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挑战教皇的权威 预习案
◇预习目标◇
了解宗教改革前后天主教会的基本状况,生疏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理解“因信称义”学说和先定论。
◇ 问题引导,自我探究◇
【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宗教改革的起因:经济:( )开拓,对外贸易和经济的腾飞。政治: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冲突。思想:( )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2.宗教改革的性质:它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快速席卷西欧的( )运动,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3. 核心思想 第一,他认为信仰( )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 )的权威。 其次,简化( ),僧侣可婚配和还俗。第三,坚持( )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4. 实践活动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有名的( ),揭示教皇兜售( )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头。
【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加尔文简介。
加尔文 (1509—1564),法国宗教改革家, 1536年出版( )。该书对新教教义作了系统的阐述,是一部影响很大的新教百科全书。
2.加尔文教的教义:
加尔文提出“( )”,认为人是否得救皆由上帝事先打算,与本人努力无关;上帝的选民注定能得救,上帝的弃民肯定要遭殃。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评价:加尔文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学说适应了( )的要求。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 )供应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4.西欧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 ),摧毁了( )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 )事业的进展。
◇ 自学测试◇
1.1517年,引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大事是
A.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B.天主教会出卖教会职位
C.天主教会榨取封建地租 D.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
2.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免除封建地租 B.取消什一税
C.反对出售免罪符 D.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教会
3.下列各项,属于新教的教派是①天主教②路德教③加尔文教④英国国教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9.A
4.西欧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经典作品是
A《九十五条论纲》 B《基督教原理》 C《圣经》 D《关于赎罪券的功效》
5.加尔文教最早宣扬活动,并取得成功是在
A法国 B日内瓦 C英国 D荷兰
6.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拉开是在
A德国 B意大利 C法国 D英国
7.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界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三种宗教中不包括
A天主教 B东正教 C伊斯兰教 D新教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提倡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挽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挽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辩的方式在维滕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舞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袋钱取利同担当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很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依据和权威;主见因信称义等。
──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请回答:( 选择题答案:D D A B B A C )
①路德认为的“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
②加尔文和路德主见的相同点是什么?
③加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见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