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修1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打算宣战、媾和、制定法律等一切国家大事。嘉奖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赐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需让子女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子女可拒绝赡养其父母;鼓舞橄榄油出口。材料二梭伦的诗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欲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安静。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依据正义,人人各得其所。请回答:(1)材料一是梭伦改
2、革的内容,请概括归纳改革涉及哪几个方面?是如何规定的?(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有何特征?体现了梭伦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3)梭伦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有何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从材料中猎取有效信息阐释历史问题和归纳概括问题的力气。第(1)问阅读材料,归纳概括梭伦改革的内容,留意语言要精炼。第(2)问留意要结合材料来概括,留意要全面具体。第(3)问再现所学学问即可回答。从高考的命题趋势看,试题大多会以新材料、新情境毁灭,要提高对材料的解读力气。答案:(1)涉及等级划分、公民大会职权及官吏任免、对待工商业的态度。规定:以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由公民大会产生或罢免官吏;鼓舞工商业进展;提倡
3、学习手工技艺。(2)特征:节制、折中、公正和法律面前人人公正。侧重点:缓和社会冲突,振兴雅典城邦。(3)为雅典民主政治进展奠定了社会基础。2. 2021江苏南京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与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战国策材料二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 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
4、朴,朴则畏令。商君书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为转变民风所实行的措施。(3)据材料三,简析秦国民风变化带来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理解评价力气。第(1)问,从材料一中归纳即可。第(2)问,可以从制贵、控官、强军、重农等角度归纳。第(3)问,需要结合商鞅变法的目的回答,重点突出富国强兵的效果。第(4)问,要结合前三问,从转变民风的重要性、措施和作用等角度思考。答案:(1)特点:尚武(强悍);轻义(重利);
5、缺乏诚信。(2)措施:刑罚公正,废除贵族特权;接受分权方法,加强官吏职权管理;嘉奖军功,禁止私斗;重视农业,让农夫认真务农。(3)影响:治平稳定,社会和谐;百姓富足,国家富强;人民勇于为国战斗,军队战斗力增加。(4)启示:改革须关注民风问题;合理制定与严格执行法律制度是引导民风的重要手段之一;转变民风有利于分散力气(或社会和谐)。3. 2021杭州一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年雨量分布图。材料二五胡乱华是一个贬义词,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布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民族活动地区出土了大量反映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辉煌的北朝文化遗址
6、遗物。从东汉末年的和林格尔壁画墓,到云冈石窟,司马金龙墓,北齐娄睿墓等乃至“平城”等北朝的都城建筑,以及在瓷业、农业、科技方面都是北朝留下的,堪称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它还带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为中西文化沟通作出重要贡献。大唐盛世的诸多业绩都源于北朝。摘编自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材料三文炳拜稽首曰:“今南方已平,臣无所效力,请事北边。”帝曰:“朕召卿,意不在是也。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尽以托卿。卒有不虞,廉价处置以闻。中书省、枢密院事无大小,咨卿而行,已敕主者,卿其勉之。”元史董文炳传(1
7、)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入主中原后孝文帝改革与忽必烈改制的共同缘由。分别指出其重大制度创新。(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北魏和元朝历史,分析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进展所作出的贡献。答案:(1)共同缘由:先生活在草原游牧区,气候寒冷,雨量少;后入主中原,处于雨量多、气候适宜的农业区;为适应农耕文明,加强对中原的统治,进展经济、保障税收。制度:北魏均田制;元朝行省制。(2)结束分裂局面,创新制度;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气魄,推动民族融合;推动经济进展与沟通;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为中西方文化沟通作出贡献;为后世繁盛奠定基础。(答出4点即可)4. 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王安石以“
8、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进行了全方位的变法,但他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明确提出,要像唐初魏征挂念李世民那样,“能以数年之间,而天下几致刑措,中国清静,夷蛮顺服”,达到在北宋中叶再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王安石变法失败缘由新探材料二对王安石的变法,元丰年间的枢密院检详官梁焘曾指责说:青苗之钱未一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以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于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王安石变法失败缘由新探材料三宋史王安石传载: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神宗
9、)忧形于色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高校士,知江宁府。(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个人缘由有哪些。(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缘由。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变法的生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由,意在考查考生气敏分析历史大事的力气。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再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其次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综合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监安上门郑侠上疏”“慈圣、宣仁二太后”“帝亦疑之”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其次小问要依据所学学问综合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目的:转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再现封建盛世的局面。急功好利,操之过急;用人不当,毁灭危害百姓的现象。(2)缘由: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极力阻挠和反对。生疏:变法的动身点是好的,但最终不愿定能成功;促进变法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