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气提升神经纤维上电位测量的方法 1. 电位差变化的测量图解和结果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2. 电位变化曲线解读图形解读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连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DE段静息电位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毁灭临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1) K+在整个过程中都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忙,属于帮忙集中。(2) Na+在动作电位产生时内流,N
2、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故属于帮忙集中。(3) Na+在恢复静息电位时,Na+的外流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典例1(2022泰兴模拟)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B. 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C. 图2中若在处赐予适宜刺激(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D. 图2中若在处赐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神经兴奋的传导 1. 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1) 在神经纤维上 刺激a点,b点先兴奋,
3、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不偏转。(2) 在神经元间 刺激b点,(ab=bd),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2. 突触间兴奋传递特殊的分析(1) 正常状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马上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远远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其缘由主要与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需要确定时间有关。 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淌性(此过程消耗能量),最终由突触后膜的糖蛋白识别。 突触小
4、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含量相对较多,主要与其代谢及分泌功能有关。(2) 特殊状况: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1) 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 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 缩手反射由3个神经元组成,内有2个突触结构,而膝跳反射只有2个神经元,内有1个突触结构。典例2(2022北京
5、西城区期末)-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图2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的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图1神经突触 图2某种局麻药的作用机理A. 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 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全都,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 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体液调整的理解 1. 人体内主要激素的比较分泌器官激素名称化学性质作用部位生理作用下
6、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垂体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垂体能够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抗利尿激素多肽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取,调整水平衡和血压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生长促甲状腺激素蛋白质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调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蛋白质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整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全身促进新陈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全身调整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主要是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上升血糖浓度睾丸
7、雄性激素固醇全身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其次性征卵巢雌性激素固醇全身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其次性征和正常性周期2. 激素调整的方式(1) 反馈调整机制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性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整。 若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如下图甲、乙),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馈(如下图丙),其中以负反馈较为常见。 2个经典负反馈调整的图形解读图形代表的意义发散甲亢患者的分泌过多;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图中有两处箭头表
8、示负反馈调整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均有类似的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三者之间的分级调整和反馈调整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均有类似的调整(2) 分级调整的三种类型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级调整属于甲类型,即: 抗利尿激素的分级调整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直接合成并分泌。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级调整属于丙类型,即:3. 构建血糖平衡调整的模型(1) 调整过程图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2) 调整曲线解读曲线解读依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去推断,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 B为糖尿病患者依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推断,波动范围在0.81.2 gL-1
9、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患者依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推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削减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1) 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整有三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受胰岛素的影响;神经调整。(2) 肾上腺素除可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提高血糖浓度外,还可与甲状腺激素协同作用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典例3(2022姜堰中学)胰岛素对肝细胞吸取葡萄糖的调整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肝细胞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特异性受体B. 肝细胞对葡萄糖的吸取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帮忙C. 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多,激发过程D. 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淌性,实现了对血糖的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