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一)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老师版)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人体的组织细胞间分布着很多毛细血管,那么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 ( )
A.血浆和淋巴 B.血浆和组织液
C.淋巴和组织液 D.细胞内液
【解析】选B。主要考查组织细胞在内环境中的分布。毛细血管仅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其管壁细胞内侧接触的内环境是血浆,外侧接触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2.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解析】选C。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中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流向淋巴,淋巴能从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3.(2022·日照高二检测)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其中①~⑤分别是 (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解析】选B。依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②与④可相互渗透,④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所以⑤为细胞内液。
【方法规律】依据箭头的数量推断体液成分的方法
两进三出五箭头,确定是组织液;
两进一出三箭头,确定为血浆;
一进一出两箭头,进出不同为淋巴;进出相同为细胞内液。
4.在100米短跑竞赛中,运动员在猛烈活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会
( )
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解析】选C。人体正常状况下血浆的pH为7.35~7.45。运动员在猛烈运动后,虽然产生大量乳酸,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HC、HP等,会维持血浆的pH相对稳定。
5.(2022·合肥高二检测)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
(1)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O2通过内环境进入细胞。
(2)理解O2的运输过程和作用场所。
【解析】选A。组织细胞是代谢的场所,在代谢中不断消耗O2以氧化分解有机物,并产生CO2。组织细胞(细胞内液)中的O2来自组织液,组织液中的O2又来自血浆,血浆中的O2则来自肺泡(外界空气)。气体交换的基本方式是集中,其方向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O2浓度的大小依次为:外界空气>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即组织细胞中的O2浓度最低。
6.(2021·海南高考)下列物质中,在正常状况下不应当毁灭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
(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解析】选B。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A项,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属于内环境。B项,糖原是单糖进入细胞内合成的,所以糖原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项,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内环境运输到全身各处,属于内环境成分。D项,氨基酸可以通过消化系统吸取进入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
7.(2022·兰州高二检测)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仅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物质
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不变时,机体就达到稳态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解析】选D。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此外脑脊液等也属于内环境成分,故A项错;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B项错;内环境的稳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是稳定不变的状态,故C项错;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故D项正确。
【误区警示】内环境成分稳定≠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的稳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假如一方面稳态受到破坏,机体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相对稳定。
8.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从外界得到的养分物质要通过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
B.代谢废物完全由③过程排出
C.内环境是由人体内的液体组成的
D.全部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应留意三点:
(1)正确理解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
(2)明确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3)知道单细胞生物不存在内环境。
【解析】选A。内环境从外界猎取养分物质需要通过多个系统的协调协作共同完成,所以A正确;代谢废物的排出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等途径完成,泌尿系统只是主要的途径,所以B错误;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而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以C错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其体内不存在内环境这一媒介,所以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如图甲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示意图,乙是内环境示意图,请回答:
(1)若甲图A、B、C分别代表与人体体内细胞物质交换直接相关的系统,则A和C依次为 系统、 系统;人体依靠B系统主要完成
这项功能。
(2)甲图中②和④对应乙图中的相应物质,则a是乙图中的[ ] ,b是乙图中的[ ] (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在甲图方框内用箭头表示a、b和④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3)①②③④中,氧气浓度最低的是 (填序号)。
【解析】系统A从外界摄取物质,所以应为消化系统,系统B与外界进行物质的相互交换,所以该系统应为呼吸系统,可吸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系统C向外排出物质,所以该系统为泌尿系统。甲图中的②和④分别是细胞内液和血浆,b为组织液,a为淋巴,乙图中氧气浓度含量最低的是②细胞内液。
答案:(1)消化 泌尿 氧气的猎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气体交换)
(2)[①]淋巴 [③]组织液
(3)②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2022·哈尔滨高二检测)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是 ( )
A.细胞内液
B.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C.细胞外液
D.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解析】选A。体液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所以B、C、D选项含义相同,A不同,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2.(2022·江门高二检测)下列物质中,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
①解旋酶 ②血浆蛋白 ③抗利尿激素
④核酸 ⑤泪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⑤ D.③④⑤
【解析】选C。解旋酶存在于细胞内部,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的成分,因此是内环境的成分;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激素,属于内环境成分;核酸存在于细胞内部,不是内环境成分;泪液存在于人体与外界相连通的孔道内,属于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液体,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综上所述,C项符合题意。
3.(2022·长春高二检测)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小腿抽搐是由于血钙浓度较低引起的,属于内环境成分转变引起的疾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尿毒症是内环境紊乱引起的疾病;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增多引起的疾病,故选B。
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含量有关
B.②的蛋白质含量削减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由于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解析】选D。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生物体内的体液中,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5.下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
C.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D.a中细胞种类最多
【解题关键】依据物质转化关系,推断a、b、c三种细胞外液,进而确定各细胞的名称和特点。
【解析】选B。由图中箭头推断,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三者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A错误;血浆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消耗氧气,B正确;c组织液中含有多种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等,但不含消化酶,消化酶在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中,C错误;组织细胞种类最多,D错误。
6.(2022·咸阳高二检测)下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合理的是(多选)
( )
A.某人由于肾小球炎症会引起图中⑤部分的液体增多
B.若③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
C.图示中的①④⑤是生物代谢的主要场所
D.①中的液体成分来源于④流向⑤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依据各结构的形态和相互关系确定标号和字母代表的含义。
(2)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和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解析】选A、B。据图分析,①表示淋巴,②表示毛细淋巴管,③表示毛细血管,④表示血浆,⑤表示组织液,⑥表示细胞内液。肾小球炎症会导致蛋白质的流失,血浆蛋白削减,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分向组织液中渗透,造成组织水肿;图中③是毛细血管壁,其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生物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液,应为⑥;图中①是淋巴,其成分来源于⑤组织液,流向④血浆。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7.(力气挑战题)(2022·杭州高二检测)请以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为试验材料,设计试验探究为患者输液治疗时盐水(NaCl溶液)的浓度。请完善下列相关试验。
(1)试验材料:略。
(2)方法步骤。
①取7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7,分别加入2 mL浓度为0.3%、0.5%、0.7%、0.9%、1.1%、1.3%、1.5%的 ,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如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已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7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 min。
④分别取7支试管中混合液各一滴,滴于7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看 。
(3)预期结果及分析:以0.9%的NaCl溶液试验组为例:
①假如红细胞在0.9%的NaCl溶液中 ,则盐水的浓度应当大于0.9%。
②假如红细胞在0.9%的NaCl溶液中 ,则盐水的浓度应当等于0.9%。
③假如红细胞在0.9%的NaCl溶液中 ,则盐水的浓度应当小于0.9%。
【解析】(2)该试验的目的是探究输液时盐水的浓度,自变量是NaCl溶液的浓度,所以应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因变量应为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3)依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分组争辩可能毁灭的试验结果。
答案:(2)①NaCl溶液 ④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3)①吸水涨破 ②形态没有明显变化 ③失水皱缩
【方法规律】对探究性试验的试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
(1)结果的预期与分析。
探究性试验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一般有三种可能,即正相关、不相关和负相关。因此对于试验结果应分组争辩。如上题试验中以0.9%的NaCl溶液为例分析时,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应分别为吸水涨破、保持原状、失水皱缩三种。
(2)结论的得出。
结论是依据试验结果得出的,不同的结果会有不同的结论。对结果结论的描述一般接受“若……,则……”或“假如……,则……”的方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