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气提升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 1. 种群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2. 两种典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外形种群增长(速)率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抱负条件)环境条件有限特点 连续增长; 增长率: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其次年是第一年的“”倍(注:Nt=N0t,代表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1时种群密度增大,=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1) 增长到确定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增长速领先增大,后减小,数量达稳定状态时,增长速率为0,K/2值处增长速率最大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长)有K值曲线形成缘由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等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多等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
2、主要是由于环境阻力的有无造成的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典例1(2022扬州中学)关于下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抱负条件下才能毁灭B. 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 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 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几种种间关系的易混曲线区分 1. 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 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亡)。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推断:其一,依
3、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3. 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竞争和捕食的关系: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
4、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典例2(2022南通三模)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 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D. 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种群密度的四种取样调查方法的比较方法名称 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显微计数法(计数板计数) 取样器取样法 对象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如 鼠、鸟、鱼等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 蚜虫、跳蝻)和虫卵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或血细胞)活动力气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
5、过程 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估量种群密度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计数记录表计数统计计算种群密度培育抽样到计数板显微计数计算 预备取样器确定取样地点取样采集小动物观看分类统计和分析计算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群内个体总数)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n1,n2,n3,nm,则种群密度=若小格体积为1 mm3,则1 mL中个体数=稀释倍数 记名计算法:直接数个体数; 目测估量法:分等级估测,如格外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1) 标志重捕法: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诞生和死亡的现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确定时间。(2) 样方法:随机取样;样方的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典例3下列试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B. 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