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会主义的资本性质与运行动...制——资本的人民财富动力学_王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3051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的资本性质与运行动...制——资本的人民财富动力学_王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主义的资本性质与运行动...制——资本的人民财富动力学_王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主义的资本性质与运行动...制——资本的人民财富动力学_王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14092/11-3956/c.2023.02.007经济与管理社会主义的资本性质与运行动力的创新机制资本的人民财富动力学王程,王婷(安徽财经大学马思主义学院,安徽蚌埠233000)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主体性质有着自身的历史规定性。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资本在中国大地上自生成之初就具备整体主义范式的目的因。在特殊的历史运动过程中,社会主义资本以一种“人民财富动力学”的方式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壮大的历史工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资本流通的场域,“双轨制”的存在使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具备了社会总意志的属性。资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属性需要运用情景还原的方式从中国三个历史阶段的工

2、业史、货币史、交换史、交往史中找到具体的内容支撑。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情景还原;人民财富动力学中图分类号:F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03(2023)02-0052-08社会主义资本作为一个崭新的范畴,有着自身特殊的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规定性。资本论把资本的属性框定在“个人财富动力学”的原理上,有其特定的历史情境与社会形态语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成与时代境况完全区别于资本论的时代背景,资本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主体性质与运动轨迹必须在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加以研究。能否从资本论中读出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论”,既需要不断深耕文本内涵,更需要运用“从抽象上升到

3、具体”的方法,通过“情境还原”,用真实的历史材料填补抽象的形式,在对历史逻辑的思想追问中发现社会主义资本的规定性。一、铁律背后的具体性原则资本的社会关系属性是资本论区别于庸俗经济学的重要标志。大卫哈维据此提出:马克思收稿日期:202211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际贸易正义问题的中国方案研究”(19BKS139);安徽省高校思政能力提升项目“思想道德与法治精品思政课程”(sztsjh-2022-3-7);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西方现代经济文明形态的比较研究”(ACYC2021528)。作者简介:王程,男,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4、,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婷,女,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2023年第2期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22023 52 的资本概念是“运动中的价值”1,作为一种批判的对象,资本的动力源自与个人欲望相匹配的不断占有剩余价值的本性。而资本在运动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物化表现,在生产端表现为物质资料,在流通过程中表现为货币,在实现阶段表现为利润、地租等价格形式。无论资本化身为何物,作为一种主体性存在,其自身所凝结的物化关系似幽灵一般统摄着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及其历史运动。这种深刻的洞见对于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运动的规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然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英国

5、现代性社会这个具体历史情境中的范畴运动,虽然马克思曾说:“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28但是,仅用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直观方式不能直接读出资本的社会主义属性,反而会使思想走向极端的批判,由此带来的后果引发过深刻的教训。对资本属性的理解必须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坐标的交汇点中展开。从共时性坐标分析,资本论第一卷前两篇通过解密“价值形式”论证了资本生成的过程。这背后贯穿着一条铁律:资本是剩余价值的凝结,是从“多”到“一”的集聚。无论何种社会制度,论及资本都不能偏离这条铁律。从历时性坐标看,由于第二大社会形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历史规定性存在质的差异,作为社会

6、关系意义上的资本,在不同的历史规定性中就具有不同的集聚过程,从而凝结出不同的资本属性。实际上,马克思不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反复论述资本主义前史,更是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原始积累”之后专门追加了一节论述“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貌似突兀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寓意,尤其是“资本主义关系的原始形成”中的一段话令人回味:“交换价值制度,以劳动尺度的等价物的交换,会转化为不通过交换而对他人劳动的占有,转化为劳动与财产的完全分离,或者更确切地说,会把这种情况当做这一制度的隐蔽背景而显示出来。”3163这一背景就是马克思随后再次强调的 14 世纪和 15 世纪上半叶西欧社会劳动自我解放的黄金

