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F 1533-2015 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5429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5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533-2015 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JJF 1533-2015 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JJF 1533-2015 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JJF 1533-2015 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JJF 1533-2015 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5 3 32 0 1 5白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W h i t eG a u s s i a nN o i s eG e n e r a t o r s 2 0 1 5-0 6-1 9发布2 0 1 5-0 9-1 5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白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W h i t eG a

2、 u s s i a nN o i s eG e n e r a t o r sJ J F1 5 3 32 0 1 5 归 口 单 位:全国无线电计量技术委员会 起 草 单 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 0 3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无线电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 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 0 3所)孙晓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 0 3所)梁伟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陈晋龙(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 0 3所)高秋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蔡新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J J F1 5 3 32

3、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目目 录引言()1 范围(1)2 概述(1)3 计量特性(1)3.1 频率范围(1)3.2 最大输出功率(1)3.3 平坦度(1)3.4 衰减(1)4 校准条件(1)4.1 校准环境条件(1)4.2 校准用设备(1)5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2)5.1 校准项目(2)5.2 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3)5.3 最大输出功率(3)5.4 幅频特性(3)5.5 平坦度(6)5.6 衰减(6)6 校准结果表达(7)7 复校时间间隔(8)附录A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9)附录B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1 1)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引引

4、 言 本规范依据J J F1 0 7 12 0 1 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编写,相关术语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遵循J J F1 0 0 12 0 1 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 J F1 0 5 9.12 0 1 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本规范主要涉及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幅频特性、平坦度、衰减的校准。用功率计校准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最大输出功率;用频谱分析仪或者噪声源校准装置校准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幅频特性和平坦度;采用功率计或者频谱分析仪校准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衰减。本规范为首次发布。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

5、范规定了适用于频率范围1 0H z 4 0GH z、最大输出功率范围-2 8d B m3 5d B m的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校准。2 概述白噪声信号发生器在测试系统中模拟产生实际的噪声,用于接收机解调门限(E b/N o)、载噪比(C/N)、信噪比(S N R)、误码率(B E R)测试,滤波器测试及电磁兼容(EM I)测试。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由噪声源、放大器、滤波网络及衰减器等组成。3 计量特性3.1 频率范围频率范围:1 0H z 4 0GH z。3.2 最大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2 8+3 5)d B m。3.3 平坦度平坦度:0.5d B。3.4 衰减衰减:(01 0 0)d B;功率

6、输出范围:(-6 54 0)d B m;功率谱密度:(-1 2 0-2 0)d B m/H z;最大允许误差:0.3d B。注:以上指标不是用于合格性判别,仅供参考。4 校准条件4.1 校准环境条件环境温度:(2 35);相对湿度:8 0%;供电电源:电压(2 2 01 1)V,频率(5 01)H z;其他:周围无影响校准正常工作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4.2 校准用设备校准所用设备应经过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或经校准符合要求。校准用主要设备如下:4.2.1 频谱分析仪频率范围:3H z 4 3GH z;1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平均噪声功率电平:

7、-1 3 0d B m;最大输入功率:+3 0d B m。4.2.2 功率计频率范围:D C4 0GH z;测量范围:-6 7d B m+2 3d B m;校准因子测量不确定度:1.0%5.0%,k=2;电压驻波比:1.3。注:测量范围由不同的功率敏感器组合而成。4.2.3 衰减器频率范围:D C4 0GH z;衰减:1 0d B;衰减不确定度:0.0 4d B0.1d B,k=2;最大平均输入功率:大于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3d B。4.2.4 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1 0H z 4 0GH z;频率准确度:11 0-7;输出功率范围:(-2 0+7)d B m。4.2.5 功率分配器频

8、率范围:D C4 0GH z;电压驻波比:1.4;幅度不平衡度:1 0l g1 0Sn1 02.91 04k-1-ENRuL i m(3)式中:A 衰减器量值,d B;Sn 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谱密度,d B m/H z;4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k 玻耳兹曼常数,k=1.3 81 0-2 3J/K;ENRuL i m 噪声源校准装置超噪比测量上限,d B。图4 超噪比法校准幅频特性系统框图b)设置噪声源校准装置工作频率,并接入标准噪声源,将标准噪声源分别置于热态和冷态,在噪声源校准装置上读取相应的功率测量值Ph(线性值)和Pc(线性值),获得Y系

