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头活水“逗”中来精品文档摘要:一、在新课改政治课堂上“逗课堂”的含义。二、为什么要在新课改政治课堂上“逗课堂”?首先,“逗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下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需要。其次,“逗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再次,“逗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需要。第四,“逗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第五,“逗课堂”是尊重孩子的自然本性,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体现。三、在新课改政治课堂上应当怎样去“逗课堂”?第一、教师要敢于“逗”。第二、教师要勤于“逗”。第三、教师要善于“逗”。关键词:逗课堂 新课程 教学方式转变 学习方式转变 源头活水“逗”中来也谈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
2、逗你玩”河南省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任太成逗口,是二人转、小品、相声等曲艺种类的表演手段和艺术风格。相声里面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其中“逗”位列第三,其实是位列第一的。如果没有了逗,相声绝对是“像声”了。逗,是对相声文本的有技巧的发挥。相声,除了说学逗唱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何出色地表演出“逗”的含义,相声的“逗”就是表演,“逗”是相声四门功课的核心,和其他三门功课并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说” 、“学”、 “唱”都是原材料,要靠“逗”组织起来,才能搭构出相声的精品。新课程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并不是要求每个老师都必须具备相声演员“逗”的专业技能和神奇效果,但也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能“逗”则
3、“逗”,能“玩”则“玩”,以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合作欲、探究欲。提到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逗你玩”这个话题,读者或许会觉得这简直是有失风雅,甚至是大逆不道,因为,毕竟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如此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能随便去“逗你玩”呢?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有其与生俱来的严肃性,这是世人皆知的,但笔者所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逗你玩”强调的是在不违背思
4、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严肃性的前提条件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下简称“逗课堂”)。它可以是老师逗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逗老师,还可以是学生逗学生。它主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借助于讨论、陈述、辩论、演讲、唱歌、书画、小品表演、动手操作等载体,通过交流互动,从而达到“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进而达到让学生乐学的目的,使学生具有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活化的宣传教育过程中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首先,“逗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下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需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主
5、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实施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具有绝对的权威,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没有给学生足够参与的机会,使得所学知识停留在外在的、呆滞的惰性的水平,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压抑并取消了学生的主动性,禁锢并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新课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也将发生重要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将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以及课程
6、的设计和开发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顾问”。这样,教师从前台退到了“幕后”,从“演员”变成了“导演”,从“主宰者”变成了“组织者和合作者”。逗课堂,是新课改条件下“让学生动起来”的交流互动式课堂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角色变化后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逗课堂,需要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不再对学生限制过多、过死、唯书唯本,不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把,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及能力的培养,真正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就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其次,“逗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托尔
7、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并未从交流互动的高度来认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这导致学生学习中交流互动意识的淡化与失却。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将一种称为教学内容的东西传输给学生。由于师生知识、年龄、地位上的不平等,使得学生的学习被迫成为一种“注入式”、“接受式”的学习。虽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形式上的对话,但几乎是机械的问与
8、答,是一种浅层的语言活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或精神状态的交流互动。笔者所倡导的逗课堂,强调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双方都应以对对方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不存在关系上的尊与卑、主与次。每一个学生都与教师、同学或其他任何人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建立在这种前提之下的学习,是一种面对面的、民主的、舒适的学习,才能真正走进“你”“我”的世界,才会发生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与接纳,才会促进彼此心灵深处的沟通与交流,也才会引发双方自由的探究、交往和碰撞。再次,“逗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需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
9、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郭沫若先生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郭老把这种教育称之为“使他自得”。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重要位置。由此可见,习惯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学习的
10、习惯、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阶段复习的习惯、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等,它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这种学习行为方式也是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耐心引导分不开的,尤其是逗课堂,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在新课改条件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行为习惯的形成。相反,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不注重转变教学方式,不采用逗课堂的方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不去点燃学生自主学习欲望的火把,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无法得以转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也是无法得以养成的。第四,“逗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
11、素质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出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老师,必须站在教育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而改革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具有深刻的教学内涵。教师应
12、通过逗课堂的形式去设法调动学生,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我们应该在课堂中,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寻求更广阔的天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在课堂中、实践中、生活中去发现和完善自己的个性、人格。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逗课堂的形式去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都得到提升。就拿口语交际能力来说,我们都知道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必备能力
