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性测试题六(必修二其次单元)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21邯郸)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中提到:“我们的国王及其先王每年派出船只,找寻那些基督徒,据他们所知,这些基督徒是住在这里东方国家里的,至于说到黄金白银,他并不需要。”据此推断达伽马远航印度的真实意图是()A掠夺黄金白银 B传播基督教C印证地圆学说 D找寻基督徒【答案】B【解析】据材料“黄金白银,他并不需要”“找寻那些基督徒”可知达伽马航行的真实意图是传播基督
2、教,不是掠夺黄金白银,故A项错误,B项正确;印证地圆学说是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故C项错误;找寻基督徒只是表象,真实意图是为了传播基督教,故D项错误。2(2021吉林试验中学)齐世荣在其世界史中指出,哥伦布的航行方案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量上面的,从而毁灭了一个既饶有兴味又耐人深思的历史“假如”的问题:幸亏哥伦布作了错误的估量,假如他估量正确的话,他确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确定发觉不了美洲新大陆。这说明()A历史的假设结论,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B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与历史的主观动机相符合C历史的假设结论,需要还原历史加以证明D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超越当时历史人物的估量【答案】D【解析】
3、A项观点错误。B项观点片面,也不符合材料之意。C项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材料表明,哥伦布认为向西航行是西欧到亚洲去的捷径,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但这个“错误的估量”,导致他发觉了“美洲新大陆”,这是他不曾想到的,故D项正确。3(2021江西师大附中)距离非洲国家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东南6公里处有一处面积仅0.27平方公里的小岛戈雷岛(如图),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81年联合国更宣布它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理由是:它反映了 18世界末的绚烂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几个世纪以来,戈雷岛成了欧洲列强从事乌木交易的角逐场,从戈雷岛上运到美洲的乌木达两千
4、万之多。材料表明()A戈雷岛是由于其秀丽别致的风景而出名B戈雷岛曾是非洲稀有贵重木材的集散地C戈雷岛在长时期里是奴隶贸易的中转站D戈雷岛是欧洲列强侵占非洲的前沿基地【答案】C【解析】乌木并非木材,而是指黑人奴隶,这是指奴隶贸易。戈雷岛是奴隶贸易的中转站,故选C。4(2021吉林试验中学)假如纯粹按市场交换的规章和方式,欧洲是不行能积累起资本主义进展的各种因素的。但新航路的开拓给欧洲资产阶级带来了“新天地”。就是说,新航路为欧洲资本主义的进展带来了()A东方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B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潮流C美洲和亚洲的资源以及非洲的人口D日益宽敞的世界市场【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拓后,欧洲即进入了
5、殖民扩张的时期,世界开头连接为一个整体,其中,亚洲和美洲的资源和非洲的精壮劳动力是这一时期世界市场贸易的主要内容,故选C。5(2021吉林试验中学)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提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分,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美洲新大陆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作者意在强调()A经济进展、市场需求和议会制度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必定因素B中国从西汉时期开头用煤,历史悠久,可以进行工业革命C西欧兴起有偶然性,市场扩大与煤的利用是西欧胜出的关键D煤的利用与社会结构、社会分工、整个生产力的进展阶段脱钩【答案】C【解析】留意材料信
6、息: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美洲新大陆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欧洲胜出。说明作者认为西欧兴起有偶然性,市场扩大与煤的利用是西欧胜出的关键,因此选C。A、B、D三项在材料中都无从体现。6(2021南昌)“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预备市场。”上述核心观点是()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奴隶贸易不适应工业资本主义进展的要求C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 D非洲成为了新的市场【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全面解读材料信息的力气,材料中英国不再进行黑人奴隶贸易,而把他们看成是“生产原料”“为资本主义国家预备市场”
7、等信息,由此可以得出非洲成了西方国家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奴隶贸易不适应工业资本主义进展的要求,据此分析可知B项符合题意。7.(2021正定)依据右图数据推断,该统计图表反映的是()A. 粮食产量B. 棉织品产量C. 石油产量D. 煤炭产量【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石油作为新兴能源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带动石油开采的快速进展。故应选C。8(2021江淮十校)“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头建筑工厂,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毁灭了。”(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1页)由此可见,工业革命的实质是()A生
8、产组织形式的革命 B生产技术的革命 C生产方式的革命 D社会关系的革命【答案】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精确解读,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正确理解。从材料可分析出工业革命使手工工场变成了工厂,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9(2021吉林试验中学)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进展快速。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简洁,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简洁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进展很快。这说明()A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B生产技术的进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C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D垄断贯穿于资本
9、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答案】B【解析】找出题干中的因果关系:生产技术的简洁化和垄断组织的毁灭,而垄断组织的毁灭也属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正确选项是B;C项因果关系与材料相反;A项与材料所述不全都;D项叙述错误,垄断只是资本主义进展到确定阶段的产物。10(2021吉林试验中学)“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疼惜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由于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由于()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定
