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YDT 3959-2021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面向5G前传的N×25Gbit_s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73818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YDT 3959-2021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面向5G前传的N×25Gbit_s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YDT 3959-2021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面向5G前传的N×25Gbit_s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YDT 3959-2021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面向5G前传的N×25Gbit_s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YDT 3959-2021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面向5G前传的N×25Gbit_s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YDT 3959-2021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面向5G前传的N×25Gbit_s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33.040.50 CCS M 42 YD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 YD/T XXXXXXXX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面向 5G 前传的 N25Gbit/s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Test method for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N*25Gbit/s WDM-PON in 5G front haul (报批稿)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缩略语.1 5 系统配置

2、和参考模型.1 6 PON 接口测试.2 6.1 OLT PON 接口参数测试.2 6.2 ONU PON 接口参数测试.6 7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测试.11 7.1 以太网接口.11 7.2 同步以太网接口.11 8 PON 基本功能测试.11 8.1 最大传输距离.11 8.2 最大差分距离.12 8.3 ONU 自动发现和注册.12 8.4 FEC 功能(不带 OA 的设备进行测试).13 8.5 光链路测试和诊断.14 8.6 通道开启关闭.15 9 设备可靠性和网络可靠性测试.15 9.1 主控板主备倒换.15 9.2 电源倒换.16 10 性能测试.16 10.1 业务性能.16

3、10.2 设备稳定性测试.18 11 网管测试.18 11.1 人机界面和基本功能.18 11.2 配置管理.19 11.3 性能管理.19 11.4 故障和告警管理.20 11.5 安全管理.20 12 其他测试.21 12.1 环境测试.21 12.2 电源测试.21 12.3 电气安全测试.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

4、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卓安生、陈洁、张晨、张德智、刘新峰、吴徐明、王江义、杨波。1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面向 5G 前传的 N25Gbit/s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面向5G前传的N25Gbit/s WDM-PON局端设备(OLT)和用户侧设备(ONU)的接口、功能、性能、网管等方面的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基于波长路由的N25Gbit/s WDM-PON设备,专用电信网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

5、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YD/T 1995-2009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YD/T 2277 接入网技术要求 无源光网络(PON)光链路监测与诊断 YD/T 2550 时间同步设备测试方法 YD/T 3621.1 面向5G承载的N25G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第1部分:总体 YD/T 3621.2-2019 面向5G承载的N25G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第2部分:PMD IEEE 802.3cc-IEEE以太网标准增补11:基于单模光纤的

6、25Gb/s以太网的物理层和管理参数 IEEE Standard for Ethernet-Amendment 11:Physical Layer and Management Parameters for Serial 25 Gb/s Ethernet Operation Over Single-Mode Fiber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FEC: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GUI: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OLT: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

7、inal)ONU: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PON: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WDM: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M:波长复用器(Wavelength Multiplexer)5 系统配置和参考模型 图 1 描述了面向5G 前传的波长路由方式的 N25Gbit/s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以下简称 N25G WDM-PON)的架构和参考点。N25G WDM-PON 由 OLT、ODN 和 ONU 组成,其中 ODN 包括主干光纤、波长复用器(WM)和分支光纤。2 在 N25G WDM-P

8、ON 中,通过 ODN 中的波长复用器(WM)路由不同的波长,ONU的工作波长是由 ONU 在 ODN 中的物理连接决定的,即连接到WM 器件的哪个端口所决定。由于传统 TDM PON 的 ODN 中使用光功率分路器而不是 WM 器件进行分支,因此 N25G WDM-PON 仅适用于新建 ODN 网络,不兼容传统 GPON、EPON 等 TDM-PON 的 ODN 系统。图 1 N25G WDM-PON 参考架构和参考点 6 PON 接口测试 6.1 OLT PON 接口参数测试 6.1.1 发射波长 6.1.1.1 测试目的 测试OLT的PON接口发射波长。6.1.1.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

