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韶山灌区现代化建设刍议_李伟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81212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韶山灌区现代化建设刍议_李伟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韶山灌区现代化建设刍议_李伟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韶山灌区现代化建设刍议_李伟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李伟军(湖南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湖南 湘潭411400)收稿日期:2023-01-06作者简介:李伟军(1972-),男,湖南湘潭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灌区工程管理工作,手机:13973286590,E-mail:。摘要:文章结合韶山灌区历史背景和管理现状,分析了灌区工程完备、灌溉科学管理、水质水环境治理、信息化系统及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现代化建设目标与内容,提出了灌区现代化建设目标实施途径。关键词:韶山灌区;历史背景;现代化建设韶山灌区现代化建设刍议1韶山灌区工程概况韶山灌区位于湖南省湘中丘陵地区,灌溉娄底、湘潭、长沙 3 市,双峰县、湘乡市、湘潭县、韶山市、雨湖区、宁乡市、岳麓区 7

2、个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为100 万亩。1965 年,10 万三湘儿女以“愚公有移山之志,我们有穿山之勇”的豪情,仅用短短 10 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干渠主体工程,做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受益。1967 年 3 月又建成了南干渠,并加速了支、斗、农渠的修建配套,将湘中地区水库、塘坝、河流、堤垸等联通起来,形成了覆盖湘中大地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体系。韶山灌区建成 57 年来,在灌区粮食安全保障、防汛抗旱、生态保障、工业生产和居民饮用水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韶山灌区运行已逾半个世纪,许多工程设施已超过其使用年限。近年来,韶山灌区加大投入,对大量设施进行了维修提质,提升了工程使用效益和年限,但因

3、地质沉降、基础工程老化、灌区维修养护保障不足,尤其是不适应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新的需求等,各类新问题逐渐凸显。2韶山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背景鉴于韶山灌区在湘中地区水利灌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彻底消除韶山灌区存在的工程安全隐患和地方投入不足等各类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等民生福祉,充分发挥韶山灌区工程的综合效益,灌区管理局组织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论证,提出建设现代化灌区的思路,并得到了充分肯定。2016 年 3 月,全国人大代表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湖南团小组会议上提出,将韶山灌区建设成全国现代示范灌区,该议案引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的高度关注与支持。随即湘潭市政府组织开

4、展详细研究关于加快将韶山灌区打造成为全国现代化示范灌区等有关工作。2017 年 9 月,韶山灌区派代表参加了在成都召开的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农田水利技术交流研讨会,2018年 8 月,参加了在安徽六安召开的现代化灌区建设与战略研讨会;韶山灌区代表均作了关于现代化灌区建设的典型发言,得到与会人员的积极响应,同时通过交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灌区现代化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2021 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从全国 458 家大型灌区中选取一部分灌区作为全国现代化灌区的试点单位。韶山灌区作为现代化灌区理念的首倡单位,聘请国家顶级水利专家团队组织专题论证和设计,最终被国家发改委纳入首批“十四五”现代化灌区试点灌

5、区。湖南水利水电 2023 年第 3 期建 设 与 管 理99DOI:10.16052/ki.hnslsd.2023.03.019李伟军/韶山灌区现代化建设刍议3韶山灌区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主体内容韶山灌区是湘中工农业生产的生命线,灌区现代化建设进程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注。韶山灌区现代化既是工程基础的现代化,也是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更是各方面能力全面提升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与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相匹配,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各方面需求目标相适应。3.1灌区现代化是工程完备的现代化韶山灌区工程主要包括水府庙水库、洋潭引水枢纽、渠道工程三部分。在多年的

6、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韶山灌区坚持专管和群管相结合,通过高标准、高质量精心施工,尽可能不给管理遗留问题。自 1998 年国家开始加大灌区投入以来,通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建设,重点加大干支渠防渗衬砌与除险加固,狠抓渠系配套,灌区骨干渠道糙率降低,降低渠道渗漏,骨干工程完好率提升,灌溉水利用系数稳步提高,改善了灌区工程运行环境;结合环境整治和水土保持,开展田园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灌区大部分干渠成为周边乡村旅游景点;与高标准农田项目相融合,抓紧土地平整,恢复和改善灌溉条件。近几年,韶山灌区一直在尝试推行工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探索,通过现代化改造项目和专项资金投入,解决了灌区与田间梗阻问题,打通

7、了输水最后一公里,从而使日常管理有章可循,设备操作有规可依,形成了树绿堤固水长青的秀美画卷,灌区成为了大型水利建设和水利管理的样板。3.2灌区现代化是灌溉管理科学的现代化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南多北少,且降雨分布受季节性约束,如何让有效的水资源达到灌区现代化设计功能效果,提高灌区科学管理手段是一项重要课题。韶山灌区地处湘中丘陵地区,降雨集中在 46 月份,约占全年降雨的 45%,为保证灌区范围农作物全年有水供给,必须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为此,首先落实灌区现代化改造建设提升工程标准,减少输水系统渗漏;其次根据中长期气象预测,编制水稻各生长期的需水量,每年年底计算出新的灌溉利用系数,作为下一年亩