7、时代。换言之,马克思语境中的资本积累以及在积累中凝结的社会关系都以此背景为前提,这就呼应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这些劳动者“他们都只是之身流入城市的彼此素不相识的个人。”4558正如“火海”、“气海”融入地球生成生命一样,这些前史的论证对理解马克思语境中的资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理解资本性质关键的历时性通道,丧失了这一通道,对资本共时性的研究就会成为纯粹地形而上学式的追问。就此而言,如果把资本论研究视域的最初起点聚焦于手稿,马克思对于资本的研究恰恰不是从“商品”开始,而是手稿导言中的第一句话:“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35,正是处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物质生产,是资本生成的最原初的否定

8、性环节。正因如此,手稿中才会插播一个专门阐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研究方法的片段“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在此视野中,资本论第一卷“商品章”中的“商品”,已经是穿越了这个特定历史情境,从资本主义前史中走来的具体范畴了。在历史视野中,以“城市”作为起点的英国式资本主义范式有四个特征:一是“自耕农”作为封建关系解体的产物进入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纯粹的自由劳动者,这些群体主要进入了工场手工业领域;二是资本雇佣关系的生成在城市手工业群体中完成,因此,分工的扩大和城市“联盟”的兴起可以促进超越自然形态的等级资本而生成商人资本。马克思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资本”4561,这种资本已经孕育出了现代性社会的雇佣关系

9、;三是资本在形成的过程中既受到专制王权庇护下市场统一的支撑,又面临挣脱王权束缚的历史任务,“国家”以一种双重身份矛盾地出现在资本面前,王程等:社会主义的资本性质与运行动力的创新机制资本的人民财富动力学有关“自耕农”的概念,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8 卷第 89 条注释,第 610 页.53 它既是“襁褓”也是“桎梏”,这就是资产阶级学人所宣扬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所面临的社会历史情境;四是资本的人格化主体在十二世纪末城市自治运动时期就已经酝酿出了强烈的个人主义原则,经过启蒙运动的现代性塑形,个人自由主义已经成为西方世俗世界奉行的思想纲领。上述四个方面作为资本生成的“拐杖”,造就了以“个人

10、财富动力学”为基因的主体性资本以一种原子式的方式不断地扩张,在布朗式的运动过程中结成强大的异化力量,与之相匹配的资本主义制度造就了一个物化异化幻化的生存程式。那么,发育“现代社会的资本”是否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换言之,是否资本只能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这又是一个理论上必须澄清的争议。顾准先生曾在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中提出:在英国社会这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由于国家不断地放任个人财富动力学,资本毫无阻碍地剥削剩余价值,英国才能率先产生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带动了其他条件适合的欧洲国家按先后顺序步入了资本主义,“认为任何国家都必然会产生出资本主义是荒唐的。”5因为只有在英国,“群众才作为群众为

11、自己的单个利益进行活动;只有在这里,原则要对历史产生影响,必须先转变为利益。”492按照这个思路,诸如法兰西、西班牙、意大利等最先发育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现代意义上的资本胚胎的民族国家,仍然不能内生一个纯粹的资本主义制度,毋宁说,资本和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天然勾连的一对范畴。从资本到以资本为社会主体的“主义”,需要特定的历史情境加以催化,这就意味着资本可以在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中存在。无论理论上是否承认,中国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二、动力学的转换与资本主体性质的嬗变从理论上分析,资本所对应的活劳动是“劳动的一般”,是已经突破了在狭小的范围内孤立地发展着的劳动,马克思在18571858

12、经济学手稿导言中指出,“劳动一般这个抽象,不仅仅是各种劳动组成的一个具体总体的精神结果。”328它是在技术创新导致的分工细化基础上,人类劳动逐渐呈现出的无差别的一般。这种劳动与前现代社会的劳动“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质”有本质的区别,它可以客观同化为一种可以通约的“质”,而这个“质”又化身为作为“一般等价物”和“一般商品”的货币,这个特定关系就表现为社会化的生产劳动直接同作为货币的资本相交换。与此同时,作为规范力量的“一般劳动”也产生了生产劳动的各个物化要素同工人相对立的社会规定性。据此,马克思以普遍的物的交换为基础,发现了人类第二大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在于“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

