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是新编课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于面向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册教科书,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前提,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五年级课程,专业知识较强,以绘画、观察、比例色彩为主线,由浅入深的学习造型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中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有儿童画、写生、纸偶、水墨画及色彩知识,内容新形式广,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区生活,富有情趣和启发性。1、从整体结构上看,注重知
2、识的延续性。 本册教材的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和以往一样采用并列式散点式而非单元式,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同时本册教材进一步延续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如:线条系列的画人像;色彩系列的色彩的色相,色彩的明度;泥塑系列的杯子的设计;版画系列的漏印版画唱起来跳起来。欣赏 系列的肖像艺术、飞天,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2、从学习领域上看,强调综合性。 全册共有19课,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大多随堂教学相对比较薄弱,“综合探索” 领域有两课,但其他课中也渗透了综合,如: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中剪贴画相结
3、合,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再如: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是美术与数学的结合,在教学中不讲比例的定义,讲与美术学科相关的知识,体现了跨学科的总和。3、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 “美术与自我”主题,为0课,“美术与社会” 主题有5课占总数29.4% ,“美术与自然”主题有2课占总数的11.8%,“纯学科表现”主题有5课肖像艺术、画人像、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美术中的比例知识、色彩的色相,色彩的明度,体占总数的29.4%,在其他主题方面(包括生活用品、机械等)共有6课,占总数的35.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册教科书淡化了“美术与自我”主题, 而“纯学科表现”主题比前几册有了强化, 体现了知识的基础性
4、。同时注重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编排了飞天、有趣的汉字、偶戏;内页大开本介绍了帕特农神庙,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一课中重点欣赏了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的比例之美,体现了教材的多元化。立体贺卡造型别致的椅子校园合影防灾减灾等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现了教材的趣味性。 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肖像艺术2课时11.色彩的明度2课时2.画人像2课时12.唱起来跳起来2课时3.认识抽象画2课时13.拼贴添画2课时4.学画抽象画2课时14.中国龙2课时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2课时15.造型别致的椅子2课时6.美术中的比例3课时16.立体贺卡2课时7.偶戏2课时17.校园合影1课时8.提线纸偶2
5、课时18.防灾减灾2课时9.创造绿色的生活2课时19.凤翔泥塑1课时10.色彩的色相2课时书法艺术的殿堂4课时 共计39课时 第1课、肖像艺术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认识不同风格的肖像作品,了解优秀的肖像作品要具备形神兼备的特点,知道肖像作品的评述方法.技能:感受肖像作品中体现出的形与神,了解作品内涵,学会用文字对作品进行评述.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体验画家的创作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方法,认识、了解肖像艺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比欣赏,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艺术中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审美价值观.【教学重点】:学习欣赏
6、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能够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教学难点】:对作品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教学准备】:课件、示范作品。【学具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常规准备工作。二、导课:1.本节课请大家新生一些美术作品,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板书课题:肖像艺术)三、授新:1.肖像艺术表现的是一个人的长相,也就是所谓的形。(1)出示名家作品:明代曾鲸的中国画白描张卿子像、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李焕民的版画藏族少女、潘鹤的雕塑白求恩。(2)找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分析,人物是男的还是女的?年轻的还是年老的?胖还是瘦?你还能找出哪些外貌特征?你是从哪些方面看
7、出人物特征的?小结:肖像艺术在刻画人的形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物的情感,就是所谓的神。(3)具体分析作品:从这幅肖像画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4)脸的哪一部分最能表达情感呢?艺术家是怎样表现的?(5)你能模仿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吗?2.欣赏油画罗中立的父亲,表现的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父亲的肤色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1)这位父亲的眼神是什么样的?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什么?(2)你爸爸是什么样的?学学爸爸的神态?3.画人物时,我们应该抓住什么样的特征?板书:外形特征和表情特征。体现人物的外貌、性格、情感。4.欣赏课本中作品:除了外貌和神态上不同,这些作品还有哪些不同?板书:艺术手法不同。肖像艺术可以用
8、不同的工具和画法来表现。5.师示范:口述观察的方法和描绘的方法。四、学生练习:1.选自己喜欢的作品,试着描绘下来。2.学生练习,师巡视辅导,强调学生抓住人物的形和神。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地描绘和评价作品,会区分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教学重点】: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能够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和神态特征。【学具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巡视学生上节课作业情况。1.展示个别同学精彩的画法和工具运用。二、学生练习:1.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方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按自己的理解给人物加上背景。2.学生继续完成上节
