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进展》
中山纪念中学:郭芳丽
整体规划
总体设计:本课为高三一轮复习课,上课的宗旨是夯实基础、明晰概念、对相关学问进行总结归纳。故本堂课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相关内容全部整合在一起,穿成一条线索,以便利同学识记和理解。基于此种理念,本课的整体规划是:1、课前设计几个简洁问题,引导同学通读课本,把握初步基础学问;2、在课件中用表格的形式落实基础、归纳总结相关内容;3、实战与演练,精选典型习题,考查同学对本课的把握与理解。
教学设计
课程导入: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出名的实业家,训练家,他的“父实业、母训练”的主见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训练事业的进展作出了贵重贡献。他所制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大生纱厂等厂的兴衰,在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具有确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具有不行低估的影响和作用。我们今日就了解一下我国民主资本主义进展的整体过程。
正课流程:
一、问题导引:1、民族工业曲折进展的历程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特点
3、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进展的主要因素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同学带着问题通读课本,大约5—8分钟。
二、基础学问的落实与总结
1、民族工业曲折进展的历程
用三张幻灯片总结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经改造到重获新生的整个过程,表格大致如下:
阶段
时间
表现
缘由
影响
产生
初步进展
黄金时期
快速萎缩
陷入绝境
重获新生
2、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存亡
官僚资本主义的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点。
官僚资本主义的代表: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是一种反动的经济和革命的对象
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消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产生;抗战和解放战斗时期快速膨胀;新中国建立后被没收。
问题探究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特点
①先天不足
(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预备)
②后天畸形:
工业布局不合理、工业结构不合理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
在民族工业内部,工业资本比重小,商业金融资本比重大
经营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
③ 与封建势力、外国资本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既受其压迫而进展缓慢,又在技术、设备、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靠于二者。
问题探究三: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进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
①先天不足(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预备);
②后天畸形(轻工业进展较快,重工业基础薄弱,且地区分布的失衡,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进展的主要因素);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进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有利因素: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清末至民国政府鼓舞兴办实业;
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问题探究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进步的经济因素,转变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②从政治上看,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进展和壮大,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展。
③从思想上看,民族工业的进展不断冲击瓦解着封建正统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供应了社会条件。
④从进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使之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在确定程度上依靠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进展。
问题探究五:民族资本主义进展历程对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①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政治前提.
②擅长抓住国际机遇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
③充分的资金、先进的科技和训练是经济进展的重要条件。
三、经典练习演练
1、请推断:四条曲线分别指中国近代哪四种经济形态的进展演化?
1840年
1860年
1927年
1949年
A
B
C
D
1917年
1956年
A.自然经济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2.(2021年高考(安徽卷))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进展阶段
B.民族资本照旧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头崩溃
D.国际局势打算着中国产业资本进展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3、(2021年高考(江苏卷))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进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缘由是
•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4.(2021年高考(四川卷))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状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重大举措是
• A.实行“币制改革”
• B.鼓舞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进展》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间跨度较大,重难点集中,为加强教学成果,设计表格挂念同学形成有效的形象记忆是不行或缺的。作为一结复习课,立足教材的同时,还要综合同学实际状况,适当综合归纳和升华,以加深同学的理解并拓展学问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协作较多的练习强化记忆和理解。需要留意的是,虽然是复习课,但是若不增加些能够引起同学爱好的学问和材料还是会使同学感到乏味。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进展》经典习题
1、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头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抽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进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答案】A
【解析】从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身份入手,理解“捐弃抽恃,舍身喂虎”的含义。BCD项题干无从反映。
2、右边是抗日战斗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斗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进展快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缘由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答案】B
【解析】:从统计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有增有减,A项错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斗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进展超过了1937到1940年的进展水平,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介绍沿海工业进展概况以及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缘由,CD项错误。
3.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 )
第一时期l872一l894年
其次时期l895—1913年
设厂数
53
463
商办
资本(千元)
4697
90801
官办和官商合办
设厂数
19
86
资本(千元)
16196
29469
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B.官僚资本经济从今渐渐走向消亡
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快速进展
【解析】依据所学史实甲午战后由于清政府取消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进展。
【答案】D
4.观看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 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
C.外国资本始终占有优势 D.民族工业进展缓慢
【解析】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学问点。从图中反映两阶段的商界与外国人办近代工业资本都有明显增幅,D项无从体现。
【答案】D
5、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为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嘉奖制造制造、鼓舞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疼惜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当时毁灭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上述现象生疏正确的是( )
A.政府转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把握