13、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352如马克思所言:“资本作为自行增值的价值,不仅包含着阶级关系,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2121由于工业化水平极其低下,旧中国畸形的土壤上的资本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历史任务,资本凝结的过程并没有经典地体现出从劳动一般到资本形成的逻辑程式,王亚南先生在中国经济原论中指出:“到现代,特别到蒋王朝建立的挽近,那种传统不但没有完全破坏,甚且在某些方面还将它在不同姿态上强化了。”6这给我们提示了三点关键信息:其一,自由劳动者的非纯粹性导致雇佣关系的不稳定性。就理论而言,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生成的关键一环,“劳动力占有者要把劳动

14、力当做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从而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所有者。”2195这种纯粹的劳动对象化使资本源源不断地吸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 活劳动而完成自我增殖。然而,中国的农民阶级在社会变革中并未直接转化为类似于西方的自由劳动者,毋宁说,中国的“自由劳动者”自古以来就无法斩断和土地的关系,劳动者虽然可以出卖劳动力,但不能以稳定的形式为资本供给活劳动,先天“营养不良”导致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持性较弱,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在 GWG的转化中完成“惊险一跳”。因此,民族资本只能在一些生活资料必需品领域艰难而缓慢地发展着。其二,帝国主义迫使中国资本主体间形成了畸形的权力

15、依附关系。上世纪初叶恰逢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宁精辟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7从资本权力的世界格局看,作为整体意义上的旧中国资本与帝国主义的主体间呈现出不对等的权力依附关系,在旧中国,无论何种资本,都无法以纯粹的经济形态独立地存在于社会中。首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新式企业最初是以官办资本(国家资本)的形式出现的”8142,而官僚资本又是畸形政治制度庇护下的产物,其本质属性体现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通过经济手段剥削剩余价值,无论是目的因和质料因,都区别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其次,民族资本因其天然的弱根性

16、,必须依附于官僚资本而存在,资本的经济性亦从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畸形的政治目的。可见,旧中国资本主体间形成一个以政治权力为金字塔尖的剥削结构。在这个权力结构里,帝国主义居于最高地位,国民党中央政权和地方军阀割据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资本运动的方向由权力家族、地方势力和少数经济精英控制,私营企业被“经济统制主义”严厉地约束在狭小的空间内。其三,资本的意识形态具有整体性的目的因属性。如前文所述,资本论第一卷“商品章”论证的核心概念“价值形式”背后隐含着一个逻辑预设,“劳动的一般”社会化生产资本的积累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运动,由于旧中国社会欠缺“劳动的一般”形成的工业化条件,资本的运动的目的性也发生了改

17、变。与“个人财富动力学”的资本相比,中国的资本在生成初期就带有特定的国家主义因素。首先,官僚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剥削与占有,实际上是在封建时代不完全解体后专制权力吸榨剩余价值的高阶形式,虽然“中国资本主义远未充分发育和自由发展,就过早地进入垄断和衰老期”83,但在观念层面却佐证了中国的资本自生成以来就是以一种整体主义动力学的运动方式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无论是民族资本的救亡图存、发展实业还是官僚资本的剥削和占有,其目的性都源于一个整体性的目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政权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民族资本、自主建立国有资本三大形式建立社会主义资本结构。“劳动的一般”在城乡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工业和

18、农业产品交换而形成,可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资本的社会关系也完全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其一,由于国家和资本生成关系的倒置形式,控制资本的主体由资本家转化为社会主义政权。资本的人格化特征被政权的国家化和政治化所取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所阐发的“拜物教”在计划经济时代并未显现,强大的国家政治权力对“个人财富动力学”的矫正使主体性资本与主体性政权相契合。“拜物教”已转化为全民族在宏大物质基础上实现完全独立自主的理想主义观念。其二,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由一无所有的自由工人所提供,而是具有正式国家身份的社会主义领导阶级。虽然价值形式的生成和资本论中的经典分析并无不同,但由于剩余价值的流通与实现完全由主体性