10、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峻动摇C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D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由于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可知作者认为只学习技术注定要失败,而且必定会带来思想和制度领域里的变革。故选A项。B、C、D各项在材料中都没有得到体现。11(2021银川一中)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担6.54%5.72%印花布匹14.25%4.98%棉纱担6.94%4.86%这一现象造成()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
11、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列强把握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答案】B【解析】解题首先分析表格,依据棉花、印花布和棉纱在1843年和1858年进口税率的变化,进而联系所学学问分析棉花、印花布和棉纱进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导致中国社会传统的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正确答案选B。选项A项错在“完全”,选项C错在“把握”,选项D不符合史实。12(2021邯郸)针对洋务运动,胡燏棻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需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利之心。”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A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B大力进展民
12、营企业C培育中国自己的建设人才 D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答案】B【解析】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必需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与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他主见利用人们的逐利之心,大力进展民营企业,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中的人才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的主见,故D项错误。13(2021江西师大附中)叶圣陶先生于1932年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有这样一课,本课内容反映了()第141课一个老婆婆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七十多了。他每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他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他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他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
13、候,纺纱织布,利息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廉价。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以前了。”他一边说,一边照旧摇动着他的纺车。A工业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B鸦片战斗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C辛亥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D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的影响【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由于有了工厂生产的布和国外的工业成品,农村的手工业生产就不如以前了,这说明机器生产对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冲击。故选D。14(2021江西师大附中)恭亲王奕曾说:“中国(甲午战斗)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这里,奕可能会() A主见“全盘西化” B否定维护旧制度的一切做法 C
14、要进一步进展近代化 D提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目标【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材料的分析力气,从材料的关键信息“全由不西化之故”可知,奕主见中体西用,仅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进一步近代化;A项是新文化运动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见,故A项错误;B项“否定”的说法与洋务运动的主见不同,故B项错误;D项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15(2021江西红色六校)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 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无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出名的保守党首相迪
15、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适时,宫殿是不会平安的。”材料主要说明() A工业化带来了确定的社会危机 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D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进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材料的分析力气。“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是工业革命时期,材料“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无望的生存挣扎”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带来了贫富分化等社会危机。所以答案选A。16(2021南昌)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惊最猛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格外历史时期。”下列各项中,不
16、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A自然经济渐渐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洋务企业的兴衰 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同学对史料关键信息的精确把握,解题时留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401919年”,回顾已学学问可知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兴衰都属于18401919年间,A、B、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而官僚资本主义兴起于1927年之后,不属于该时段, D项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17(2021湖北重点中学)分析下列表格数据:1840年前与1865年、1894年中国生丝销量时间总销量(万包)出口量(占总量%)内销量(占总量%)1840年前6.4
17、0.9(14.06%)5.5(85.94%)1865年10.14.2(41.58%)5.7(56.43%)1894年16.028.23(51.94%)7.7(48.06%)下列各项中对上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靠性渐渐增加 D中国生丝业进展照旧格外缓慢【答案】 C 【解析】从表格反映的信息可知,1894年与1840年前相比,中国生丝出口量大增,而内销量占总量的比重大减,这说明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靠性渐渐增加,C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故选C项。18(2021安徽省六校训练争辩会)下
