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非税收入管理(三)
监督检查机制规范
1.人大监督
2.政府监督
3.财政监督
4.其他有关部门监督
5.社会监督
【资料】
武汉向人大常委会报非税收入
市财政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去年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使用情况,其中,全市去年罚没收入3.99亿元。据悉,这是市政府首次就该问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我市市级政府收费、罚没总收入24.37亿元,其中专项收入里排污费收入0.63亿元,教育附加收入6.74亿元,城市水资源费收入0.04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2.97亿元,罚没收入3.99亿元。据了解,我市市直执行收费职能的部门有61个,具体执收单位293家,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共318项。其中,公安、交管、工商和质检部门项目数量靠前。这些收入花在何处?市财政局介绍,包括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预算外财政专户支出三部分。其中,—般预算支出37.96亿元,主要用于—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基金预算支出77.40亿元,主要用于—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保就业及其他支出。预算外财政专户支出25.99亿元。
【资料】
海南省出台非税收入管理办法
《海南省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开始实施,这是我省首次以立法形式规定非税收入的管理,此举标志着我省非税收入管理新制度体系的正式建立,对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财政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我省除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政府令可以依据外,其他非税收入并没有政府以立法的形式作为依据。因此,此次《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有助于规范我省非税收入的征收和管理。《办法》共有23条,主要内容包括非税收入的征收、项目管理、票据使用、监督检查和奖惩等方面。《办法》出台后,有关部门将加大对执收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应收不收,擅自减免以及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对于违规违纪问题,省财政厅将抵减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相应资金,并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法规,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财政监督主要内容
征收或收取:项目标准,多收少收,罚没处理,现款收取,违规委托或转委托
资金管理:资金缴存,帐户设立,分成清算,解缴,退付
票据管理:票据来源,印制、领购、使用、保管、缴销、审核
财政监督的形式
日常监督: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资金管理和票据管理所进行的经常性监督。
专项稽查:可以对管理中某一方面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中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历史沿革
1982—1994 征收“两金”
1.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2.预算调节基金
1994—1998 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
1.出台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2.收费基金规模膨胀,政府收入分配机制不规范
3.形成与一般预算并行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
1998—至今 预算外资金管理向非税收入管理转变
1.全面清理整顿收费基金
2.打破了预算外资金管理体系
3.加快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建设
明确了非税收入概念和管理范围
概念:除税收以外,由各部门和单位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
范围: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建立了非税收入审批制度
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中央和省两级审批制度,由国务院或省级政府及其财政、价格部门批准;
政府性基金由国务院或财政部审批;
罚没收入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收取;
彩票公益金按照国家批准的发行额度、种类及游戏规则向社会筹集等。
实行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
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全部缴入国库;
中央批准的收费项目约90%缴入国库;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一部分缴入国库,一部分纳入财政专户;
彩票公益金等其他非税收入纳入财政专户。
采取行之有效的非税收入收缴方式
大部分地方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收缴方式;
有的地方成立了专门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机构;
有的地方设立了收费大厅或政府办证(服务)中心,由缴款人直接申报和缴费;
有的地方将部分非税收入委托税务机构代收;
2002年以来,财政部在中央部门和单位推行了收入收缴管理改革。
编制了综合财政预算
将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通过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
在预算安排上,根据非税收入的不同类别和性质,分别实行了基金预算、专项预算和一般预算管理。
2002年以来,中央财政先后对41个中央部门和单位实行了“收支脱钩”管理。
健全非税收入监督检查制度
建立了非税收入稽查制度;
中央部门非税收入专项检查;
各地财政专员办进行专项检查;
地方开展收费基金的年度稽查工作。
第三节 非税收入管理的问题
一、规模膨胀
各地对非税收入的规模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对非税收入的总额也无法准确统计,但粗略计算,非税收入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0%,非税收入的规模明显偏大。
二、非税收入征管过于分散
目前,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基本上由财政部门制定或参与制定,而非税收入征收主体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执法主体过于分散,形成了多方征收、多家使用、多头管理的格局。因此,在非税收入征管过程中,部分征收主体因部门单位利益的驱动,收费行为不规范,乱收、乱罚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非税收入征管的严肃性。
2009年重庆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额149.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 165亿元,当年行政事业性收费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为12.81%,比上年度16.42%降低3.61个百分点,行政事业性收费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降幅较大的项目主要有:垃圾处置费、平时使用人防工程使用费、城市建设配套费、学校住宿费、出入境检验检疫收费等。
三、非税收入征管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在编制综合财政预算时,部分部门单位轻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非税收入,收入填报不真实、少报、漏报,而对预算内资金很重视,出现了“重预算编制,轻收入管理”的倾向。同时,实施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的综合财政预算后,个别部门单位支出范围、标准都是统一的,非税收入的多少与支出的预算安排已完全脱钩,挫伤了少数部门单位非税收入征管的积极性。加之非税收入征收标准浮动幅度过大,少数人员擅自减、缓、免,收“人情费”,造成了财政性资金的大量流失。
四、少数部门单位收费和票据管理混乱
主要表现在少数部门单位对收费和罚没票据管理松懈,不按规定使用财政统一收费票据,有的开票收款长期不结账,有转让、代开、串开、遗失票据等现象,有的罚没款不用规定罚没票据,直接坐支罚没款。
五、非税收入的使用监管力度不够
虽然政府对预算外资金等非税收入实施了集中收支管理,并进行了资金统筹,但是大量资金依然是谁征谁用,部分部门单位经费开支比较浪费、数额较大,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措施,从而降低了非税收入使用效益,没有真正发挥出缓解财政困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六、收费行为不够规范,违规收费问题时有发生
