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而其中小有舛漏舛:差错。B多一篇之损矣 损:损失。C士当以器识为先 器:器量。D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 奖:嘉奖。解析B项,损:危害。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马牛而襟裾 B然则以文人名于世C焉足重哉 D摭我华而不实我实答案C解析C项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称道。其他三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B皆以一生精力成之C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D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解析D项,“学者”在文中指“学习的人”
2、。答案D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文之不行绝于天地间者乐道人之善也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行无,而后为之何文人之多也A/ B/C/ D/解析A项,分类正确: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书。答案A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C泣孤舟之嫠妇D上称帝喾,下道齐桓解析例句中的“襟裾”为名词作动词,只有A项中的“水”是名词作动词,B项中的“观”为动词作名词,C项中的“泣”为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中的“上”为
3、名词作状语。答案A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霜叶红于二月花 B有益于将来C然则以文人名于世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解析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只有D项为定语后置句。答案D7填空。(2分)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有“有亡国,有亡天下”的论述。清末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将顾炎武这段论述归纳成八个字:“_。”答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阅读文本选段,完成812题。文人之多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而自命为文人者矣。韩文公符读书城南诗曰:“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而宋刘挚之训子孙,每曰:
4、“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黄鲁直言:“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故华而不实。”本朝嘉靖以来,亦有此风。而陆文裕所记刘文靖告吉士之言,空同大以为不平矣。宋史言:“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以下:以来,以后。B士当以器识为先 器识:器量与见识。C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 提奖:提拔嘉奖。D谓文章止于润身 润身:粉饰自己。解析D项,“润身”在文中的意思是“使自身受益”。答案D9下列语句中加
5、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B.C.D.解析A项,副词,原来;动词,加固。B项,介词,把;连词,用来。C项,都是连词,却。D项,连词,到;副词,来得及。答案C10下列对韩愈符读书城南一诗的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B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雨水横流无根源,早晨满地夕已尽。C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为人不通古与今,犹如马牛披衣襟。D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说话做事诬陷人,何能期望多名誉。解析D项,“行身陷不义”的意思是“行事立身陷不义”。答案D11下列有关这则文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以
6、感叹开端,直揭主题,提出论点,融入猛烈的情感,很有嘲讽意味。B引用韩愈的诗是为了强调“经训”是学问之根本,博古通今为治学之基石。C引宋人刘挚训示子孙的话,作进一步申述,强调崇尚经术,重视器量见识。D作者又引述西汉扬雄和宋代黄庭坚的话,连续说明要务实不要只追求华丽。解析A项,“提出论点”说法不正确。文章的中心论点隐蔽在作者引用的诗文言语中,而不是在开头就提出的。答案A1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4分)译文:_(2)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4分)译文:_解析这两句翻译时要把握关键实词的含义,如“器识”“号”“观”“润身”“及物
7、”等。答案(1)读书人应当以器量与见识为先,一旦被称为文人,其人就没有可观之处了。(2)认为文章只能使自身受益,政事可以恩及万物。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廉耻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行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
8、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9、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曰止欲将。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吾于辽东之事有感。
10、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土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节选自日知录卷十三)【注】 兔苴:粗野。刍荛: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泛指乡野之人。金鐻(q):金属制的耳环。河壖(run) :河边的空地。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弃礼义,捐廉耻捐:丢弃。B若由此业自致卿相 致:招来、使
11、来。C羌性贪而贵吏清 贵:推崇,重视。D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 率:一概。解析B项,“致”的意思是“达到,求得”。答案B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B.C.D.解析A项,副词,就;副词,才。B项,语气副词,岂;代词,他的。C项,都是介词,把。D项,介词,从;介词,比。答案C15下列各项中,全都说明“耻尤为要”的一项是 ()(3分)廉耻,立人之大节不耻则无所不为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A B C D解析是说明为什么“弃礼义,捐廉耻”的时间之久。两句说明“贪”
