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
精品资料
【课 题】: 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4.1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授课教师】:合肥十七中 查光亮
【课程标准】: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当今社会中信息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要了解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在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时,算法设计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而算法的核心是一种思维方式,算法思维习惯有利于增强思维的条理性。
本节是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入门介绍,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概述和引子。因此,能否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兴趣,将直接关系到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顺利开设。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如文字处理、媒体表达、数据表格处理、浏览器、声音媒体播放软件等。但对于程序设计普遍陌生,对自己编程来解决问题,既感觉新奇有趣,又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同时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相关的数学知识,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初步了解不会觉得十分困难。虽然学生不可能用一两节课的时间就对编程掌握很多,但让他们在体验中理解信息的编程加工,并通过简单的改进实现小小的目标,有成功的体验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认识计算机和程序,了解计算机的构成,知道程序的重要性。
② 通过体验几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强烈兴趣。
③ 通过用VB编写、调试简单程序,并检测运行结果,体验程序编写的乐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 知道程序是解决现实世界某类相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逐步形成程序设计的意识和能力。
② 培养学生用程序设计思想慎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 揭开程序设计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② 感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形成严谨客观的解决问题作风。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构成;体验VB环境下运行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法、体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采用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上课,教师机具有视频广播功能和文件发送功能,教学课件及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源放到教学服务器上,供学生访问。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在第三章我们学习了用word对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处理、用excel对表格信息的加工处理等。这些我们都是利用了已有的一些程序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解决,但在我们身边会有很多的问题并没有对应的或者说合适的软件对其进行处理,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设计软件------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我们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程,首先我们对计算机的结构,以及计算的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就来一起看几个问题:
1、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该有几部分构成?
2、 计算机各部件之间是如何配合工作的?
3、 信息在计算机内部是如何表示的?
一、 认识计算机与程序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计算机系统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输入设备、存储器、处理器、输出设备)
(主要由操作系统,系统工具软件组成)
如 Windows Dos Unix Linux
(专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 如word、excel等)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手写板、话筒、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音箱、打印机等。
中央处理器:即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控制各部件相互配合工作。
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存。内存速度快,只用于存放计算机正在处理的程序和数据,一旦断电存储的信息有可能丢失。外存速度慢,但存入的信息不会因断电而丢失,可长时间保存。如硬盘、软盘、U盘、光盘等
2、计算机各部件配合工作的流程:
中央处理器
输入设备
内存
输出设备
外存
3、信息在计算机内部是如何表示的?
注: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是以二进制数字编码表示的,因此信息在计算机中都被看作是数据。
ASCII码对应表
(二进) (十进) 缩写/字符
0100 0001 65 A
0100 0010 66 B
0100 0011 67 C
0100 0100 68 D
0100 0101 69 E
0100 0110 70 F
4、如何把一个十进制数(23)10转换成二进制数?
教师讲解-----除二取余------学生练习
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是以二进制数字编码表示的,那我对计算机进行编程是不是必须直接用0、1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呢?
通过问题引入:程序设计语言
5、常见的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语言有哪些?
¢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低级语言
¢ BASIC、PASCAL、C、VB等——高级语言
注: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翻译过程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才能让计算机执行。
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
计算机机器语言程序
人
计算机
编写
执行
计算机语言系统
翻译程序
二、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
² 演示操作几个简单的VB编写的小程序体验程序的作用:加密程序、倒计时
通过体验计算机程序实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强烈兴趣。
² 认识VB编程环境
¢ 认识VB界面
工具箱
启动程序
结束程序
工程管理器
查看代码按钮
窗体文件
菜单栏
工具栏
窗体设计器
¢ 尝试在VB中建立、运行简单程序:窗口的链接
步骤:(老师讲解、操作示范、并解释程序中各语句的含义)
新建文件------建立应用程序的界面------设置对象的属性--------编写程序代码-----保存程序
注:保存文件时,可保存为两种方式,生成可编辑的vbp工程文件和frm窗体文件(可修改,但要注意工程和窗体都必须保存),生成直接执行的exe文件(不可修改)。
² 探究活动------引出下一节课的课题
头脑风暴---韩信点兵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
刘邦出的这道题,可用现代数学来表述: “一个正整数,被3除时余2,被5除时余3,被7除时余2,如果这数不超过100,求这个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让计算机去处理这个问题?
课堂总结
¢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
¢ 编写程序的语言有许多种,VB是其中之一。
¢ 今天我们认识了VB的编写环境,下节课再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如何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教学反馈】
补充材料
1、现代数学解法:
设士兵共有S名。S除以3,5,7所得的商分别为A,B,C,那么由题意,可得方程组:
3A+2=S
5B+3=S
7C+2=S
2、古代数学解法:
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对这个问题也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并总结了解题的方法:
三人同行七十(70)稀,
五树梅花廿一(21)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15),
余百零五(105)便得知
意思是说,把除以3、5、7所得的余数,分别乘以70、21、15,加起来的和再减去105的倍数,所得的差小于105时就是我们所求的这个数了。如本题:
2×70+3×21+2×15=233
233-105*2=23
这个就是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解法的原理吗?
“中国剩余定理”详解在百度文库中有很多资料,要求每个同学课后阅读并理解。
3、循环测试法
就是从数字9开始,去测试能否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除以3,余数为2;除以5,余数为3;除以7,余数也为2,如果不能,则把当前测试的数加1后,再测试,一直找到答案。
此方法虽然冗余繁杂,如果人工计算,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但也可以找到答案。
其实这种有点“愚笨”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帮我们完成测试计算过程。我们知道计算机最大的优势就是计算速度非常快,利用这种方法,计算机很快就可以帮我们找到答案。
4、计算机程序算法
① S=9
②判断:S除以3余2、S除以5余3、S除以7余2是否同时成立,如果同时成立那么S就是解,输出解S的值,程序结束;否则,转③
③ S加1,转②重复这个判断过程。
像这种算法我们一般称作“穷举法”。
【编写程序】
根据这个算法,我们可以利用VB语音编写程序解决问题。
教师把课前已经编写好的程序用VB编程环境打开,解释每个语句的作用。
Dim s As Integer ‘定义一个整型变量S
s = 9 ‘赋值9给变量s
While (s Mod 3 <> 2) Or (s Mod 5 <> 3) Or (s Mod 7 <> 2) ‘判断三个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s = s + 1 ‘ 如果不满足,变量s加1
Wend ‘结束while循环
Print "韩信最少有" & s & "个兵" ‘输出打印结果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