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支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无锡模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很多国有企业除了给科技人员高薪外,还允许他们以科技入股,依据企业效益分红。科技人员的这些收入属于( )
A.按劳支配所得
B.按劳支配和按生产要素支配所得
C.按生产要素支配所得
D.按资本要素支配
解析:国有企业科技人员的薪金是属于按劳支配所得;以科技入股,依据企业效益分红是按生产要素支配所得,B符合题意。
答案:B
2.(枣庄模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22年10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正在推动中。绩效工资是指依据工作成果和劳动效率确定的工资,实施绩效工资( )
①是社会主义支配原则的重要体现 ②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全部劳动者的收入 ③实现了按劳支配和按生产要素支配的统一 ④能够完善支配激励机制,调动劳动者的乐观性
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②说法错在“全部劳动者”,由于有些劳动者可能由于劳动效率低,绩效工资相对较低。③说法错误,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只是按劳支配的新形式,并不属于按生产要素支配。绩效工资作为按劳支配,体现社会主义支配原则,能调动人们的工作乐观性,故①④符合题意。
答案:D
3.(厦门模拟)2022年6月21日,厦门企业100强出炉,私营企业在百强榜中所占比重逐年递增。入围的私营企业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实力增加。私营企业中的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 )
A.按劳支配 B.按管理要素支配
C.剥削收入 D.按劳动要素支配
解析:按劳支配存在于公有制范围内,不符合“私营企业”这一题意要求,故A项不选。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管理参与支配的方式是按管理要素支配,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C项明显错误,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4.(长春质检)民营企业职工李某2022年年终获得老板给的1万元年终奖和9万元土地入股的分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10万元都是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②这10万元都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其中的9万元是凭借土地全部权获得的收入 ④都属于非按劳支配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1万元年终奖是合法的劳动收入,9万元分红是凭借土地使用权入股获得的收入。故②③错误,①④正确。
答案:C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需坚持按劳支配为主体、多种支配方式并存的支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支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承包土地种植水稻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支配收入 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奖金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私营企业中的工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支配收入,排解①。国有企业中的福利收入属于平均支配收入,排解③。②④都属于公有制经济中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支配的范畴,故答案为D。
答案:D
6.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实行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乐观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
①按生产要素支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支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进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制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按生产要素支配是市场经济进展的要求,确定程度上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故排解①。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企业的经营利润,由于只有企业效益看好,按股分红才会越多,排解④。通过科技入股,推动企业效益增加,可见②正确。通过科技入股,可见科技在企业进展中的巨大作用,故③正确。
答案:A
7.“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初次支配和再支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正的关系,再支配更加留意公正。”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支配措施有(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支配措施。①不属于再支配;③不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这一作用;而②④既是再支配,又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故选D项。
答案:D
8.如右图所示,
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之间的组合模式多种多样,你认为比较恰当的组合应当在( )
A.AA′区间之内
B.BB′区间之内
C.A′或B′点上
D.AB区间之内
解析:初次支配和再支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正的关系,再支配更加留意公正。故AB区间之内正确体现了这一关系,故选D项。
答案:D
9.(惠州统考)《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进展同步、劳动酬劳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 )
①初次支配强调效率,再支配留意公正 ②贯彻社会主义支配原则,规范支配秩序 ③以富民促进公正,以公正促进富国 ④消退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正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支配相对公正的学问。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支配和再支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正的关系,既要强调效率,也要留意公正,①错误;收入差距只能缩小,目前还无法从根本上消退,排解④;②③均正确。
答案:A
10.(淄博模拟)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忧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就如何公正支配争吵不下。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方法: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先选择,这样分蛋糕的公正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
A.效率是公正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B.要坚持公正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
C.支配公正主要指收入支配的公正
D.促进公正正义必需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
解析:读懂材料是关键,材料是探讨如何解决公正问题,并指出了方法——建立合理的支配机制。A、B、C三项与材料所说相去甚远;D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D
11.(皖南联考)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下列关于社会保障,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属于初次支配,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②属于再支配,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保障人民生活
③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 ④慈善事业、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学问。社会保障属于再支配,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正,排解①选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③错误;慈善事业、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④当选。
答案:B
12.(青岛质检) “十二五”规划强调实现“两个同步”的目标,即经济进展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酬劳同步提高。对“两个同步”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实现共同富有的根本目标,共享经济进展成果 ②加快进展生产力,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原则 ③转变经济进展方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④促进收入支配公正,保障和改善民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支配政策。“两个同步”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民收入,促进支配公正,实现共同富有,侧重公正。②“效率优先”与题意不符;③未体现。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13.(合肥模拟)(26分)
材料一 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在我国初次支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财宝明显向资本倾斜。
材料二 “二代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富二代”、“贫二代”是先富道路上遇到的“二代”问题,体现了“一代”对“二代”的影响和“二代”对“一代”的复制,带来了“二代”朋辈之间的分隔,拷问着社会公正与共同富有的目标。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现象?(6分)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学问,谈谈你对“二代现象”的生疏。(20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收入支配不公的现象,第(2)问实际上是考查对收入支配不公产生的缘由及解决措施的分析。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劳动酬劳在社会初次支配中所占比重过低,收入支配存在贫富差距等不公正现象。(6分)
(2)①按劳支配为主体、多种支配方式并存的支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正、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支配格局的制度保证。②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支配,能使一切劳动、学问、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提高效率的同时,拉开了居民收入的差距,并对下一代的成长与进展产生影响,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行避开的。③劳动酬劳在初次支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由于支配不公等导致的贫富差距加大引发的“二代现象”,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共同富有的目标相背离的。④我们要落实好支配政策,在初次支配和再支配过程中都要留意社会公正,防止收入差距悬殊,防止两极分化。鼓舞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每点5分)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职工用漫画《他敢剪吗?》描述所在企业存在的某种现象。
注:近几年来,该企业的产值年均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年均增长20%。与此同时,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年均仅增长5%。
(1)运用“经济生活”学问,你认为“他”敢剪吗?为什么?(10分)
(2)联系(1)的结论,结合材料及注解,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该企业今后的进展献计献策。(16分)
解析:本题考查效率与公正的关系及其表现。第(1)问,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因此“他”不敢剪;第(2)问实际上考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正的关系,企业要进展就必需正确处理这一对关系,理顺企业进展与职工收入的关系。
答案:(1)效率与公正是对立统一的,但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两者具有全都性。效率是实现公正的物质前提,公正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因此,他不敢剪。(10分)
(2)①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正关系,企业进展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正。(6分)②要保证劳动酬劳在初次支配中占合理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理顺企业和职工的关系,(8分)又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