9、见图 2。OLT光衰减器光谱分析仪S/R-CG 图 2 OLT 发射波长测试配置 6.1.1.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图 2连接OLT PON口WM输出端口;b)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c)调整光谱分析仪,读取每个波长通道的中心波长(遍历OLT所有波长通道)。3 6.1.1.4 预期结果 步骤c)测试结果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1的规定。6.1.2 平均发射光功率 6.1.2.1 测试目的 测试 OLT的PON接口单通道平均发射光功率。6.1.2.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3。OLT(WM输出端口)光谱仪/光功率计S/R-CG

10、图 3 OLT 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配置 6.1.2.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图 3连接OLT PON口WM输出端口;b)优先采用光谱仪,设置光谱分析仪工作模式为WDM,分辨率带宽小于0.1nm;c)调整光谱分析仪的显示波长范围,将需要测试的通路(每个波长通道)波长显示在屏幕的中间;d)将光标定位在最近的栅格中心波长,选择该波长光功率积分带宽为当前通路(每个波长通道)间隔,积分范围为光标左右各1/2积分带宽,根据仪表的数字显示,记录下该通路(每个波长通道)的光功率值,重复测量3次,最终结果按照3次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记录;e)根据步骤c)和d),依次测试并记录每个光通路(每个波长通道

11、)的输出功率;f)若实验室资源受限,可采用光功率计进行测试,只开启待测通道关闭其他波长通道,待输出功率稳定,从光功率计读出并记录发射功率;g)按步骤f)测试LT其他波长通道。6.1.2.4 预期结果 步骤g)测试结果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1的规定。6.1.3 工作通道间隔 6.1.3.1 测试目的 测试OLT的工作通道间隔。6.1.3.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2。6.1.3.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图 2测试配置连接;b)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c)调整光谱分析仪,读取并记录每个通道峰值处的中心频率;4 d)计算各相邻通道间

12、隔。6.1.3.4 预期结果 步骤d)OLT的工作通道间隔均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1的规定。6.1.4 频谱偏移 6.1.4.1 测试目的 测试OLT各通道的频谱偏移。6.1.4.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2。6.1.4.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图 2测试配置连接;b)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c)调整光谱分析仪,读取并记录每个通道峰值处的中心频率测试值;d)中心频率测试值与标称值之差即为频谱偏移。6.1.4.4 预期结果 步骤d)OLT的频谱偏移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1的规定。6.1.5 发射机眼图

13、6.1.5.1 测试目的 测试 OLT的PON接口发射机眼图。6.1.5.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4。OLT(WM输出端口)光衰减器示波器WMS/R-CG 图 4 OLT 发射机眼图/消光比测试配置 6.1.5.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图 4测试配置连接;b)经过WM后,测试每个波长通道的眼图;c)调整光衰减器,使光示波器有合适的输入光功率;d)调整示波器,根据线路速率调出相应的模板,并由人工调整或仪表自动对准,使波形与眼图模板之间位置达到最佳。6.1.5.4 预期结果 5 步骤d)测试结果符合IEEE 802.3cc的规定。6.1.6 消光比 6.1.6.1 测试目的 测试

14、OLT的PON接口消光比。6.1.6.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4。6.1.6.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测试配置图 4连接;b)经过WM后,测试每个波长通道的消光比;c)调整光衰减器,使光示波器有合适的输入光功率;d)调整光示波器,获得稳定波形,读取消光比数值。6.1.6.4 预期结果 步骤d)测试结果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1的规定。6.1.7 边模抑制比 6.1.7.1 测试目的 测试OLT的PON接口边模抑制比。6.1.7.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3。6.1.7.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测试配置图3连接;b)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