19、的政权所导控,剩余价值实现的目的因已发生根本的转向,从而反作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抽象价值关系背后具体社会关系完全不同于资本论中经典的西方社会历史情境之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因此,虽然资本从“多”向“一”的集聚形式没有改变,但运动方向却发生了根本性地转折,从而使资本的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王程等:社会主义的资本性质与运行动力的创新机制资本的人民财富动力学 55 其三,由于资本的运动被控制在社会主义宏观政治架构中,资本的运行轨迹基本通过不断调整政治运作过程来实现,社会剩余在集聚为“一”之后,并没有发生脱域性扩张,而是不断在国民经济基础领域发力。这就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有过的“双

20、轨型”结构:一方面,资本在国家领域不断蓄积,另一方面,个人生活和观念依然以外在于资本的方式自在地存在于现代化的进程中。众所周知,资本之所以成为一种绝对主体统治着资本主义世界的现实和观念,关键在于在从“一”再次转化为“多”的过程中,通过化身为千姿百态的具体的物,如无数触角一般吸纳着社会的一切资源,改造着一切社会关系。换言之,从微观领域发起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个人财富动力因,通过价值的不断运动弥漫为一种宏观力量。无论如何,社会主义微观领域的经济活力的彻底激活,在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跃出人类第二大社会形态的时候,必须使资本进入社会生活领域,使其在微观层面造就充满活力的经济元素。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21、制的确立无疑推动了资本生活化与经济性社会的生成。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资本成为经济生活的普遍力量,国有资本、国外资本、私营资本、混合资本等不同资本形态交织生成了一种复杂的资本权力结构,众多资本的背后,厘清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成为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性质的关键之所在。其一,国家作为一种规范性力量成为雇佣关系权力体系中深层次的决定性权力。改革开放以来,雇佣关系虽然较以往更加纯粹,但无论在何种资本结构中,作为价值的源泉,工人的社会成分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人的成分主要由三个群体构成,一是农民工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土地制度不断调整优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稳定实行,作

22、为主要劳动力提供群体的农民始终没有完全丧失土地的保护,而土地保护的背后,恰恰是强大的国家权力的幕后控场,土地作为一种决定性权力成为制约资本权力的核心力量。因此,虽然价值关系在显层领域推动着经济运行,但国家灵魂却始终贯穿其中,成为防止资本关系不断脱域的终极阀门。二是原先的计划经济时代工人和诸多“体制内”人员直接进入到市场经济中,仍然通过“编制”的形式享受着国家的保护。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自由劳动者,虽然作为个体的劳动者只能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取生活资料,但是他们通过家庭、“单位”和社会组织与上述两个群体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家间接地在幕后起着调节和支配的作用。由此可见,国家作为一种深层次的决定性权

23、力,是导控和规范雇佣关系最为核心的力量。其二,资本的集聚方向体现了明显的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资本的集聚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宏观指导计划,不断的政策调整,国家可以有序地安排资本力量在不同的社会领域有层次地发挥作用,引导资本进入特定的地区或领域,一方面,这种引导有利于资本寻求剩余价值的高原,另一方面,通过资本要素的激发,财富和人流的不断集聚,特定地区或领域的经济活力被有效地激活,从而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国有资本在流通领域不断地与各种私有主体成分的资本发生关系,一方面通过价值规律,引导各种资本在合理的范围内占有剩余价值,在微观层面为国民经济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各种资本在占

