0%(k=2)。

13、应配备多支标准漏孔,漏孔漏率值应覆盖装置测量范围的各个数量级。标准漏孔的校准不确定度不大于1 0%(k=2)。质谱计或氦质谱检漏仪应可显示不少于3位有效数字,1 5 m i n稳定性应不大于2%。注:评估稳定性时应连续记录,或者记录时间间隔不超过1m i n。6.2.2 其他设备6.2.2.1 温度计:温度范围为(05 0),不确定度优于0.1(k=2)。6.2.2.2 氦气源:气体纯度为9 9.9%或以上。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7.1 校准项目7.1.1 外观。7.1.2 漏率值。7.2 校准方法7.2.1 外观检查7.2.1.1 漏孔应有型号、编号、气源类型、标称漏率值、校准温度、温度系数

14、、年衰减率等信息。7.2.1.2 漏孔应具有与校准系统连接的密封接口。7.2.1.3 无储氦室的漏孔应有明确的气流方向或出口端标志。7.2.2 漏率值渗透型漏孔应无裂痕等缺陷,通道型漏孔不得堵塞。校准前,应开启漏孔前端阀门并在校准环境内放置1 2h以上。根据标准装置的类型以及待测漏孔的要求,选择一种校准方法对漏孔进行校准。无储氦室的通道漏孔按图2对待测漏孔进行配气。3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图2 通道漏孔配气示意图7.2.2.1 流量计法按照正常程序启动真空系统,待系统进入高真空后开启质谱计,质谱计正常工作2h后,才能开始校准漏孔。按照图3所示,将漏孔安装

15、于真空系统上。打开漏孔阀门K 2,待质谱计检测到真空系统中的氦气峰值稳定(通常情况下,至少需要3 0m i n)后,开始校准。注:此时,阀门K 1应处于关闭状态。图3 流量计法校准装置原理和漏孔连接图 校准步骤:a)用质谱计记录漏孔氦峰离子流IL,并记录漏孔温度T()。b)关闭阀门K 2,调节阀门K 1,使得流量计中的氦气流入真空系统,且质谱计氦峰离子流在IL(11 0%)之间,记录为IF。c)按照装置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流量计流出的氦气流量QF。d)关闭阀门K 1,用质谱计记录真空系统本底氦峰离子流I0,要求I00.1IL。e)按照公式(1)计算漏孔漏率值:4J J F1 8 3 32 0

16、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QLT=QFIL-I0IF-I0(1)式中:QLT 漏孔温度T时的漏率值,P am3/s;QF 流量计流入氦气流量值,P am3/s;IL 漏孔氦峰离子流,A;I0 真空系统本底氦峰离子流,A;IF 流量计氦气流入真空系统时,氦峰离子流,A。f)重复步骤a)到e)至少3遍,取其平均值QLT作为温度T下的漏孔漏率值。7.2.2.2 定量气体法定量气体法是指用漏孔流入真空系统的氦气量与装置测量部分流入真空系统的氦气量来进行比较,进而计算得到漏孔漏率的一种测量方法。装置测量部分给出氦气量可以通过膨胀法或流导法来得到。按照正常程序启动真空系统,待系统进入高真空后开启质谱计

17、,质谱计正常工作2h后,才能开始校准漏孔。按照图4所示,将漏孔安装于真空系统上。关闭阀门K 1(K 1),打开漏孔阀门K 2,待质谱计检测到真空系统中的氦气峰值稳定(通常情况下,至少需要3 0m i n)后,开始校准。图4 定量气体法校准装置原理和漏孔连接图 校准步骤:a)关闭阀门K 3并开始计时,待一段时间后计时结束,用质谱计记录漏孔氦峰离子流IL和时间t1,并记录漏孔温度T()。b)关闭 阀 门K 2,开 启 阀 门K 3,记 录 质 谱 计 本 底 氦 峰 离 子 流I0,通 常 要 求I00.0 1IL。5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c)膨胀法:将体积

18、为v的标准体积内充入压力为p的氦气,关闭阀门K 3,开启阀门K 1,将标准体积内的气体膨胀到真空系统中,记录质谱计氦峰离子流IE,通常要求0.9ILIE1.1IL;流导法:将气源室内充入压力为p的氦气,关闭阀门K 3,开启阀门K 1,开始计时,待一段时间后,记录质谱计氦峰离子流IC和时间t2,通常要求0.9ILIC1.1IL。注:时间t1和t2可采用计算机自带计时器计时,用质谱计软件读取。d)按照公式(2)或公式(3)计算漏孔漏率值:膨胀法:QLT=p vt1IL-I0IE-I0(2)流导法:QLT=p C t2t1IL-I0IC-I0(3)式中:QLT 漏孔温度T时的漏率值,P am3/s;

