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22·沈阳期中考试)地处非洲的甲国(如下图)期望与中国开放合作,以缓解其粮食供应紧急问题。结合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完成1~2题。
1.为解决粮食问题,甲国政府在充分利用该国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应促使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甲国进展以上农业地域类型,图中显示的其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充分 D.土壤肥沃
解析:从题干中供应的信息和甲国气候可知该国应促使形成季风水田农业。其水热条件充分是进展水稻种植的优势。
答案:1.A 2.C
在西部地区大面积退耕的同时,内蒙古、新疆已开头建设西部名、优、特农产品基地。回答3~4题。
3.内蒙古应建立的名、优、特农产品基地是( )
A.优质棉花基地 B.反季节蔬菜基地
C.高糖甜菜糖料生产基地 D.烟叶生产基地
4.内蒙古、新疆建设花卉生产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强 B.土地广
C.气温高 D.降水多
解析:第3题,内蒙古适合种植甜菜。第4题,内蒙古、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是建设花卉生产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
答案:3.C 4.A
(2022·辽宁师范高校附属中学期中考试)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5~6题。
5.甲、乙农业区位的优势是( )
A.人均耕地多 B.水热条件好
C.工业基础强 D.科技水平高
6.丙、丁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是( )
A.温存多雨,畜牧业发达
B.国营农场,生产规模大
C.劳动力充分,集约化经营
D.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
解析:第5题,甲、乙两地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是两区进展农业的区位优势。第6题,丙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丁为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两农业地域形成的条件是地广人稀,生产特点是商品率较高。
答案:5.B 6.D
(2022·青岛模拟)下图为某国农业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甲、乙、丙三地农业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乳肉畜牧业 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 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
B.甲—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 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 丙—乳肉畜牧业
C.甲—乳肉畜牧业 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 丙—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
D.甲—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 乙—乳肉畜牧业 丙—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
8.甲农业区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市场需求量大 B.光照充分
C.雨热同期 D.温存潮湿
解析:图中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存潮湿,适合乳畜业进展;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进展谷物种植业和养羊业;丙为地中海气候,适合进展葡萄、柑橘、橄榄和蔬菜种植。
答案:7.A 8.D
(2022·蔚县一中测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该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9~11题。
9.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距城区近 B.气候优越
C.地形平坦 D.水源充分
10.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缘由(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进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11.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第9题,从阶段Ⅰ中可知鲜花蔬菜产区靠近城区,主要区位因素是距城区近。第10题,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距市场较远,说明交通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进展。第11题,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由于冬季广东气温较高,适合花卉、蔬菜生长。
答案:9.A 10.C 11.D
(2022·孝感高级中学期末考试)读“我国某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表”(单位:千公顷),回答12~13题。
年份
2003年
2007年
播种总面积
5 193.1
4 815.4
作物种类
粮食作物
3 128.6
2 386.5
油料作物
353.5
318.0
糖料作物
163.5
747.6
蔬菜作物
1 123.8
1 211.8
12.该省区可能是( )
A.西藏 B.安徽
C.广东 D.山东
13.该省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春小麦
C.玉米 D.高粱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种植面积减小,蔬菜种植面积增大,结合四省可知该省为广东省,其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答案:12.C 13.A
(2022·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读“我国某城市郊区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回答14~16题。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平均收购价格(元/千克)
30
6
4
3
生产成本(元/千克)
15
3.5
2
1
运费(元/100千克×千米)
5
4
2
3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年)
500
4 000
800
1 500
14.该城市可能位于( )
A.两广丘陵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山东丘陵
15.影响该城郊农业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城市空间结构
C.消费市场 D.科技水平
16.该郊区因城市化进程需要,将对表中四种农地进行征收。征地补偿标准(依据年利润)最高的农地是( )
A.花卉地 B.蔬菜地
C.稻米地 D.甘蔗地
解析:从种植的农作物(甘蔗等)可知该城市可能位于两广丘陵。影响城郊农业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蔬菜产值最高,征地补偿标准最高。
答案:14.A 15.C 16.B
(2022·天水检测)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下图为浙江省某市四个家庭农场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这些家庭农场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A.逐年削减 B.逐年增加
C.先增加后削减 D.先削减后增加
18.促使这些家庭农场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政策 D.熟制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四个家庭农场面积逐年增加,促使这些家庭农场面积增大的主要因素是政策。
答案:17.B 18.C
(2022·浙江期中考试)读“大不列颠岛地形及某三种地理要素分布图”,结合所学学问,完成19~20题。
19.推断①②③图所反映的地理要素分别是( )
A.小麦区 乳畜业 降水量
B.降水量 乳畜业 小麦区
C.乳畜业 小麦区 降水量
D.小麦区 降水量 乳畜业
20.麦田圈是指在成熟或即将成熟的麦田或其他农田上,经某种力气把农作物压平而形成的几何图案。依据所学学问,推想英国南部麦田圈毁灭最多的月份( )
A.10、11月 B.12、1月
C.2、3月 D.4、5月
解析:第19题,大不列颠岛终年受西风带把握,故降水量西部多东部少,乳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小麦主要分布在热量较充分的东南部地区,故B选项正确。第20题,4、5月份英国小麦即将成熟,故可能毁灭麦田圈。
答案:19.B 20.D
(2022·西安质量检测)北京市农业部门依据北京各地区的地理优势细化农产品加工空间布局。下图为经过北京城区中部的南北方向地形剖面图,①②③为不同的农产品加工区。读图回答21~22题。
21.与①②③相对应最合理的农产品加工区是( )
A.蔬菜加工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干鲜果品加工区
B.干鲜果品加工区、蔬菜加工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