8、均需水量的参考依据;再结合灌区灌溉研究的相关试验成果,修正亩灌溉需水量,最终确定灌区年度用水总量,按田亩分配到各受益县市区,实现总量控制。同时开展科学的灌溉管理课题研究和实践应用。1)在抗旱高峰期,制定轮灌计划,明确各测站交接水位,对重要支渠闸门远程监测,实现灌区上下均衡受益。在每年 6 月底,雨季即将结束之际,积极与上游大型水库管理单位对接,根据灌溉要求调节出库流量,做到细水长流,保证总体水源水量充足。2)紧跟“十四五”灌区现代化建设机遇,加大调度系统升级,建立长藤结瓜灌溉系统调度模型,实时分析灌区用水和蓄水情况,与灌区范围内的水库进行联合调度,发挥现有水资源最大利用效益。3)合理布置量测水

9、设施,选择适合灌区的量测水方法,利用灌区现有建筑物结合专用计量设施,实现灌区干渠和大流量支渠计量全覆盖,水位、流量数据统一上传到灌区量测水调度系统平台,及时在线观测和控制,实现配水、用水、控水全过程调度。4)开展节水灌溉研究,推广节水技术,宣传节水理念。地方政府已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部安排在灌区范围,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采用先进高效节水设施,多处现代农业示范园相继建成,游客在欣赏农业风光的同时也可亲身接受节水理念教育。3.3灌区现代化是水环境水质优良的现代化现代灌区已不仅仅承担单一的灌溉功能,还承担城镇供水、水生态、水环境等重要功能。只有优质的水才能减少作物的重金属含量,涵养灌区生态环境,确保人

10、民身体健康。韶山灌区为确保能提供二类以上水质水源,采取了多种举措。首先,每月组织市水文局对灌区水源进行水质检测,并要求从渠道取水的城镇取水厂时刻在线监测水质,一旦发现水质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其次,在灌区周边人口聚集的地方,设立垃圾堆放点,建立视频监测,防止居民随意往渠道内丢弃废物;不定期出动宣传车,通过村村通等宣传手段,宣贯灌区保护条例,树立爱渠、护渠意识。3.4灌区现代化是信息化系统建设先进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现代化近年来,通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韶山灌区信息化建设有信息中心 1 处,信息分中心 2 处,水位监测点 191 处,闸门控制 144 处,视频监控 69 处;雨量站与市气象局

11、合作,实现全市灌区范围所有雨量信息共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能提供实时的水位和渠道运行信息,为防汛抗旱、供水调度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20 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了部分立体感知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也已初具雏形,但智慧应用系统还有待加强。为满足信息化系统建设先进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需求,(下转第104页)100韶山灌区将在立体感知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打造智慧管理体系,实现灌区用水管理、工程运维管理、水费计收、防汛管理等横向联动和纵向协同、精准治水管理新模式,为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化韶山灌区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4结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

12、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韶山灌区的现代化建设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目标,着眼未来发展,着眼更高质量和更佳效益,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优质、丰沛的水资源,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服务。韶山灌区是解放初期修建的跨世纪工程,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韶山灌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以民生保障为目标,通过灌区现代化建设,灌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供水保障能力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管理科学服务高效,打造“灌区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局面,让韶山灌区真正成为“渠畅、岸绿、景美、宜

13、居”的民生渠、创新渠、幸福渠。(上接第100页)收入 2 000 多万元。退网上岸 2017 年开始实施,2018 年全面完成退网上岸工作。桑植县共退出网箱 18.99 万 m2、定制张网33 口、抬网 259 口、拦河拉网 11.5 万 m2,生活用船上岸457 只;慈利县停止投放银鱼苗卵。实施禁捕退捕以来,慈利县和桑植县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一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发展茶叶、优质水果等地方特色产业,由农业农村局主导,发改、水利、移民、电力、交通等部门配合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加大青壮年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拓展转产就业机会;三是积极探索生态移民的可行性。5移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

14、和基本思路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引导移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二是发挥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湖南省地处长江中游,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产业结构调整挑战较大,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唯一途径3。根据国家生态环境战略和移民经济发展实践,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思路:一是要坚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

15、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适宜产业;二是当地政府要根据不同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要求进行产业布局,提出合适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三是鼓励开展试点示范,如发展生态林下经济,探索新型产业业态;四是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如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五是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移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监测,提出预警和处理措施。参考文献:1刘金龙,龙贺兴,杨三思,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环境保护,2018(7):25-29.2时卫平,龙贺兴,刘金龙.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问题区域识别J.经济地理,2019,39(08):12-20.3陈明霞,巩娟霄.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与践行“两山论”的路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12):176-180.江泽智/湖南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移民产业结构调整探索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