19、p 标准体积或气源室内氦气压力,P a;v 标准体积值,m3;C 固定流导值,m3/s;t1 漏孔累积的时间,s;t2 流导法气体累积的时间,s;IL 漏孔累积的氦峰离子流值,A;IE 标准体积内的氦气膨胀到真空系统后,质谱计的氦峰离子流,A;IC 流导法气体累积结束时刻,质谱计的氦峰离子流,A;I0 真空系统本底氦峰离子流,A。e)重复步骤a)到d)至少3遍,取其平均值QLT作为温度T下的漏孔漏率值。7.2.2.3 相对比较法按照正常程序启动真空系统或氦质谱检漏仪,待系统进入高真空后开启质谱计,质谱计正常工作2h后,才能开始校准漏孔。选择与待测漏孔漏率值在同一数量级或漏率值接近的标准漏孔,按

20、照图5、图6所示,将待测漏孔和标准漏孔同时安装于真空系统或检漏仪上,标准漏孔与待测漏孔必须安装在同一位置上。打开标准漏孔阀门K 1和待测漏孔阀门K 2,待质谱计或检漏仪检测到真空系统中的氦气峰值稳定(通常情况下,至少需要1 5m i n)后,开始校准。6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图5 相对比较法校准装置原理和漏孔连接图(真空系统)图6 相对比较法校准装置原理和漏孔连接图(检漏仪)校准步骤:a)关闭阀门K 1和K 2,记录质谱计或检漏仪本底信号I0。b)开启阀门K 1,待稳定后记录标准漏孔信号值Is t d和漏孔温度Ts t d。c)关闭阀门K 1。d)开启阀

21、门K 2,待稳定后记录待测漏孔信号值IL和漏孔温度T。e)按照公式(4)计算漏孔漏率值:QLT=Qs t d 1+Ts t d-2 3()s t d,TIL-I0Is t d-I0m1m2(4)式中:QLT 漏孔温度T时的漏率值,P am3/s;Qs t d 标准漏孔2 3的漏率值,P am3/s;7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Ts t d 校准时标准漏孔温度,;s t d,T 标准漏孔温度系数,-1;IL 质谱计或检漏仪检测到待测漏孔的信号值,A或P am3/s;Is t d 质谱计或检漏仪检测到标准漏孔的信号值,A或P am3/s;I0 质谱计或检漏仪本底

22、信号值,A或P am3/s;m1 质谱计线性系数(通常m1=1);m2 质谱计稳定性系数(通常m2=1)。f)重复步骤a)到e)至少3遍,取其平均值QLT作为温度T下的漏孔漏率值。7.2.2.4 数据处理根据待测漏孔给出的温度系数,按照公式(5)给出2 3下的漏率值。QL 2 3=QLT 1-T-2 3()LT(5)式中:LT 待测漏孔温度系数,-1。注:如果待测漏孔没有给出温度系数,则石英玻璃渗透型漏孔按照3.5%/,通道型漏孔按照0.3%/计算。8 校准结果表达8.1 校准试验完成后,按照本规范给出校准结果,开具相应的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内页格式见附录B。8.2 校准证书应包含以下内容:8.

23、2.1 漏孔类型:通道型或渗透型(如果可以)。8.2.2 漏率值。8.2.3 校准不确定度。8.2.4 测量方法。8.2.5 进气口压力(如果可以)。8.2.6 标称漏率值(如果可以)。9 复校时间间隔漏孔的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为1年。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8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A真空漏孔校准记录格式客户名称客户地址器具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商出厂编号校准日期校准地点环境温度环境湿度%RH证书编号其他标准器信息校 准 结 果测量次数实测漏率值P

24、 am3/s平均漏率值P am3/s2 3漏率值P am3/s123校准不确定度:漏孔类型:测量方法:进气口压力:标称漏率值:校准员:核验员:9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B真空漏孔校准证书内页格式(推荐样式)证书编号:漏率值:(2 3)校准不确定度:漏孔类型:测量方法:进气口压力:标称漏率值:以下空白01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C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C.1 概述C.1.1 环境条件:温度为(2 35),湿度8 0%RH。C.1.2 测量标准:相对比较法校准装置,测量范围为(11 0-911 0-5)P am3/s

