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 水平地面上竖直放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薄板,其左下角顶点上有一点A,如图所示:现使该正方形在地面上不打滑地顺时针翻滚一周,则A点发生的位移大小和路程正确的是( )A、4a 、 B、3a 、 C、4a 、 D、3a 、 2.一物体从静止开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改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若已知整个过程运动的总时间和总位移,则:( )A可以分别求出两段运动的时间
2、 B.可以分别求出两段运动的加速度 C.可以求出最大速度D.两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3. 如图(a)为一个质点的s-t图象,则下列图(b)中与之对应的v-t图为( )a图b图4. 下面图中,静止的小球A分别与一个或两个接触面接触,设各接触面光滑,则A受到两个弹力的是:( )F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B若木块静止,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C若木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当撤去F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mgD若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受滑
3、动摩擦力大小等于mg6F1、F2是力F的两个分力若F10 N,则下列不行能是F的两个分力的是()AF110 N,F210 N; BF120 N,F220 NCF12 N,F26 N; DF120 N,F230 N7将一物体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设向上为正方向),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3s内物体的( )A路程为25m B位移为15mC速度转变量为10m/s D平均速度为5m/s8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运动物体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线表示物体的运动为曲线运动 B在0t1时间内,每一时刻实线表示的加速度都比虚线表示的加速度小 C在
4、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小 D在t3t4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9一物体从静止开头做自由落体运动,第1s内位移为5m,落地前1s内位移为10m,则物体运动时间(g=10 m/s2 ):( )A t=1.5s B.t= 2s C.t=2.5 s D.t=3s10一轻绳一端系在竖直墙M上,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一轻质光滑圆环O穿过轻绳,并用力F拉住轻环上一点,如图所示现使物体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则在这一过程中,力F、绳中张力FT和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变化状况是( )AF保持不变,FT渐渐增大,夹角渐渐减小 BF渐渐增大,FT保持不变,夹角
5、渐渐增大 CF渐渐减小,FT保持不变,夹角渐渐减小 DF保持不变,FT渐渐减小,夹角渐渐增大 11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A,同时在某一高度有一物体B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并不相碰)速度大小都是v,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B可能在上升或下降阶段与物体A相遇B物体A的上抛速度大小是2vC物体A上升的最大高度和物体B开头下落的高度相同D物体A和物体B的落地时刻不同12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连接A、B两物体,弹簧劲度系数为K,A、B质量分别为m1、m2;A放在水平地面上,B也静止;现用力拉B,使其向上移动,直到A刚好离开地面,此过程中,B物体向上移动的距离为:( )Am1g/k Bm2 g/
6、k C(m1 + m2 )g/k D(m1 - m2)g/k13A、B两物块叠加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关于A、B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与B 均静止,所以A、B之间无摩擦力BA不受摩擦力,B受摩擦力CB受斜面的摩擦力,沿斜面对上DA受一个摩擦力,B受两个摩擦力14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多次发生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100m。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头刹车,结果两辆车发生了碰撞。如图所示为两辆车刹车后若不相撞的v-t图象,由此可知( )A两辆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确定等于112.5
7、m B两辆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确定小于90mC两辆车确定是在刹车后的20s 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 D两辆车确定是在刹车后的20s 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 二、试验题(本题共小题,5+8=13分)15下图是用小车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电源频率为50Hz。A、B、C、D、E为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 (1)打点时小车应与纸带_(填左或右)端连接(2)AC段小车平均速度VAC = m/s;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A = m/s(3)设AB、BC、CD、DE间距离分别用S1、S2、S3、S4表示,相邻两计数点间隔时间用T表
8、示,则用S1、S2、S3、S4 和T表示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 = ;代入数据,求得加速度为a = m/s2.(2)(3)问的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6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试验状况如下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依据试验结果画出的图图(1)假如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确定沿AO方向的是_(2)本试验接受的科学方法是_A抱负试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把握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试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
9、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登记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和_;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和_三计算题:(本题共小题,共1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
10、骤只写出最终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需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7分)固定超声波传感器B前方335m有一静止的小车A,当B发出超声波的同时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小车A返回的超声波时,小车A距B传感器355m,求小车A的加速度。(已知声波速度为340m/s)18.(10分)如图所示,一物体由底端D点以V0=4m/s的速度匀减速滑上固定的光滑斜面,途径A、B两点.已知物体在A点时的速度是B点时的2倍;由B点再经过0.5s,滑到斜面最高点C时恰好速度为零.设SAB=0.75m,求:(1)斜面的长度;(2)物体由底端D点滑到B点时所需的时间19.(12分)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
11、均为m的小环套在一水平放置的粗糙长杆上,两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一端系在小环上,另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木块上,两个小环之间的距离也为l,小环保持静止(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试求:(1)每根绳的拉力多大;(2)水平杆对每个小环的支持力;(3)小环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多大?20.(12分)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大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A、B间的距离为85 m,现甲车先开头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5 m/s2,甲车运动6.0 s时,乙车开头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0 m/s2,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处的距离期中考试物理参考答案题号12345
12、67891011121314答案ACDBCACABDCDACBCDCCDC一、选择题二、试验题(5+8=13分)15 (1)左 (2)0.26 0.22 (3)(S4+S3-S2-S1)/(4T) ; 0.4016. (1)F(2)B(3)CEC中应加上“登记两条细绳的方向”E中应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三、计算题(7+10+12+12=41分)17.(7分) 解析 :因超声波从B放射到碰上A的时间与反射回的时间相等,A共走了20m,符合1:3:5的形式,即相同时间位移之比为 5:15或由 X1/X2=1/3; X1+X2=20 解得X1=5; X2=15T=(335+5)/340
13、=1S、由15-5=aT2, a=10m/s218.(10分) 解:(1)由于VA=2VB , Vc=0 可知VB=(VA+VC)/2 所以经过B点的时刻为A-C时间的中点,A-B也为0.5s由AB段的平均速度为V=0.75/0.5=1.5m/s加速度为 a=1.5/(0.5+0.25)=2m/s2或BC:V/a=0.5; 则A-C:2V/a=1 ;则:tAB=0.5S(2V+V)tAB/2=0.75 V=1 ; a=V/0.5=2m/s2L=V02/2a=4m(2)tB=V0/a-0.5=1.5s19.(12分) 解析(1) 设每根绳的拉力为对FT ; 对M由平衡条件得:2FTcos 30M
14、g0FT= Mg/2 cos 30(2)对两小环和木块整体,设对每个环的支持力为FN ;由平衡条件得:2FN(M2m)g0解得:FNMgmg(3) 小环刚好不滑动,此时小环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等于滑动摩擦力.对一个小环则有: FTsin 30FN0解得动摩擦因数至少为:20.(12分)解析甲车运动6 s的位移为xa1t45 m此时甲车尚未追上乙车,设此后再经时间t甲车与乙车相遇,则有a1(tt0)2a2t285将上式代入数据并整理得:t212t320解得:t14 s,t28 st1、t2都有意义,t14 s时,甲车追上乙车;t28 s时,乙车追上甲车再次相遇第一次相遇地点距A的距离:s1a1(t1t0)2125 m其次次相遇地点距A的距离:s2a1(t2t0)224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