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龙岩市2021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力气测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留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依据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依据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蓬勃进展。下图为 2010 年我国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产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技术和环境 B.人才和市场
C.劳动力和交通 D.优待政策和资金
2.文化创意公司的集聚,其主要目的是
①加强信息沟通 ②加强技术协作 ③降低运输费用 ④削减能源消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示区域
A.P地坡度最陡
B.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
C.适宜进展果林业
D.Q地位于背风坡,土壤水分条件差
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下表示意我国某年四地区产业碳排放总量和CO2减排效率大小。读下表完成5~6题。
地区
京津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
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
CO2排放总量
(亿t)
1.35
2.7
4.8
3.55
CO2减排效率
(tCO2(万元·%)-1)
1.5
0.86
2.5
1.8
5.下列四地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地区是
A.京津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南部沿海地区1
6.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主要缘由是
A.地处季风区,CO2集中速度快
B.以轻工业为主,CO2排放较少
C.交通通畅,汽车尾气排放少
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化石燃料消耗少
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下图示意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7~8题。
7. M、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大气环流
C.洋流 D.土壤
8.与M地相比,N地冬小麦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热量充分
B.光照充分
C.降水丰富
D.土壤肥沃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10.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夏季风逐年增加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下图中S为南极点,E、F为赤道上两点,ES=FS,P、Q点是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图中四条相邻的经线经度差相等。读图完成11~12题。
11.若P地方时为0点,则图示时刻Q点所在纬线该日昼长约为
A.8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20小时
12.若此日P点纬度达一年中最低,则此日过后三个月内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C.E地正午太阳高度渐渐变大
D.E地正午太阳高度渐渐变小
【必考部分】(115分)
37.(37分)北极地区的气压形势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气候影响显著。2021年,北极高压增加,导致图甲所示地区冬春季节气候毁灭特殊,图乙示意R河谷地当年与往年气候资料对比。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描述图甲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4分)
(2)说出与往年相比R河谷地2021年冬春季节气温存降水特点,并从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分析其缘由。(13分)
(3)简析图示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自然缘由。(8分)
(4)分析R河流域过度进展种植业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可能影响。(12分)
【选考部分】(41分)
40.(15分)
在A、B、C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题号后面的方框。
A.【选修2——海洋地理】略
B.【选修5——自然灾难与防治】
干热风是高温、低湿和确定风力引起农作物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难。下图示意青海省近50年各月毁灭干热风的累计日数。
(1)说出青海省干热风日数较多的季节,并简析其缘由。(6分)
(2)简述减轻干热风危害的主要措施。(9分)
C.【选修6——环境疼惜】
社会生活噪声主要由商业、消遣等活动产生。下图示意某市的居住区在2001至2008年的噪声达标状况,噪声超标值越大,说明噪声污染越严峻。
(1)比较该市居住区2001至2008年昼夜噪声污染变化特点的异同,说出该市居住区夜间社会生活噪声的来源。(6分)
(2)简述降低该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措施。(9分)
龙岩市2021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力气测试地理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B
A
A
C
B
C
C
B
C
D
C
C
【必考部分】(115分)
37.(37分)
(1)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两侧为山地,中间为东南—西北走向的河谷);(2分)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东、南部高,中、西部低)(2分)
(2)特点:与往年相比,降水偏多,(2分)气温偏低。(2分)缘由:2021年北极高压增加,冬春季节南下冷空气概力强大,(3分)导致R河谷地气温下降幅度加大,气温偏低;(2分)R河谷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分)南下强冷空气遇地形抬升,降水增多。(2分)
(3)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无霜期短,耕作熟制一年一熟;(2分)气候干旱,(土壤干燥,)浇灌水源不足;(2分)(多荒漠土)土壤贫瘠;(2分)多风沙、寒潮等自然灾难。(2分)
(4)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削减;入湖水量削减,湖泊水位下降,湖水盐度增大;河湖水质变差;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削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若不合理浇灌,还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气候更加干旱,生态环境恶化。(答对一点得2分,共12分)
40.(15分)
A. 略
B.【选修5 自然灾难与防治】
(1)夏季(3分)
缘由:夏季气温较高;地处内陆,降水稀有,空气干燥;区域内存在确定的气压差异(有确定风力)(3分)
(2)工程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作物;适时合理浇灌;改革耕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施用化学药剂,提高作物抗干热风的力气。(答到二点得6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非工程措施:加强干热风的监测和预报,建立防灾减灾措施和保险制度,加强宣扬训练,提高人们防灾意识。(答到一点得3分)
C.【选修6 环境疼惜】
(1)同:均呈上升趋势。(1分)
异:多数年份(2003年开头)夜间高于白天;(1分)夜间持续上升,白天波动较大。(1分)
缘由:商饮消遣网点,社区或家庭消遣活动,家电等机械设备的使用等(三点,每点1分,共3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宣扬训练;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把握噪声污染行为;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加强降低噪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三点,每点3分,共9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