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断章错误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的“相对性”的哲理命题。 2. 赏析断章一诗奇异的结构,理解诗歌主旨。 3. 品尝意象与意境,理解错误一诗委婉表达的离愁别绪,体会郑愁予诗歌中浓郁的古典美与清爽秀丽的语言。 资料卡片 1. 作者简介(1)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学者。1933年毕业于北京高校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由于这段经受,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此外,在这一时期,卞之琳与何其芳、李广田
2、还合出过一本名为汉园集的诗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此后,卞之琳担当了北京高校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争辩员、中国莎士比亚争辩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是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主要作品有:汉园集雕虫纪历十年诗草人与诗:忆旧说新山山水水小说片断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英国诗选等。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月毁灭于诗坛,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擅长从中国古典诗词中吸取养分,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致玲珑,联想丰富,跳动性强,尤其留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发觉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
3、人寻味。诗人主见“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信任内容与外形不行分别”。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不倦地探究“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诗的意象、内容方面。有些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成为海外学者专题争辩的对象。在半个多世纪中,诗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理论争辩,成功地试验和引进了西方多种现代诗歌形式,对中国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进开放拓了新的景观,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和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2) 郑愁予,1933年生,河北人,现代诗人。少年随父至台湾。先后毕业于新竹中学及中兴高校,曾任职基隆港。20世纪60年月末赴美,
4、获爱荷华高校艺术硕士学位,后任教于耶鲁高校。诗人思维灵敏,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吸取国内外阅历,创作力充分。早期诗集包括梦土上窗外的女奴衣钵(三集合称郑愁予诗集)。后又有燕人行雪的可能。郑愁予的创作意象多变,音韵温存华美,自成风格。 2. 写作背景错误写于1954年,当时的郑愁予年仅21岁。他在原诗的后记中说:“童稚时,母亲携着我的手行过一个小镇,在青石的路上,我一面走一面踢着石子。那时是抗战初起,母亲牵着儿子赶路是常见的难民形象。我在低头找石子的时候,忽听背后传来轰轰的声响,马蹄击出金石的声音,只见马匹拉着炮车疾奔而来,母亲将我拉到路旁,战马与炮车一辆一辆擦身而过。这印象永久地潜存在我意识里。打仗的时候,男子上了前线,女子在后方等待,是战斗年月最凄楚的景象,自古便是如此母亲的等待是这首诗、也是这个大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以往的读者很少向这一境界去探究。” 学问梳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跫音(qing)春帷(wi)窗扉(fi) 2. 解释下列词语或成语在文中的含义。(1)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2) 跫音:足音,脚步声。跫,脚踏地的声音。(3) 春帷:帷,围在四周的布幕。“春帷”喻指春天即将开头。(4) 窗扉: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