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粮食安全视域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内涵与战略导向_王金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6486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安全视域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内涵与战略导向_王金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粮食安全视域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内涵与战略导向_王金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粮食安全视域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内涵与战略导向_王金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 国 旅 游 发 展 笔 谈第 38 卷2023 年 第 8 期解与欣赏文化遗产,培养他们从小关注与欣赏不同文化族群和不同地区的文化遗产,从而增进年轻人之间的共情心,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在实践中,很多文化旅游地销售一些历史纪念标志物形状的冰淇淋,深受年轻人喜爱,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往这些地方进行打卡拍照,享受文化遗产地美好时光,激发他们更多地去了解和欣赏遗产地的历史文化。对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中心城市与全球性的港口城市,这些打卡行为有助于人们理解这些城市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关系,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关联,拓宽视野。与此同时,青年人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可爱化”打卡照也同样会吸引境外同龄人

2、来中国进行打卡,促进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增加当地旅游收入,促进旅游就业。4.保护传统文化知识促进生计可持续性文化遗产往往蕴含着大量传统知识,这些传统知识往往是环境管理与自然保护的智慧宝库,保护好文化遗产本身就有助于更好地管理自然与文化环境,反过来也会有助于保护当地的传统生计。如云南的元阳梯田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保护的民间智慧,保护梯田就是尊重传统的生态保护与水源管理的知识与经验,这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要求,更是维系传统的梯田系统的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的要求和维持传统农耕生计的基本要求。“阿者科计划”本质上就是通过制定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利益分配规则来促进传统生计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这样的案例

3、也发生在全球其他地方,如瑞典普兰的萨米人因为现代伐木业的快速发展,使他们被迫放弃传统的牧业生计并离开世居地,使当地面临传统文化消失和自然环境退化的威胁。在欧盟的支持下,他们通过一项再野化的项目来监管伐木公司,让河流水位恢复到传统水平,让当地人民作为土地管理的主体,同时也开发萨米文化旅游产品来补偿萨米社区为保护和恢复他们的土地与生态的成本,从而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5.发挥传统知识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大量的文化遗产本身就蕴含丰富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特别是一些传统建筑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民间智慧,保护好利用好这些传统知识有助于增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比如在中东和东南亚的建筑研

4、究中发现,传统社会一直以非常巧妙和可持续的方式处理和应对热不适(例如炎热潮湿的条件),如果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嵌入传统建筑的气候应对知识,能够大幅减少现代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碳排放。例如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中,伊朗的传统建筑师喜欢在屋顶设计风塔,以保证交叉通风,从而使室温优化、尘土吸出和空气交换,这是一种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气候应对方法,但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师出于美观的考虑逐渐抛弃这些传统技术,导致建筑使用的能耗不断增加。因此,文化遗产旅游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社会经济行为,要从传统知识与民间智慧传承利用角度来理解文化遗产旅游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在实践中,要通过加强文化遗产地多元价值展示与传播,保护与

5、传承多样化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同时通过创新创意的方法,采取“可爱化”“萌化”的文化遗产展示形式来培养青年人对文化遗产的兴趣与认同,通过挖掘传统生计所蕴含的现代知识原理,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地社区的传统生计方式,以传统智慧指导遗产地发展,从而推动文化遗产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一作者系该院副教授,第二作者系该院教授、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23-05-30)粮食安全视域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内涵与战略导向王金伟1,2,袁佳欣1,王灵恩2(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北京100024;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DOI:10.19765/ki.1002-5

6、006.2023.08.003粮食安全事关人类福祉,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了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的发展问题,2015年,联合国所有会员国一致通 过 了 17 个 可 持 续 发 展 目 标(SustainableDevelopment Goals,SDGs)。其中,目标 2 是“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旨在推动“以人为本”的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增强农村社区生计、消除饥饿和贫困等。这些目标为解决全球治理情景下粮食安全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当前全球性的温饱与贫困、食物浪费、耕地滥用、食品安全等问题严

7、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增强粮食安全意 WINTER T.Climate change and our heritage of low carbon comfor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2016,22:5;382-394.5旅 游 学 刊第 38 卷2023 年 第 8 期Tourism TribuneVol.38 No.8,2023识、平衡旅游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旅游全产业链节粮等,已成为全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因此,本研究立足SDGs框架,对粮食安全和旅游业的关系进行离析,并据此提出旅游业

8、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目标和战略路径,期望能够为解决日益严峻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问题提供旅游方案。一、粮食安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粮食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指出,粮食安全是“在保障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前提下提供充足食品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尽管后来关于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可持续发展始终都是粮食安全的核心理念。与此同时,粮食安全也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涉及资源、环境、土地、经济等领域。旅游业作为民生福祉产业,其可