25、,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 2%(k=2)。C.1.3 被测对象:渗氦型真空漏孔。C.1.4 测量过程:被测漏孔在校准环境条件下放置1 6h以上。真空系统正常开启,高温烘烤除气。待真空系统温度降至室温,将漏孔接入真空系统,真空度达到1 0-5P a后,开启质谱计灯丝和电子倍增器。质谱计检测到氦气分压力稳定后(约2h),开始校准。C.2 测量模型漏孔漏率值的测量模型:QL 2 3=QLT 1-T-2 3()LT(C.1)其中QLT的测量模型为:QLT=Qs t d 1+Ts t d-2 3()s t d,TIL-I0Is t d-I0m1m2(C.2)式中:QL 2 3 待测漏孔2 3的漏率值,P

26、am3/s;Qs t d 标准漏孔2 3的漏率值,P am3/s;Ts t d 校准时标准漏孔温度,;T 校准时被测漏孔温度,;s t d,T 标准漏孔温度系数,-1;LT 待测漏孔温度系数,-1;IL 质谱计或检漏仪检测到待测漏孔的信号值,A或P am3/s;Is t d 质谱计或检漏仪检测到标准漏孔的信号值,A或P am3/s;I0 质谱计或检漏仪本底信号值,A或P am3/s;m1 质谱计线性系数;m2 质谱计稳定性系数。对于漏率值大于11 0-9P am3/s的漏孔,I0远小于IL,故此项可以忽略,测量模型(C.2)可简化为:QLT=Qs t d 1+Ts t d-2 3()s t d

27、,TILIs t dm1m2(C.3)由公式(C.3)可得:u2rQLT()=crQs t d()urQs t d()2+crTs t d()urTs t d()2+crs t d,T()urs t d,T()2+crIL()urIL()2+crIs t d()urIs t d()2+crm1()urm1()2+crm2()urm2()2(C.4)11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 其中相对灵敏系数:crQs t d()=Qs t dQLTQLTQs t d=1crTs t d()=Ts t dQLTQLTTs t d=Ts t ds t d,T=2 30.0

28、3=0.6 9crs t d,T()=s t d,TQLTQLTs t d,T=s t d,TTs t d-2 3()=-0.1 00.1 8(-0.0 2s t d,T0.0 3 5,1 8Ts t d2 8)crIL()=ILQLTQLTIL=1crIs t d()=Is t dQLTQLTIs t d=-1crm1()=m1QLTQLTm1=1crm2()=m2QLTQLTm2=1 由公式(C.1)可得:u2rQL 2 3()=crQLT()urQLT()2+crT()urT()2+crLT()urLT()2(C.5)其中相对灵敏系数:crQLT()=QLT()QL 2 3 QL 2 3

29、 QLT=1crT()=TQL 2 3 QL 2 3T=-TLT=-2 30.0 3=-0.6 9crLT()=LTQL 2 3QL 2 3 LT=-LTT-2 3()=-0.1 80.1 0(-0.0 2s t d,T0.0 3 5,1 8Ts t d2 8)C.3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C.3.1 标准漏孔分量ur(Qs t d)标准漏孔漏率值的不确定度包括两项,一是校准证书中给出漏率值的不确定度,通常为5%;二是漏孔漏率随时间衰减造成偏差,通常小于5%。注:如果标准漏孔可调节进气口压力,使得其使用状态与校准状态一致,则漏率衰减造成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如果标准漏孔漏率值进行了衰减修正

30、,漏率衰减造成的不确定度也可以忽略。ur(Qs t d)取这两项的方和根,估计为5%7.1%。C.3.2 待测漏孔和标准漏孔的质谱计离子流分量ur(IL)和ur(Is t d)在本实验中,质谱计作为比较仪使用,因此取其一段时间内的读数值进行A类评定。对于不同漏率的漏孔,离子流值相差很大,其离散性相差也较大,因此取量值为1 0-9P am3/s和1 0-6P am3/s的两只漏孔分别进行评定,见表C.1。21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表C.1 质谱计离子流不确定度评估参考漏孔漏率离子流ur(IL)和ur(Is t d)1 0-9P am3/s1 0-1 0A(

