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备课资料:第22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841258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备课资料:第22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备课资料:第22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中国的政治建构 备课资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有如下优越性:第一,便于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我国的选举权是普遍的、公平的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训练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的选举是在没有压力、没有政治集团可以威逼或压迫选民的完全自由的环境之下进行的。通过选举,全国务民主党派、各阶层、各民族、各社会职业均有代表被选

2、人人民代表大会,从而使人民代表大会在打算问题时既能反映人民的共同利益,又能照看各阶层和各方面的特殊利益。其次,便于实行“议行合一”。“议行合一”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活动原则。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议行合一”,并不是说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制定法律、议决国家大事之外,一切行政管理工作都由它直接办理,把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都包办起来;而是指它既制定法律,打算国家大事,又组织行政机关,领导和监督行政机关的工作,并且通过它的代表向人民群众传达它所制定的法律和作出的决议的精神,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群众认真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之所以便于实行“议行合一”,是由于它把国家权力集中起来由自己行使。

3、这种国家权力的全权性使它成为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并有权议决国家大事;使它有权组织其他国家机关,特殊是国家行政机关,并领导和监督它们执行法律和决议。第三,既能保证中心的统一领导,又能发挥地方的乐观性和制造性。我国中心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乐观性的原则。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最高权力机关有权修改宪法,制定法律,打算国家的一切重大问题,其他国家机关都必需遵守和执行;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一切地方行政机关都要听从它的领导,从而集中全国立法权、行政权于中心;同时地方各级权力机关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遵守与执行,有权打算本行政区域内的一

4、切重大问题;省级权力机关、省及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巾的权力机关,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机关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特殊行政区依据宪法、特殊行政区基本法以及其他有关本区域法律,行使最高自治权等。这些重要规定,既保证了中心的集中统一领导。又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地方政权机关的乐观性和主动性。 历史回眸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同时,也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因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有过合作的基础,民主党派电支持社会主义建设,所以与民主党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5、度成为必定。为实现各民族一律公平和少数民族大团结。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些制度构成了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昭示着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是新中国进行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和作用是:一、共产党在中国各政党中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这种领导主要是靠正确的政治主见和自身模范行为,并通过公平协商来实现的。二、各政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三、在国家政权中,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四、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实行政治协商、相互监督。五、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公平。各政党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爱护宪法实施的职责。这一制度的实行,既有利于发扬民

7、主,充分调动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乐观性,又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避开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轮番执政带来的弊端,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布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在历史上,中共与民主党派有过合作的基础,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有过亲密合作。如抗日战斗期间,与中共的联合抗日:人民解放战斗期间,中共领导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形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并肩作战,与国民党集团彻底决裂,这些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情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支持进

8、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为了进一步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共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合作的“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作为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1982年,更进一步提出了“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亲密了同民主党派的关系。因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上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能否团结关系着国家的命运。为了真正体现各民族公平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的含义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9、,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中国之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于中国的国情而制定的。(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别的民族关系。(3)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部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热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

10、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进展,又符合现实状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富强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宠爱祖国的感情和宠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足在

11、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部是中国不行分别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心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需听从中心集中统一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因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之一。相关链接_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一贯坚持革命的统一战线,成为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不同时期的任务不同,统一战线的对象不同,所以,统一战线的名称也有所不同。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斗时期,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任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组织形式的革命统一

12、战线;在抗日战斗时期,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任务,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战斗时期,以打倒蒋介石为主要任务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实现四化、统一祖国为任务,建立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突破思路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建议老师结合本单元的“争辩学习”一日和“相关链接”进行。在“争辩学习”中已经布置同学查阅、了解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相关内容,包括其主要职权、运行程序,学问链接介绍了其优越性,在有了这些基础

13、学问的基础上,老师重点引导同学进一步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意义、作用,特殊是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影响: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以便进一步理解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地位。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学习此目内容,可以先让同学回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过渡时期,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历史,及本节“时空隧道”的一段文字,让同学对多党合作制度的必定性、合理性有一个感性生疏,从而进一步理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关于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合作的“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

14、民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气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方针受到民主党派的拥护。1982年又进一步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它的提出,进一步体现了党和民主党派的亲密关系,更加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和加强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最终分析这一制度的意义,这一制度,既有利于发扬民主,充分调动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乐观性,又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避开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轮番执政带来的弊端,有利于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布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从而进一步阐明其合理性及必定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简洁介绍一下我国实

15、行此制度是有依据的:(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别的民族关系。(3)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热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这一制度也是有历史的:早在1946年在陕甘宁边区就曾先后建立过蒙、回自治区

16、,1947年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进展,又符合现实状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最终引导同学分析这一制度的意义。 时空隧道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进展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并且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之一。它的制定,在历史上有基础,在新中国更是发挥着乐观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有过亲密合作。如抗日战斗期间,与中共组成联合抗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解放战斗期间,

17、中共领导了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与民宅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形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在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这些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基本阅历之一。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情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支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此也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个法宝。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和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这种制度的形成积累了贵重的阅历,所以我们有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它的实行,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更乐观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