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查效果——高考调研题组
热点考题 对点即练
(Ⅰ)高考真题
1.(2022·新课标全国卷Ⅰ)“一五”方案期间,我国实行粮食方案供应制度,各地依据国家粮食方案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难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 “一五”方案时期,我国对粮食供应进行宏观统筹、方案管理,这对工业化战略的顺当实施发挥了格外重要的作用。故选B项。材料信息与A项没有必定联系;当时中国并没有发生严峻的自然灾难,故排解C项;国民经济的恢复完成于1952年底,故排解D项。
答案 B
2.(2022·新课标全国卷Ⅱ)1953年10月,中共中心打算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方案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把握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进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夫经济生活纳入国家方案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供应劳动力资源
解析 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于1952年完成,A项错误;严格把握粮食市场与农村政权建设关系并不大,B项错误;国家严格把握粮食市场,说明国家将粮食的统购统销纳入到了方案体制之中,这是方案经济体制的体现,C项正确;国家把握粮食市场有利于工业化建设,但与劳动力资源无关,D项错误。
答案 C
3.(2021·安徽文综)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训练的重视
B.训练卫生事业的健康进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解析 本题的限制词是“主要”。1950—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渐渐建立,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进展,因此,D项是最主要的缘由。人们重视健康和训练只是缘由之一,而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故A项错误。材料本身就反映了健康卫生事业的进展表现,故B项不是打算因素。1950—1957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时期,不是“完善”时期,故C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Ⅱ)创新命题
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日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 )
A.快速恢复国民经济
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
解析 从材料“今日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可以看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进展生产的问题,快速恢复国民经济以解决饥饿和失业状况。
答案 A
2.陈云曾说过:“中心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方案收购(即统购)和方案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方案收购和方案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方案收购,对棉布实行方案收购和方案供应。”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①当时我国方案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 ②我国方案经济体制是在经济运行中逐步建立的 ③方案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 ④统购统销的体制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进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我国方案经济体制全面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的,①错误。陈云“说过”不等于“主导”,故③错误。
答案 C
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样写道:这156个核心投资项目是“一五”方案的重中之重,“这些项目几乎吸取了第一个‘五年方案’全部工业投资的一半”。这表明新中国( )
A.变革经济增长方式
B.经济结构失衡
C.急于转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脱离国情搞“一五”方案
解析 本题考查“一五”方案。依据题干中的“‘一五’方案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业投资的一半”及所学学问可知,此时我国优先进展的是重工业,而优先进展重工业的目的是转变当时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答案为C。
答案 C
4.在中共中心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道:“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B.私营工商业的前途命运的问题
C.加重私营工商业比重的问题
D.把握私营工商业进展的问题
解析 考查新中国的经济政策。题中争辩话题涉及私营工商业的前途等问题,但会议的主题意在确定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三大改造的内容之一。
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