9、数值Ys t d=PhPc;c)将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接入噪声源校准装置,使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分别置于噪声输出开和噪声输出关状态(若无噪声输出开关设置,则衰减置于0d B为开状态,衰减置于最大为关状态),在噪声源比较装置上读取相应的功率测量值Ph(线性值)和Pc(线性值),获得Y系数值Yd u t=P hP c;d)分别将Ys t d、Yd u t和Ts t d,代入式(4)计算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等效输出噪声温度,若测试系统中无衰减器,按式(5)计算出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超噪比值,否则,按式(6)计算,将计算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A.3中;Td u t=(Ts t d-Ta)(Yd u t-

10、1)(Ys t d-1)+Ta(4)式中:Ts t d 标准噪声源等效输出噪声温度值,K;Ys t d 接入标准噪声源时,噪声源校准装置测量得到的Y系数;Yd u t 接入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时,噪声源校准装置测量得到的Y系数;Ta 室温,K。ENRd u t=1 0l gTd u t-2 9 0 2 9 0(5)ENRd u t1 0l gTd u t-2 9 0 2 9 0+A(6)式中:ENRd u t 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超噪比测量值,d B;A 接入 被 校 白 噪 声 信 号 发 生 器 时,系 统 中 插 入 的 衰 减 器 的 衰 减 量值,d B。e)重复步骤b)d)完成被校

11、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所有频率点的ENRd u t测量,并画出超噪比值随频率的变化曲线,记录在附录A的图A.1处;f)若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有多个频段,将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置于相应工作频段,重复步骤a)e),完成所有频段的幅频特性测量。5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5.5 平坦度5.5.1 频谱分析仪法a)从附录A的表A.2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带内幅频特性测量数据中,读取功率最大值Pm a x和最小值Pm i n,按式(7),计算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平坦度,记录到附录A表A.4中;F=(Pm a x-Pm i n)2(7)式中:F 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平坦度,

12、d B;Pm a x 测量频率范围内,功率最大值,d B m;Pm i n 测量频率范围内,功率最小值,d B m。b)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平坦度技术指标以分段方式给出时,从附录A表A.2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带内幅频特性测量数据中,按式(7)分别计算在所用带宽内的平坦度,并记录在附录A表A.4中。5.5.2 超噪比法a)从附录A表A.3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带内幅频特性测量数据中,读取超噪比最大值ENRm a x和最小值ENRm i n,按式(8)计算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平坦度,记录到附录A表A.4中;F=(ENRm a x-ENRm i n)2(8)式中:F 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平坦度,

13、d B;ENRm a x 测量频率范围内,超噪比最大值,d B;ENRm i n 测量频率范围内,超噪比最小值,d B。b)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平坦度技术指标以分段方式给出时,从附录A表A.3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带内幅频特性测量数据中,按式(8)分别计算在所用带宽内的平坦度,并记录在附录A表A.4中。5.6 衰减5.6.1 概述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最大输出功率电平和噪声谱密度影响衰减测量范围和测量方法的选择。采用功率计法校准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衰减时,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最大输出功率电平测量值与测量用功率计量程下限的差为衰减测量范围。采用频谱分析仪法校准白噪声信号发生器时,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

14、器噪声功率示值与测量用频谱分析仪平均噪声功率电平值的差为衰减测量范围。校准过程中,在满足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情形下,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测量范围较大、测试设备要求较低的方法进行校准。6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5.6.2 功率计法a)按图1连接设备,设置功率计测量频率,建议选择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中心频率点;b)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噪声源置于开状态,噪声衰减置于0d B,使输出功率最大,读取功率计读数P0;c)按附录A表A.5,改变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衰减A设置,读取功率计读数Px;d)按照式(9)计算衰减校准值,记录于附录A表A.5中:Ax=P0-Px(9)

15、式中:Ax 衰减校准值,d B;Px 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衰减置A时,功率计读数,d B m;P0 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衰减置0时,功率计读数,d B m。5.6.3 频谱分析仪法a)按图3连接仪器;b)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噪声源置于开状态,噪声衰减置于0d B,使输出功率最大;c)设置频谱分析仪频率范围为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范围,依次设置频谱分析仪为功率测量模式,单位d B m,平均次数1 6,设置合适的分辨率带宽R BW、视频分辨率带宽V BW,参考电平和垂直刻度,使测试曲线居于屏幕中心偏上位置;d)在频带中心位置或者需要校准的频率点上,读取频谱分析仪功率测量值P0i;e)按附录A

