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训练
高三地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60分)
留意事项:
1.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的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某国际航班从罗马(东1区)经16小时的飞行,于北京当地时间星期一17时10分平安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终点。据此推断1~2题。
1.飞机从罗马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A.星期一的17:l0 B.星期一的12:10
C.星期日的18:10 D.星期日的16:10
2.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当是下列四图中的
下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3~4题。
3.依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云量小于乙地 B.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C.丙地风速大于丁地 D.丙地气压小于丁地
4.将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受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气温降低,毁灭降水 B.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减弱,阴雨连绵 D.温存宜人,风和日丽
读非洲肯尼亚山植被的垂直分带示意图,回答5~6题。
5.肯尼亚山最大降水量毁灭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A.750m B.2700m
C.2200m D.5000m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多
B.蒸发量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多
C.该山地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D.图示植被带更替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和热量
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处对我国某地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数据如下表。当地表层为潮湿、粘稠的红壤,其下为沉积岩层,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7~8题。
7.该区域可能属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8.该区域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棉花 B.大豆
C.苹果 D.茶叶
水果玉米(即超甜玉米)起源于南美洲印地安玛雅民族地区,欧美国家栽培广,近些年引入中国栽培。它可生食,也可煮熟吃,剥下籽粒能做菜,是一种新兴休闲保健养分食品。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北方水果玉米在品质和甜嫩程度上均优于南方,其缘由是
A.热量较充分 B.生长周期长 C.水源较丰富 D.土壤较肥沃
10.目前以水果玉米为原料的加工制成品主要有:真空保鲜果穗、速冻果穗、甜玉米浆、甜玉米汁等蔬菜、饮料制品。影响该类企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交通 D.技术
“世界手套看中国,中国手套看嘉祥”这是手套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一句流行语。“中国手套名城”山东嘉祥县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猎、射击等四大系列上百种手套产品的加工与生产力气,加工的手套95%销往国外市场。右图示意嘉祥手套产业协作关系,读图,完成11~12题。
11.数百家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乡镇为依托,向全县多数乡村辐射传导的进展格局,大量手套企业集聚有利于
A.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B.降低工人工资,增加利润
C.增加集聚优势,实施产业升级 D.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批发价格
12.嘉祥手套产业的特点是
A.以大型企业为主 B.以重工业为主
C.资本集中程度低 D.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学问和技能
读2010年我国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状况表,回答13~14题。
13.①、②、③、④四个省份对应正确的是
A.①青海、②浙江、③海南、④河南 B.①浙江、②海南、③青海、④河南
C.①海南、②浙江、③青海、④河南 D.①浙江、②青海、③河南、④海南
14.下列关于四个省的说法正确的
A.①省份人口年增长率大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
B.②省份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说明经济进展水平最高
C.③省份目前产业结构最合理
D.④省份其次产业产值最高
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进展过程的捕获、监测、表达的力气快速提高,为生产的进展供应了牢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完成15~16题。
15.在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利用城市GIS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A.地形图层和交通图层 B.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
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 D.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
16.很多城市推出了“手机公交”app软件,可以在线查询公交车的到站信息,极大地便利了市民出行。“手机公交”功能的呈现主要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右图为内蒙生态区划分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生态区从I到III
A.土壤肥力渐渐增加
B.降水量渐渐增加
C.昼长渐渐增长
D.温差渐渐增加
18.为治理生态区II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实行的有效措施是
A.退耕还牧 B.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C.大量种植大型乔木 D.合理支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下图为“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关于我国能源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有
A.我国能源生产基地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B.我国能源生产区与消费区分布全都
C.潜在进口通道主要是指从俄罗斯等地进口油气资源
D.东部沿海核电开发带布局的主要缘由是便于原料进口
20.图中能源基地的优势能源及开发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新疆基地:石油、自然气,土地荒漠化
B.山西基地:煤炭、沼气,酸雨、水土流失
C.西南基地:石油、自然气,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D.蒙东基地:水能、风能,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下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由于B河
A.流域面积大于D河
B.含沙量大于D河
C.流域降水少于D河
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2.下列关于四河流域合理的开发措施是
A.A河开发水运,增加通航里程和时间
B.B河河源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C河流下游河段水量丰富,开发水电
D.D河上游建设梯级电站,开发旅游业
下图示意1981~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与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变化。读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表示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城市平均人口数量的数字序号依次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24.1985~1995年期间曲线③数值的变化说明
A.城市化进程减缓 B.第三产业进展快速
C.中小城市大量涌现 D.大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近年来东北平原耕地“隐性流失”加剧,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黑土地,从开发初期的“攥一把都能出油”、“插根筷子也能发芽”,变成了如今的“大沙包、破皮黄,咋上肥料不长粮。据此完成25~26题。
25.东北平原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缘由包括
①耕地面积宽敞 ②粮食单产最高③土壤肥沃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针对本材料中毁灭的问题,当地应实行的具体措施是
①免耕播种②兴修水利工程③退耕还湿④秸秆还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2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平均年调水量将达到95亿立方米,将大大缓解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区的严峻水荒,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右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进展
D.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难
28.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冲突突出的缘由是
①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峻 ②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源的污染铺张严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结合所学学问回答29~30题。
29.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软件制造 B.玩具制造
C.石化工业 D.汽车工业
30.香港、台湾等地由转入区变为转出区的缘由是
A.转移污染物 B.劳动力因素的变化
C.扩大企业影响力 D.接近消费市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留意事项:
第II卷全部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某区域图
材料二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
材料三 “陕西渭南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推介会”于2022年11月1日上午在郑州进行,会议对渭南市资源禀赋、工业进展、园区建设、政策优势等方面进行了推介。
(1)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试分析泾河含沙量小的自然缘由。(2分)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缘由有哪些?(3分)
(3)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了哪些巨大作用。(2分)
(4)指出陕西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3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 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 三江平原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农业的生产资料投入增大,现代化农业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农业产量逐年增加。
(1)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简析其形成缘由。(4分)
(2)三江大米以品质优良而畅销全国。简述三江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缘由。(3分)
(3)说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3分)
33.读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对比长江不同河段主要地貌类型和河流主要开发价值的差异,完成下表内容。(4分)
(2)评价长江中下游平原进展季风水田农业的自然条件。(4分)
(3)近年来长江中游毁灭湖泊面积缩小的现象,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人为缘由。(2分)
34.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同答相关问题。(10分)
(1)①线将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将煤炭输出改为电能输出,这种能量输送方式对山西、内蒙古有何利弊?(3分)
(2)从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简要分析②线工程建设对西部地区的意义。(4分)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3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