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宿迁市剑桥国际学校2022-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2022.11
命题人:吴波 审核人:张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明显有深厚的贵族颜色,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产生的影响是
A.分封制度加强
B.官僚政治确立
C.宗法制度形成
D.井田制度毁灭
2.右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花和尚鲁智深要求铁匠帮他打制兵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毁灭
D.私营手工业的进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富强
3.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生疏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4.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难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见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5.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以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B.上升为中心一级的行政中枢
C.挂念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
6.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行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
A.反对中体西用,主见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B.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作用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见中体西用
D.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
7.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企业不过一百余个,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而到了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徐继玲《近代德国在华企业投资述略》)毁灭这一状况的主要缘由是
A.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8.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进展走势示意图》。影响其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进展最高峰的缘由表述正确的是
1840
1860
1895
1872
1927
1949
1956
4
2
3
1
A.欧洲列强临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官僚资本把握经济命脉快速膨胀 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9.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宽敞,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说明白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B.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C.表明白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夫问题
D.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10.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些成果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帮忙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当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斗;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协作,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果。”毛泽东旨在说明
A.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亲热合作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成功的主要缘由 D.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
11.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挂念,我们取得了一个宏大的成功,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首次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
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2.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帮忙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气,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方案;亲热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
A.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B.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D.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3.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心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开展有方案的经济建设 B.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14.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觉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少数贵族独享民主
C.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D.公民缺乏参政热忱
15.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相互把握,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把握自己。”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
①人民主权原则 ②邦联制原则 ③分权制衡原则 ④民主共和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集中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莫非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A.工业革命需要确定的社会条件 B.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C.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集中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17.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铺张,但到底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对“苏联制度”的评价
A.强调了工业化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影响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乐观作用
C.提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D.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18.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大灾难中死里逃命和毁灭二战后的富强,“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实行的重要措施是
A.实行自由主义政策 B.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C.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D.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
19.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认为:“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受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
A.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B.推动了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
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20.莫言在小说《生死轮回》中塑造了土地改革时被枪毙、在阴间里为自己喊冤的一个地主形象,他不断地经受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精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看和体会农村的变革。下列与其文学流派相像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21.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连续进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进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毁灭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进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
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
西欧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600
774
1600年
29.2
19.9
600
894
1820年
32.9
23.6
600
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进展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进展特点形成的缘由。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明清时期经济进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5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进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生疏。(4分)
22.“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亲热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把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很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打算。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确定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英勇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家里,国家最高权力的全部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始终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心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学问,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3分)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当从哪些方面供应保障?(3分)
23.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展都是以不断学习、沟通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沟通。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颖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学问。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呈现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抱负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像。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学问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四 “中国应当大量吸取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日用得着的东西,都应当吸取。”在1840年鸦片战斗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头了“吸取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究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沟通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背景。(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 (2分)
(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毁灭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取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2分)
24.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秀丽中国”供应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辞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欢快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当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进展,工业化过程中不行避开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纵地开发,贪欲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行再生资源和人们贵重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政府间续颁布了《把握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精彩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欢快的英格兰”时期英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进展特征。(2分)
(2)比较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政治、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革”?(4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缘由。(3分)
(4)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秀丽中国”供应了哪些借鉴?(3分)
25.在法国启蒙运动史上,孟德斯鸠是一位格外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家应当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公正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方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把握。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立法权和行政权假如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由于人们担忧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司法权假如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司法权假如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由于法官就是立法者。司法权假如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气。假如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2分)
(2)依据材料一、三,说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进展?其目的何在?(4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的体现?(4分)
(4)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进展的角度,评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2分)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D
C
B
D
A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A
B
A
D
C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21.参考答案:
(1)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市镇兴起;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毁灭。(3分)
(2)缘由: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进展;白银的促进作用。(3分)
影响:传统儒学受到冲击批判;小说创作蓬勃进展。(2分)
(3)态势:经济总量领先于西欧,但人均GDP落后于西欧。(2分)
生疏:明清时期农业文明高度进展;相对于西欧工业文明的日益兴起,明清社会经济毁灭迟滞。(2分)
22.参考答案:
(1)监察官:御史大夫.(1分)根本目的:维护皇权。(2分)
(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2分)
(3)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3分)
(4)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定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人民参政意识与力气。(3分,任答三点)
23.参考答案:
(1)主要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头传播到中国。(“西学东渐”) (1分)
背景:新航路开拓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3分,任答三点)
(2)观点: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全都。(1分)
创新:提出新三民主义。(1分)
(3)“五四”以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判或观赏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扬其变法政治理论。(2分)
“五四”以后,用新文化批判或观赏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2分)
(4)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受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2分,任答两点)
24.参考答案:
(1)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1分)经济特征:传统的农业经济。(1分)
(2)政治变革:1832年议会改革。(2分)经济变革:机器大生产(或实现工业化)。(2分)
(3)缘由: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3分)
(4)借鉴:依法治污;调整能源结构;培育环保意识;加强政府监管。(3分,任答三点)
25.参考答案:
(1)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2分)
(2)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进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2分)
目的: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2分)
(3)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2分)规定行政权赐予总统,立法权赐予国会,司法权赐予最高法院。(4分)
(4)将西方人文主义进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2分,任答两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