C.干鲜果品加工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蔬菜加工区
D.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干鲜果品加工区、蔬菜加工区
22.随着北京城市化的不断推动,下列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在北京城郊农业土地中所占比重可能下降的是( )
A.菜地 B.麦田
C.园林 D.果园
解析:第21题,①位于山区,适合种植水果,应进展干鲜果品加工区;②区位于北京周边地区,适合进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区;③位于平原区,适合种植蔬菜,可以进展蔬菜加工区。第22题,在城市进展中,麦田比重可能下降。
答案:21.C 22.B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对市场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结合下图,回答23~24题。
23.大牧场放牧业生产形成的首要条件是( )
A.大面积适宜放牧的草场
B.交通运输便捷
C.气候温存潮湿
D.市场宽敞
24.图中各序号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的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畜牧品种与图示全都的是( )
A.①③⑥ B.④⑤⑦
C.②③④ D.③⑤⑦
解析:第23题,大牧场放牧业生产形成的首要条件是大面积适宜放牧的草场。第2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⑦分别代表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其中美国、阿根廷、巴西以养牛为主。
答案:23.A 24.C
25.(2021·高考北京卷)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下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甲、乙、丙分别位于( )
A.巴西、印度、南非 B.南非、巴西、印度
C.印度、巴西、南非 D.巴西、南非、印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巴西、南非和印度的玉米生产活动过程。据图可知中国华北地区玉米是春播、秋收,夏季处于生长时期。图中甲种植期、收获期与中国华北最接近,故甲为与中国华北同处于北半球的印度;乙、丙种植期、收获期与中国华北相反,应为南半球国家,对比四个选项,可确定C正确。
(2022·北京市东城区期末考试)澳大利亚南部(阴影所示区域)气候温存,降水适宜,读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现代混合农业
C.水稻种植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7.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耕作业的机械化水平高
B.精耕细作,技术水平低
C.大牧场上牧羊与水稻种植混合
D.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解析:图中阴影部分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该农业以小麦和牧羊为主,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高,产品商品率高。
答案:26.B 27.A
(2022·长春期中考试)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四周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四周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果林业。读图回答28~29题。
28.有关图中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种植青稞 B.b种植花卉
C.c饲养水牛 D.d进展果林
29.图中a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地广人稀
B.大牧场放牧业 雨热同期
C.乳畜业 市场宽敞
D.季风水田农业 劳动力丰富
解析: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南沿海。a区域为平原,不适合种植青稞,适合种植水稻,是季风水田农业。b处靠近大路,水源缺乏,可以进展乳畜业;c处靠近城市,有河流经过,可以进展花卉种植;d处位于坡地(丘陵区),可以进展林果业。
答案:28.D 29.D
30.(2021·高考广东卷)快乐果耐旱怕涝,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快乐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这种现象表明( )
A.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B.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
C.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
D.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转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解析:选B。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适宜的地区,即使在环境恶劣的地区,只要有适合这种作物生长的条件,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
二、综合题(共40分)
31.(20分)读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的特点。(6分)
(2)图乙中,c、d两区域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4分)
(3)说出a、b、d三地的气候类型。(6分)
(4)说出b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
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为季风水田农业,农业生产靠传统阅历,机械化程度低,属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图乙为美国出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c区域种植的是小麦,d区域种植的是玉米。第(3)题,依据各自的位置,推断a为热带季风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第(4)题,农业的区位因素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以及劳动力、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答案:(1)图甲为季风水田农业,农业生产靠传统阅历,机械化程度低,属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图乙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属于商品经济。
(2)小麦 玉米
(3)a地为热带季风气候,b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4)自然因素:地势平坦;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浇灌水源充分。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资源丰富;机械化程度低;商品率低。
32.(20分)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区,对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素养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区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条件分析:西北地区棉花种植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东北和京津沪都是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东北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京津沪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4分)
(3)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都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分析下表比较两地农业生产的差异。(12分)
东北地区
长江流域
主要粮食作物
________
________
农业地域类型
________
________
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________
________
解析:(1)西北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优质土壤利于棉花生长,但水源缺乏又制约棉花的生长。(2)东北地区牛奶产区的主导区位因素为饲料,京津沪牛奶产区主导因素为市场。(3)结合表格内容恰当填写即可。
答案:(1)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 水源缺乏
(2)饲料丰富 靠近消费市场
(3)
东北地区
长江流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
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人均耕地多(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劳动力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