15、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c)读取每个波长通道的边模抑制比。6.1.7.4 预期结果 步骤c)测试结果均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1的规定。6.1.8 接收机灵敏度 6.1.8.1 测试目的 测试 OLT的PON接口接收机灵敏度。6.1.8.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5。6 上下行合波器 ONU(发送端)网络分析仪 OLT(接收端)WM上下行分波器光衰减器S/R-CG 图 5 OLT 接收机灵敏度/过载光功率测试配置 6.1.8.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测试配置图5连接,根据设备形态选择上行FEC开启或关闭进行测试(图中合分波器用于分离上下行波长);b)通过网

16、络分析仪经ONU向被测OLT的PON输入端口发送测试数据信号;c)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加大衰减值,使网络分析仪在OLT的上联端口检测到出现丢包,然后调整光衰减器回调至不丢包;d)步骤c)中,找到灵敏度临界点后,将连接OLT PON口光纤断开连接光功率计,该值即为灵敏度;e)读取ONU工作在不同波长通道时,OLT的接收光功率。6.1.8.4 预期结果 步骤e)OLT所有波长通道的灵敏度值均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2的规定。6.1.9 接收机过载功率 6.1.9.1 测试目的 测试 OLT的PON接口接收机过载功率。6.1.9.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5。6.1.9.3

17、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测试配置图5连接,根据设备形态选择上行FEC开启或关闭进行测试;b)通过网络分析仪向被测OLT的PON输入端口发送测试信号;c)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减小衰减值,使网络分析仪在OLT的上联端口检测到出现丢包,然后调整光衰减器回调至不丢包;如果出现丢包前过载功率已满足要求,则不再调整,测试过程中应避免ONU侧入光功率过强导致ONU下线;d)步骤c)中,找到灵敏度临界点后,将连接OLT PON口光纤断开连接光功率计,该值即为过载点;e)读取ONU工作在不同波长通道时,OLT的接收光功率。6.1.9.4 预期结果 步骤e)OLT所有波长通道的过载功率均应符合YD/T 36

18、21.2-2019 6.6.2章的规定。6.2 ONU PON 接口参数测试 6.2.1 平均发射光功率 7 6.2.1.1 测试目的 测试 ONU的PON接口平均发射光功率。6.2.1.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6。光功率计ONU 图 6 ONU 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配置 6.2.1.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图6测试配置连接;b)读取ONU工作在不同波长通道时,每个波长通道ONU的发射光功率。6.2.1.4 预期结果 步骤b)结果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2的规定。6.2.2 发射波长 6.2.2.1 测试目的 测试 ONU的PON接口发射波长。6.2.2.

19、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7。光衰减器ONU光谱分析仪/波长计 图 7 ONU 发射波长/边模抑制比测试配置 6.2.2.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图 7测试配置连接电路;b)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或光波长计)要求的范围内;c)调整光谱分析仪(或光波长计),读取ONU工作在不同波长通道时,每个波长通道ONU的中心波长。6.2.2.4 预期结果 步骤c)结果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2的规定。6.2.3 工作通道间隔 6.2.3.1 测试目的 8 测试ONU的工作通道间隔。6.2.3.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7。6.2.3.3 测试步骤 测

20、试步骤如下:a)按照图 7测试配置连接链路;b)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c)调整光谱分析仪,读取ONU工作在不同波长通道时,每个波长通道ONU的中心频率;d)计算各相邻通道间隔。6.2.3.4 预期结果 步骤d)ONU的工作通道间隔均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2的规定。6.2.4 频谱偏移 6.2.4.1 测试目的 测试ONU的频谱偏移。6.2.4.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7。6.2.4.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图 7测试配置连接电路;b)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c)调整光谱分析仪,读取ONU工作在不

21、同波长通道时,每个波长通道ONU的中心频率测试值;d)中心频率测试值与标称值之差即为频谱偏移。6.2.4.4 预期结果 步骤d)ONU的频谱偏移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2的规定。6.2.5 发射机眼图 6.2.5.1 测试目的 测试 ONU的PON接口发射机眼图。6.2.5.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8。光衰减器ONU示波器 图 8 ONU 发射机眼图/消光比测试配置 6.2.5.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9 a)按照图 8测试配置连接电路;b)调整光衰减器,使示波器有合适的输入光功率;c)调整示波器,根据线路速率调出相应的模框,并由人工调整或仪表自动对准,使波形与

