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阳市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二一五年一月说 明1.根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的工作部署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技20146号)的要求,为保障“三通两平台”顺利推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本基本标准适用于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2.基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校园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等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应用能力建设,指导中小学科学
2、规范信息化建设与应用。3.基本标准在“配备要求”栏目中设置了“基本”和“选配”两个选项,“基本”项为标准的基本要求,“选配”项供有条件的学校选择配置,不做硬性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性能先进的设备。4.基本标准中的学校规模按照完全小学6、12、24、36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46人;初级中学12、24、36、48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0人计算;高级中学12、24、36、48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6人计算;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分别参照对应学段标准执行。各地在配备设备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班数和班额作相应调整,但配备比例不能低于标准要求。标准中对某些设备的配备数量规定了范围,
3、其中下限数量为基本要求,上限数量为规划要求,各地可根据经济条件和学校实际逐步配置。 目 录一、基础设备设施41.校园网络4 2. 班级多媒体教学终端5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74.教师计算机85.电子备课室8二、应用软件与教学资源91.应用软件92.教学资源11三、信息化专业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12 一、基础设备设施1.校园网络校园网络是指在学校范围内,以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般包含网络接入设备、网络交换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或虚拟服务器)、综合布线系统等硬件设施和一定的应用软件资源等。校园网络须
4、覆盖所有教室、办公室和其他主要教学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实现校园内网络全覆盖。网络综合布线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校园内网络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连接,并接入互联网。序号配置内容规格要求单位数量配备要求备注基本选配1互联网接入总带宽教学点4M、完全小学10M,中心学校、初中30M,高中50M;有条件的学校力争达到100M。带宽以满足学校信息化应用需求为依据,保证日常浏览、下载、视频观看等访问达到流畅的效果。具备光纤接入条件的学校,宜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实现光纤到学校。2网络架构1.二层交换架构:网络信息点接入所有教室、办公室等主要教学场所,并有一定的冗余。桌面带宽100Mbps,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学校
5、。2.三层交换架构:网络信息点接入所有教室和办公室等主要教学场所。主干采用光纤,到桌面带宽100Mbps,学校所有计算机及附属设备按照教学、办公、后勤等业务功能和区域分布分别组成各业务子网,核心(汇聚)交换机为三层千兆以上交换机,支持VLAN。适用于规模较大、校舍分布较广的学校。套1 学校可根据规模、校舍分布、业务发展需要,选择二层或三层网络交换架构,也可选择无线局域网作为校园网主要传输网络或辅助传输网络;网络布线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支持互联网、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融合。无线网络:通过无线网络技术组网或作为有线校园网的补充,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套13网络设备学校必须具有基本的网
6、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安全网关、设备专用机柜、设备间等(教学点、村小:接入交换机、网关、设备专用机柜)。套1 根据需要合理配置, 中心机房及设备间设备安装、防护措施等符合相关标准。4应用服务器根据校园信息化管理和应用需要,合理配置数量和性能参数;可为虚拟机或云主机。台15数据存储根据校园信息化应用需要,配置一定容量的存储设备;可为云存储。台16安全防护设备出口网关:集成路由、流量管理、上网行为管理或上网日志等功能。上网行为管理或上网日志系统:网内用户互联网访问日志记录保存时间要满足当地公安网监部门要求。身份认证:采用国家教育系统统一的电子认证系统,与重要应用系统的身份认证、访问控
7、制、通信安全以及日志审计功能相结合。防火墙:支持NAT、VPN,吞吐量、并发连接数等性能满足学校网络规模和出口线路要求。路由器:端口数量、吞吐量、转发能力等性能满足学校网络规模和出口线路要求。流量管理:在识别网络协议(应用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用户自定义策略,提供带宽限速、带宽保证、带宽预留等流量管理功能。网管软件:满足校园内网络监控和管理需要。防病毒软件(网络版):用户数满足网内用户需要,支持在线升级。2. 班级多媒体教学终端班级多媒体教学终端教室是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具备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都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8、,应优先为班级教室配备。应有100Mbps(及以上)网络接口并有冗余或无线网络覆盖。多媒体教学设备一般包括音频扩音系统、视频显示系统、设备控制系统、多媒体讲台、计算机及教学软件等。具体配备标准如下:序号配置内容规格要求单位数量配备要求备注基本选配1电脑及显示设备交互式触摸电视屏+电脑一体型模式(70英寸以上)1. 屏幕类型:70 英寸侧光式液晶屏(E-LED),从侧面投射 LED光源。2. 书写屏采用 4mm 厚全钢化玻璃屏,防划防刮伤防撞击。3. 分辨率:19201080(1080P)。4. 屏幕比例:16:9二、触控参数要求1. 触控技术:表面光波触控技术。2点触控:触控点数不少于6点三、
