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物理试题(A)必修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卷 (选择题 共40分)留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心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开头播报新闻联播,这里的“晚上7
2、点”表示的是时间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考系C争辩“歼11”飞机在空中飞行的轨迹时,可以把飞机看成质点D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2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甲做加速运动,经过1 s速度由5 m/s增加到10 m/s;乙做减速运动,经过8 s速度由20 m/s减小到0,则( )A乙的速度变化量大,甲的加速度大B乙的速度变化量大,乙的加速度大C甲的速度变化量大,甲的加速度大D甲的速度变化量大,乙的加速度大F1F23题图3如图所示,杯子从空中落到水平桌面时,杯子对桌面的作用力F1,杯底受到的作用力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F1是桌子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力F1和力F2是一对平衡
3、力C力F1和力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力F1的大小大于力F2的大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时,速度不断减小,惯性不断减小B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是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之一C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运动状态确定不变D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缘由5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受测者将手放在直尺的某一刻度处,看到直尺下落,马上抓住直尺,登记此时的刻度。假如直尺下落的距离5题图h20.00cm,则受测者的反应时间t为(g=10 m/s2)( )A0.2 s B0.14 s C0.04 s D0.02 s6题图6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
4、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C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D人受到的合外力为零7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 s末物体的加速度为零B01 s内物体的加速度小于3 s5 s内的加速度C2 s末,物体离动身点最远8题图7题图D5 s末,物体回到动身点8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光滑半球面的底端,用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木板对小球的推力F1、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2的变化状况正确的是( )
5、AF1增大,F2减小 BF1减小,F2减小 CF1增大,F2增大 DF1减小,F2增大9题图9高跷运动是一项新型运动,图甲为弹簧高跷。当人抓住扶手用力蹬踏板压缩弹簧后,人就向上弹起,进而带动高跷跳动,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高跷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B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高跷对人的作用力等于人的重力C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人处于超重状态D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人处于失重状态10题图F10A、B两球的质量均为m,两球之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球左侧靠墙。弹簧原长为L0,用恒力F向左推B球使弹簧压缩,如图所示,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长为L。下列说
6、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F/L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F/(L0L)C若突然将力F撤去,撤去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均为0D若突然将力F撤去,撤去瞬间,A球的加速度为0,B球的加速度大小为F/m 第卷(非选择题 共60分)留意事项:1第卷共2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试验题(本题2个小题,共 16分。每空、每图均2分)11题图11在做“争辩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试验中,某同学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纸带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得:AB4.56 cm、AC12.16 cm、AD22.52cm、AE36.06cm,则: 打下C点
7、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2某同学用如甲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试验,争辩对象小车的质量M确定,转变悬挂钩码的质量m实现拉力F的变化,小车的加速度a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计算得到。(1)在试验中必需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下列做法及说法正确的是 A不要挂钩码,将长木板的右端垫高至合适位置B若小车能从垫斜的木板上从静止开头下滑,则表明摩擦力与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若打点均匀则表明摩擦力与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拉力F即是小车所受的合外力D若转变小车的质量
8、,则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12题甲图12题乙图(2)在满足m M的状况下,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近似为 ;(3)该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F/N0.200.300.400.500.60a/(ms2)0.100.230.270.400.49依据表中数据,在如乙图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图象:图线存在截距,其缘由是:_。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计算步骤,只写出最终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需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汽车自O点由静止开头在平直大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6 s时间内依次经过P、Q两根电线
9、杆。已知P、Q相距60 m,车经过Q点时的速度为15 m/s。求:(1)汽车经过P点时的速度是多少?(2)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少?14题图(3)O、P两点间距离为多少?14(10分)如图所示,已知物体A重60 N,A、B均处于静止状态, 与A相连的绳水平,绳CD与水平方向成37角,绳CD上的拉力为15 N,各绳均为轻绳,sin 370.6,cos370.8。求:(1)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2)物体B重力为多大?15(13分)航模爱好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2 kg,动力系统供应的恒定升力F28 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头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
10、 m/s2。(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8 s时到达高度H64 m,求飞行器所受阻力Ff的大小;(2)其次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6 s时遥控器毁灭故障,飞行器马上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16(13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 kg的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右端上表面紧靠一固定斜面轨道的底端(斜面底端与木块B右端的上表面之间有一段小圆弧平滑连接),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37,一质量也为2 kg的物块A由斜面轨道上距轨道底端8 m处静止释放,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B的左端滑出。已知物块A与斜面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已知:sin37=0
11、.6,cos37=0.8,g 取 10 m/s2,物块A可看作质点)。请问:(1)物块A刚滑上木板B时的速度有多大? (2)物块A从刚滑上木板B到相对木板B静止共经受了多长时间?AB16题图(3)木板B的长度为多少?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高一物理必修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必修一、本题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C 2A 3C 4D 5A 6BD 7D 8C 9AC 10BD二、本题共2个小题,共 16分。每空、每图均2分110.
12、898 ; 2.94 ;12(1)A C (2)(或远小于) mg(或钩码的重力) (3)如右图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在物体质量确定时,加速度与所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三、本题共4小题,共 44分。13、解: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经过P点的速度为vP,经过Q点的速度为vQ,O、P两点间距离为xOP。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xPQvPtat2 (2分)vQvPat (2分)vP22axOP (2分)由可得vP5 m/s,am/s21.67 m/s2 (1分)由可得xOPmmm7.5 m (1分)14解:(1)以结点C为争辩对象,其受力状况如图所示: (2分)F115 N,由于结点C处于
13、静止状态,则:在水平方向上,A对绳的拉力F2F1cos3712 N (2分)在竖直方向上,B对绳的拉力F3F1sin379 N (2分)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故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FfF212 N(2分)(2)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则重力大小GBF39 N (2分)15解:(1)第一次飞行中,飞行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1,则有: (2分)由牛顿其次定律可得:F-mg-Ff=ma1 (2分)解得:Ff4 N (1分)(2)其次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v1,上升的高度为h1,则有:v1=a1t2 (2分) (1分)设失去升力后加速度大小为a2,上升的高度为h2由牛顿其次定律可得:mg+Ffma2 (2分) (2分)解得:h=h1+h242 m (1分)16、解:(1)物块从斜面上匀加速下滑: (2分)到达底端速度是: (1分)(2)物块在木板B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分)木板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分)当A到达B的左端时与B速度相等:即 (2分)解得 (1分)(3) (2分) (2分)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