22、眼图模板之间位置达到最佳。d)测试ONU工作在不同波长通道时,每个波长通道ONU的眼图。6.2.5.4 预期结果 步骤d)结构应符合IEEE 802.3cc的规定。6.2.6 消光比 6.2.6.1 测试目的 测试 ONU的PON接口消光比。6.2.6.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8。6.2.6.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测试配置图7连接电路;b)调整光衰减器,使示波器有合适的输入光功率;c)调整示波器,获得稳定波形,读取消光比数值。d)读取ONU工作在不同波长通道时,每个波长通道ONU的消光比。6.2.6.4 预期结果 步骤的d)结果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2

23、的规定。6.2.7 边模抑制比 6.2.7.1 测试目的 测试 ONU的PON接口边模抑制比。6.2.7.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7。6.2.7.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测试配置图7连接;b)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c)读取ONU工作在不同波长通道时,每个波长通道的边模抑制比。6.2.7.4 预期结果 步骤c)结果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2的规定。6.2.8 接收机灵敏度 6.2.8.1 测试目的 测试 ONU的PON接口接收机灵敏度。10 6.2.8.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9。上下行分波器 ONU(接收端)数据分析仪 O

24、LT(发送端)WM上下行合波器光衰减器S/R-CG 图 9 ONU接收机灵敏度/过载光功率测试配置 6.2.8.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图 9测试配置连接链路(图中合分波器用于分离上下行波长);b)通过网络分析仪向被测ONU的PON输入端口发送测试信号;c)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加大衰减值,使数据分析仪在ONU的用户端口检测到出现丢包,然后调整光衰减器回调至不丢包;d)步骤c)中,找到灵敏度临界点后,将连接ONU PON口光纤断开连接光功率计,该值即为灵敏度;e)测试ONU工作在不同波长通道时,ONU的接收光功率。6.2.8.4 预期结果 步骤d)结果应符合YD/T 3621.2-20

25、19 6.6.1的规定。6.2.9 接收机过载功率 6.2.9.1 测试目的 测试ONU的PON接口接收机过载功率。6.2.9.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9。6.2.9.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测试配置图 9连接;b)通过网络分析仪向被测ONU的PON输入端口发送测试信号;c)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减小衰减值,使网络分析仪在ONU的用户端口检测到出现丢包,然后调整光衰减器回调至不丢包;d)步骤c)中,找到过载点临界点后,将连接ONU PON口光纤断开连接光功率计,该值即为灵敏度;e)测试ONU工作在不同波长通道时,ONU的接收光功率。6.2.9.4 预期结果 步骤e)结果应符合YD/

26、T 3621.2-2019 6.6.1的规定。6.2.10 波长调谐 6.2.10.1 测试目的 11 测试ONU的波长调谐功能和波长调谐时间测试。6.2.10.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7。6.2.10.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测试配置图 7连接;b)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波长计要求的范围内;c)调整光波长计,读取ONU工作在不同波长通道时,每个波长通道ONU的中心波长。d)随机调谐ONU的波长到该ONU支持波长范围内的其他波长;e)调整光波长计,读取ONU工作在不同波长通道时,每个波长通道ONU的中心波长。通过波长计记录波长调谐时间。6.2.10.4 预期结果 步骤e

27、)ONU支持波长调谐,且波长信息和波长调谐时间应符合YD/T 3621.2-2019 6.6.2的规定。7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测试 7.1 以太网接口 以太网接口的测试方法按YD/T 1995-2009的规定。7.2 同步以太网接口 同步以太网接口的测试方法按YD/T 2550的规定。8 PON 基本功能测试 8.1 最大传输距离 8.1.1 测试目的 测试OLT与ONU正常工作情况下,OLT与ONU间光纤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8.1.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12 OLTWMONU NONU 1 网络分析仪网管控制台S/R-CG 图 10 最大传输距离测试配置 8.1.3 测试步骤 测

