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笔记摘要一、百草园生活1、第一段点明主旨的一句话?“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2、第一段为什么说“似乎确凿”,有没有矛盾?没有。似乎,表示不太肯定,因为“连那最末一次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确凿,表示肯定,因为儿时生活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百草园的景物 写了哪些景物?如何写的? 1、顺序(1)整体到局部(点面结合):不必说也不必说(整体) 单是就有(局部)局部是重点。(课后)(2)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 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3)整体:植物到动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 局部:动物到植
2、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2、修辞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排比 3、多种感官视觉:(色):碧绿、紫红、黄 (形):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听觉:长吟、弹琴味觉:又酸又甜4、季节 春:桑葚、菜花 夏:鸣蝉 秋:蟋蟀 (冬:捕鸟)(二)美女蛇的故事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传说?增加百草园的神秘感,表现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三)冬天捕鸟活动1、第7段写捕鸟,用了哪些动词,作用是什么?写出捕鸟全过程,表现作者对捕鸟活动的喜爱。二、过渡段1、作者知道为什么他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吗?(课后)不知道。连用“也许”,表猜测
3、,构成排比。2、第9段应归为文章哪个部分?(课后)归“百草园的生活”部分。因为空间:未离开百草园;情感:重在对百草园的依恋。三、三味书屋生活1、写了三味书屋中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其中哪些是作者觉得枯燥的,哪些是有趣快乐的?问“怪哉”虫是不可以的;单调的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去被先生批评;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枯燥:不让问“怪哉”虫,压抑求知欲读书是下命令执行的教学内容难懂(学生做戏、画画从侧面写出了这一点)快乐:对先生敬爱:(先生形象:方正、质朴、博学;教书认真;善待学生;读书投入)去园子玩做戏、画画四、情感:(课后)百草园让作者觉得乐
4、趣无穷;三味书屋让作者觉得枯燥又快乐。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
5、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只供学习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