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L_T 5209-2020《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_(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72914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DF 页数:88 大小:6.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_T 5209-2020《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_(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DL_T 5209-2020《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_(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DL_T 5209-2020《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_(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DL_T 5209-2020《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_(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DL_T 5209-2020《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_(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209202x 代替代替 DL/T 52092005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Spec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compilation for concrete dam safety monitoring(报批稿)202x-x-x 发布发布 202x-x-x 实施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ICS 27.140ICS 27.140 P 59P 59 备案号:I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 2017 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752 号

2、)的要求进行修订。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的新发展和资料整编的新动向,考虑了与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协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 7 章和 5 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基本资料、监测记录、监测资料整理、监测资料整编等。本标准对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T5209-2005 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修订:完善了监测仪器的基本资料要求,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斜仪、双金属管标、滑动测微计、多点位移计、光纤光栅仪器等;完善了观测记录整理要求,包括 GNSS、谷幅变形、三角高程

3、法、静力水准、双金属管标、多点位移计等;增加了坝基采取抽排方式的主排水孔前扬压力强度系数、残余扬压力强度系数的计算公式。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1 号,100761)。本标准主编单位: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三峡建设管理 有限公司、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五凌电力有限公 司、浙江华东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杭州国家水电站大坝安全 和应急工程

4、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玉洁 周建波 韩荣荣 赵花城 於三大 沈定斌 钟 平 郑晓红 林永钢 崔何亮 权录年 杨 鸽 柯 虎 桑兴旭 张 锋 徐卫红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何金平 汪 毅 张秀丽 胡 波 卢正超 陈绪高 赵世明 耿贵彪 王永晖 陈树联 文富勇 李运良 王 跃 谭恺炎 王进攻 胡晓云 宫玉强 濮久武 倪维东 郭 晨 尚 宏 贡保臣 沈省三 徐国龙 I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2 3 基本规定.4 4 基本资料.5 5 监测记录.8 6 监测资料整理.24 7 监测资料整编.25 附录 A 基本资料表格式.29 附录 B 观测记录和计算表格式.46 附录 C 观测

5、数据粗差检查方法.63 附录 D 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及相关示例.64 附录 E 监测资料整编表格式.67 本标准用词说明.75 引用标准名录.76 附:条文说明.77 II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2 3 Basic requirement.4 4 Basic information.5 5 Monitoring records.8 6 Monitoring information reduction and processing.24 7 Monitoring information compilation and presentatio

6、n.25 Appendix A Basic information forms.29 Appendix B Monitoring record and calculation tabulation.46 Appendix C Inspection method for gross error of monitoring data.63 Appendix D Sample plots of monitoring physical quantities.64 Appendix E Forms for monitoring data compilation and presentation.66 E

7、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74 List of normative standards.75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76 1 1 总则 1.0.1 为了规范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的整编工作,使之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坝巡视检查、环境量、变形、渗流、应力应变及温度等主要监测项目的资料整理和整编。1.0.3 本标准应与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 配套使用。1.0.4 混凝土坝监测资料整编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语

8、2.0.1 资料整理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 对现场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数据进行记录、检验,以及监测物理量的换算、填表、绘制过程线图、初步分析和异常值判别等。2.0.2 资料整编 information compilation 在日常监测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定期对监测资料(监测竣工图、各种原始数据和有关文字、图表、影像、图片)进行分析、处理、编辑、刊印和生成标准格式电子文档等。2.0.3 基准值 base line value 作为各阶段计算起点的测值。可根据各阶段计算分析需要选取计算基准值。2.0.4 过程线图 time history p