28、试步骤如下:a)按照图 10测试配置连接;b)在一路OLT PON接口下配置最大数目的ONU;c)在OLT与WM间配置系统支持的最大传输距离长度的光纤,ONU与WM间配置短距离光纤(不超过5m),配置ONU、OLT和网络分析仪;d)启动OLT,同时接通所有ONU电源;e)验证是否所有ONU成功注册连接到OLT,验证业务是否正常;f)记录实际连接的ONU数量,实际使用光纤的长度和衰耗。8.1.4 预期结果 步骤e)所有ONU都能成功注册连接到OLT,业务运行正常。步骤f)记录的就是最大传输距离。最大传输距离应符合YD/T 3621.2-2019 第5章的规定。8.2 最大差分距离 8.2.1 测

29、试目的 OLT与ONU正常工作情况下,不同ONU与OLT PON接口之间光纤距离差的最大值。8.2.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8.2.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图 10连接设备,OLT与WM间配置短距离光纤(不超过5m),ONU1与WM间配置短距离光纤(不超过5m),ONU2与WM间配置系统支持的最大传输距离长度的光纤;b)2个ONU应成功激活,业务正常。8.2.4 预期结果 步骤b)系统应支持的最大光纤距离差符合YD/T 3621.2-2019 第5章的规定。8.3 ONU 自动发现和注册 13 8.3.1 测试目的 测试ONU接入系统时,OLT对ONU进行自动发现和注册功能

30、。8.3.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8.3.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测试配置图 10连接;b)在同一OLT PON接口下配置最大数目的ONU,OLT与WM间配置短距离光纤,ONU1与WM间,配置实纤(按YD/T 3621.2-2019 第5章的规定);其余ONU与WM间,配置短距离光纤(不超过5m);c)启动OLT,依次打开所有ONU电源,等待ONU成功进行波长调谐,并注册连接到OLT;d)关闭、打开两个ONU电源,将2个ONU连接WM的端口互换,等待2个ONU成功进行波长调谐,并注册连接到OLT;e)断开OLT PON接口光纤,然后接通,等待所有ONU成功注册;f)断开一

31、个ONU接口光纤,然后接通,等待该ONU成功注册。8.3.4 预期结果 步骤c)步骤f)ONU应能够成功注册连接到OLT,并且网管界面中显示的ONU状态应与ONU的工作状态一致。8.4 FEC 功能(不带 OA 的设备进行测试)8.4.1 测试目的 测试FEC功能对上行和下行光通道预算的提高能力。8.4.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1。OLTWMONU 网络分析仪 光衰减器1上下行合波分波器上下行合波分波器 光衰减器2 图 11 FEC 功能测试配置 8.4.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图 11测试配置连接;b)配置OLT和ONU为不启用上行FEC功能;c)根据设备支持的最大光通道损耗

32、,调整可变衰减器的值,保证ONU注册完成;d)发送上行数据流,观察设备的是否丢包;14 e)缓慢增加光衰减器1的值,直至刚出现上行丢包,记录此时的衰减值为A1;f)启用OLT和ONU的上行FEC功能;g)上行丢包现象应消失,再度缓慢增加光衰减器1的值,直至再次出现丢包,记录此时的衰减值为A2。h)配置OLT和ONU为不启用下行FEC功能;i)发送下行数据流,观察设备是否存在丢包,此时应无丢包;j)缓慢增加光衰减器2的值,直至刚出现丢包,记录此时的衰减值为A3;k)启用OLT和ONU的下行FEC功能;l)下行丢包现象应消失,再度缓慢增加光衰减器2的值,直至再次出现丢包,记录此时的衰减值为A4。8