16、表A.6,依次改变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衰减A设置,读取频谱分析仪功率测量值Px i;f)按照式(1 0)计算衰减校准值,记录于附录A表A.6中:Ai=P0i-Px i(1 0)式中:Ai 测试频率点,衰减校准值,d B;Px i 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衰减置A时,测试频率点上功率值,d B m;P0i 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衰减置0时,测试频率点上功率值,d B m。6 校准结果表达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应至少包含以下信息:a)标题:“校准证书”;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f)被校对象的

17、描述和明确标识;7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k)校准环境的描述;l)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n)校准证书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o)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说明;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7 复校时间间隔复校时间间隔由用户根据使用情况自行确定,推荐为1

18、年。8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A校准证书内页格式表A.1 最大输出功率校准记录表格最大输出功率测量值/d B m不确定度/d B表A.2 带内幅频特性记录表格(频谱分析法)序号频率频谱分析仪读数/d B m测量系统功率修正值/d B输出功率测量值/d B m不确定度/d B12图A.1 带内幅频特性图图A.2 扩展频带幅频特性图表A.3 带内幅频特性记录表格(超噪比法)序号频率超噪比测量值/d B不确定度/d B129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表A.4 平坦度校准记录表格平坦度测量值/d B不确定度/d B表A.5

19、衰减校准记录表格(功率计法)衰减标称值/d B衰减测量值/d B不确定度/d B1234567891 01 1表A.6 衰减校准记录表格(频谱分析仪法)衰减标称值/d B衰减测量值/d B不确定度/d B1234567891 01 101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B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B.1 最大输出功率校准不确定度评定B.1.1 测量模型Pm a x=Px式中:Pm a x 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最大输出功率,d B m;Px 功率计读数,d B m。灵敏系数:c1=c(Px)=Pm a xPx=1B.1.2 不确定度来源1)功率计测量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

20、度分量u1;2)功率计频率响应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3)失配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4)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4。B.1.3 不确定度评定1)功率计测量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功率计测量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按B类评定,由功率计技术指标值,功率计校准不确定度U(Px)小于0.1 5d B,取k=2,则:u1=U(Px)k=0.1 5d B2=0.0 7 5d B2)功率计频率响应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功率计频率响应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按B类评定,由证书知,功率计频率响应引入的不确定度为U(k)优于3%,即0.1 3d B,取k=2,则:u2=U(k)k=0

21、.1 3d B2=0.0 6 5d B3)失配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失配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按B类评定,失配引入的误差极限为2d u ts,服从反正弦分布,k=2,由仪器技术指标可知d u t为0.10.1 3,功率计反射系数模值s为0.0 10.0 7,则:u3=2d u ts2=0.0 5d B4)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4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按A类评定,重复测量1 0次,其测量结果如表B.1所示。11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由公式计算得到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4=snn=0.0 6 41 0=0.0 2d

22、B表B.1 测量重复性数据次数最大输出噪声功率/d B m11 0.3 221 0.4 231 0.3 541 0.4 851 0.3 361 0.4 771 0.4 681 0.3 291 0.4 11 01 0.3 6平均值/d B m1 0.3 9实验标准偏差sn/d B0.0 6 4u4/d B0.0 2B.1.4 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表B.2)表B.2 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分布k值标准不确定度/d Bu1功率计测量不准B正态20.0 7 5u2功率计频率响应B正态20.0 6 5u3失配B反正弦20.0 5u4测量重复性A0.0 2B.1.5 合成标准不

23、确定度u1、u2、u3、u4独立不相关,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u21+u22+u23+u24=0.0 7 52+0.0 6 52+0.0 52+0.0 22=0.1 1 3d BB.1.6 扩展不确定度取k=2,扩展不确定度为:U=k uc=0.2 3d B。B.2 幅频特性校准不确定度评定(频谱分析仪法)B.2.1 测量模型某个频率点上的测量模型:Pi=Px i+Pci21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式中:Pi 某频率点fi上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测量值,d B m;Px i 某频率点fi上频谱分析仪读数,d B m;Pci 某频率点fi上测量

