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连续传统中去品尝中秋温情堂吉伟德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团聚之节的中秋,在传统节日中的“阖家团聚”的意义,甚至比春节更具有浪漫意义。因此,“明月寄相思”使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情思、一种内涵。离开了这个,中秋也就失去了其独特的意义。在节日味越来越谈的今日,中秋也难免演化成一种象征和程序。今日,你怎么过中秋,对于很多人来说,好像已经成为一种负累。过节犹如“过劫”,这可以算作是当下已经富有起来的人,在精神层面的滑落。时代进入到了当下,我们从过节的内容到形式,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唯一应当坚持的过节目的,却在此刻荡然无存。对于很多人来说,中秋也好,端午也罢,那好像都
2、似曾相识又如此生疏,问题到底出在了什么地方呢?问题应当在于,我们的态度出了问题。对于节日,我们已经不再认真的面对,很多人已经忘了过节的真正价值。其实,这种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假如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每一天,甚至对自己的生活都缺乏必要的关怀和关注,未能全力以赴的留意生活的质量,那么节日文化的消逝,节日的意义淡化就无以避开。反求诸己,假如一个人连自己的生活态度都变得极为任凭,那么就很难寄望于其对别人负责。其实,节还是那个节,变化的不过是我们的心态,以及由心态渐次而生的社会风气。随着西风渐进,以及物质引诱下的内心浮躁,以个体体验和内心感受为特质的传统节日,就难以在“快餐式”的过节态度中呈现魅力。事实也
3、是如此,假如没有“举杯邀明月”,没有“对饮成三人”的淡定与超然,就很难让中秋之夜变得温情脉脉,其最终也不过是一个狂欢派对的重复。在我看来,过节的环境虽至关重要,更关键在于心境与心态。比如对于中秋,全家人相聚在一起,品着美茗,吃着月饼,谈得知心的话儿;或三五知己,相约月下,呤诗作赋,坦荡而赤诚相待,即便一个人,远离尘世的喧嚣与人生的浮华,没有杂念没有贪欲的去重新发觉自己,那确定是人生的一种境界。然而,这些情景却离我们渐行渐远,节日的金钱味、铜臭气渐浓,但人文精神却越来越远,以至于难觅其踪影。对于节日的迷惘与彷徨,其实是对于生活态度的反思与质疑。节只是一个载体,关键在我们过节的心态。相比于洋节,传统节日更应在留意于“品”。因而,过好中秋节还得从传统中去找感觉,去重拾失去的人文精神,以及过节内涵。在我看来,传统节日还得应有一个传统的过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要有对节日的敬重与敬畏,用一种平淡而冲和的心态去对待。中秋之夜,无论独处与群聚,放下内心的负累与情感的束缚,用坦诚的自己去真诚的面对,或许,我们才能从轻松之中找到久围的欢快,在温情之中去体会生活的奇怪,在淡然之态中去查找逝去的记忆和感觉。魂若归来,则节日便有了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