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3-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苏武传.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797066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苏武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3-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苏武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武传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能说出本文典型环境、细节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3、对苏武的价值意义进行争辩、评价,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4、积累把握创新设计上自主学习篇中的文言基础学问。【学问链接】1、时代背景(另可参阅创新设计上背景资料一栏):汉武帝开头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斗,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打算意义的成功,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减弱之后,表示情愿与汉讲和,但双方冲突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吵闹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确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2、作者介绍: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有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

3、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仿照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动身,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学问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稍迁至栘中厩( ji )监;数(shu )通使相窥(ku)观; 汉天子,我丈人行(hng)也;既至匈奴,置币遗( wi )单于

4、; 后随浞野侯没( m)胡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nzh )归汉;置煴(yn)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n”错误)拥众数万,马畜( ch )弥山;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 );2通假字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保藏。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

5、经。3古今异义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武等实在 古义:的确存在。今义:诚恳、狡猾。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略微。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值、适逢。今义:聚会、集合。4词类活用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6、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名词活用(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5特殊句式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

7、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推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学习探究】1.疏通文意,依照示例给每段内容添加小标题,理清脉络。要求:小标题要精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呈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留意语言的通顺凝练。1、初使匈奴,单于受礼。 2、缑王谋反,祸及

8、汉使。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4-5、卫律劝降,威猛不屈。6、饮雪吞毡,此志不渝。 7-8、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9、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10、历尽困难,发白归汉。2.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段,写苏武在胡、汉两国关系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访匈奴,以通两国之好,主要是交代苏武出访的缘由、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其次部分是文章第38段,主要写苏武被匈奴扣留胡地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先写苏武出访匈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再写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大事。第三部分是第9、10

9、段,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3.本文在写作上很擅长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请你结合课文具体谈谈。苏武留胡十九年,经受坎坷曲折,汉与匈奴的关系错综简单。作者抓住苏武经受中的关键之处,运用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使苏武这个人物跃然纸上。苏武出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四周,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伴侣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冲突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10、。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其次次又被救活。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苏武的语言也具有典型意义。如卫律逼降时,说:“副有罪,当相坐。”苏武斥责说:“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使卫律哑口无言,只得无耻地“举剑拟之”,但苏武岿然不动。又如,李陵劝降,苏武仍旧不为其情所动,表示“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表现出至死不屈的品德。4.本文在写作上还有一个特点,即以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你阐释这一点。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亮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

11、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伴侣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丢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5.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冲突?并不冲突。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由于事先没有发觉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

12、,所以要自杀以避开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制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制服其意志。所以苏武实行的抵制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照旧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状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6.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卫律在劝降苏武时实行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13、。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而李陵则是以老伴侣、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男一女,今复十余年,存亡不行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终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卫律原

14、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惟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而李陵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且在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沾襟”,可见尚存羞恶之心。7.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首先,卫律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人,但已经投降,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可耻的叛徒,对于宠爱祖国的苏武而言是敌人,所以不用客气。李陵虽然也已投降,但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卿素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二人劝降的方式不同,苏武的回答方式也不相同。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最终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势抵制。李陵则实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静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接受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方式。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决、大义凛然的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