9、持续发展不仅受到“粮食”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践行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键产业之一。基于SDGs框架,可以进一步发现,粮食安全既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又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方面,粮食安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进行所有活动的必备物质,同时也是旅游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旅游业是一个基于人的流动和服务于人的产业,对粮食的需求量巨大。只有维持好粮食生产和供应的稳定,才能保障旅游业的基本发展和持续运行。其次,稳定的粮食生产和供给还有利于解决贫困地区民居的温饱问题,从而推动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福祉的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世界各国旅游业的持续

10、健康增长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最后,环境保护和绿色农业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核心。它们不仅为旅游产业的饮食消费提供了高质量的粮食供给,同时也为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甚至在许多时候还会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因此,粮食安全不仅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全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另一方面,粮食安全是旅游产业品质提升的关键所在。品质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品质安全的粮食(食品安全)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身体的营养所需,同时还能不断满足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粮食安全既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低标准,也是最高标准。具体

11、来看,粮食(食品)品质安全是旅游服务品质的根本要求。保障食品安全能够提升旅游全产业链的安全水平,提高旅游服务品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随着人们对饮食品质和美好生活的日渐向往,游客对饮食的内涵、形式、美感等的追求越来越高。高品质的食物更能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并成为他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决定性因素。食物不再是解决人类生存的简单物质条件,而已成为了一种精神性的文化载体。毫无疑问,粮食安全既能推动旅游业满足游客的基本物质需求,也能成为旅游业提升服务品质的精神文化动力,深刻影响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目标1.耕地保护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

12、发展,旅游建设用地需求量持续增加。世界范围内陆续出现了旅游项目建设非法占用土地、破坏耕地的情况,导致耕地性质变更或数量减少、生态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供给。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产业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全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未来,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牢固树立耕地保护意识,严格审批旅游建设用地,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守住耕地数量,稳定耕地质量。同时,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用地和建设项目,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旅游发展与耕地保护的高效平衡。2.粮食节约节约粮食是 SDGs框架中目标 2 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之一。然而,目前

13、粮食浪费现象愈发严重,并贯穿于粮食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由食物浪费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业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与此同时,作为食物消费的重要领域,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参与人员众多,每年产生的粮食浪费量巨大,成为有待治理的重灾区。因此,有必要将节约粮食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加以重点关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粮方案,以降低粮食耗损,促进粮食资源节约,减少粮食生产压力。3.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随 6中 国 旅 游 发 展 笔 谈第 38 卷2023 年 第 8 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游客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游客购买健康美

14、食产品的成交规模和速度急剧上升,健康饮食已成为旅游的新风尚。高品质的美食更是成为了青年消费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由于安全意识缺乏、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目前旅游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不仅损害了目的地的旅游形象,同时也严重威胁着游客的身心健康。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健全旅游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游客的旅游饮食安全。4.居民温饱解决居民温饱问题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受贫困和饥饿问题影响的人口仍占相当比例。温饱问题成为限制部分发展中国家(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业作为

15、民生产业,能够为目的地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这无形中提高了居民生产和购买粮食的能力,拓宽了人们对粮食的获取途径,进而推动解决当地居民的温饱问题。但不容忽视的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时也会带来因旅致贫(tourism development-inducedpoverty)、贫富差距加大等新的贫困问题,从而威胁着地区贫困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甚至损害人们获取更高品质饮食需求的机会。因此,在因地制宜推进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有必要确保更广泛的人群参与到旅游发展之中,使其成为旅游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和享用者,推动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路

16、径1.牢固树立粮食安全意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时刻牢记粮食安全意识,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才能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强化各利益相关主体对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重视耕地保护、食品安全、节约粮食、解决居民温饱等问题,使粮食安全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其次,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强化监督监管,有效提升旅游产业践行粮食安全理念的效果。最后,利用各大媒体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各主体的粮食安全意识,在全产业范围内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杜绝旅游链上的浪费之风,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2.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

17、发展,有必要加快完善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体制机制建设,并全面推进构建高水平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首先,针对旅游产业中粮食安全战略的特点,颁布实施粮食安全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专门性政策法规,深化依法管粮治粮,有效解决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并切实提升应对粮食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其次,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落实主体责任,细化部门分工,并进一步健全粮食安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监管体系,提高旅游综合治理能力。再次,搭建沟通协作平台,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粮食安全问题的治理之中,多渠道、全方位赋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3.全面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粮食质量安全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和营养安全两个方面。随着全球粮食产

