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中国未来人居社区报告.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3785983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3.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中国未来人居社区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22中国未来人居社区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22中国未来人居社区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2022中国未来人居社区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2022中国未来人居社区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 市 更 新 白 皮 书 系 列未来人居社区4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未 来 人 居 社 区朱兆荣 Siu Wing Chu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首席执行官+8621 6391 6688简可 James Macdonald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市场研究部 主管、高级董事+8621 6391 6688唐华 Shirley Tang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住宅销售部 主管、高级董事+8621 6391 6688陆云生 Louis Lu第一太平戴维斯华东区住宅销售部 助理董事+8621 6391 6688朱兆荣 Siu Wing Chu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第一太平戴维斯衣食住行历来是人们最为关

2、心的民生话题,而“居住”无疑又是其中更重要的命题,据统计国内家庭近七成的财富沉淀在房子中。基于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畅想,更怀着对未来人居社区的憧憬,我们希望以此书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未来人居社区的蓝图。未来人居社区应是个包罗万象的体系,不仅体现在社区环境或户型配置等物质层面,也需照顾到心理健康等以往被忽视的需求。从硬件角度来看,会有更完善和舒适的人性化配置:大小适中的社区规模或更受青睐、避免过大难以管理或过小配置匮乏,更为关注社区内部的人居环境和健康配套,更为聪明的智能化社区管理等。其中有些部分会在疫情的催生下,不久后会加速步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房屋内部,基于家庭结构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变化

3、,传统的格局正在悄然升级,多套房、或者可变户型等设计,正不断迎合人们对私密空间和彰显个性的需求。在软件管理层面,对服务提升的呼声不断提高,并赋予社区文化塑造、定制人文关怀等更多层面的软性内涵,在服务管理和精神需求上给社区注入更多的思想和灵魂。还有对邻里关系的思考,随着国内住宅格局的几经变化,邻里关系曾经从熟悉变为陌生,历史正在回归到对睦邻关系的重新梳理,随着家庭结构简单化,更需要在社区中找到归属感。同时,在未来的人居中,我们也会思考和环境的相容、对低碳的贡献、突发情况下的社区韧性、与优秀历史建筑相融等各种课题。新的时代正在来临,人们对于未来居住功能的深度思考和不断探索,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到自己

4、想要居住在怎样的社区、环境和空间中。让人与社区的关系更为和谐美好。5未 来 人 居 社 区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叶锺楠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86 21 6321 7420宋雷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86 21 6321 7420卓刚峰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86 21 6321 7420寇志荣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咨询与研究中心 总监+86 21 6321 7420姚海容宜居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86 21 6321 7420马晓琼绿色低碳设计与研发中心执行总监xiaoqiong_+86 21 6321 7

5、420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俊杰 Zhang Jun Jie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社区是组成城市形态的细胞单元,也是承载国家治理的基层空间。同时社区的建设也与社会形势的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的社会自新中国建立后经历了从农业时期的“乡土中国”到工业时期的“单位中国”,再到如今现代化的“社区中国”的演变。社区的物质形态和管理体制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依靠社会伦理自治的传统民居集聚区,到生产生活高度统一的“单位制”社区,再到改革开放后逐步市场化、商品化的“小区制”社区,如今又呈现向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共治”发展的趋势。社区形态及其治理

6、在不断现代化、规范化、民主化。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已经累计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品质过关的城市居住社区,使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但不可忽略的是,一大批建成时间较早的社区已经或正在“老去”,成为城市中亟待更新的部分。伴随着新理念的不断提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人们对环境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社区的更新改造将不再仅仅是对于基础保障设施的完善,如何更多地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满足多元个性化的需求、实践生态可持续的理念、普及智能数字化的应用、培养灵活弹性的应灾能力、延续深层内核的社区文化将成为新时代社区品质提升的重点和难点。自中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各地陆续出台以