12、的危害。排解这三项即可。答案A16下列对原文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认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重要法则,廉耻是培植人民的重要操守。由于不廉洁就没有什么不贪取的,不知耻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B作者认为夏商周三代以后,礼义廉耻就开头被抛弃。但是在那昏聩的时代,仍旧不乏糊涂之人,像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即为其一。C作者为了说明“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引用了吴子尉缭子后汉书中的语言或故事,并由此对辽东之事生发感慨。D作者认为杜甫的诗句“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句的“廉颇将”应为“廉耻将”,是杜甫对边关将领应有不贪之心和廉耻之行的召唤。解析D项,理解错误,原文有“诗人之意,未必
13、及此”。答案D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5分)译文:_(2)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3分)译文:_解析第(1)句中有两个介词结构后置句和一个感叹句,这是翻译的关键点。第(2)句中留意反问句的翻译。答案(1)可是在岁暮天寒季节松柏照旧坚持到最终凋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鸡照旧不停地啼鸣报晓,而在那众人都昏睡沉迷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没有特殊糊涂的人啊!(2)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头的么?【参考译文】五代史冯道传的评论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纲纪,这四个纲纪不能伸
14、张,国家就会灭亡。”说得好啊!管仲如此擅长立论啊!礼、义,是治理人民的重要法则;廉、耻是培植人民的重要操守;由于不廉洁就没有什么不贪取的,不知耻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人假如像这样,那么灾祸、颓败、变乱、灭亡,也就没有不降落的了;何况身为大臣若是没有什么不贪取,没有什么不敢做的,那么天下哪有不混乱,国家哪有不灭亡的道理呢?可是在这四个纲纪当中,知耻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孔子在谈论士人的道理时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耻辱之心。”孟子说:“人不行以没有耻辱心。能将无耻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又说:“耻辱心对于人是很重要的,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是没什么事情会感到耻辱的。”他们会这么说的缘由
15、,是由于一个人假如不廉洁,到了违反礼节损害道义的地步,那缘由都是出自于没有耻辱心啊。所以身为士大夫假如没有耻辱心,这可说是国家的耻辱。我看夏商周三代以后,世道衰退,正道也没落了,背弃礼义,舍去廉耻,不是一天一夜的原因所造成。可是在岁暮天寒季节松柏照旧坚持到最终凋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鸡照旧不停地啼鸣报晓,而在那众人都昏睡沉迷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没有特殊糊涂的人啊!我最近阅读颜氏家训,其中有段内容说:“齐朝有一个士大夫,曾经告知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纪已经十七岁了,略微懂得一些书表奏章,教他说鲜卑话,以及弹奏琵琶,也快要娴熟理解了,靠着这些本事,去侍奉王公卿相,没有不疼惜他的。我当时低着头不回答
16、。真是惊异啊!这个人这样训练孩子!如果用这种卑鄙的方式,去换取富贵,假如循着这样的学习过程就能够求得公卿宰相的高位,我也不期望你们这样做。”可叹啊!颜之推是由于没有方法避开,才在混乱的时局中做官,尚且说出这番话来,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需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军队,必需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之有耻。当人有了耻,从大处谈就能攻战,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尉缭子说:“一个国家假如
17、有慈孝廉耻的习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了。”而太公对武王说:“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二是有勇力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由于有礼,所以列朝治军者和粗野的武夫,都能遵循文王后妃的教化行事;莫非还有欺凌平民、抢劫牛马,而对百姓实行残暴手段的么!”后汉书上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羌族的首领感谢他的恩德,送他上等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随即召唤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的面前,(张奂)把酒洒在地上说: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那样,我也不让它们进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放进我的口袋。把金和马全部退还。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敬重清廉的官吏,以
18、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为羌人所怨恨,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发扬。”唉!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头的么?我对辽东的大事不能无感。杜子美诗道: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有一种刻本作“廉耻将”,诗人原来的意思,未必想到这点,但我读唐书,讲到王佖做武灵节度使时,以前吐蕃人想造乌兰桥,每次在河边岸上事先积累木材,都被节度使派人暗暗地运走木材,投入河流,桥始终没有造成。吐蕃人了解到王佖贪而无谋,先重重地贿赂了他,然后加紧赶工造成了桥,并且筑了小城防守。从今以后北方防备侵掠的战事就没完没了,至今还成为边患,都是由于王佖的贪财引起的。所以贪财的人作将帅便会边关到夜间也洞开着无人防守。懂得这个道理,即使是郢书燕说式的穿凿附会,或许也可以治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