18、量的明显增加和部分地区温饱问题的逐步解决,长期隐藏的粮食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有效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提升旅游业的粮食质量安全治理能力。首先,强化政策支撑,鼓励发展绿色有机种养产业,提升旅游食品安全和营养安全的供给能力。其次,立足旅游业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粮食市场供给,提升旅游餐饮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再次,建立健全旅游餐饮企业全程监管和追溯体系,强化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的风险监测,确保旅游产业中粮食全链条的质量安全。4.创新旅游产业节粮模式通过构建旅游全产业链

19、节粮的创新机制,杜绝旅游全过程的粮食浪费现象。一方面,在供给阶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做好游客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同时,采用多样化的餐食购买和消费手段,为不同类型游客提供个性化的餐饮用量,减少食物浪费。另一方面,在消费阶段,从源头上增加经营主体和服务人员与游客的沟通联系,倡导游客理性消费食物;从末端上采取循环利用方法,进行食物捐赠、饲料化、肥料化和不同优先层级工业用途的开发使用,做到末端处理的低碳化和再生化。总的来看,从供给端和消费端进行食物的监控管理,建立更加稳定、绿色、可持续的旅游食物生产观和消费观,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食物节 7旅 游 学 刊第 38 卷2023 年 第

20、8 期Tourism TribuneVol.38 No.8,2023约利用的效果,而且也有利于高效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关系着全人类的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在全球粮食危机持续加深的背景下,应充分认识到粮食安全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理念深化、机制建设、模式优化等视角出发,探索粮食安全视域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全人类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贡献“旅游”智慧。(第一作者系该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第二作者系该院硕士研究生,第三作者系该所副研究员;收稿日期:2023-04-05)旅游促

21、进人类健康福祉的螺旋上升路径向丹1,黄潇婷2(1.西昌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2.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文化和旅游学系,山东 济南 250100)DOI:10.19765/ki.1002-5006.2023.08.004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在 组织法 中提出的“健康”定义,即著名的健康三维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美状态,引用最为广泛,影响巨大。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定义了四维健康新概念,即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4个方面皆健全。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联合国大会通过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议程是为人

22、类、地球与繁荣制定的行动计划,旨在加强世界和平与自由;所有国家和所有利益攸关方将携手合作,共同执行这一计划。议程宣布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其中,目标3即为“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截至2022年,COVID-19在全世界感染超过 5亿人;最新估计显示,到 2021年底,全球由新冠疫情直接和间接导致的“超额死亡”可能高达1500万。这场大流行病严重扰乱了基本的卫生服务,引发了焦虑和抑郁患病率的上升,降低了全球预期寿命,阻碍了在消灭艾滋病毒、结核病和疟疾方面取得的进展,并使20年来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工作

23、停滞,免疫接种覆盖率10年来首次下降,结核病和疟疾死亡人数增加。如果想要在2030年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目标3“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需要更多的行动帮助世界回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正常轨道上来。旅游与人类健康福祉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就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出台的意义答记者问时指出,“发展旅游休闲关乎民生福祉”。旅游能否在促进“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所贡献,旅游如何促进人类健康福祉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对旅游这一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旅游产业实践来看,旅游对于促进人类健康福

24、祉能够起到独特而有力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促进人类健康福祉螺旋上升。具体来说,至少包括旅游需求端驱动、旅游供给端驱动和旅游供需交互驱动3种螺旋上升的路径。一、旅游需求端驱动的螺旋上升路径旅游需求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推动旅游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从需求角度而言,健康长寿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讲,对健康福祉的需求历史久远,比如人类对温泉利用的考古证据在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以及东部的裂谷区都可以追溯到史前;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升,旅游者对于健康福祉的需求层级随着人类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和认知不断提升而呈现健康需求层级螺旋上升的趋势

25、。再如18世纪肺结核病在欧洲开始大规模肆虐,直接促使以新鲜空气和丰沛阳光、健康饮食为核心的疗养院旅游兴起。这种以健康生活方式缓解治愈疾病的旅游模式,使得旅游形态从工业革命时代的包价短途游跃升为更加注重美好环境、健康生活的中长期旅居生活,让瑞士阿尔卑斯山旅游目的地成为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并直接促进了后续的医疗医美旅游、养生度假旅游等产品形态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旅游需求端促进的人类健康福祉不仅体现在旅游形式、生活方式、体验感受上,也在社会规模、深度和广度上表现明显。正如前文所述,起初针对富人肺结核患者才能负担得起的疗养院的服务,在后续英国疗养院成立后开始提供更多、更廉价的基础服务,出现了由慈善机构资助建立且专门面向劳动阶级的疗养院形态。这也推动了欧洲劳工福利制度从传统的教会慈善模式,逐渐向现代的、制度化的福利制度转变,从二战后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带薪休假制度逐渐普及。数据来源: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health/。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