7、存量提质为目标的发展指导文件,与片区更新一并,以“小”“精”“微”为特点的社区更新也是各地实施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上海于2014年就已率先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概念,自然资源部在 2021 年将其进一步规范化,并向全国推广。毋庸置疑,社区更新将对城市竞争力及整体形象的提升起到同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的内涵正不断丰满,社区更新的实践也在向更广的维度和更深的层次拓展。“未来人居社区”的建构不仅关乎物质环境,也关注居民的精神需求,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未 来 人 居 社 区目录PART 1 人居社区发展综述PART 2 未

8、来人居社区的综合发展趋势社区的广泛概念社区的发展历程社区的相关政策更新时代社区发展的主要问题未来人居社区的含义人居社区的最新发展趋势幸福健康/人本生态低碳/生态智慧科技/数字创新设计/工具应对突发/弹性价值保护/文化更新时代人居社区的典型案例091216323537374042444749507未 来 人 居 社 区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PART 3 5.0 未来社区的创新实践与探索PART 4 5.0 未来人居展望规划设计策略案例 北蔡楔形绿地(罗山路以西)绿色生态城区更新案例 黄浦区半淞园社区厅西路地块更新案例 长宁区档案馆与周家桥社区文化中心更新开发定位策略案例 TODTOW

9、N 天荟案例 华侨城苏河湾案例 建业里案例 锦绣里规划设计趋势塑造多元包容的社区场所打造生态低碳的人居环境保护与挖掘社区人文内核可持续的社区韧性提升集思广益的参与式社区规划运营管理趋势基于住户需求的服务管理升级多元融合的社区文化建立应对不同需求的定制关怀资源整合的社区一体化平台构建55555759626266687073737475757576767777778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未 来 人 居 社 区PART 1人居社区发展综述9未 来 人 居 社 区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社区”一词来源于社会学领域,多指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领域。1887 年

1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 滕尼斯(F.J.Tonnies)在其所著的共同体与社会(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一 书 中 最 早 开始 频 繁 使 用“共 同 体”、“社 区”(Gemeinschaft)这一概念。之后,美国学者查尔斯 P 罗密斯(Charles P.Loomis)在翻译滕尼斯的这一著作时,把德语“Gemeinschaft”翻译为英语“Community”,词根来源于拉丁文“Communi”,本意为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中文的“社区”一词属于舶来词汇,由英文“Community”翻译而来。汉语中虽然有“社”和“区”两个词汇,但二者相互分离,彼此

11、少有联系。直到1933 年,老一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以及部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在引入和翻译西方社会学经典著作时,才将英文的“Community”译成“社区”,并在社会学概论一书中对其含义进行详细定义:“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至此之后,“社区”一词逐渐成为了我国社会学的规范术语,并沿用至今。在学界定义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官方文件对“社区”一词的定义进行了一定简化,其被解释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同时还从行政的角度特别指出“我国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12、,这使得我国的社区含义具有了一定的行政管理意义,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和基本单元。在 200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社区空间”的两个维度:一是有明确边界的物质地域空间 在居住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特定性质的实体空间;二是没有明确界限的心理认知空间 基于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精神认知空间。社 区 的 广 泛 概 念社区的概念10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未 来 人 居 社 区空间要素社区是一个相对明确、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域空间人口要素社区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群体公共服务要素社区具有维护

13、公共利益与秩序的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组织机构社会要素社区具有各种社会活动与人际互动关系文化要素社区具有一定的社区文化制度要素社区具有共同的社会生活行为规范制度和社区意识心理要素生活在社区中的人们在心理上具有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及主要特征综上,社区具有地域性、功能性和情感性三大特征。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国内外学 者提出过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等不同的观点。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将组成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按照地域、功能及情感三个方面分为以下 7 点。11未 来 人 居 社 区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社区的分类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城市社区分类与经济体制发展具有强关

