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款600V高压VDMOS器件的设计_单长玲.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3284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9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款600V高压VDMOS器件的设计_单长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款600V高压VDMOS器件的设计_单长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款600V高压VDMOS器件的设计_单长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 期2023 年 4 月机电元件ELECTOMECHANICAL COMPONENTSVol.43 No.2Apr.2023收稿日期:2022 12 10研 究 与 设 计一款 600V 高压 VDMOS 器件的设计单长玲,习毓,丁文华(西安卫光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5)摘要:本文基于高压 VDMOS 器件的导通电阻模型,探讨了导通电阻影响因素;在保证器件击穿电压的同时,优化了外延层电阻;采用 JFET 注入工艺,减小 JFET 电阻;同时结合器件结构、元胞密度和芯片面积来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通过工艺仿真和二维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款 11A/600V 的功率VDMO

2、S 器件。经流片测试数据表明,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型号产品的参数水平。关键词:导通电阻;工艺仿真;二维数值模拟;JFET;漂移区Doi:10 3969/j issn 1000 6133 2023 02 006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6133(2023)02 0025 031引言功率半导体器件在导通状态下电阻上的功率损耗,影响器件的功率输出,为了在额定的电流下降低器件的功率损耗,提高功率输出的能力,器件的导通电阻则越小越好。由于导通电阻与击穿电压呈 2 5 次方的关系,对于高压 VDMOS,导通电阻的优化设计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减小导通电阻,可通过并联足够多的

3、元胞实现,但并联元胞数目增多,寄生电容会增加,就会影响到器件的开关时间,需折中考虑。因此,在器件设计时要在纵向参数和横向结构折中考虑,尽可能地降低器件各个部分的电阻。2导通电阻模型对于单一的 VDMOS 器件元胞,导通电阻的物理结构如图 1 所示。se为源区接触电阻;S为源区扩散电阻;ch为沟道电阻;a为积累层电阻;J为结型场效应管电阻;e为漂移区电阻;sb为 n 型衬底电阻;cd漏区接触电阻。对于设计者,se、S、cd和 sb尽量达到工艺允许的最小值,便只需考虑 ch、a、J和 e的优化设计问题。沟道电阻 ch:通过减小沟道长度或增加沟道内电子迁移率的办法来减小沟道电阻。对于 n 沟道MOS

4、器件,硅器件电子迁移率近似看作常数,沟道长图 1VDMOS 剖面结构导通电阻分布示意图度通过 n+和 P body 两次扩散的结深来控制,在保证器件击穿时沟道不被夹断,沟道长度越小则沟道电阻越小。积累层电阻 a:由于表面的散射作用,积累层电子的表面迁移率被限定在 500V/cm2s。为了减小积累层电阻,只有减小积累层长度 La。在高压器件中La 值也应小于耗尽层宽度的 2 倍,但 La 并不能无限制地减小,因为 La 减小会造成的 J和 e的增大。在高压器件中,a 相对 J和 e只占总电阻 on 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在设计中往往先满足 e和 J,a 变得更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JFET 电阻 J:

5、结型管电阻是元胞区两个 P 阱之间截面导体的电阻 间距越小 J越大,间距越大 J越小。但 P 阱间距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因为间距太大会导致元胞区击穿电压的降低。因此 P 阱间距必须在保证击穿电压的条件下,尽可能大些。漂移区电阻 e:对于高压 VDMOS,漂移区厚度高达几十微米,所以漂移区电阻 e 占器件导通电阻 on 的比例非常高,必须结合器件击穿电压进行重点考虑。3漂移区设计漂移区设计的原则为以减小导通电阻为目标,兼顾栅电荷、开关时间特性和其他电参数,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优化元胞结构;以缓解表面电场、提高击穿电压,用计算机仿真和工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同时优化器件终端结构。漂移区电阻率和厚度低的

6、漂移区浓度 NB和厚的漂移区厚度 WB可以提高击穿电压,但会使导通电阻 on 变大;高的漂移区浓度和薄的漂移区厚度使导通电阻变小,但击穿电压会变小。所以我们必须选择最佳的漂移区参数,以便在满足一定漏源击穿电压要求的前提下,得到较小的导通电阻。针对 600V 的 VDMOS,根据公式(1)计算出多组漂移取得(NB,WB)组合。再根据公式(2)可以计算出漂移区的浓度的上限值,根据公式(3)可以计算出漂移区的厚度的上限值,并结合导通电阻 on和击穿电压的仿真结果选出产品最优的(NB,WB)作为漂移区的浓度和厚度。BVDSS=EcWBqNBW2B20si(1)NB=42 1013BV()DS43(2)