33、.4.4 预期结果 步骤g)A2-A1应大于0。步骤l)A4-A3应大于0。8.5 光链路测试和诊断 8.5.1 测试目的 OLT和ONU应支持对光模块供电电压、偏置电流、工作温度、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这5个光链路参数进行测量,参数测量指标应符合YD/T 2277的规定。OLT和ONU在监测本地光链路参数的过程中,如果某个参数的监测值过高或过低,应能触发相应的越限告警,且告警使能和阈值应能设定,其中光模块供电电压、工作电流、工作温度的越限告警阈值缺省采用光模块出厂设定值。本测试中主要测试ONU的对光链路测试的支持能力,OLT的测试方法类似。8.5.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2。OLTWM

34、ONU 网络分析仪 光衰减器光功率计网管控制台上下行合波分波器上下行合波分波器 图 12 光链路测试和诊断测试配置 8.5.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测试配置图12连接;b)在OLT PON口下连接一个ONU,利用网络分析仪产生上下行数据流量(例如上行和下行流量各50Mbit/s),调节光衰减器使PON光功率计显示功率值为-5dBm左右。在网管上观察ONU是否支持对接收光功率的测量;15 c)将PON光功率计的读数和网管查询的读数进行比较,计算其精度;d)调节光衰减器,使PON光功率计显示的功率值为-10dBm左右,重复步骤c)验证其测试精度;e)调节光衰减器,使PON光功率计显示的功

35、率值为-15dBm左右,重复步骤c)验证其测试精度;f)调节光衰减器,使PON光功率计显示的功率值为-20dBm左右,重复步骤c)验证其测试精度;g)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加大衰减值,当ONU接收到的光功率过低时(低于所设定的光功率阈值,例如-25dBm),在网管上观察ONU是否产生相应的接收光功率越限告警;h)测试ONU是否支持自身光模块的工作温度、供电电压、偏置电流和发送光功率的实时测试。8.5.4 预期结果 步骤b)ONU的PON口能够支持对接收光功率的测量。步骤c)步骤g)在-20dBm-5dBm的范围内,ONU对接收光功率测量的精度为2dB。步骤h)ONU支持接收光功率越限告警,且光功率

36、阈值可设定。步骤i)ONU支持自身光模块的工作温度、供电电压、工作电流和发送光功率的实时测量。8.6 通道开启关闭 8.6.1 测试目的 验证OLT开启关闭未启用通道的功能 8.6.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3。8.6.3 测试步骤 a)按测试配置图 3连接设备,光功率计连接OLT待测PON口;b)开启N 25G WDM-PON OLT支持的所有通道,将功率计调整连接到对应通道;c)随机关闭WDM-PON OLT支持的通道;d)再次开启步骤c中关闭的通道 8.6.4 预期结果 步骤b)各通道激光器均为开启状态。步骤c)通道关闭后,激光器关闭,功率计显示无光。步骤d)通道开启后,激光器打开,功

37、率计显示光功率恢复到关闭前状态。9 设备可靠性和网络可靠性测试 9.1 主控板主备倒换 9.1.1 测试目的 验证OLT设备主控板主备倒换对IP业务的影响。9.1.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9.1.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图 10建立组网连接(根据OLT支持的实际能力进行配置),若OLT的上联口在主控板上,则主、备主控板的上联口通过同一个交换机连接到网络分析仪;b)待各ONU注册成功且工作正常后执行以下操作;16 c)网络分析仪为OLT到每个ONU发送双向流100Mbps,帧长为64字节;d)OLT主控板进行主备倒换。9.1.4 预期结果 步骤d)IP业务无丢包。9.2 电

38、源倒换 9.2.1 测试目的 验证OLT设备电源倒换对IP业务的影响。9.2.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9.2.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图 10建立组网连接(n=8参照上面修改),若OLT的上联口在主控板上,则主、备主控板的上联口通过同一个交换机连接到网络分析仪;b)待各ONU注册成功且工作正常后执行以下操作;c)网络分析仪为OLT到每个ONU发送双向流,帧长为64字节;d)OLT主控板进行电源倒换。9.2.4 预期结果 步骤d)IP业务无丢包。10 性能测试 10.1 业务性能 10.1.1 单通道吞吐量 10.1.1.1 测试目的 测试设备单通道的吞吐量。10.1.1.