14、联性,城市社区类型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也发生了清晰可见的变化。总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中的社区分类较为简单,一种是在单一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由各负责单位(党政军系统、国营、集体企业等)管理的“单位社区”;另一种则是由基层街道、居委会管理的街居制社区。8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形势及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社区的类型层次也逐步丰富,具体可见下表:分类维度类型根据社区居民构成结构根据地理区位差异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等综合因素根据住房形态根据城市发展阶段分类传统居民社区、农转非社区、商住社区和单位社区旧城社区、单位社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边缘社区高档别墅区、上层居住社区、中

15、上阶层住宅区、中低收入工薪阶层居住区、城市贫困阶层与农民工居住区小康居住社区、旧有居住型社区、高级商住型社区、排屋别墅社区和撤村建居型社区。传统式街坊社区、单一式单位社区、混合式综合社区、演替式边缘社区(包括城中村社区、村改居社区和城郊边缘社区)、新型房地产物业管理型社区五种类型。12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未 来 人 居 社 区社区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外社区的整体发展历程来看,随着 18-19世纪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所带来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人员流动的增强,传统以社会人际关系为主的“熟人社会”迅速转变成为了现代以信誉契约关系为主的“陌生人社会”。随之而来的社会关系“原子化”、传统社会秩序瓦解、社区服务

16、供给能力欠缺、贫困人口增加等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对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提出了更严峻、更多样、更高标准的挑战和要求。国外社区建设发展概述社区建设最先出现于率先完成城市化的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最早的社区建设活动可追溯到 18-19 世纪民间自发的社区援助行为,后逐步演化为 19 世纪中后期的“国家福利制度”。20 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发展在英、法、美等国家出现,广泛的“睦邻运动”和“社区福利中心运动”为当时面临种种社会问题的欧美各国开启了一条可行之路。世界上第一座睦邻中心于 1884 年建在伦敦东区的汤恩比馆;而美国早期的睦邻中心主要是用来帮助新移民尽快融入新环境,提供包括成年人教育、日托中

17、心、图书馆和休闲设施等在内的综合服务。13未 来 人 居 社 区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推广出现在二战之后,其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1在联合国推动下提出“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运动”2 60-70 年代,社区建设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出发点,成为实现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的有效手段3 80 年代,社区建设开始将社区规划、社区照顾、社区参与等原本相互分离的活动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社区整合发展的趋势4 90 年代,社区建设更加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成为国家用以贯彻决策实施过程、实行社会改革、实现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的基本手段和基本单位。经过二战后近八十年的发展,世界科技创新水

18、平和工业生产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社区建设的国际实践也发生了巨变,涌现了众多先进的新理念与新模式。如,英国自 2011 年再度进行规划制度改革后,将“邻里规划”(neighbourhood plan)正 式 纳入法定规划编制体系,社区对于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更新形式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英国在社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也做出了领先探索,例如第一个“零碳社区”贝丁顿社区;日本于 2016 年提出“社会5.0 超智能社会”的概念,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作为实现未来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日本已经开始了对“智慧社区”建设的前沿探索,如“柏之叶智慧社区”;新加坡在 2019 年

19、发布了最新版的 总体规划(Master Plan 2019)以及针对未来社区建设的“为 生 活 而 设 计”(Design for Life)计划,提出打造“健康、智慧、有凝聚力的社区”(Live Well,Live Smart,Live Connected),按此目标设计和建设的“登加新镇”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14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未 来 人 居 社 区国内社区建设发展概述国内的社区建设发展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此外,社区建设的过程也与当时、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制度体系、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虽然中国的社区建设发展一定程度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但其在形式、

20、内容和方法上都具有明显区别于西方社区建设的自身特点。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末近 50年间,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从单位住房配给到商品房买卖的转变。150 年代,法定社区与单位社区齐头并进时期。在国家行政制度体系完善的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单位社区逐渐形成。260 至 70 年代,单位制度拓展至国营集体企业领域,单位社区由此进入繁荣全盛时期。380 年代至今,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完善,单位社区逐渐萎缩瓦解,以商品房居住小区为代表的现代城市社区逐渐兴起。根据央行 2020 年发布的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报告数据显