18、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学校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分析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缘由,下列选项中表述最完整的是()类别年份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8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A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的自然经济渐渐解体C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答案】D 【解析】表格原料数据变化表明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B、D两项错误,表格数据不能体现,手工制品的不断降低表明进口货物的增加,机器产品数据的增加表明经济近代化进程的加快,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19(2021江西红色六校)19
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皇帝,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分近海和远洋,主见“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疼惜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进展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进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答案】C【解析】张謇的上述主见有较强的海权意识,有利于进展实业和维护海权,但是,不行能达到“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和“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的程度。因此选C。20(2021南昌)字林西报报道:1927年5月14日,上海最出名的买办世家席宝顺的儿子以反革命罪被捕,五天后,以认捐20万元的国家事
20、业费被释放;5月16日,上海最大的酒业商人赵继镛被以同样罪名逮捕,交20万元后释放;棉纺织厂主许宝箴的儿子以共产党罪名被捕,交67万元后释放。材料说明()A北洋军阀政府勒索敲诈资本主义企业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C近代民营企业进展缺乏平安的国内环境 D国民政府在上海对企业征收重税以镇压革命【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民族工业的进展受到国内的封建势力和官僚势力的阻挠,进展困难重重,这反映了中国缺乏民族工业进展的良好的环境。故选C项。21(2021河南试验中学)近代中国工业格外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靠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对此表格解读正确的是()每5年平
21、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年月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B/A(%)19121916159561180.7419171921392697982.0319221926430743900.9119271931551929981.81A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并成为主要劳动工具 B农业近代化进展缓慢C民国政府乐观提倡农业机械化 D民族工业的进展推动了农机具的进展【答案】B 【解析】由表格材料可知,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很低。反映了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但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说明近代中国的农业近代化进展缓慢。22(2021临川一中)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
22、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每岁亦需巨资”。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这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 B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曲折性C洋务企业的腐败情形 D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史料的精确解读力气,解答本题首先是对史料的精确理解与生疏,其次要抓住关键词“本质”。材料中“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反映了洋务企业用封建官僚衙门的习气来办,所以机构浩大,讲究排场,不顾实际效益,很多官员拿着高薪却不做任何事情,仅
23、凭一纸文书就支薪水,在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的曲折性,故选B。23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A交通规章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B汽车在中国已经毁灭C近代交通文明开头在上海逐步确立 D当时租界的交通规章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反映的是伴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交通规章在朝着世界现代化的方向进展。租界当局指的是外国人管理,故D项错误;A项与题意不符;汽车这时还没毁灭,故B项错误。所以应选C。24
24、(2021深圳)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申报 D民报【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康梁为首的保皇派之间的论战,而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刊物,新民丛报、时务报、国闻报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报刊。25(2021临川一中)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可见()启者。本行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点钟起至晚三点钟为止,金钱甚为公道,行在头礼查后隔壁便是,如有贵商欲印小照者请至本行可也。此布。森泰照相馆启。A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
25、组成部分 B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 C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颜色 D标志中国照相业的诞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力气。这则启事反映了当时的上海已经毁灭了近代照相业,说明西方文明的传入已经影响了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材料没有显示照相业 “快速进展”;仅凭该广告也不足以说明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实际上都是依附于帝国主义,材料也没有体现半殖民地的颜色。所以答案选B。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计50分)26(1
26、2分)(2021雅礼中学)美国“边疆学派”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J特纳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原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如下图)。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规律清楚)【答案】比较: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3分)在工业化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了清王朝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丢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
27、3分)与之相反,18、19世纪英国的疆界观促进了其现代化进程。这种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3分)在工业化时代,有利于英国获得资本主义进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3分)【解析】本小问考查历史的比较力气,比较对象为两幅历史地图,实际上也是同时期的中西比较,设问中给出两个角度“疆界观”和“近代化的角度”分析,疆界观在材料主题中略有体现。结合两幅疆界图并联系所学学问可知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大英帝国的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从“近代化角度”分析主要抓住材料信息给出的时间“18、19世纪”并联系所学学问可知中国的疆界观阻碍