9、课作业,师巡视辅导。3.作品展示:自评。师小结,下课。【课后反思】: 第2课、画人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了解人物写生的方法.技能: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和神态,并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人物肖像.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分析、讨论、演示和创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生表现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身边每一个人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正面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方法。【教学准备】:
10、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学具准备】:黑勾线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2.师说出“他”的特征:板书关键字词,生猜。(1)仔细观察,“他”还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二、授新: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师出示一幅用线描方法表现的画像:看看这是谁?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1)人的相貌有什么区别呢?(2)请几位有不同特点的同学到讲台前,全班同学一起分析他们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等不同特点。(3)怎样表现出
11、他们的不同特点呢?3.欣赏教材中的画家作品,解决以上问题,两幅画中表现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线条是如何运用的?(1)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2)师请学生当模特,用线描的方法演示人物写生的方法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如何大胆表现人物的特点及线的运用。三、学生练习:1.出示几幅肖像摄影作品,组织学生选自己喜欢的人物描绘出外貌特征。2.强调线的运用。3.作业展评:猜一猜,作业中画的是谁?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师小结,下课。(准备搜集下节课的学具)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巩固用线表现正面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重点】:
12、观察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用线表现正面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方法。【学具准备】:黑勾线笔、人像图片或照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二、授新:1.复习上课课学习知识,说说怎样描绘出生动的人物肖像画? 板书:抓住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服装。2.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脸型,根据脸型找一找有相同特点的同学。(1)说话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外貌特征是怎样的?三、学生练习:1.用线描的方法勾画出自己搜集的人物肖像。2.作品展评:自评、师点评。【课后反思】:第3课 认识抽象画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
13、道抽象绘画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风格的代表画家,简单了解抽象画穿生的相关历史背景.学会从点、线、面、色彩等方面,多角度地欣赏与理解抽象画作品,并能够运用美术术语,表达对抽象画的感受和理解,提高美术作品欣赏与评述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对比观察、聆听讨论等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抽象绘画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学会用美术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欣赏抽象画作品。通过交流评价、动手操作、语言叙述和文字写作等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多元文化艺术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对抽象绘画中线性造型要素的运用;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教
14、学难点】:综合运用线性造型要素,结合色彩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教学准备】:课件、图画纸,色彩颜料,色彩笔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美国一则报道: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一幅作品1948年,第五号(No.5,1948)卖出了1.4亿美元(近10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师:同学们听过抽象画吗?看过吗?你们怎么理解呢? 二、授新:1.出示波洛克作画图片及简介波洛克:师: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他后期的绘画是把画布钉在地板上,用棍棒浇上油漆,随着自己的走动,任其在画布上滴流成混乱的点、线、画面,因
15、此也被称为“行动派绘画”。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此大师作品秋的节奏,同学们看到什么?2.你自己理解的什么是抽象画呢?师: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3.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1 抒情抽象或称热抽象欣赏课本作品 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为代表。(2 几何抽象或称冷抽象欣赏课本作品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 .,而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
16、作品有一种冷静的秩序感,哲理性很强。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为代表。4、大师作品欣赏 (1)康丁斯基作品赏析,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作者是俄国的康定斯基(1910年),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之父 。引导同学们体会色彩、造型的节奏与旋律。(2)蒙德里安作品赏析,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的主将。对比热抽象风格,体会秩序美。(3)克利作品,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和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德裔瑞士画家。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 。(同学们尝试感受作品,畅所欲
