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省滦南县2022年一般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12页,全部为选择题,在答题卡上作答。
2.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闭卷考试。
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0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发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图一》,完成1~3小题。
1.图中代表金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A.行星③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B.行星③轨道和行星④轨道之间
C.行星①轨道和行星②轨道之间
D.行星④轨道和海王星轨道之间
3.假如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沉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有关
4.下列“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正确的是:
5.依据右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南岛上正午物体的影子朝南
B.地球位于远日点四周,且渐离远日点
C.漠河的白昼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D.M点是早晨6点钟,N点是正午12点
读《图二》“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图”,完成
6~7小题。
6.太阳辐射分为三部分,其中A、B、C分别代表:
A.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 B.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C.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 D.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
7.下列有关太阳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途径是太阳活动
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具有正负两面性
③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气温凹凸变化的根本性因素
④太阳活动与大气降水变化的周期相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据中心气象台2022年11月8日的预报:受东移冷空气影响,将来三天东北、华北地区将有5~6级大风,气温将下降8~10,伴有降雪,据此完成8~10小题。
8.“将来三天”影响东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低气压 B.暖锋 C.冷锋 D.高气压
9.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A.气温低、天气晴好 B.气温低、阴雨天气
C.气温高、天气晴好 D.气温高、阴雨天气
10.该天气系统过境可能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有:
①低温造成冻害 ②暴雨摧毁房屋
③降雪堵塞交通 ④大风净化空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大气中臭氧总量削减的人为缘由是:
A.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氟氧烃化合物含量增加
C.硫氧化物增多 D.太阳活动增加
12.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
A.季风环境不属于大气环流
B.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缘由
D.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缘由
13.关于气旋、发气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旋中心气压底,反气旋中心气压高
B.气旋中心流辐合上升,反气旋气流下沉辐散
C.气旋过境是简洁成云至雨,反气旋过境是多晴朗天气
D.气旋的气流是由中心逆时针流向四周,反气旋的气流是由四周顺时针流向中心
14.同一经纬度的地区,“高处不胜寒”的缘由是:
A.气压低
B.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C.气压高
D.大气的逆辐射少
15.若黄赤交角变为30时,下列说法:
①太阳辐射点南北移动幅度大了 ②寒带的范围变小了
③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大了 ④温带的范围是纬度30~60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有关台风的叙述:
①台风发生在秋冬季节; ②台风现象只发生在西太平洋上;
③台风是一中猛烈进展的温带锋面气旋; ④台风是一中在海面上猛烈进展的热带气旋;
⑤飓风和台风都是热带气候,只是发生的海疆不同而名称各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⑤ D.④⑤
17.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
①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
②板块交界出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
③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海沟;
④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8~19小题。
18.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觉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白: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19.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状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读《图三》“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回答20~21小题。
20.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章的圈层
C.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称
D.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1.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B.岩石圈维语上地幔的上步、软流层以下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读《图四》“某地区地质结构图”,完成22~24小题。
22.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褶皱 C.向斜 D.断层
23.若该地富含石油、自然气,应当哪处开采最合适:
A.甲 B.乙 C.丙 D.丁
24.若该地打算修一条穿越南北向的隧道,最适合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五》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流淌方向,据图回答25~26小题。
25.该图所示的含义是
A.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 C.工业化 D.逆城市化
26.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
A.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B.失去失业人口增多
C.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
D.调整大路、地铁等交通工具的毁灭
27.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已进入成熟化成熟阶段
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
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华进程的主要缘由
28.读《图六》“关于共页与其污染”示意图。正确的排序是:
A.①电镀厂 ②冶炼厂 ③飞机场 ④水泥厂
B.①冶炼厂 ②电镀厂 ③水泥厂 ④飞机场
C.①电镀厂 ②飞机场 ③冶炼厂 ④水泥厂
D.①水泥厂 ②冶炼厂 ③飞机场 ④电镀厂
29.《图七》是“某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人口迁移自古就有,但缘由各不相同,且环境与任课迁移之间会相互影响。据此回答30~31小题。
30.从迁移方向看,反战中国家产前人家偶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城市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农村到农村
3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我国高校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C.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32.城市中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
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闲健身区
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
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图八》中图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
(地价等值数值A、B、c、D、e依次递减),读图问答33~35小题。
33.图乙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A.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B.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交通通达度凹凸的影响
D.环境质量优势的影响
34.该城市方案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在:
A.① B.② C.③ D.④
35.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中心商务区 B.行政办公区 C.旅游休憩区 D.科教文化区
读《图九》,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状况,读图完成36~38小题。
36.图中甲类工程表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A.制糖工业 B.钢铁工业 C.电视机装配工业 D.软件开发
37.乙类工厂运费低的缘由最不行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38.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中西部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据此回答39~40小题。
39.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缘由的是:
①泥沙淤积 ②蒸发加强 ③围湖造田 ④降水削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0.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①长江中上有地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②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加大湖盆
④长江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大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1.M、N地积雪溶化完毕日期晚于P地,其主要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42.M、N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
A.780km B.550km C.880km D.1110km
江西大余市钨储量居全国之首,有“世界钨都”之称,近些年该地经济进展快速,采钨及相关冶金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一率以上。《图十一》为大余市略图,据图回答43~44小题。
43.据图2分析323国道沿线地形为:
A.盆地 B.山脊 C.谷地 D.悬崖
44.据材料分析,该地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洪涝 C.盐碱化 D.沙尘暴
读《图十二》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力气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45~46小题。
45.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
A.RS.GPS B.GPS.GIS C.GIS.RS D.RS.GPRS
46.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进展该功能区的缘由是:
A.位于城市工业区四周,工人上下班较便利
B.位于农耕区附件,乳肉蛋食品丰富
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爽,环境秀丽
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从20世纪90年月起,新疆开头大规模进展番茄种植、加工业,番茄的生产加工力气占到全国近90%,番茄酱的出口,为新疆农夫增收和特色产业进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图为“新疆2001~2007年番茄产量和面积的变化图”。据《图十三》回答47~50小题。
47.新疆地区的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缘由是: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分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8.新疆地区番茄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市场狭小 B.水资源紧缺
C.价格低廉 D.劳动力严峻短缺
49.符合新疆番茄进展方向的是:
A.开发高山冰山资源,解决水资源紧急问题
B.向沙漠进军,进一步扩大番茄种植面积
C.将原有牧场有方案地改造为番茄种植基地
D.加强科技攻关,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
50.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最严峻的地区之一,关于荒漠化形成缘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人类国度的经济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B.气温的猛烈变化对荒漠化的形成影响最大
C.自然因素对于土地荒漠化起着打算性作用
D.严峻自然灾难如地震火山喷发等是荒漠化形成的主要缘由
高中地理试卷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