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二十八)其次十八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名校模题1(2021南京模拟)如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其中一种为藻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可能是藻类的是乙物种B在确定范围内,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C四个物种的种群在深海区呈垂直分布D甲、丙物种竞争猛烈导致丙物种种群变小解析浅海区阳光较充分,有利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而随着海水深度增加,光照减弱,藻类削减,因此最有可能是藻类的是丙物种;从图中分析,甲物种种群的大小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呈正相关;在深海区四个物种的种群从大到小的挨次是甲、乙、丙、丁,而不是呈现垂直结构;图中呈现
2、的是甲、丙物种在深海和浅海的种群大小不同,不能得出二者间存在竞争关系。答案B2(2021南京模拟)为了争辩某降水充分、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争辩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类别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a)6.65377.5
3、2398.57184.74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渐渐减小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快速,后期增长缓慢解析自然状态下,群落向养分结构简洁化的方向进展,故该地区群落演替方向为灌草丛阶段针叶林阶段针阔叶混交林阶段常绿阔叶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渐渐增大,A错误;植被干物质的量与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食性动物的捕食、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有关,B错误;四个群落都有垂直结构,C错误。答案D3(2021湖南联考)下图表示
4、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W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假如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解的危急,图b中物种3有被排解的危急D两图中的物种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图a中3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少,种间竞争不太激烈,种内斗争较激烈;图b中3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多,种间竞争较激烈。图a中物种2有自己特有的生存资源,不易被排解,图b中物种2
5、的生存空间狭窄,易被排解。答案A4(2021石景山区一模)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1所示。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C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垂直结构上的差异D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解析依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定义,结合题干信息“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渐渐形成的”可以推断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
6、明该湿地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上的差异;从本题信息及题图无法得出“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的结论。答案B必纠错题5右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打算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易错提示由题无法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关系;只有群落才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之说,种群没有这些特征; 打算种群数量变化的打算因素是诞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解析由坐标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度、
7、低温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环境中,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答案D高考真题6(2021福建卷,3)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争辩,20 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接受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解析样方法可以用来调查植物和活动力气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A 正确;森林恢复扩大了植被面积和垂直高
8、度,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 正确;人工恢复林中植物种数为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 种,自然前者的植物丰富度低,C正确;初生演替是发生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等从来没有被植物掩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物,但别彻底毁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化林地明显不属此例,应属次生演替,D 错误。答案D7(2022江苏卷, 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生活在确定
9、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一个种群,A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用活动力气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故B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故C错,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不同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答案C8(2022海南卷, 19)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
10、阶段不同,其所处的养分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养分级也可能变化,B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D错误。答案D9(2021山东卷,26)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
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以接受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依据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2)稻田中经把握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_(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把握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把握在图中A、B、C三点,则把握在_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削减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解析(1)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有人的主观因素;田螺的种
12、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平均值:(151815191514)/616只/m2。(2)有害生物的密度越大,防治的成本越高,所以横坐标向右的方向是有害生物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有害生物的密度越小越简洁防治,所以应当选择曲线II;ABC三点中C点防治最简洁,防治的成本最低,收益就最大。(3)进行生物防治以后,可以削减农药的使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鸭粪分解成水稻所需要的无机物,促进水稻的生长。答案(1)随机取样16(2)IIC(3)农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无机物拓展新题10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
13、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C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解析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类与藻类生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答案C11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
14、长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不愿定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解析图中甲曲线表示次生演替,乙曲线表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历时短;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但火灾前的物种与火灾后演替产生的物种不愿定相同;当气候条件适宜时,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均可演替成森林。答案B12(2021南昌调研)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试验推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毁灭在第50 d以后B拟谷盗种群类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
15、,因此拟谷盗必需依靠于锯谷盗种群解析由图示可知,两种仓库害虫的关系为竞争,竞争强度由弱强弱;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毁灭在第50 d之前;拟谷盗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等因素制约。答案B13下图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供应了更简洁的空间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解析珊瑚礁群落演替是在已有海洋生物的基础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珊瑚礁体积的增加有利于鱼类生存;图示显示鱼的种数渐渐
16、稳定,即鱼的丰富度渐渐稳定;图中珊瑚礁体积与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呈同步增加或削减趋势,不能说明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体积下降。答案D14(2021新课标卷,32)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株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缘由,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条件也得到
17、基本保留。(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抵制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填“简洁”或“简洁”),缘由是_。解析(1)该地是由于过度砍伐造成的森林破坏,所以土壤没变,土壤中会留下原来植物的种子和根系,所以只能是次生演替。(2)上述群落中草丛群落生物种类最少,养分结构最简洁,遭到破坏后最简洁恢复,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种类最多,养分结构最简洁,所以抵制力稳定性最强。 (3)植物为动物供应了食物和栖息场所,动物随植物分层而分层,所以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洁。 答案(1)次生土壤条件(2)草丛常绿阔叶林(
18、3)简洁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简洁的分层现象,能为动物供应简洁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15草履虫和吸管虫是广泛分布在水沟、池塘等淡水环境中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吸管虫主要以吞食草履虫为生。某同学尝试设计试验以探究“当吸管虫存在时,草履虫的数量将如何变化”。试验器材: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广口瓶、滴管、含草履虫的培育液、含吸管虫的培育液、清水等。试验步骤:取2只洁净的广口瓶,编号A、B,并分别加入5 mL_。向A广口瓶中加入2 mL_;向B广口瓶中加入等量的不含吸管虫的培育液作为对比。在适宜的条件下培育,每隔24 h统计草履虫、吸管虫的数量,连续观看5 d。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请将上述
19、试验步骤补充完整。(2)本试验除了设置_的空白对比外,还在时间上设置了_的自身对比。(3)试验中将接受_的方法统计草履虫、吸管虫种群数量的变化状况。在计数前需要将广口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_。(4)有同学认为需要统计培育液中草履虫、吸管虫的初始数量,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缘由。_。解析(1)本试验争辩吸管虫对草履虫数量的影响,故试验的自变量是吸管虫的有无,因此需要设置2组:A组中加入确定量的吸管虫,B组中加入等量的不含吸管虫的培育液作为对比。(2)本试验中除了设置用不含吸管虫的培育液代替含吸管虫培育液的空白对比,还设置了自身对比。(3)常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球计数板对培育液中的草履虫进行显微计数。计数前需将广口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广口瓶中生物分布均匀。(4)在试验之前有必要统计草履虫、吸管虫的初始数量,便于试验前后进行比较。答案(1)含草履虫的培育液含吸管虫的培育液(2)用不含吸管虫的培育液代替含吸管虫培育液前后之间(3)抽样检测使广口瓶中生物分布均匀(4)有必要,便于试验前后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