21、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自有率达96%,群众住房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住社区发展的历史性成就。然而时至今日,大部分建于 20 世纪下半叶的居住社区因当时的建设技术、建设年代等原因,逐渐开始出现建筑老化、功能缺失、不安全、不宜居、不节能、不适老、物业弃管等普遍性问题。“老旧小区”随着时间变化将在居住品质上不断降低,而在数量上不断增多,成为我国全面进入城市更新时代将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改造工作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正在得到高度重视。2020 年 4 月,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扩大内需的

22、重要举措。”他提出,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不光要“好看”,还要“好住”。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 号文),标志着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改造工作在国家层面按15未 来 人 居 社 区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了“快捷键”。除此之外,由于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改造关联行业多且产业链较长,对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就业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其改造本身会增加建材、水泥、管线等工程建设原材料的需求;外部环境的改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对自家房屋进行装修,因此对家具和家电会有一定购置需求;同时,在小区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后,居民对家政、餐饮、

23、娱乐休闲等社区服务相关的需求也会呈现上升趋势。上述投资和消费的增加,还会带来当地就业机会的增加,对当地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因此,城市老旧居住社区的更新改造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有效的投资举措。政策名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老旧小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城函【2017】322 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方案开展城市居住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 号)颁发部门/时间住建部,2017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2019住建部等部门,2020国务院办公厅,2020要点在秦皇岛、张家口等 15 个城市开展老旧

24、小区改造试点工作,探索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为推进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组织山东、浙江两省和上海、青岛、宁波、合肥、福州、长沙、苏州、宜昌等 8 个城市开展深化试点工作,重点探索九大体制机制。以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为目标,以完善居住社区配套设施为着力点,到2025 年前,基本补齐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区同步配套各类设施。大力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2022 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末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 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来源:张佳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用

25、指导书册,2021 表 1 国家各部委出台的老旧小区改造政策16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未 来 人 居 社 区社区的相关政策城市更新政策大背景2019 年底,中国社科院发布2020年社会蓝皮书,其中提及我国在2019 年底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过 60%,城市发展将从“增量”时代逐步过渡到“存量”时代,发展重点将由新城建设逐步向旧城功能完善、城市健康运行、人居水平改善等方向转变。2020年全国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 中,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首次被纳入中央官方文件。这意味着城市更新的先进理念和实践不再集中于北上广深等超大型城市,而是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未来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大面积的拓荒、拆迁、造城的时代将

26、成为过去式,地方政府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式。2021 年中下旬,中央部委针对各类城市更新乱象密集发文。8月,住建部 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增建”和“尽可能保留”成为下一阶段城市发展的主基调。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改造,是目前城市存量中占比最大、矛盾最突出、居民问题反映最集中的更新领域。全国有超过30万个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涉及居民7000 余万户、住宅建筑面积约为60多亿平方米,存在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亟需改造提升。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大力提

27、升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改造的重要决定和部署,是关系到大约4亿人居住品质提升,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为广大城镇居民拥护和支持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民生工程。17未 来 人 居 社 区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 年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展情况(截至 2021 年 6 月末)新开工改造小区数(个)计划任务数新开工改造小区数(个)开工数新开工改造小区数(个)开工率18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未 来 人 居 社 区2022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在最新一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22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重点工作任务包括1 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

28、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2 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3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4 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5 继续保障群众住房需求;6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7 坚持“租购并举”,坚持发展长租房市场;8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在 3 月底同步推出的2022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中明确了“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以及“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其中