13、,但这种能力在教师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得到扼杀,只有老师不断转变教学方式,采用讨论、表述、演讲、辩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把课堂“逗”起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不断发展进步。第五,“逗课堂”是尊重孩子的自然本性,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体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个人的幸福。教育的本质是实现发展的愉悦,走向自身的完美。最完美的教育应当是一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的教育。惟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群体的和谐、社会的公正、人类的福祉与尊严,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完满统一。但传统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基本上表现出以意识形态为本的特征,忽视了面对处在人生奠基、发展最重要时期的
14、青少年的特殊心理和生理需求,尤其忽视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可以说我们原来意义上的教育有点像根雕艺术,每个孩子进来后,先去除和常规不符合的那一部分,对其发展规约得太多,从而造成了一个个根雕。回归生命本原,激发生命成长这就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育就是建立基于生命体的儿童观、青少年观,基于儿童生命、青少年生命体观的教育理念,就是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生命质量。这种理念下的教育本质就是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生命成长。我们知道,无论成人还是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青少年学生的表现欲主要体现在他们好说、好动、喜欢表演上,特别是在课堂上,他们的好说、好动,往往被老师视为“不安分”、“不守纪律”。实际
15、上表现欲是人的一种天性,是渴望被他人或社会承认和注意的一种正常心理的外在表现,而且它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政治老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采用“逗课堂”这种教法和学法,为学生提供表现能力、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励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毫无疑问,表现欲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这就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个人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当然,“逗”也要逗得艺术、逗得科学:第一、教师要敢于“逗”。笔者认为,不被“逗”起来的思想政治课课堂,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平时在与同行老师交流时发现,我们有的老师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瞻前顾后,像个小脚女人似的,怕因
16、“逗”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影响高考,怕因“逗”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怕因“逗”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无法收场,还有的因教学经验欠缺,怕学生“逗”不起来而导致“砸锅”现象的出现,也有的因教学经验过于呆板,因循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不愿放手去“逗”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依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总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生怕自己一放手学生就会跌跤似的,感觉还是自己多讲心里面踏实些。凡此总总,都与我们的教师缺乏教学改革精神,思想僵化保守,行为墨守陈规有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培养与时俱进的品质,增强开拓创新的胆量,大胆地把政治课课堂“逗”起来。老师
17、要明白,学生的知识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学会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的话,比我们老师在那里辛辛苦苦地满堂灌、扎扎实实地做些无用功效果好多了。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被“逗”起来了,我们还怕学生政治学科的成绩会落后吗?“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笔者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围绕“金钱无所不能”和“
18、金钱不是万能的”两个主题展开一场辩论会;在讲授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复习课时,给学生布置了一堂以“党啊,亲爱的妈妈”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讲授政治生活第七课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导课时,给学生导演了一场民族歌曲大比拼这些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没有影响教学进度,恰恰相反,它们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起到了绝好的作用。第二、教师要勤于“逗”。学生在新课改条件下必须具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都与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的积极引领,勤于开“逗”密不可分的。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埋怨自己的学生对老师设计的活动熟视无睹,冷若冰霜,这也不参与,那也不合作,还抱怨学生“像
19、个木头人似的”,“石磙也轧不出个屁”等等,而事实上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不注重经常更新教学方式,不注重经常让自己教的学生“动”起来,不注重经常采取逗课堂的方式来锻造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导致所教的学生不能养之有素,平时学习过程中不会讲话,不愿开口,不会参与,不能动手,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丧失,变成了学习的奴隶。与此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把学生“逗”起来,该由学生讨论的让学生经常放开讨论,该由学生交流合作的让学生之间经常尽情交流合作,该由学生表演(如歌唱、书画、小品、辩论、演讲 等)的让学生自己经常去潇洒表演,该由学生动手的老
20、师不包办代替,长此以往,我们还怕学生调教不出来吗?我们还会担心学生“不听话”吗?俗话说得好:播种一种理念,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总之,新课改条件下强调的学生必备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是靠老师不厌其烦地、持之以恒地“逗”出来的。第三、教师要善于“逗”。(一)要逗出内涵。逗,要逗出水平,逗出内涵,不能低俗地、低层次地逗。教师不能为了博得学生廉价的笑声掌声,而在课堂上无原则地放弃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去充当街上耍猴的角色,思想政治课的“逗”要能体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二)要逗出实效。最近,笔者也听了不少省、市、县级的
21、公开课,发现有些学校老师推出的公开课越来越像演戏,排场很大,场面很热闹,反响很大。但这热闹之后,还剩下的实效性内容并不是很多。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教师只满足于课堂上此起彼伏的热闹场面,不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去引导学生深入下去。课堂上无效提问和无效讨论过多,相同的问题重复化,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误认为只要学生反响积极,就是主动参与,就是面向全体。事实上,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的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要想“逗”出实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计划周密。教师在开逗之前,必须首先设计好“逗”的计划,如教学内容中什么地方要“逗”,该不该“逗”,“
22、逗”多长时间,逗的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以什么形式结束等,事先都必须了然于胸。(2)组织得力。活动最好是把班级里面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活动时,最好找个学生当记录员,把本小组的共同学习成果记录下来,为活动后的总结发言做准备。活动完毕后,最好再找一个学生谈谈老师安排的活动给他们的启发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教育,其他的学生也可以相互补充。(3)操控到位。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全面监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既要放手让学生活动,又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活动过量。老师逗课堂,并不是可以撒手不管,不能把新课改理解为“教师放开手脚,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还要注意发挥老师的引导作
23、用。(4)目标明确。通过师生之间逗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过程与方法的感染,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震撼。总之,在新课改条件下,只要我们思想政治课老师勇于用三月的春风去融化心中积淀已久的坚冰,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勤于、善于把课堂“逗”起来,“玩”起来,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更精彩,在我们教育的这棵大树上结出的桃李之果就一定会更硕大,更香甜。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008年5月印刷。【2】陈旭远,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4】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