C.官绅开头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进展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进展历程。清政府鼓舞私人投资近代工业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但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疼惜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进展。官绅开头投资近代新式企业开头于19世纪60、70年月。
【答案】D
6、由于博览会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文化 B.开阔人们眼界 C.进展民族工业 D.抵制西方侵略
【解析】由“南洋劝业会”、“劝工商”、“1908年和1910年”可见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进展民族工业。
【答案】C
7、某历史争辩著作中有以下插图,这张插图反映出( )
A.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扩大
B.政府完全放弃抑商政策
C.民族工业毁灭短暂春天
D.洋务运动进入全盛时期
【解析】图片是清政府为举办大清国南洋劝业会发行的公债,时间是宣统年间即1908—1912年。B项说法较确定,可排解;C项民族工业毁灭春天的时间是1912——1919年;D项洋务运动在1894年失败,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本题选A项,公债反映了当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扩大。
【答案】A
8、杨德才教授言及近代某次战斗时说:“这场战斗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却格外昂贵,其不仅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型,而且也暴露了……遏制中国进展的险恶认真。这就是通过索要巨额战斗赔款,切断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的资本供应。”材料所说的“这场战斗”的后果是( )
A.清政府提出“预备立宪”的方案
B.清政府渐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洋务派掀起一场旷日长期的自救运动
D.国民政府大力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通过索要巨额战斗赔款,切断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的资本供应。”和所学史实中国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斗,日本获得白银2亿两赔款,获得了资本主义进展的巨额资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严峻阻碍,通过在华设厂列强开头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到资本输出时代,但是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赔偿巨额赔款,因此取消民建设厂的限制,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
【答案】B
9、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进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所说的“没有前途”,其根本缘由是( )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转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进展“没有前途”的根本缘由”和所学史实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自然经济照旧占统治地位。
【答案】C
10、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2010年7月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 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得的金奖奖牌”和所学史实1912年——1919年是一战期间由于政治革命、外国列强忙于一战、群众反帝爱国斗争、“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
【答案】C
11、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行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进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进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留意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和所学史实说明张謇关注的是民生。
【答案】C
12、1913年张謇发表《宣布就部任时之政策》一文,对其一贯提倡之棉铁主义加以抒发,特殊是:“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值,权限分明,计所获益,良非浅鲜”。材料表明张謇( )
①主见进展实业,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方面 ②看到了民族资本进展的局限性
③提倡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④力主对外开放,实现实业救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材料概括分析力气。从材料中可以了解到张謇主见“棉铁主义”,实行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进展实业。本题选D项。
【答案】D
13、老舍的《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是一位实业家。他的抱负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资,那才能救国!”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企业最为红火。“最为红火”的主要缘由是(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解析】考查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理解。关键信息是:“1916年”“最为红火”,联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史实,可知此时处于“短暂春天”时期,其缘由就是一战的爆发,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C。
【答案】C
14、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近代经济获得确定的进展。促使革命前后经济进展的相同缘由是 ( )
A.政府鼓舞进展实业的政策 B.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所缓解
C.国际国内市场的渐渐扩展 D.社会变革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
【解析】辛亥革命前清政府迫于形势,在“新政”中鼓舞工商业的进展;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措施,鼓舞资本主义的进展。BC符合辛亥革命后,D都不符合。
【答案】A
15、从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斗后,国人期望能够重整海军,扬我国威的愿望
②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展
③群众性的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进展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③
【解析】从火柴商标上的“救国”、“富强”、“中华民国利兴公司”等信息,结合所学,②④项正确,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展,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第①③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B
16、孙中山曾经说过:“我的民生主义就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其民生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
A.均利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进展生产力 B.都解决了农夫的土地问题
C.都是两国革命纲领并推动了革命的成功 D.都是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
【解析】考查中俄近代经济进展政策的对比。民生主义是空想,不适合中国国情也无法解决农夫的土地问题,实践也证明它无法推动革命成功,选择A项。
【答案】A
17、在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天津的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获得了金奖,在获奖证书中永利碱厂被称为“进展中华民国主要化学工业之象征”。永利碱厂获此殊荣主要得益于( )
A.南京国民政府的鼓舞 B.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民族工业走向世界 D.民族资本家的乐观探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进展。民族工业在世博会上获奖主要反映了民族工业的进展。1926年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尚未成立,A、B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C是民族工业进展的表现不是缘由。
【答案】D
18、“1948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至8月21日止,已达6636946亿元,较1937年6月增发了47万余倍。法币与美钞的比价在1月为178000:1,8月即为1W8:l。”对这段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法币在急剧升值,物价必定大肆上涨
B.国统区通货膨胀现象严峻,经济崩溃在即
C.国民政府应对时局的货币改革卓有成效
D.这11年来国民政府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解析】材料反映出国统区法币发行额增长速度过快、法币与美钞的比价在急剧下降即购买力在急剧下降,法币贬值速度惊人。由此判定A、C、D三项解读错误,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19、右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进展变化图。A点进展状况的成因是( )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⑤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①② B.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A点反映的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进展达到一个高峰,由此分析其主要缘由。
【答案】D