29、重点阐述了“采用市场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健全便民服务设施”、“增强抵御冲击能力”、“提升智慧化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以及“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等内容。总结来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全龄友好社区建设”、“智慧水平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延续历史人文”、“促进职住平衡”等系列民生关键词,无疑成为了下一阶段城市发展过程中社区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社区类政策纵观我国社区建设整体发展过程,社区类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关注于社区物质空间环境和服务设施层面,主要由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出台颁布,在整体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设备提升

30、、社区服务完善等方面做出原则性指引和策略性指导,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2021.12)、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2021.12)、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2021.12)等。另一种则侧重于社会治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以及财政支持等非物质因素层面,主要由民政部、财政部等部委发布,如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000.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2017.06)、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2020.12)等。综合各类会议决议、发展规划、指导意见等,中国城市社区工作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包括

31、1 美化社区环境2 提供各类社区服务3 推进社区居民自治4 繁荣社区文化。各项主要任务又可继续细化成对社区经济发展、社区信息化建设、社区减负、社区协商、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社区基金(会)、发展社区社会企业、建立社会组织促进会、建立社区工作者协会、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及产业化等各类具体实施工作。19未 来 人 居 社 区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 国家发改委关于总结推广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保障典型经验的通知“项目化”推动、统筹财力、金融支持、社会资本引入、居民出资、程序简化、“一钱多用”、长效运维;2021 北京住建委关于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意见(2021)多种方式引

32、入社会资本参与、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存量资源统筹利用、简化审批;资 金其他相关政策2014 国家发改委等 8 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2020住建部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 第 1 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社区管理与服务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管理模式;2021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数智赋能”的基础底座构建、“跨界融合”的数字经济跃升、“以人为本”的数字生活体验、“高效协同”的数字治理变革;数字智慧2020 广州市规自局广州市城市更新实现

33、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操作指引产城融合、宜居宜业职 住 平 衡低 碳 绿 色2021 国务院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总体部署、分类施策;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双轮驱动、两手发力;稳妥有序、安全降碳;2021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整体与局部相协调;效率与均衡并重;公平与包容相融合;保护与发展相统一;党建引领与群众共治共享相结合;2020 民政部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 年)培育发展、能力提升、作用发挥、规范管理2021 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水平提升、领域拓展、保障体系完善社区精细化建设

34、治理2021 国务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为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社会环境更加适老宜居;2021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的通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便利;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 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扩大;全 龄 友 好20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未 来 人 居 社 区国内典型城市社区发展我国城镇老旧居住社区主要位于各个城市的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明显,生活较为便捷,房屋价值较高,见证和保存了城市发展的历史

35、、文化与记忆,这些城市社区的居民通常普遍具有较强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然而,老旧社区空间环境品质的不断下降与居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已出现较突出的矛盾。为保障居住安全、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社区品质,部分省市(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预见了老旧社区改造的重要性,已展开此项工作多年,积累了较多丰富的实践经验。北京智慧社区/韧性社区政策方面:早在 2011 年,北京市民政局就联合14个部门制定下发了 关于开展评选北京市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的工作意见,此后,围绕“干净、规范、服务、安全、健康、文化”六个目标,在首都社区建设中推出“六型社区”的理念。2012 年,随着“智慧化”、“信息化”成为

36、“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战略,北京又颁布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及关于在北京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顺势推出了“智慧社区”的建设理念。2017 年,北京市公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 2035 年),要求“以梳理整治促提升”,由此,从增量向存量转变的发展思路就成为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老旧社区的综合整治和整体改造也就成为改善城市居住社区环境、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建筑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和宜居水平的重要工作。2021 年 5 月和 8 月,北京市政府密集发文,分别出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0-2025),“鼓励

37、特色街区、生态街区、智慧街区建设,打造安全、智能、绿色低碳的人居环境”成为北京城市发展新阶段的主要建设目标,提出“共生院”、“申请式腾退/修缮”、“劲松模式”及“首开经验”等新理念和新模式,实现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同时,由于受疫情影响,北京市委市政府为提升城市在面临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重大灾害时的承受和恢复能力,推出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十四五”期间建成 50 个“韧性社区”,到 2035 年城市整体韧性显著提高。21未 来 人 居 社 区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11 北京市住建委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 2025

