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题组训练·考能]
题组一 常见物质的分别和提纯的方法及操作
1.(2022·中山市期末统考,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除去NO中混有的NO2:用水洗气
B.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先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再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C.加入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向某溶液中先加入硝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肯定含有SO
解析 A项,NO不和水发生反应且不溶于水,3NO2+H2O===2HNO3+NO;B项,Al(OH)3和NaOH反应生成NaAlO2,而Mg(OH)2不和NaOH反应,过滤后溶液中只有NaAlO2,NaAlO2和CO2反应产生Al(OH)3;C项,CaO和水发生反应,而乙醇不和CaO反应;D项,该溶液中还有可能存在Ag+,D项,由于HNO3能把SO、HSO均能氧化成SO,也能生成白色沉淀BaSO4,若含有Ag+也会生成白色沉淀AgCl,故不能说明溶液中肯定含有SO。
答案 D
2.(2022·江苏化学,5)下列装置应用于试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试验,能达到试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别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解析 A项,利用MnO2和浓盐酸制氯气,需要加热,故无法达到试验目的;B项,洗气装置气体应当是进步短出,且Cl2和HCl都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故无法达到试验目的;C项,MnO2不溶于水,MnCl2能溶于水,因此可以用过滤法分别,正确;D项,加热蒸干时MnCl2会发生水解:MnCl2+2H2OMn(OH)2+2HCl↑,无法制得MnCl2·4H2O。
答案 C
3.(2022·东莞调研)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别方法都正确的是(双选)( )。
选项
物质
试剂
分别方法
A
溴化钠溶液(NaI)
氯水、CCl4
萃取、分液
B
氯化铵溶液(FeCl3)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C
二氧化碳(CO)
氧化铜粉末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
乙酸乙酯(CH3COOH)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解析 氯水与NaBr、NaI均能反应,生成NaCl、Br2、I2,不符合除杂的要求,A错;NH4Cl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B错。
答案 CD
—————————[练后归纳]—————————
物质分别和提纯的原则
(1)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假如引入杂质则在后续操作中必需除杂。
(2)不损耗、不削减被提纯的物质。
(3)试验操作要简便易行。
(4)加入试剂的挨次要合理。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别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别试剂,在多步分别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题组二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4.(2022·深圳二调)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试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试验操作及现象
试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肯定含有SO
B
向某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连续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肯定含有Fe2+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肯定是SO2
D
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
该物质肯定属于醛类
解析 A项溶液中可能含有Ag+,从而生成AgCl沉淀;B项中溶液最终呈红色,说明加氯水后的溶液中存在Fe3+,但在此之前并不显红色,说明Fe3+是由Fe2+氧化得到;C项中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肯定就是SO2,还可能是其他气体,如氯气或O3等;D项中能跟新制的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官能团为醛基,而醛基还可能存在于葡萄糖、甲酸、甲酸酯或甲酸盐中。
答案 B
5.(2022·襄阳调研)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SO、Ba2+、NO、OH-、NH中的某几种离子,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某同学做了如下试验:(1)取少量上述溶液,向其中加入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2)另取少量该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H
B.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O
C.该溶液中肯定含有SO
D.依据上述试验不能确定Na+是否存在
解析 由试验(1)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Ba2+,由于Ba2+和SO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其中肯定不含SO。由试验(2)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H,由于NH与OH-不能大量共存,则不含OH-,由溶液呈电中性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O。依据上述试验无法确定Na+是否存在。
答案 C
—————————[方法总结]———————
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1)气体的检验方法:先观看气体颜色,再考虑其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最终考虑气体的其他化学性质。(2)固体的检验:先观看固体颜色,再考虑其水溶性,最终考虑物质的特征性质。(3)无色溶液的检验:先用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其酸碱性,然后依据离子的特征性质进行检验。(4)有机物的检验:先观看物质的官能团,然后依据这些官能团的性质,确定检验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