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资料讲解.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817337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资料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资料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资料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资料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资料讲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1、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

2、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1、 此树“奇”,还是“何足奇”? 答: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

3、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2、题外之意,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二、龟虽寿 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这四句是千

4、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这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 三、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

5、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赏析: 1、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答: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2、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答: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6、情感提升:赠从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四、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

7、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简

8、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1、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答: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浣

9、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明意: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赏析: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第三句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明意: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赏析:“花落”是伤春,“似曾相

10、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千古奇偶句。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总结: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纵观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思想感情: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默写:诗中对仗

11、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 六、采桑子欧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1、 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译: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

12、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2、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答: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 ,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 ,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主旨:本词写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而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宁静恬适的心境。七、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

13、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理解赏析: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2.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答: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这样写一是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3.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答: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

14、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4.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5. 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答:“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 “几时收?” 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

15、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6.“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代; 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 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7.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8. 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

16、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答: 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 “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主旨: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八、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

17、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理解诗意:游览溪亭,饮酒赏景,叫人流连忘返。兴致那么高,酒喝得那么欢畅,直到黄昏时候,竟至于“沉醉不知归路”。待到兴尽,方才回舟,在“沉醉”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荷塘深处方始发觉,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渡)”,声音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夏季 黄昏) (“藕花”“日暮”)2、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常记)(常)3、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 (愉快、欢乐) (沉醉)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5、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 , 。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