39、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3。OLTWMONU 网络分析仪网管控制台 图 13 单通道吞吐量测试配置 17 10.1.1.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图 13测试配置连接设备;b)从网络分析仪向OLT发送下行流,分别测试下行包长为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时,ONU用户端口接收到的流量,测试时间20s;c)从网络分析仪向ONU的用户端口发送上行流量,网络分析仪脚本设置初始流量不小于单通道上行带宽;分别测试上行包长为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时,OLT上联口接收到的流量,测试时间20s。10.1.1.4 预期结果 步

40、骤c)记录测试结果。10.1.2 PON 口吞吐量 10.1.2.1 测试目的 测试设备PON口吞吐量。10.1.2.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10.1.2.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测试配置图 10连接设备,其中ONU的数目N应当能够保证,N个ONU的上下行吞吐量之和大于OLT PON接口的吞吐量;b)从网络分析仪向OLT发送N条下行流,对应N个ONU,N条流带宽总和大于PON口下行带宽;分别测试下行包长为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时,每个ONU用户端口接收到的流量,测试时间20s;c)从网络分析仪向N个ONU发送上行流量,网络分析仪脚本设

41、置初始流量总和大于PON口上行带宽;分别测试上行包长为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时,OLT上联口接收到的流量,测试时间20s。10.1.2.4 预期结果 步骤c)记录测试结果。10.1.3 单向传输时延 10.1.3.1 测试目的 测试设备的单向传输时延。10.1.3.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10.1.3.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测试配置图 10连接设备,其中ONU的数目N应当能够保证,N个ONU的上下行吞吐量之和大于一路OLT PON接口的吞吐量;b)设置网络分析仪,发送不同长度的测试包,分别测试在包长为64、128、256、512、

42、1024、1280、1518字节,发送速率为PON口吞吐量80%时的下行时延和上行时延。18 10.1.3.4 预期结果 步骤b)记录测试结果,单向时延应符合YD/T 3621.1的规定。10.1.4 抖动性能 10.1.4.1 测试目的 测试设备的以太网业务抖动。10.1.4.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10.1.4.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照测试配置图 10连接设备,其中ONU的数目N应当能够保证,N个ONU的上下行吞吐量之和大于一路OLT PON接口的吞吐量;b)设置网络分析仪,发送不同长度的测试包,分别测试在包长为64、128、256、512、1024、1280、151

43、8字节,发送速率为PON口吞吐量80%时的下行抖动和上行抖动。10.1.4.4 预期结果 步骤b)记录测试结果,抖动性能应符合YD/T 3621.1的规定。10.2 设备稳定性测试 10.2.1 24h 业务丢包率测试 10.2.1.1 测试目的 测试设备业务24h内平均丢包率。10.2.1.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10.2.1.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测试配置图 10连接;其中ONU的数目N应当能够保证,N个ONU的上下行吞吐量之和大于一路OLT PON接口的吞吐量;b)使用网络分析仪向所有ONU平均发送随机字节长度的上下行数据流,使得OLT PON接口的上下行流量接近最

44、大吞吐量的90%;c)观察24h内系统丢包率。10.2.1.4 预期结果 步骤c)24h上下行数据流无丢包。11 网管测试 11.1 人机界面和基本功能 11.1.1 测试目的 测试系统网管的图形界面。19 11.1.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11.1.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图 10测试配置连接,登录网管系统;b)在GUI上,查看系统是否具有设备和硬件板卡的硬件视图功能;c)执行重要操作(比如:系统重启动或端口闭塞等),查看是否出现确认提示;d)点击帮助菜单或按钮,查看相应帮助信息。11.1.4 预期结果 步骤d)网管能正确显示。11.2 配置管理 11.2.1 测试目的