17、言)师小结:毕加索曾说过:“变化不是进化,在艺术中没有进化。”这句话似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使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沟通的大门。因此,当我们看到原始人简单概括的线条,关良的戏画,卢梭的原始主义作品、儿童的天真稚拙的艺术形式而感到惊喜。出示作品格尔尼卡简介背景。5、学生作业欣赏(1)儿童画欣赏(2)抽象画欣赏三、谈谈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抽象画的进一步认识四、布置下节课需带的材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辨具象及抽象的差异。2.欣赏、认识抽象化的创作原理,运用线条表现不同心情。4.认识及运用色彩表达内心感受【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起动机:大家来找碴(从委拉斯奎兹及毕加索的侍女作品中,找出相同与
18、相异之处。二、发展活动:1. 教师介绍抽象画家-康丁斯基、克利、蒙德里安的作品2. 引导孩子说出对画作的感受及构图方式。3. 分辨抽象画及随手涂鸦作品的不同之处。4、线条的表情:(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线条。(2)引导学生对不同线条说出不同感受。5、线条情绪猜一猜:(1).请图画纸折成四等分:引导学生思考,将四种不同的心情(喜、怒、哀、乐)以四种不同的线条表现,你会怎样表现呢?(2)请学生上黑板变现。(3)展示自己的心情线条展示给同学,并请同学试着猜出作者所表达的心情。(4)引导孩子说出对色彩的感受,例如:开心、忧伤三、创作活动:1.引导孩子以线条及颜色表达内心的感受。2.藉由欣赏同学作品
19、,提升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及素养。【课后反思】 第4课、学画抽象画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抽象画家波洛克,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作抽象绘画作品。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体验活动,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学会欣赏抽象画,并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画创作。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抽象化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先、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
20、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教学难点】: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抽象的绘画世界1、 游戏抽象,在纸盒中防止一张A4大小的纸,请学生妹随意将颜色泼、滴、洒、甩在纸面上。2、 理解抽象,小组观察讨论:滴流的红色有爆炸和恐怖的感觉;黑色的点有紧张的感觉,流动的蓝色线条看上去很优美3、 我与抽象为什么有的同学拿着盒子晃动或者转动?小结:颜色在瓶子里时,他只是颜色而没有意味,颜色离开了瓶子,变换个样子出现在画面上,就有了意味,值就是抽象带给我们的感受。当你们试图晃动盒子的时候,是为了好看,这是,你就已经产生了创造抽象美的意识。二、授新:1
21、、品读抽象:波洛克的抽象世界。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人开始实践这种创作方法,他就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1)从质疑走近波洛克课件出示作品蓝棒NO。11提问:这样的巨作在你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他这样创作容易么?(2)播放波洛克的创作视频:除了滴、甩、洒,那你还发现了什么?没有接触画布问:如果没有接触画布,它是如何改变画面图案的?小结:波洛克可以靠自己的肢体的动作和速度影响画面,因此,有人称他为“行为画家”。2、研究抽象画学学波洛克:(1)对比与改变提问:你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相比少了什么?画家的线条和色彩有什么特点?布局上有什么特点?对比波洛克的蓝棒NO.11与自己尝试创作的作品。小
22、组思考、讨论。提问:怎样才能让色彩有层次?总结:波洛克的抽象绘画作品色彩层次丰富,相互呼应,线条繁杂。他在创作时也是边滴洒边思考边改进,不断完善作品,知道满意为止。(2)安排下节课所需材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画的创作。2、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重点】:能用点、先、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教学难点】: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教学过程】:1、欣赏课件,回顾波洛克的创作形式及抽象画的特点。艺术实践表现抽象:提示:创作一幅点、线、面有对比有变化的抽象
23、画。学生在上一节课试画的画面上继续创作,也可以重新进行创作。一、 展示评价:1、展示作品,组织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评、互评:(1)那个画面带给你美感,为什么?(2)你是怎样表现这些点线面的?(3)说一说。你运用了那些抽象语言?(4)说的画面抽象语言比较丰富?哪里比较丰富?教师点评,小结。拓展:展示当代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家装设计中的抽象图案,学生欣赏。【课后反思】: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等方法,帮
24、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建构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认识绘画中近大远小、近高远底、近实远虚的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绘画中的透视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绘图铅笔。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数幅图片(风景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 小结并板书:近大远小。 2.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小结: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
25、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消失点。通过消失点的水平线叫视平线,通过消失点的垂直线叫主点垂线,但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 3.出示摄影风景图片:(1)生活中除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以外,还有其他的透视现象,请结合书本上的图片,和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有新的发现。 师板书:近高远底、近实远虚。 师小结:同样高度的建筑或柱子,树木等都有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一条同样宽阔的马路、铁轨都有近窄远宽的透视现象,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2)师演示绘画中的透视现象:重点强调消失点、视平线的运用及表现方法。二、学生练习 :1.通过学
26、生临摹写生作品,感受各种透视现象。2.在作画过程中,发现各种容易犯的错误,师在巡视过程中逐一纠正。三、展评作业 :1. 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 2. 线条是否流畅。 3. 画面是否完整。 师小结,并布置课后搜集工作:找一找校园中有透视现象的场景,或把自己家里有这种现象的图片带过来,为下一堂课的写生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并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静物。【教学重点】:理解静物近大远小、近高远底、近实远虚的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静物。【学具准备】:上节课后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及有透