31、电子倍增模式)2.0%1 0-6P am3/s1 0-1 1A(法拉第筒模式)0.2%C.3.3 质谱计线性系数分量ur(m1)由于标准漏孔与待测漏孔仅保证漏率量级一致,故由于质谱计或检漏仪线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较大。当然,当标准漏孔漏率与待测漏孔漏率非常接近时,该项不确定度则较小。如有实验证明所使用的质谱计或检漏仪线性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评估不确定度。如没有相关实验,可参照表C.2来评估。表C.2 质谱计或检漏仪线性不确定度评估参考条件ur(m1)0.5ILIs t d23.0%0.2ILIs t d56.0%0.1ILIs t d1 01 0%C.3.4 质谱计稳定性系数分量ur(m2)通常认

32、为电离计的灵敏系数与真空系统的温度呈反比关系,质谱计测量原理与电离计基本相同,可参照电离计进行评定。真空系统在校准过程中,温度变化通常小于0.5,因此该项不确定度估计为0.2%。经长时间对质谱计进行监测,质谱计短时间(3m i n内)稳定性小于0.5%。ur(m2)取这两项的方和根,估计为0.5 4%。C.3.5 标准漏孔和待测漏孔温度分量ur(Ts t d)和ur(T)使用不确定度优于0.1(k=2)的温度计测量标准漏孔和被测漏孔温度,考虑到漏孔 温 度 均 匀 性 和 温 度 的 波 动,该 项 不 确 定 度 估 计 为0.2,相 对 不 确 定 度为0.8 7%。C.3.6 标准漏孔和

33、待测漏孔温度系数分量urs t d,T()和urLT()漏孔的温度系数采用仪器铭牌标称的温度系数,相对不确定度按2 0%估计。C.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待测漏孔在温度T的漏率值的不确定度一览表如表C.3所示。31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表C.3 温度T时待测漏孔的不确定度一览表序号符号来源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r(xi)/%相对灵敏系数cr(xi)crxi()urxi()%1Qs t d标准漏孔漏率57.1157.12Ts t d标准漏孔温度0.8 70.6 90.63s t d,T标准漏孔温度系数2 0-0.10.1 803.64IL待测漏孔信号0.22.

34、010.22.05Is t d标准漏孔信号0.22.0-10.22.06m1质谱计线性系数31 0131 07m2质谱计稳定性系数0.5 410.5 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r(QLT)=5.9%1 3%。扩展不确定度Ur(QLT)=1 2%2 6%,k=2。待测漏孔2 3漏率值的不确定度一览表如表C.4所示。表C.4 相对比较法校准漏孔的不确定度一览表序号符号来源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r(xi)/%相对灵敏系数cr(xi)crxi()urxi()%1QLT温度T时待测漏孔漏率5.91 315.91 32T待测漏孔温度0.8 7-0.6 90.63LT待测漏孔温度系数2 0-0.1 80.1 0

35、03.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r(QL 2 3)=5.9%1 4%。扩展不确定度Ur(QL 2 3)=1 2%2 8%,k=2。C.5 计算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用同一台质谱计测量标准漏孔与待测漏孔信号,因此Is t d和IL是正相关。在测量模型中,Is t d和IL的灵敏系数分别为1和-1。由于这两项为非主要项,为简化评定过程,按不相关处理。其余分量均为不相关。待测漏孔2 3 漏率值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r(QL 2 3)为:urQL 2 3()=52+0.62+0.22+0.22+32+0.5 42+0.6212=5.9%7.12+0.62+3.62+22+22+1 02+0.5 42+0.62

36、+3.6212=1 4%C.6 计算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UrQL 2 3()=2urQL 2 3()=1 2%2 8%41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D漏率单位换算D.1 概述真空氦漏孔漏率通常有两种表述方式:质量流量和摩尔流量,其单位分别为:P am3/s和m o l/s。D.2 单位换算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得到质量流量和摩尔流量的换算关系:q=1R TKqp v(D.1)式中:q 漏孔漏率值摩尔流量表示,m o l/s;qp v 漏孔漏率值质量流量表示,P am3/s;R 气体常数 R=8.3 1 44 7 2J/(m o lK),扩展不确定度U(R)=0.0 0 00 1 4J/(m o lK);TK 热力学温度,K。51J J F1 8 3 32 0 2 0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