在现行条件下,政府非税收入还是依靠各部门、各单位执收执罚,财政部门只是起到监督作用。目前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部门和单位,一般或多或少存在收费项目或罚没收入,在同一个单位既有行政性收费,又有事业性收费,还有经营服务性收费;单位和个人要办成一件事,在涉及的每个部门、每个环节几乎都要过“交费关”,而且程序较多,手续复杂;一些部门和单位甚至将某些管理职能置于下属事业单位或团体协会,从而增加收费环节,或将一些已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擅自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在现有收费项目中,除了按合法程序设立的中央和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项目外,还有省以下政府和部门越权批准或擅自出台的收费项目,包括带有强制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
七、重支出,轻管理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非税收入支出管理,虽然编制了支出预算,实行了综合财政预算,但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价机制,业务部门审批拨付非税收入后,非税收入的使用情况如何,很少有人跟踪过问。同时,非税收入被占用、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非税收入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案例】
挪用体彩公益金
山东省审计厅日前公布的《关于山东省201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全省2009至2012年体彩公益金管理使用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山东省及8个市、62个县体育部门将应用于资助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整修和增建体育设施的体彩公益金3 447.28万元,用于办公经费、办公楼维修及车辆购置等。
山东省体育局31日下午在其官网《关于切实加强体彩公益金管理使用的通知》中说,报告中指出的3 447.28万元体彩公益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涉及山东省体育局的为267.1万元。
第四节 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路
一、进一步明确非税收人内容
除基金、罚没收入外,各类收入所包含或包括的具体内容仍不详,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收益三项内涵不清。比如,关于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取得的规定:利用国有资产(资源)通过出租、转让和其他方式取得的收入。所指不清,是自营呢?还是对外服务,有待明确。再如高校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罚没收入外,其他各类非税收人项目没有明确规定认定部门、认定政策依据也不明确。
二、深入开展国库集中收费制度
确保各项非税收入按财政级别直接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在“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础上,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深入落实集中收费制度,将部分二级单位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建立财政国库单一账户,通过财政资金核算中心结算,取消各部门单位开设的基本账户。在收入征解方面,通过银行代收网点直接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在资金使用方面,人员经费实行工资统一发放到个人;公用经费实行均衡拨付,从结算中心账户直接划转到商品供应商或劳动提供者的账户,业务费实行“收支挂钩,比例拨付”;部分单位只从结算中心提取限额现金作为零星支出的备用金。
三、加大预算编制改革力度,提高公共财政支出效率
进一步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及其管理制度,将非税收入纳入政府统一预算管理。同时,构建科学而高效的公共财政支出运行机制,有效克服现行财政支出中存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改进和完善财政各项基础管理制度,从而不断提高地方理财水平和公共财政支出效率。
【新闻背景】
建立全口径预算监督遏制非税收入过快增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预算工委)就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赵冬苓代表等提出的议案作出处理意见。在处理意见中,预算工委提出收费、基金等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制定法律的方式设立。
十八大报告已经清晰地提出“全口径预算”,即中央政府在向全国人大提交政府预算报告时,应该将全部资金纳入预算体系。应当按照建立全口径预算监督的思路,尽快通过完善具体配套制度将其落到实处,不让非税收入成为预算监督的“制度性漏洞”。
四、部门单位主动入位,加强内部核算与审计监督
各部门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统一负责管理本部门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对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经营性服务收费,要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和管理,并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分开核算。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及时纠正和查处各种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的行为。
【案例】达州市环境保护局开展非税收入管理情况专项检查
(一)自查内容
1.自查我局是否自立项目违法违规收费;
2.自查我局是否截留、坐支非税收入;
3.自查我局是否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
4.自查我局是否违规开设账户,私设“小金库”;
5.自查我局是否应缴尽缴非税收入;
6.自查我局是否违规使用票据等。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
(三)巩固治理清查成果
(四)建立专项治理长效机制
五、强化财政监督,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深入贯彻落实规定,进一步规范财政收入征管的监督检查,按照“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基本思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强化财政监督,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成效。同时,建立服务标准、考核标准、岗位职责、责任追究、内部监督等内部管理制度,从严约束工作人员执法行为,以优质服务树立良好执法形象,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要严格执法,对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有关规定的行为,除了进行经济处罚外,还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要真正把处理事与处理人结合起来,以对责任人的处理来促进事的规范化。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
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
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
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
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
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
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
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
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
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
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
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
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
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
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
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
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
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
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
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
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
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
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