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二十一)其次十一讲生物进化名校模题1(2021广州模拟)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B突变、基因重组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C共同进化是指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展的过程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转变,确定发生了生物进化,但不愿定产生了新物种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进展。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转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新物种形成
2、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答案D2(2021滁州模拟)争辩发觉线粒体的进化速率格外快,它的一个基因的进化速率(突变速率)大约是一个核基因进化速率的617倍。下列哪项解释不能成立()A线粒体DNA复制时间短,快速复制为突变供应了更多的机会B线粒体DNA无蛋白质疼惜,简洁诱发突变C线粒体基因突变对生物生命没有影响,没有任何选择压力,突变比较简洁保留下来D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存在纠错力气低,并缺乏相应的修复机制解析突变为生物的进化供应原材料,突变越多,进化的速率可能越快,线粒体进化速率快可能与线粒体DNA复制时间短、无蛋白疼惜以及复制时纠错力气较低,且缺乏相应的修复机制有关。线粒体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生物
3、的性状,从而影响生物的生存。答案C3(2021日照一模)调查发觉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一般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一般蜣螂存在生殖隔离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C与一般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毁灭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与一般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转变解析这种蜣螂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因此这种蜣螂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从题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说明该种蜣螂和一般蜣螂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答案A4(2021安庆示范高
4、中联考)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如图分别表示某种动物3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状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 600且存在地理隔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在第25代时基因型为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B个体的死亡对种群的A基因频率影响最小C第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会毁灭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转变解析由题图的信息可知,种群在第25代时A的基因频率为75%,a的基因频率为25%,基因型aa的个体约占总数的1/16;在约150世代交替中,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没有太大变化;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
5、转变。答案A必纠错题5(2021芜湖模拟)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供应原材料。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会引起基因的丢失B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可以转变种群的基因库,获得新物种C自然选择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但不打算新基因的产生D环境变化猛烈会加快生物的变异速度,导致生物快速进化易错提示解答本题时,需要明确以下两点:(1)新基因产生途径是基因突变。(2)变化猛烈的环境,自然选择强度较大。解析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导致基因突变 ,不会引起基因的丢失,A错误;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获得的是新品种,没有新物种产生,B
6、错误;自然选择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但新基因的产生与自然选择无关,C正确;变化的环境只是对生物起选择的作用,与变异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答案C高考真题6(2022江苏卷, 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诞生时没有准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解析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抗生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即A选项错误;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
7、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细菌也存在抗药性的类型,故B选项正确。免疫球蛋白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故C选项错误。新生儿诞生时没有准时接种疫苗时,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的繁殖,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疫苗无关,故D选项是错误。答案B7. (2022广东卷, 3)某种兰花有瘦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瘦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打算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错;新物种产生
8、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B错;依据题干可知,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故C正确;口器的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错误。答案C8. (2022上海卷, 9)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全部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A20%B40%C60% D80%解析据题意,共有果蝇1000只,vv有400只,Vv杂合子占全部个体的40%有400只,VV有200只,依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式,v的基因频率为(40024001)(10002) 60%,所以选C。答案C9(2021海南卷)果蝇长翅(V
9、)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把握。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解析由残翅果蝇长期维持在4%可知:vv4%,则v20%,V1v80%,因此可知引入前各基因型频率为:vv0.220.04、Vv20.20.80.32、VV0.820.64,进而可得基因型为vv、Vv、VV的个体分别为:800个、6400个和12800个。引入后
10、的基因频率为:V(80026400)/(40002) 0.1,V的基因频率为0.9,因此A正确,B错误。杂合子果蝇和残翅果蝇引入前后数量不变,而种群数量增大一倍,其比例均降低了50%,因此C、D错误。答案B 拓展新题10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是自然选择C是自然选择学说 D是物种多样性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转变;突变导致了基因频率的转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11. (2022海南卷, 2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
11、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力气,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 B441C120 D121解析若该种群的aa个体没有繁殖力气,其他个体间(即1/3AA、2/3Aa,)可以随机交配,用配子法:产生雌雄配子的概率2/3A1/3a2/3A4/9AA2/9Aa1/3a2/9Aa1/9aa则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441答案B12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靠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猎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
12、理,则褐鼠种群中()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K依靠性无中度高度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RRRr11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削减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解析从表中供应的信息可知:对灭鼠灵药物有抗性的褐鼠对维生素K有不同程度的依靠性,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则种群中基因型为RR和rr的个体被淘汰的概率较高,基因型为Rr的个体生存的概率较大,可能导致最终种群中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答案D13下图所示为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状况。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转变了把握产油的
13、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转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把握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解析依曲线图可知,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渐渐增多,这是选育过程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从而导致把握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从图中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答案C14某争辩小组争辩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像的鱼: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做出两种假设,如图所示:(1)湖泊中红褐色鱼毁灭的缘由
14、,请你写出“假说甲”的观点是_;“假说乙”的观点是_。(2)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假如湖泊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_。(3)DNA分析能较快推断两种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假如湖泊中红褐色鱼与_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甲”。(4)对湖泊中的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觉基因型为DD和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力气相同),其次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觉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65%,在 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单位是_,进化的方向打算于_。解析
15、假如湖泊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生殖隔离。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打算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1)红褐色鱼起源于一种灰色鱼(红褐色鱼是灰色鱼的变异)洪水将湖中的红褐色鱼带到了湖中(2)生殖隔离(3)湖泊中的金黄色鱼(4)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5)种群自然选择15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刊登一份政府调查报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国内正呈集中趋势,每年估量有超过9万人严峻感染这一病菌。请回答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问题:(1)从细胞结构来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属于_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16、是_。(2)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作用,使细菌的_发生定向转变。(3)请设计一个试验,证明“抗生素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的观点是错误的。材料和器具:青霉素、培育皿以及对青霉素敏感的一般金黄色葡萄球菌。将试验完善:试验步骤:步骤1:取培育皿A若干个(A1、A2、A3),加入一般细菌培育基;取培育皿B若干(B1、B2、B3)加入_的细菌培育基。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育液涂在培育皿A1的培育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育一段时间,培育基表面会毁灭一些细菌菌落。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菌就按确定的位
17、置正确地“复制”到B1之中,将B1培育一段时间后,B1中确定部位毁灭了少量菌落。步骤4:依据B1中菌落毁灭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育一段时间后,培育基表面又会毁灭很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3、4。预期结果: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终,全部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本试验的原理:_,说明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解析(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其变异方式只有基因突变这一种。(2)抗生素属于环境选择因素,具有定向性,其实质是转变种群的基因频率。(3)设置一组含有青霉素的对比组,试验证明先变异,后选择。答案(1)原核基因突变(2)选择基因频率(3)含有青霉素A组细菌从未接触抗生素,而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