27、视现象的静物。【教学过程】: 一、学生汇报: 1.在校园中看到了哪些场景有各种透视现象的?请学生举例说一说。 2.出示校园风景照片,和学生共同欣赏。提示在绘画的过程中应注意(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二、教师示范 :1.根据风景照片用速写的方式画下来,注意线条的流畅性,组织线条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线条的前后,疏密等关系。(1)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画错,比如柱子画的侧向旁边,没有直立,前后的树画的大小对比不够等,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绘画过程。2.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三、学生练习 :1.选择近大远小这种透视现象明显的图片、照片进行描绘,在画的过程中还应结合近大远小、近宽远窄
28、,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 2.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力求把画面画的完整、生动。 四、课后展示 :布置自己班级的书画苑,让老师和同学共同欣赏,在欣赏的同时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课后反思】: 第6课、美术中的比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并运用比例的形式美法则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比例的美感。知道“黄金分割比”,学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运用“黄金分割比”美化自己的生活.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以体验、探究的学习
29、方式为主,引导学生根据所学“黄金分割比”的知识,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切装饰的花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比例这一形式美法则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意识,树立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教学准备】: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学具准备】:手工纸、彩笔、剪刀、胶棒。【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2.讨论(1)在纸上表现了哪些事物?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30、2)板书课题:二、新授:1.你们知道在绘画中最漂亮的比例关系是什么吗?板书:黄金分割比例,它的比例关系是1:0.6182.课件出示:出示比例关系图,分析什么是黄金分割比例?(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值等于0.618, 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被称为黄金分割。(2)课件出示:对比分析巴黎圣母院有没有黄金分割比例呢?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3)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每一部分的纵向分割和横宽分割比例关系。(4)生活中还有哪些比例关系看起来比较美观呢?
31、你能举例说说吗?3.课件出示图片: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1) 分析国画中的比例关系: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人的精致正凸现出山的雄浑。(2)神秘的人体中也暗含着特殊的比例关系呢!课件出示:素描维鲁维斯的人,是作者达芬奇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在研究人体比例时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4.艺术家在进行绘画、工艺设计、服装设计等许多方面时都会运用到比例知识,使作品达到赏心悦目的效
32、果。(1)欣赏花瓶设计,了解比例知识。三、学生设计:1.运用今天学到的比例知识,制作设计一个美观独特的花瓶。2.学生设计,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的比例,学会运用比例知识设计花瓶。【教学重点】:设计过程中比例的对比方法。【教学难点】:设计具有美感的花瓶。【教学准备】:范作。【学具准备】:剪刀、手工纸、彩笔、胶棒。【教学过程】:一、 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了解到了比例的哪些知识?2.板书:黄金分割比例1:0.618,师生共同回顾比例的方法。(纵向比例和横宽比例)。二、授新:1.欣赏课本中的花瓶:你喜欢哪个?它的什么地方
33、最好看?(2)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的成功之处在哪里?2.师板书:瓶口与瓶腹的宽窄比例关系。瓶耳与瓶颈的高度比例关系。瓶身上中下三段比例关系。3.生继续上节课的花瓶设计,并添加恰当的花纹,装饰瓶身。三、作业展评:1.欣赏同学们的设计作品 :(1)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 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五.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布置下节课工具 。【课后反思】: 第7课、偶戏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不同表演形态的偶戏,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及发展,了解偶人的造型特点及表演等方面的特色,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偶的不同特色.2.过程与方
34、法通过对偶戏的了解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在观察材料、欣赏造型和色彩、参与表演等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和时代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偶戏资料的交流和对传统偶戏的欣赏,认识并感受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体验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创造生活乐趣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教学难点】:材料的巧用,让制作的偶人生动起来。【教学准备】:课件、有关偶戏的录像资料。【学具准备】:
35、搜集各种偶人的图片、各种废弃材料、剪刀、胶棒、彩笔。【教学过程】:一、 导入:1.请学生欣赏偶戏视频。(1)你们喜欢看偶戏吗? (2)你知道偶戏是怎样动起来的吗? 2.请一学生上台说出或表演出来。 3.师小结: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魂宝。板书:偶戏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作品:木偶戏演出图,(1) 这些人在看什么?(2)上面的木偶是怎么动起来的? (3)还有什么办法使木偶人也能动起来? 小结:据世界木偶联会中国中心主席李延年介绍,偶戏种类繁多:提线、杖头、掌中、铁枝、皮影、人偶制作材质不同,操作方式不同,演出也是各有特色。泉州提线木偶、漳州布袋木偶戏、