28、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在工业化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了清王朝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丢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18、19世纪英国的疆界观促进了其现代化进程,这种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在工业化时代,有利于英国获得资本主义进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留意设问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规律清楚)27(13分)(2021开封)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进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进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
29、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这一类属于商业小城镇。以利物浦进展为例,它由一个小山村进展成为一个仅次于伦敦和布里斯托尔的大商业港口城市,1709年经常出入利物浦的船只己达1092艘,货物27210吨,1750年进出口吨位达到65000吨。材料二自18世纪60、70年月之后,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头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中小城镇,按不同的类型进展成不同的城市。如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博尔顿、普雪斯顿、斯托克波特、奥尔德等城市成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斯洛普、任斯特、斯塔福德形成以采矿和冶金为主的工业城市。利兹、哈德斯、菲尔德是毛纺织业的城市。材料三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
30、性和盲目性,结果城市规模进展过大过快,毁灭严峻的“城市病”。182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自1601年起实行的济贫法的修正案。184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公共卫生法。1866年通过环境卫生法。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城市规划的法律城市规划法。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治理大气的法律空气清洁法材料一至材料三均摘编自刘春成等城市的崛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1718世纪英国城市化进展的主要因素。(4分)(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头发生了重大变化”?(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英国城市化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5分)【答案】(
31、1)因素:新航路开拓使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英国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殖民扩张开拓了海外市场,对外贸易活跃。(4分)(2)理解: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4分)(3)问题: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严峻,城市规模过大。(3分)方法:通过立法手段,解决社会问题。(2分)28(12分)(2021贵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舍命地向中国推销棉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器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
32、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材料二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背景及其早期的进展特点。(4分)(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学问,你
33、如何看待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8分)【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鸦片战斗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2分)特点:主要进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峻依靠外国。(2分)(2)观点:确定李鸿章从事的洋务活动,批判李鸿章不懂得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2分)看待:当中国面临千年变局,李鸿章力图维护国家统治,主见学习西方,冲击保守观念;从事洋务实践,培育现代人才,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促进国防近代化;顺应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需要,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展。(3分)李鸿章作为传统体制下的官僚,不能挑战专制体制、在政治制度改革上有所作为;新政欲强国而不欲富民,只把洋务当成巩固统治的筹码;加之社会上旧
34、观念、旧习气的破坏,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3分)29(13分)(2021南充)工业化中,工业布局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是中国近代十九世纪六七十年月的三幅图片。 (1)材料反映出了什么历史信息?(2分)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分布的特点及缘由。(4分)材料二1936年前,在西南现代工矿企业几乎是空白。193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诸省为主要地区,开发各种矿产,建立国营重工业,而于民营工业及乡村手工业为普遍之调整与提倡”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在这年6月的经济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工矿事业之进展,留意西南各省为已定之方针。”于此,西南很快变身为新兴工矿企业最集
35、中的区域。在迁入地的分布上,仅四川、重庆等地的内迁工厂就有430多家,60%以上的内迁厂矿都聚集到了川渝地区。因此,有评论称:“川渝工业区是后方主要的工业区”,这些新建和内迁的企业在当时就获得了快速的进展,成为西南地区现代企业的骨干力气之一。节选自张守广的抗战时期西南工业全息图(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国民政府打算在西南建立工矿企业及大量工厂内迁的缘由,(4分)并分析在西南建厂及大量工厂迁居川渝等地的影响。(3分)【答案】(1)信息: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一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业产生。(2分)特点: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2分)缘由:沿海较早受到外国侵略,自然经济较早瓦解;交通便利;沿海一带手工工场基础较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源丰富。(任答两点,2分)(2)缘由:抗战时期,日本的侵略,沿海一带工矿业遭到大量破坏;国民政府为转变西南现代工矿企业落后的现状,确立了重点开发西南的经济建设方针;为了长期抗战需要。(任答两点,4分)影响:确定程度上保存并挽救了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成功打下了物质基础;推动了川渝等西部地区工业进展,转变了工业相对落后的状态;转变了全国工业布局。(任答三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