24、系统功率修正值,d B m。灵敏系数:c1=c(Px i)=PiPx i=1c2=c(Pci)=PiPci=1B.2.2 不确定度来源1)频谱分析仪测量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2)测量系统功率修正值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3)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B.2.3 不确定度评定1)频谱分析仪测量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频谱分析仪测量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按B类评定,由上级证书可知,频谱分析仪功率测量不确定度U(Px i)=0.2 5d B,取k=2,则:u1=c1U(Px i)k=0.1 2 5d B2)测量系统功率修正值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测量系

25、统功率修正值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按B类评定,由测量系统功率修正值测量过程可知,其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Pci)主要由功率计测量不准引入,由上级证书可知,功率计测量不确定度为0.1 5d B,取k=2,则:u2=c2U(Pci)k=0.0 7 5d B3)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按A类评定,在某频率点上,重复测量1 0次,其测量结果如表B.3所示。表B.3 测量重复性数据次数频谱分析仪读数/d B m功率测量修正值/d B m测量值/d B1-5 8.0 20.2 0 8-5 7.8 12-5 8.2 90.2 0 6-5 8.0 83-5

26、8.0 60.2 0 4-5 7.8 64-5 7.9 80.2 0 2-5 7.7 85-5 8.0 90.2 0 0-5 7.8 96-5 7.9 70.1 9 8-5 7.7 77-5 8.0 00.1 9 5-5 7.8 131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表B.3(续)次数频谱分析仪读数/d B m功率测量修正值/d B m测量值/d B8-5 8.1 20.1 9 2-5 7.9 39-5 8.0 90.2 0 2-5 7.8 91 0-5 8.0 00.2 0 1-5 7.8 0平均值/d B-5 7.8 6实验标准偏差sn/d B0.0 9 4u

27、3/d B0.0 3 计算得到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3=snn=0.0 3d BB.2.4 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表B.4)表B.4 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分布k值标准不确定度/d Bu1频谱分析仪测量不准B正态20.1 2 5u2测量系统功率修正值不准B正态20.0 7 5u3测量重复性A0.0 3B.2.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1、u2、u3独立不相关,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u21+u22+u23=0.1 4 4d BB.2.6 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为:U=k uc=0.2 9d B。B.3 平坦度校准不确定度评定(频谱分

28、析仪法)B.3.1 测量模型频带内平坦度:F=(Pm a x-Pm i n)2式中:F 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的平坦度,d B;Pm a x 测量频率范围内,功率最大值,d B m;Pm i n 测量频率范围内,功率最小值,d B m。灵敏系数:c1=c(Pm a x)=FPm a x=0.5c2=c(Pm i n)=FPm i n=-0.541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B.3.2 不确定度来源1)输出功率最大点功率测量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2)输出功率最小点功率测量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3)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B.3.3

29、 不确定度评定1)输出功率最大点功率测量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输出功率最大点功率测量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按B类评定,由幅频特性校准不 确 定 度 评 定 可 知,输 出 功 率 最 大 点 功 率 测 量 的 标 准 不 确 定 度u(Pm a x)=0.1 5d B,则:u1=0.1 5d B2)输出功率最小点功率测量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输出功率最小点功率测量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按B类评定,由幅频特性校准 不 确 定 度 评 定 可 知,输 出 功 率 最 小 点 功 率 测 量 的 标 准 不 确 定 度u(Pm i n)=0.1 5d B,则:u2=0.1

30、5d B3)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按A类评定,重复测量1 0次,其测量结果如表B.5所示。表B.5 测量重复性数据次数输出功率最大点测量值/d B m输出功率最小点测量值/d B m平坦度/d B1-5 8.0 2-6 2.7 82.3 82-5 8.2 9-6 3.6 82.7 03-5 8.0 6-6 2.5 92.2 64-5 7.9 8-6 2.9 82.5 05-5 8.0 9-6 2.9 82.4 46-5 7.9 7-6 3.1 82.6 17-5 8.0 0-6 2.6 82.3 48-5 8.1 2-6 2.9 32.4 09-5

31、 8.0 9-6 2.9 92.4 51 0-5 8.0 0-6 2.9 82.4 9平均值2.4 6实验标准偏差sn0.1 2 6u30.0 4 计算得到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3=snn=0.0 4d B51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B.3.4 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表B.6)表B.6 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分布k值标准不确定度/d Bu1输出功率最大点功率测量不准B正态20.0 7 5u2输出功率最小点功率测量不准B正态20.0 7 5u3测量重复性A0.0 4B.3.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1、u2、u3独立不相