7、WB=Xmn+Xjp=20si BVDSqN()B12+Xjp(3)=1qnNB(4)设计中,击穿电压预留 10%15%的余量,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漂移区浓度 NB=2 34e14cm3,把 NB代入公式(4)计算出相应的电阻率 =20 cm,漂移区的厚度根据公式(3)和计算机的仿真结果,漂移区的厚度 WB=52m。器件工艺设计对于高压器件,要降低器件的静态损耗,除了在设计上尽可能的降低每部分的电阻外,在工艺中增加JFET 区注入,并适当调整注入的剂量和退火时间,也可以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提高电流密度。本文产品采用的工艺流程如图 2 所示。图 2工艺流程 产品版图设计VDMOS 器件通常使用条形

8、结构、方形元胞和六角形元胞三种元胞结构。因为VDMOS 的on 与沟道宽度成反比,不同的结构会影响沟道密度,从而影响导通电阻 on,条形结构避免了其他元胞结构设计中固有的几个角,可以确保栅极氧化层的质量更高,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孔刻蚀作业效果更好,易于生产。本文设计产品为高压产品,同时兼顾考虑导通电阻和开关时间,产品选用条形元胞结构,最终芯片尺寸为65mm 41mm。(4)器件仿真结果将以上设计结果导入二维仿真软件 ISE TCAD中进行工艺和器件参数仿真。工艺仿真结果如图 3 所示。击穿电压的仿真结果从图 4 可以看出,击穿电压图 3工艺仿真结果仿真值为676V,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图 5 为元胞

9、导通电阻的仿真结果,通过版图优化设计横向尺寸及元胞数62机 电 元 件2023 年目,器件的导通电阻为042,达到设计要求;阈值电压仿真结果由图6 可以看成为302V,满足设计要求。图 4击穿电压仿真结果图 5元胞导通电阻仿真结果图 6阈值电压仿真结果4试验结果与讨论对本文设计 11A/600V 器件,通过流片制造以及封装测试,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均满足要求,测试结果见表 2。从参数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文采用的设计和工艺,使产品的导通电阻减小了约 30%,其他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均达到了同型号产品 IFPC50 的水平。从表 2 和图 4、图 5、图 6 仿真值的对比可以看出,本文产品的仿真值和实

10、测值非常接近,可以用于指导设计和生产。表 2测试参数的比较名称本文产品实测值IFPC50BVDSS(V)651 657600VVth(V)2 71 2 762 4IDSS(A)1 14 1 81100on()0 428 0 4340 6Gfs(S)12 7 13 25 7td(on)(ns)16 4 1718(typ)tr(ns)32 36 437(typ)td(off)(ns)87 6 89 688(typ)tf(ns)36 4 3836(typ)5结论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模拟软件对高电压 600V/11A VDMOS 的正向导通电阻和反向击穿电压进行模拟 分 析,分 析 结 果 表 明,当

11、漂 移 区 掺 杂 浓 度2 34e14cm3、漂移区厚度为 52m、JFET 注入剂量1e12cm2、结深 2 2m,P 阱结深 4 5m 时,导通电阻和反向耐压最优,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参考文献:1 王英,何杞鑫,方绍华 高压功率 VDMOS 管的设计研制 J,电子器件,2006,29(1)2 刘恩科,朱秉升等 半导体物理学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3 胡玉松,冯全源,陈晓培 一款 600V VDMOS 终端结构的设计 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4,(06):135 138 4 姜艳,陈龙,沈克强 VDMOS 的导通电阻模型 J 电子器件,2008,31(2)5 程松,李润新,刘伯学 VDMOS 管期间模拟研究J 微电子学,2007,37(3)6 许高潮 一种具有 VLD 终端结构的 600V VDMOS 设计 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35 42 7 张永峰 700V 高压 VDMOS 器件设计 学位论文 东南大学,201272第 2 期单长玲等:一款 600V 高压 VDMOS 器件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