24、有剩余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生活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其三,文化传统成为资本人格化过程中的价值基因。如马克思所言:简单平均劳动“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时代具有不同的性质。”258这种性质虽然不会对价值形成的形式造成影响,但是却深刻地烙印在社会关系的生成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经济已经解体,但强大的文化传统基因使中国人意识形态方面还处在巨大的历史轮盘的惯性之下。新一代城市打工者还未剪断“人对人的依赖”的意识脐带,就被抛入尚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如果承认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6 那么,历史文化基因对于理解具体社会情境中资本关系的具体内容一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譬如:资本

25、主义制度下以资本纽带为目的的契约精神源自基督教文化,对于上帝的敬仰被主体性资本幻化为对资本的尊崇,但是,韦伯意义上的新教伦理从未在中国形成资本过程中发生作用,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诚信观念却深植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念,可以说,“义利观”“人民性”“国家责任”“社会责任”成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关系的重要价值维度。综括上述,通过历史情境的还原把抽象的价值形式重新赋予应有的内容,我们发现了两种资本动力学个人财富动力学和人民财富动力学。这两种动力学中的两种资本的主体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成为最高级别的绝对精神和神圣主体。”9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则成为人民主体性导控

26、之下的历史进步工具。诚然,市场经济和资本的运行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社会带来货币幻象、资本幻象和财富幻象,但从终极意义上而言,制度本身的“祛魅”作用,使资本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已不再具有幻化的主体性质。被整体主义灵魂所赋予的社会主义资本,以人民财富动力学的方式推动着社会主义制度成长壮大。三、双轨流通与社会主义资本的凝聚马克思在18571858 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全体由此结合在一起。”313资本论第二卷通过对资本在流通领域发生的形态嬗变,系统地呈现了资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我呈现和通过向自身回收的方式实现脱域性扩张,在这个过程中,由于WGW过程中存在的中断,资本在

27、增值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障碍,大卫哈维提出:“固定性和运动性之间这种深刻的、易引发危机的矛盾是明显的。”10无疑,在个人财富动力学运动中的资本,由于布朗式运动的盲目性,必定在自我扩张的过程中形成原子式的碰撞,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成为无法避免的规律。诚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资本也会面临自我扩张和形态嬗变时的障碍,尤其在市场起支配作用的领域,资本的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某些经济问题的出现,但是,资本在流通领域所面临的特殊环境和资本主义社会仍存在着差异,因此,资本的主体性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生的变化还要进一步从流通领域加以考察。总的来说,社会主义资本是在一种双轨制的流通领域中加以运动的。其一,社会主义

28、市场经济下的合作经济机制与市场竞争机制同时作为一种规范性流通机制并存。首先,合作经济作为一种沟通城乡经济交换的创新机制,通过有意识地进行生产和消费的直接对接,既可以打开资本增值的通道,又能起到资本带动各经济要素共同运动的作用。柄谷行人曾设想了一种可能性的共产主义联合,“在其再分配方面,资本和劳动者都有共同的利害关系。”11实际上,这种方式已经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得到成熟的运用。合作经济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特殊的供销形态,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焕发出第二次生命。在资本的流通视域中,合作经济机制在 WG,和 GW过程中发挥着双向调节的作用。一是能够通过政治力量集聚资本所需的资源,使资本在

29、快速对接的通道中获得原材料和劳动力。二是通过供销社的引导,资本以较短的时间在广阔的农村市场需求货币实现的空间和群体。三是资本的流通避免了无序的扩张,供销社作为一种国家屏障,对农村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加以保护,有效地避免了资本在扩张时的任性和破坏性。其次,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受国家总意志的调控。资本论第二卷在流通体系中呈现出资本在王程等:社会主义的资本性质与运行动力的创新机制资本的人民财富动力学 57 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危机的趋势是一种自在自为地存在。换言之,资本主义国家的总意志恰恰是一种无意识的集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在流通领域的竞争固然也具有残酷性和剥削性,但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宏观调控如一只“看