45、测试系统网管的配置管理功能。11.2.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11.2.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测试配置图 10连接,登录网管系统;b)配置相关板卡;c)配置OLT上联口和ONU用户接口的参数;d)检查各板卡和端口状态;e)对OLT和ONU进行升级;f)对OLT和ONU的操作查询日志并进行检索;g)配置对OLT和ONU的环境参数(如光模块温度)进行监控;11.2.4 预期结果 步骤g)网管能正确配置各类参数,并且配置完毕后设备应该工作在相对应的状态。支持通过网管对OLT和ONU进行升级,日志文件应记录所有配置操作,并支持检索。支持对OLT和ONU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控。11.3

46、 性能管理 11.3.1 测试目的 测试网管系统的性能管理功能。11.3.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11.3.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测试配置图 10连接,通过网管控制台启动性能管理功能;b)选定需采集的性能统计参数(包括PON接口性能参数,网络侧和用户侧业务接口性能参数等);20 c)对网络侧和用户侧的性能参数进行15min和24h查询;d)通过网管查询网络侧和用户侧接收光功率和发射光功率。11.3.4 预期结果 步骤b)网管应能获得网络侧和用户侧的性能监测数据。步骤c)网管应能获取当天和前一天的15min以及24h统计报告。步骤d)网管应能对网络侧和用户侧接收光功率和发射

47、光功率进行查询。11.4 故障和告警管理 11.4.1 测试目的 测试网管系统的故障和告警管理。11.4.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11.4.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测试配置图 10连接,通过网管控制台启动故障和告警管理功能;b)人为制造设备故障,查看设备指示灯状态和网管故障管理进程;c)选择需要确认的告警,确认告警;d)重复步骤b)和步骤c)制造多个不同类型的告警;e)对告警信息按照设定顺序(如故障严重程度,故障原因,时间段等)进行排序;f)按照不同等级、不同时间段和告警原因等方式选择不同的过滤选项;g)系统产生告警后立即将系统掉电后再上电;h)选择一条告警信息,对该告警信

48、息进行删除操作。11.4.4 预期结果 步骤b)步骤f)网管和设备能正确执行对各类故障的响应,并能对故障进行板级定位。网管能正确执行对各类告警信息的操作。11.5 安全管理 11.5.1 测试目的 当ONU为CFU形态时测试网管系统的安全管理功能。11.5.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 10。11.5.3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a)按测试配置图 10连接,通过网管控制台添加管理员、操作员等不同级别用户;b)使用不同级别用户登录网管控制台,并进行配置查询、修改等操作;c)通过网管控制台执行增加,删除,查询用户操作;d)通过网管查看和查询所有日志(包括用户名,操作时间,操作类型)。11.5.4 预

49、期结果 21 步骤b)步骤d)网管应能正确执行上述操作,拒绝非法用户和密码错误者的访问,并拒绝用户的越权操作行为。12 其他测试 12.1 环境测试 12.1.1 低温测试 低温测试方法按YD/T 1995-2009 14.1.2的规定进行。预期结果应符合YD/T 3621.1的规定。12.1.2 高温测试 高温测试方法按YD/T 1995-2009 14.1.3的规定进行。预期结果应符合YD/T 3621.1的规定。12.1.3 高湿测试 高湿测试方法按YD/T 1995-2009 14.1.4的规定进行。预期试结果应符合YD/T 3621.1的规定。12.2 电源测试 12.2.1 功耗测试 OLT和ONU设备功耗测试方法按YD/T 1995-2009 14.2的规定进行。12.2.2 供电变化测试 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变化的测试方法按YD/T 1995-2009 14.2的规定进行。预期结果应符合YD/T 3621.1的规定。12.3 电气安全测试 12.3.1 绝缘电阻测试 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按YD/T 1995-2009 14.3.1的规定进行。12.3.2 电磁兼容测试 电磁兼容的测试方法按YD/T 1995-2009 14.3.2的规定进行。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设备/水电安装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