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花手帕》教案
精品文档
《花手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课前准备:
师生:生宣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欣赏感量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平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1)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2)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1)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2)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1、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分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
(1)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2)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活动二:
一、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
5、板书课题:花手帕——布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观看幻灯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1)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2)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
(3)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捆扎布料
(2)浸染布料
(3)展开呈现
三、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问:
(1)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2)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3)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