38、 年 建 成 50 个 韧 性 社 区;到2035 年,韧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抵御重大灾害能力、适应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显著提升。统筹拓展城市空间韧性;有效强化城市工程韧性;全面提升城市管理韧性;积极培育城市社会韧性。2021.08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0-2025)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和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实施保护性修缮和恢复性修建,打造“共生院”,探索多元化人居环境改善路径,引导功能有机更替、居民和谐共处。老旧小区改造 按照基础类、完善类和提升类进行改造,滚动实施。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多方共担筹资模式,推广“劲松模式”“首开经验”,完善市场化实施机制。强化科技

39、赋能 大力推进城市更新项目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注重运用区块链、5G、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新型绿色建材等新技术、新材料,以城市更新为载体,广泛布设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城市更新改造空间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绿色建筑效能,打造智慧小区。2012.09关于在全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十二五”期间建成1500个智慧社区,按照“便民、惠民、利民”的原则,建成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网络、智能高效便民的服务体系、安全高效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2020.08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0、街区层面)(2018 年 2035 年)有序推进平房区申请式改善,推进共生院模式,探索多元化改善平房区人居环境的路径,留住老街坊,延续街区历史记忆。2021.05 北京市住建委2021 年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制定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技术导则。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内容,进一步细化老旧小区改造的标准,分类推进。2021.05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改造升级,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优化提升城市功能。鼓励特色街区、生态街区、智慧街区建设,打造安全、智能、绿色低碳的人居环境。智慧社区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

41、活七大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韧性社区具备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共生院”对于部分腾退后仍有原住民居住的混居杂院,在拆除违法建设、恢复院落空间的前提下,将四合院传统空间布局同现代居住功能相结合,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生活条件,实现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重要政策先进发展理念社区建设关键词安全、智慧、绿色低碳、共生、韧性朝阳区双井街道运用的核心技术包括数字感知技术、增强设计技术、科学决策技术、智慧运营技术,辅助街道社区设计过程中的空间与行为观测、参与式设计、方案深化、方案决策和设计后评估五大阶段。清华园街道、通州西铁营街道以清华

42、园街道、通州西铁营街道为试点开展针对社区的韧性评估。东城区雨儿胡同建筑共生保留传统建筑与植入的现代建筑共生;居民共生留住的老居民与迁入的新居民共生;文化共生传统的院落居住文化与当代居住文化共生。实践经验22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未 来 人 居 社 区在 2014 年的首届世界城市日论坛上,上海便已率先提出了“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本概念,倡议构建低碳韧性、多元包容、公平协作的“社区共同体”。2016 年,上海发布了全国首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并于2019 年在各区选取了 15 个试点街道全面推动“社区生活圈行动”,针对空间品质和社区治理两大短板进行“问诊把脉”及“对症下药”。2

43、017 年上海市政府正式将“构建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纳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强调“社区”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空间单元,促进生活、就业、休闲相互融合,构建紧凑复合的社区网络。2021 年 6 月,自然资源部在总结上海等一线城市社区生活圈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行业标准,规范指导全国社区生活圈规划工作的开展,开启了社区规划的新纪元。上海 15 分钟生活圈2016.05上海市城市更新四大行动计划共享社区计划落实中心城“双增双减”要求,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控制建筑容量和高层建筑。打造 15 分钟生活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生态环境、

44、慢行交通系统、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安全等公共要素。坚持TOD(公交导向开发)导向,优化公共交通系统,缓解社区生活压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2016.09 上海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主要适用于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地区和街坊的社区规划工作;15 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即在 15 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行程安全、友好、舒适的基本生活平台;居住 多样化的舒适住宅;就业 更多的就近就业空间;出行 低碳安全的出行;服务 类型丰富、便捷可达的社区服务;休闲 绿色开放、活力宜人的公共空间。2021.08“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上