9、喇叭1. 喇叭输出功率:10W x 22. 提供支持外接音箱的接口,可实现切换内外音箱的功能。四、电脑要求1. CPU : Intel Haswell 双核心处理器 i5/4570 及 Q87 芯片組,4M-Cache,2.9 GHz 以上。2. 内存:4 DDR3(1600MHz)硬盘:2.5” SATA HDD 320G(含) 5400 转)台1两种设备选一种投影机类:电脑+短焦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80英寸以上),带AV、VGA等接口,具有交互功能套12多媒体讲台内嵌中央控制器,可放置计算机、实物展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配锁。台13扩音系统采用多媒体教室扩音系统,完成对多媒体课件及教师授
10、课人声进行扩音。套1适用于60人以上或面积较大的教室。4视频展台1.像 素:主镜头 500 万(2592 x 1944) ,副镜头 120 万,双摄像头。2.感光组件:1/2.5 专业 CMOS 感光镜头3.光源补偿:触控式 LED 灯4.对焦方式:自动对焦/支持数码变焦5.定位工具:触控式中心十字激光定位6.录 音:内置麦克风、支持视频录音7.双摄像头设计,主摄像头 500 万,动态视频 15 帧/秒,副摄像头动态 30 帧/秒。台15教学软件主流正版中文操作系统、交互式白板软件,支持教师课堂教学的软件平台或客户端,实现资源的调取、共享、交互等应用功能。套1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网络
11、计算机教室是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综合实践教育等的信息化活动场所,要求开课人手一机、互联互通、支持多种信息化资源应用。到2016年,小学、初中生机比不低于10:1,高中生机比不低于8:1,到2020年,生机比力争不低于6:1;教学点根据需要配备适量的学生用计算机。具体配备标准如下表:序号学校类别数量单位配备要求备注6-12个班12-24个班24-36个班36个-48班及以上基本选配1小学1-22-33-54-6套46台学生计算机(配耳麦,有系统恢复还原功能),1台教师计算机,二层智能交换机,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大于50用户),组成局域网。1.多媒体讲台;2.网络版系统还
12、原软件;3.扩音系统;4.视频展台;5.录课软件;6.支持数字语音教学;7.以千兆光纤接入校园网,能访问互联网1.学校班级数与标准所列班数不一致的,可按标准中的班级数与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数的比例核算配备,配备比例不得低于标准要求。2.每套教室的计算机数量可根据实际班额调整,适当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计算机。2初中1-22-33-54-6套50台学生计算机(配耳麦,有系统恢复还原功能),1台教师计算机,二层智能交换机,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大于55用户),组成局域网。3高中2-32-43-65-8套60台学生计算机(配耳麦,有系统恢复功能),1台教师计算机,二层智能交换机,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大于60
13、用户),组成局域网。 4.教师计算机到2016年,城区、县镇学校及中心校师机比不低于1:1,其他学校师机比不低于2:1;到2020年,师机比不低于1:1;教学点根据需要配备适量的教师用计算机。5.电子备课室建设电子备课室,为满足学科教师网络条件下备授课或学校开展集体备课的需要。序号配置内容规格要求单位数量配备要求备注基本选配1电子备课室配备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及必需的高配置计算机等备课常用电子设备。电子备课室至少配备 20 台计算机,配备相应的备课系统。间1电子备课室计算机能便捷访问调用网络资源。每1000人以上学校需配置一间电子备课室。序号配置内容规格要求单位数量配备要求备
14、注基本选配1教师用计算机城区、县镇学校和中心校学校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其他学校不低于两人一台。6.其他信息化设施 其他信息化设施是指除了学校经常用到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教师计算机、电子备课室等以外的各种信息化环境。这些信息化环境不一定都要单独建设专用场所或教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已有的教室内通过增添设备或软件,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序号配置内容功能要求单位数量配备要求备注基本选配1教学资源录播系统用于精品课程录制、教学评测、教学研讨等,支持网络实时直播及录像存储。配备设备包括:录播主机、录播编辑管理系统、教师和学生摄像机、板书及场景摄像机、音频拾音和处理系统、图像跟踪系
15、统等。间12电子阅览室应配有一定数量的正版电子图书和期刊(包括文献、期刊、论文、报纸、工具书、教学专用书籍等),集图书阅览、资料交流分享、咨询、培训、服务为一体,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上网、查阅资料等服务。配备设备包括一定数量的阅览终端、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间13校园电视系统覆盖校园所有建筑物,实现电视、视频播放和视频直播。有条件的学校可建校园演播室,新建可与校园网多网合一。套14校园广播系统校园有线或无线广播,覆盖校园,实现语音播放,新建的可与校园网多网合一。套15校园监控系统利用监控设备对学生活动环境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管理和监控,标清或高清,新建应与校园网多网合一,可对摄像机、云台远程控
16、制,设置报警与联动,对监控内容进行数字录像、储存、编辑、检索和回放。套16一卡通(学籍卡)系统采用“一卡通”(学籍卡)系统。在身份识别、校园服务等方面,为学生校园生活提供便利。有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必配,其他学校选配。7移动学习终端教室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和软件获取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势,既可以满足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需求,又方便学科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组织学生开展自主、交互、合作式学习,开展灵活高效的分层教学及课内外移动教学等。若干二、应用软件与教学资源1.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在校园网络基础上,通过整合和应用各
17、类校园数字信息,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数字化,构建数字化校园的各类软件系统。校园应用系统要统一标准、数据共享。校园应用系统软件配备标准如下表:序号配置内容规格要求单位数量配备要求备注基本选配1校园信息门户学校教学管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动态网站,有独立域名,安全可靠 。统一门户、统一集成、统一认证,实现单点登录。个1 2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业务系统由国家和省统一规划建设的学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中小学学籍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学前教育信息管理、校舍管理、教育装备管理,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综合管理、数字化校园状态监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教育科研应用与管理、教育