30、得见的手”协调着竞争的方向和矢量,这只“看的见的手”在目的因方面体现人的实现自由与解放的理性追求,在调控过程中有着明确地知性判断。因此,竞争带来的波动虽然会在一定层面发生,但难以撼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安全,同时,作为一种经济信号的反馈,经济波动可以为国家意志的不断调整提供有价值的信号。其二,信用体系的双轨制不断促进个别资本形成社会总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反复强调信用制度对现代资本的重要意义,在当代,由信用制度演化而来的金融体系成为一种决定性力量。首先,社会主义金融体系无疑由社会主义银行所主导。无论社会主义资本市场如何发达,银行作为“中央调节器”始终掌控着资本流动的速率与数量。银行作为货

31、币机构,掌控着社会上几乎所有的货币资本,因此,无论货币资本的所有制属性,在银行层面都作为一种社会总资本而出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银行受市场规律的调节,可以按照市场规律自行决定信贷与投资的比例和规模,因此,货币资本在投资过程经过银行的中介之后,已经发生了所有制性质的转变,尤其是在由 GW 的转化过程中,银行犹如“主体性质的转换器”,各种性质的资本在银行的投资过程中都成为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固定资本,从而巩固了社会主义基础。这一点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银行有着质的差异。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流通场域,虽然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流动的抽象过程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论证

32、的资本流通的总公式并没有显著的分殊,但是各个流通环节受到的社会关系的制约却存在着具体性差异。“双轨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流通领域特征的一种概括,即市场竞争与国家控场相结合,从而避免了“一轨”的不稳定性和方向的易变性。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资本在流通领域经过信用机构和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中介,都潜移默化地具备了社会主义总资本的属性。四、结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自身的历史规定性,社会主义资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产生的,因此,资本与社会制度的序列关系区别于西方资本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成。对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性质的研究,必须服从于这个历史规定性。马克思的抽象恰恰是一种具体的抽象,是在受历史制约的

33、社会形态中具体地研究范畴的运动。因此,资本在中国生成、运动、实现的每一个环节都带有具体的社会性质和价值因素,这些环节虽然具备资本作为一种普遍性存在的共同性质,还有着中国式的历史属性和社会制度属性。对此问题的研究,应从中国近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阶段的工业史、货币史、交换史和交往史中找到资本运行的特殊性适应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属于中国自身的学术话语体系,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资本运动趋势提供具体的内容支撑。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8 参考文献 大卫哈维.马克思与M.周大昕,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7.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资

34、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韦建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韦建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顾准.顾准文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284.5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372.6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第三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5.7刘兰兮.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张雄.现代性后果:从主体性哲学到主体性资本J.哲学研究,2006(10):2734.9大卫哈维.跟大卫哈维读第二卷M.谢富胜

35、,李连波,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112.10柄谷行人.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第二版)M.赵京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417.11The Innovative Mechanism of the Nature of Socialist Capital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Operation of Socialism The dynamics of peoples wealth of capitalWANGCheng,WANGTing(Anhu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SchoolofMarxism

36、,Bengbu233000,China)Abstract:Thenatureofcapitalsubjectunder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shistoricallyprescribed.Intheconcretehistoricalcontext,capitalhashadthepurposeoftheholisticparadigmsinceitsinceptioninthelandofChina.Inthecourseofaspecialhistoricalmovement,socialistcapitalhasbecomeahistor

37、icaltoolforthegrowingsocialistsystemina“dynamicsofthepeopleswealth”.Asthefieldofcapitalcirculation,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hasenabledcapitaltohavetheattributesofthegeneralwillofsocietyintheprocessofcirculation.Theattributesofcapitalundersocialismneedtobeusedtofindspecificcontentsupportfromthehistoryofindustry,currency,exchangeandexchangeinthethreehistoricalstagesofChina.Key words:socialism;capital;situationalreduction;peopleswealthdynamics(责任编辑:孙帅)王程等:社会主义的资本性质与运行动力的创新机制资本的人民财富动力学 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