45、海倡议进一步强化“社区生活圈”顶层设计,结合“上海 2035”“一张蓝图”实施落地。宜居提供可负担、可持续的社区住房供应体系、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全龄友好的配套设施、保障社区公共卫生、韧性安全,依托智慧手段引领生活方式革新;重要政策23未 来 人 居 社 区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宜业提倡社区为就业人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便捷共享的运动、学习和休闲服务;宜游强调社区休闲空间丰富多样、体验多元,社区出行慢行友好、低碳便捷,社区文脉和风貌得到良好传承;宜学提供便捷可及的全年龄段学习空间,提升社区文化氛围和人文体验;宜养保障全生命周期的康养生活,实现机构养老更专业,居家养老更舒适;

46、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在 15 分钟步行可达的范围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美好社区。共享社区聚焦居民日常 的“衣、食、住、行”、“文、教、体、卫”,构建 15 分钟社区宜居生活圈,即在 15 分钟步行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和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区生活平台。美丽家园安全有序、整洁舒适、环境宜居、幸福和谐。新华路街道活化利用历史建筑,重塑风貌人文特色;持续多点微更新完善慢行系统、落实睦邻设施、营造交往场所、再造花园社区、再生就业空间;联合专业团队,营造社区文化;创智农园引入专业团队,引导居民共建共享共治;拓展多渠道资金筹集方式;打破社区间隔阂,形成社区

47、凝聚力;万里社区三大行动计划家园街计划小型公共空间和邻里级设施全覆盖;绿行万里计划社区巴士服务路线+社区慢行步道,绿色出行串联公共服务;邻里之家计划以多种手法在有限空间中落实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补齐缺口;先进发展理念实践经验社区建设关键词15 分钟生活圈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24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未 来 人 居 社 区2017 年 12 月,广州市作为唯一的一线城市,入列全国首批 15 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之一。2018 年 6 月,基于广州文化内涵丰富、历史建筑众多的特色,在全国率先编制印发广州汇老旧小区微改造设计导则,以打造品质社区、文化社区、智慧社区为愿景,提出了老旧居住社

48、区“微改造”的理念,为全市一批老旧居住社区的更新改造提供了“教科书”般详细权威的指导。在更新改造中积极挖掘老城再生资源,活化再利用历史建筑,以此延续城市文脉与记忆,同时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老旧居住社区“微改造”,提高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改造的市场活力。广州的社区更新实践也非常丰富,如永庆坊、旧南海县社区、泮塘五约、广船鹤园等,这些微更新品牌项目,增强了居民对城市空间的认同感及归属感。据调查,80%的市民认为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改造使其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改造成效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同时,作为全国建设密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了率先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由此,在

49、2021 年 11 月,广州市在广东省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市自身情况颁布广州市绿色社区创建标准及创建要求,细化得出 17条绿色社区创建标准及 41 条相关创建要求。广州“微改造”/绿色社区25未 来 人 居 社 区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08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设计导则三大愿景:品质小区 致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服水平,打造人性化生活空间;文化小区延续街区特有文化,塑造特色空间,提升小区整体风貌;智慧小区引导共享、开放的小区管养方式,保证微改造的可持续性;2020.07广州市关于推进城乡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的意见学习推广越秀区北京街都府社区和荔湾区逢源街典

50、型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社区便民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文体服务品质;打造线上线下社区综合2021.04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从单个小区改造为主转变为成片连片改造为主;从政府投资为主转变为多渠道筹资,着力引入社会资本为主;从硬件改善为主转变为硬件设施与配套功能同步推进为主。2021.05广东省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使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推动社区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原“广东省绿色社区”、“广东省宜居社区”为基础,全面启动绿色社区建设,到 2022年年底,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