36、晋江布袋木偶戏、唐山皮影戏均名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出示示范作品:(1) 提线偶 (2) 扙头偶 (3) 布袋偶 (4) 皮影 师:你有办法让它们动起来吗?(请学生表演) 3.我们玩的这些木偶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名称吗?4.师出示学生的创作作品: (1) 这些木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 怎样才能让它们动起来呢? (3) 你能把它放在一起编成一个故事吗?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1) 讨论喜欢的童话故事 (2) 用带来的材料怎样制作故事人物? (3) 怎样去表演?带着问题下课,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完成以上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喜欢的故事,选择不同材料制作布袋偶,并
37、合作表演。【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教学难点】:材料的巧用,让制作的偶人生动起来。【教学准备】:课件、有关偶戏的录像资料。【学具准备】:搜集各种偶人的图片、各种废弃材料、剪刀、胶棒、彩笔。【教学过程】:一、检查学具准备情况。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分组进行了童话剧的创编任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检查、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二、偶戏表演: 与小组同学选一个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根据内容制作一组布袋偶 。1、分组表演:(1)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喜欢哪个组的表演,为什么?你认为哪个组纸偶的装饰最符合它的角色形象?(生
38、答)(2)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呢?你对哪个环节最感兴趣。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不带偶或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等多中方式进行表演。2、欣赏各地偶戏表演。【课后反思】: 第8课、提线纸偶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策划,合作,展示等活动,学习制作提线纸偶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锻炼学生的设计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
39、生继承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学习策划简单的互动。 【教学难点】:形象设计和提线的连接、调节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动画片。 【学具准备】:废旧包装纸、剪刀、胶水、绳、彩纸、一次性筷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复习:偶戏的种类?偶戏的特点?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课件出示:播放三个和尚动画片,观察:(1)三个和尚的形象有什么特征?(2)环境有什么特点?(3)启发学生创编三个和尚的故事。3.通过观看动画片,了解了三个和尚的形象特征和故事情节,你能利用三个和尚的形象,发挥想象力,新编一个故事情节吗?(1
40、)师生共同创编故事给大家听。二、纸偶表演:1.表演提线纸偶,请学生参与表演。2.看书:分析制作方法和要点。(1)制作人物形象时应注意些什么?(2)分析一下,这个纸偶是如何动起来的?系线的关键点在哪里? 师:拿出一些范作,分小组讨论方法,并交流。三、学生制作:1.合作编故事,并进行角色分工。 (1)人物的制作 :设计制作三个和尚的形象。 (2)师辅导:形象设计、提线连接调整。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学习策划简单的活动。【教学重点】:纸偶的制作方法、背景的设计。【教学难点】:创编故事情节,用纸偶进行表演。【教学准备】:纸偶。【学具准备】:上节课制作的纸偶。【教学过程】:
41、一、组织教学: 1.巩固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检查材料准备情况 。二、小组合作:1.分工制作纸偶、背景、道具等。(前后四人为一小组) 。2.生制作设计:师巡视辅导。三、表演展示: 1. 作品展示并介绍人物及合作人员 。2. 小组表演:其他小组评价 3. 师小结,评出最佳表演小组。 小结,下课。【课后反思】:第9课 创造绿色的生活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科学知识,并结合造型表现的方法大胆创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环境污染和绿色生活等知识的调查、分析,结合课堂学习中观察与体验,思考与讨论等学习过程,最终掌握绿色生活的核心理念,创作出畅想绿
42、色生活的作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低碳环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创造绿色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造型表现等多种形式,表现低碳、环保对绿色生活的作用。【教学难点】: 思考并体会低碳、环保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造型方法大胆表现这一主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布置课前调查任务:查找有关绿色环保的资料)1、 欣赏污染环境的图片;2、 欣赏绿色环境的图片;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3、出示课题创造绿色的生活。二、 点拔升华:1、出示课件,分析各种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观看可见图片,思考。学生谈感受,分组
43、讨论、汇报。2、 请同学们观看课件,思考有哪些因素使环境恶化。(水质污染、森林破环、垃圾污染、食品污染、空气污染)学生谈感受并分组交流。3、 了解绿色生活的含义:学生发表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倾听教师对绿色生活的介绍。4、 思考并讨论:如何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学生分组对怎样节水、节电,怎样循环利用等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5、 现代科技是怎样创造绿色生活的?出示图片,启发学生讨论。6、 我们能为创造绿色生活做些什么?学生边欣赏边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7、分析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三、创作:1、作业要求: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一幅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作品。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3、自评、互评、师评。(评价学生未完成的作品)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创作。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了解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科学知识并结合造型表现得方法大胆创作; 2、认识低碳环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创造绿色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造型表现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