18、经费统计、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学校课程管理等。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配置应用。套1 1.系统建设要遵循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2.个性化业务系统应实现横向关联,与上级平台纵向贯通。校内个性化管理应用软件,包括办公OA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交互式多媒体教育软件等,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数据共享,使用正版。可依托省或市级平台构建部署。自建业务系统应实现与上级业务系统互联互通,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套1 3网络学习空间平台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网络化的社交平台。实现基于空间的资源汇聚、推送、再生、获取、评价等,为教师在网络上开
19、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依托省或市级平台开通机构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等,并基于空间实现教育管理,开展教学教研和学生自主学习及家校交流等活动。2.教学资源建立校本资源,通过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各类资源的统一管理、交换和共享,保证贵阳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资源和应用有序推进,校本优质资源便捷上传,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序号配置内容规格要求单位数量配备要求备注基本选配1资源管理系统建成一个标准统一,符合国家规范,全面支持国家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为学校教育提供基础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共享,教育教学信息化管
20、理等综合性软件。具有上传、下载、检索、评价、审核、统计等功能。可依托省或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构建部署,自建的资源管理系统要支持与上级平台无缝平滑对接。套1教学资源库系统建设要符合教育资源建设国家标准,依托省或市级平台提供资源平台的,可不单独配备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2网络教学系统具有支持多学习模式、在线测试、学习记录跟踪、可视化统计分析功能。套13教学评价系统具有在线组题、组卷和学习档案袋功能;具有评价指标在线设计和评价、多维比较和评价报告生成功能。套1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4同步课堂系统具有课堂录制和回放、交互式电子白板、协同浏览和文档、屏幕共享功能。套1支持同时开设30个
21、以上同步课堂。5专业发展系统具有教案共享、视频点播、教师专业发展评测和培训资源管理功能。套1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教师人数的20%。6备课教研系统具有各学科配套数字备课资源;具有课件共享、教案协同编写及教案、素材库管理功能,具有学科符号、公式、图标、实验仪器等编辑功能;具有课题管理功能;具有在线交流功能。套1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教师人数的20%。7文化生活系统具有校园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及节目监控功能;能发布文体活动信息;具有虚拟校园游览功能;具有在线心理咨询功能。套1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8校本选课系统校本选修课数目满足相关要求,具有丰富的选修课网络课程资源,有选修
22、课学分管理功能 。套19名师课堂系统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录制示范课,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和示范课分开共享。套1视频制作至少使用标清制式,视频压缩采用 H.264 (MPEG4 Part 10:profile=main,level=3.0)编码方式,码流率不低于1024Kbps,帧率不低于25fps,分辨率720*576(4:3)或 1024*576(16:9),封装格式采用MP4。10电子阅览系统各类电子图书资源不少于5万册;中小学常见电子期刊基本具备;数字图书和期刊能在多种终端(笔记本、手机、平板计算机等)上顺畅浏览,下载和播放。如自建数字图书馆,应遵循数
23、字图书馆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套1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11学习资源学校资源总量小学初中不低于50G(其中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30GB)高中不低于80G(其中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50GB),资源动态更新,每年更新的资源总量不少于5G。套1积极利用省或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各类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三、信息化专业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各级学校要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中心(电教组),配备相应的信息化专业人员,信息化专业人员是指承担着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完成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管理维护、信息化应用培训、协助学科教师开展信息化应用等任务的专职人员,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承担的学校信息化支撑保障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认定的工作量(课时),由学校根据信息化专业人员实际工作量核定,使其享有与一线教师同等待遇。具体配备标准如下表:序号学校类别信息化专业人员配备数量单位配备要求备注12个班以下12-18个班18-24个班24-36个班36个班以上基本选配1小学1-22-32-43-53-5及以上人三人以上的学校需成立电教组,高中学校需成立信息中心。2初中2-33-44-64-74-7及以上人3高中2-33-44-64-7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