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教材.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763389 上传时间:2024-07-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课    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课程标准: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学生分析:授课班级是高二文科普通班;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的知识,对世界的本原和运动状态有所了解,但学生知识理论基础单薄,对抽象的哲学理论接受速度慢。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含义;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运用上述原理,分析气候等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自觉维护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确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各种条件;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等爱国情感和团结互助、崇尚科学等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及其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联系的特征  教学难点: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3)要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切忌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并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要注意分析和把握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以及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解决措施: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例,思考探究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轻松协作中接受爱护环境的价值观熏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导入新课  1、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一种联系。那么,什么是联系?联系有哪些特征?  2、播放雾霾版《再活500年》的MV,让学生深刻感受雾霾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影响,引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讲授新课 【自主探究】 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原因:                                                          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   原因:                                          3、判断自在事物的联系有:(    ) 人为事物的联系有:(    )原因:                                          ① 围魏救赵  ②南水北调  ③ 花开花落,潮起潮伏 ④宇宙星辰运转  ⑤严师出高徒  ⑥京沪高速铁路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原因: 。 5、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在客观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原因: 。 【合作探究一】 1、联系的普遍性  生活情境一:雾霾成为近几年网络搜索热词,已经严重影响整个社会。 探究问题一:材料如何体现联系普遍性的?(红色预警造成学校停课等;雾霾的一个原因为区域输送;治理雾霾需要协调政府各部门、各层级的工作。) 理论提升:雾霾对各行各业都造成重大影响,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强调注意:联系既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为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举一反三:举例说说体现联系普遍性道理的事例、成语或俗语。    2、联系的客观性  探究问题一:运用联系客观性的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思考1:面对雾霾有些人绞尽脑汁企图让历史背上污染的罪恶与根源,这是一种主观臆造。 理论提升: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反对把主观意念强加给事物,否则会陷入诡辩论。 思考2:在治理雾霾中,我国吸收外国的成功经验,把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建立一种新的联系。 强调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和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探究问题一:合作探究一中都反映了事物联系形式有什么特点?  探究问题二: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该怎么办?    理论提升:既要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又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不能忽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三、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用表格的形式,总结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的原理内容、方法论和注意问题)    四、课堂练习 生活情境: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探究问题: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五、情感提升 播放视频《不甘“霾没”,从我做起》公益广告,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学生找出联系的含义并快速浏览联系的特征(教材小标题) 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雾霾的危害,形象的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生指出联系既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学生指出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区别   学生指出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通过实践)   学生指出人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北京发布首个雾霾红色预警——2015.12.08》,学会观察体会生活。  思考探究,发表看法:雾霾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  思考探究,举例说明:联系的普遍性 ≠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通过讨论,回答并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学生指出因果联系、直接间接联系、眼前长远联系等等。 小组讨论,体会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特别是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以及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的哲学道理。      学生通过抢答形式,回顾本课内容。           学生综合运用本课内容,合作探究此题,以加深对本课的理解。               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畅所欲言自己对治理雾霾的实际行动。   复旧引新;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检测预习情况,让学生自主解决简单问题,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成就感                     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探究哲学道理,将哲理教学寓于生活情境之中。                                                 进一步梳理知识脉络,增强记忆的条理性和全面性。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回归生活,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只供学习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