32、关,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c21u21+c22u22+u23=0.0 7d BB.3.6 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为:U=k uc=0.1 4d B。B.4 衰减校准不确定度评定(功率计法)B.4.1 测量模型衰减校准值:Ax=P0-Px式中:Ax 衰减校准值,d B;Px 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衰减置于A时,功率计读数,d B m;P0 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衰减置于0时,功率计读数,d B m。B.4.2 不确定度来源1)功率计功率测量线性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2)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B.4.3 不确定度分量评定1)功率计功率测量线性度引入的标

33、准不确定度分量u1功率计功率测量线性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按B类评定,由技术指标可知,功率计线性度0.1 0d B,取k=3(均匀分布),则:u1=0.0 5 8d B2)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按A类评定,重复测量1 0次,测量结果如表B.7所示。表B.7 测量重复性数据次数衰减置于0时功率计读数/d B m衰减置于1 0d B时功率计读数/d B m衰减测量值/d B11 0.3 20.4 29.9 121 0.4 20.6 29.8 231 0.3 50.6 59.7 141 0.4 80.6 89.8 361J J F1 5 3 32 0

34、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表B.7(续)次数衰减置于0时功率计读数/d B m衰减置于1 0d B时功率计读数/d B m衰减测量值/d B51 0.3 30.3 89.9 561 0.4 70.6 29.8 571 0.4 60.6 79.7 981 0.3 20.3 69.9 691 0.4 10.4 59.9 61 01 0.3 60.4 79.8 9平均值9.8 7实验标准偏差sn0.0 8 2u20.0 2 6 计算得到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2=snn=0.0 2 6d BB.4.4 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表B.8)表B.8 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

35、评定方法分布k值标准不确定度/d Bu1功率计测量线性度B均匀30.0 5 8u2测量重复性A0.0 2 6B.4.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1、u2独立不相关,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u21+u22=0.0 6 3d B。B.4.6 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为:U=k uc=0.1 3d B。B.5 衰减校准不确定度评定(频谱分析仪法)B.5.1 测量模型衰减校准值:Ai=P0i-Px i式中:Ai 测试频率点,衰减校准值,d B;Px i 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衰减置于A时,测试频率点上功率值,d B m;P0i 被校白噪声信号发生器衰减置于0时,测试频率点上功率值,d B

36、 m。71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灵敏系数:c1=c(P0i)=AiP0i=1c2=c(Px i)=APx i=-1B.5.2 不确定度来源1)频谱分析仪功刻度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2)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B.5.3 不确定度评定1)频谱分析仪功刻度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分量u1频谱分析仪功刻度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分量按B类评定,由上级证书可,频谱分析仪刻度校准不确定度0.3 2d B,取k=2,则:u1=c1u(P0i)=0.1 6d B2)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按A类评定,重复测量

37、1 0次,测量结果如表B.9所示。表B.9 测量重复性数据次数衰减置于0时频谱分析仪读数/d B m衰减置于1 0d B时频谱分析仪读数/d B m衰减测量值/d B1-5 8.0 6-6 8.0 09.9 42-5 7.9 3-6 8.0 61 0.1 33-5 7.9 9-6 7.9 89.9 94-5 8.1 6-6 8.0 19.8 55-5 7.8 0-6 7.9 21 0.1 26-5 8.0 6-6 8.0 19.9 57-5 8.0 4-6 7.9 39.8 98-5 7.8 9-6 8.1 01 0.2 19-5 8.0 2-6 7.8 99.8 71 0-5 8.0 3-6

38、 8.0 09.9 7平均值9.9 9实验标准偏差sn0.1 2u20.0 4 计算得到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2=snn=0.0 4d B81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B.5.4 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表B.1 0)表B.1 0 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分布k值标准不确定度/d Bu1频谱分析仪功刻度不准B正态20.1 6u2测量重复性A0.0 4B.5.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1、u2独立不相关,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u21+u22=0.1 7d BB.5.6 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为:U=k uc=0.3 4d B。91J J F1 5 3 32 0 1 5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科技 > 网络/通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