20、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展曲线图,属于图中第3阶段进展缘由的是( )
A.外国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欧洲国家临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斗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第3阶段指1912——1919年,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进展的缘由主要有: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措施;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临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本题选B项。
【答案】B
21、下表为各民族工业营业额(假定1930年营业额为100),造成表中数据发生如此变化的缘由是( )
年份
行业
1930
1933
棉纱(营业额)
1930
1933
针织(营业额)
100
25
面粉(营业额)
100
50
卷烟(营业额)
100
50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
C.国共内战的爆发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斗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进展。国共内战的爆发是在1946年至1949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生在1935年。1933年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时间与题干内容相符,应选B项。
【答案】B
22、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进展供应社会基础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进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状况的理解。依据所反映的时间是在民国成立初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进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在政治上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和物质基础。
【答案】D
23、一位英国人说,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句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冲突 B.手工生产与机器生产的冲突
C.中英在纺织品贸易上的冲突 D.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冲突
【解析】考查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理解。读材料,可知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存在着市场竞争,殖民资本千方百计想压制民族资本的进展,禁止向中国输入机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冲突。故选D。
【答案】D
24、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
A.民族工业的进展进入黄金时期 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进展 D.敌后抗日依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进展状况。由材料信息可知考查1937—1944年抗战时期民族工业进展的缘由。据此排解A,BD不符合史实,所以答案选C。
【答案】C
25、“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A.1924~1927年 B.1937~1945年 C.1945~1949年 D.1949~1956年
【解析】考查国民政府后期社会状况。从材料中的“工厂死在接收上”结合课本抗战成功后国民政府的“劫收”可知为抗战后,“发行发到天文上”可知为国民政府后期的滥发纸币,选择C项。
【答案】C
26、某同学进行争辩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该现象( )
A.发生在抗战前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毁灭的主要缘由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
D.严峻失实,不行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的曲折进展。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通货膨站格外严峻,该情景发生在解放战斗后期的国统区。严峻的通货膨胀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
【答案】C
27、1942年5月前后,日商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严词拒绝。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据此,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企业要进展,必需完成反帝任务
B.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C.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困难进展。材料不能体现出上海民族企业受官僚资本的挤压,故选C。
【答案】C
28、国民收入确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份
1850年
1887年
1914年
1936年
1949年
人口数(千人)
414699
377636
455243
510789
541670
人均收入(元)
43.6
35.9
41.22
50.51
34.98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进展及缘由。依据所学,1887—1914的提高应当与该时期社会上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和辛亥革命有关,义和团运动反而有所阻碍,本题选B项。
【答案】B
29、下图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进展历程。对其相像之处解释精确的是( )
洋务派创办的汉阳铁厂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批飞机
A.都是民族危机的产物 B.都反映了工业布局的变化
C.都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 D.都为民族复兴做出了贡献
【解析】依据所学史实洋务派企业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反映的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批飞机反映的是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都是为了国家的富强。
【答案】D
30、下图为中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它所反映的是( )
A.商品经济 B.洋务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农业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经济形态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而农业是受到统治者重视的,排解D。商品经济也包括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也包括洋务企业,所以受到他们的支持,不符合题意,排解A。而洋务经济受到封建主义的支持,故排解B。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到进展的过程都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C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头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进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日
英
美
法
德
1921—1929年
3.0
1.7
4.3
9.4
7.1
1930—1937年
9.9
2.7
0.7
—3.9
—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照旧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的走势。(3分)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走势变化的主要缘由(不考虑人口因素)。(12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进展的特点,(2分)据统汁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进展未能转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学问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缘由。(6分)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总结20世纪80年月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CDP强劲上扬的共同阅历。(2分)
【解析】考查中国和西欧的经济进展状况。第(1)问考查读图的力气。第(2)问B段的时间为1300至20时期早期,分析缘由时留意比较当时中国和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差异即可。第(3)问据材料概括特点时留意材料二介绍的是中国的状况;材料三介绍的是西欧的状况;留意中国自身的对比和中西的对比即可。回答工业的进展未能转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缘由时,留意从内部和外部因素考虑,内部因素留意到当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第(4)问查找到西欧和中国的共性即可。
【答案】(1)A段:中西大致保持全都,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3分)
(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进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进展。(12分,分中国和西欧两大方面)
(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进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分)
缘由: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6分)
(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进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训练,提高国民素养等。(2分,任意回答符合题意的两条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