9、lot 以时间为横坐标轴,监测物理量为纵坐标轴,在二维笛卡尔坐标系上表示监测物理量测值与观测时间关系的图形。2.0.5 分布图 positional plot 表示二个以上测点相同监测物理量的测值与测点位置之间关系的图形。2.0.6 相关图 correlation plot 以一个监测物理量为横坐标轴,另一个监测物理量为纵坐标轴,在二维笛卡尔坐标系上表示二个监测物理量测值之间关系的图形。2.0.7 限差 tolerance 在一定观测条件下规定的测量误差的限值。2.0.8 系统误差 systematic error 在一定观测条件下的一系列测值中,其误差大小、正负号均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10、的测量误差。2.0.9 粗差 gross error 超过标准差规定限差的测量误差,包括由于观测者粗心大意造成的疏忽误差,以及由于仪器等原因致使读数异常变化而产生的误差。2.0.10 残余扬压力强度系数 residual uplift pressure coefficient 坝基设有抽排系统,副排水孔处扬压力作用水头与下游水位扬压力作用水头的比值。2.0.11 原因量 cause quantity 3 导致水工建筑物结构性态发生变化的物理量。2.0.12 效应量 effect quantity 反映水工建筑物在原因量作用下结构性态的物理量。4 3 基本规定 3.0.1 监测资料整编包括施工期

11、、首次蓄水期、初蓄期、运行期的日常资料整理和定期资料整编,其成果应做到项目齐全,数据可靠,资料、图表完整,规格统一,说明完备,注记齐全。3.0.2 日常资料整理应在每次监测后随即进行,并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评判处理。对于人工监测,资料整理不得晚于次日 12 点;对于自动化监测,数据采集后应立即自动整理、评判,对于报警信息应在 24 小时内进行处理。3.0.3 定期资料整编应按规定时段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编和趋势性分析,对异常现象应进行标注说明。发现有危及大坝安全的异常情况时,应立即上报。3.0.4 定期资料整编应刊印成册,并生成通用格式电子文档,归档保存。3.0.5 仪器观测和巡视检查的各种现场原始

12、记录、图表、影像资料以及整理、整编资料等均应归档保存,相应的电子档案宜进行容灾备份。3.0.6 监测资料宜采用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及时完成监测资料的入库、整编和分析。3.0.7 坝前淤积和下游冲刷、风向风速、地震、泄水建筑物水力学监测仪器以及本标准中未列入的其他监测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整编要求,可参照本标准和有关专业的规定以及监测仪器的具体情况执行。5 4 基本资料 4.1 工程基本资料 4.1.1 在监测资料整编时,应收集工程基本资料。4.1.2 工程基本资料包括:1 工程概况和特征参数,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按附录 A 中表 A.0.1 格式填写。2 工程枢纽平面布置图和主要建

13、筑物及其基础地质剖面图等。3 大坝施工、运行以来,出现问题的部位、性质和发现的时间,处理情况及其效果;工程蓄水和竣工安全鉴定及各次大坝安全定期检查、特种检查的结论、意见和建议;大坝运行中重点关注的部位。4 坝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设计提出的坝基和坝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重要监测项目的设计警戒值或监控指标。4.2 监测设施基本资料 4.2.1 一般规定 1 监测设施的基本资料一般应包括:1)监测系统设计原则、各项目设置目的、测点布置等情况说明。2)监测系统平面布置、纵横剖面图,应标明各建筑物所有监测项目和设备的位置。纵横剖面数量以能表明测点位置为原则。3)校核基点、工作基点、各种测点的平面坐

14、标、高程、结构及埋设详图,安装埋设情况说明,以及埋设日期、初始读数、基准值等数据。4)各种仪器型号、规格、主要附件、技术参数、生产厂家、仪器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购置日期、检验检定记录等资料。5)监测设施的封存或报废、监测项目频次和期限调整的相关资料。6)监测系统建设和更新改造进行的设计、审查、施工和验收资料。7)监测仪器设备的定期校验资料。2 各种基本资料均应适时、准确地记录。在初次整编时,应对各监测项目各测点的各项基本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刊印成册。在以后各整编阶段,若监测设施有变化时,均应重新填制或补充相应的图表、说明,并注明变更原因、内容、时间 6 等有关情况。3

15、 某一监测项目有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时,应按本标准要求分别填制相应的图表。4.2.2 水位、水温、气温、降水量、大气压力的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 A.0.2。4.2.3 变形监测设施的基本资料 1 水平位移监测的校核基点、工作基点和测点的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A.0.3、表 A.0.4。2 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测点的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A.0.5、表 A.0.6。3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基准点和测点的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A.0.3表 A.0.6。4 正垂线和倒垂线基本资料表格式,分别见附录 A 中表 A.0.7、表 A.0.8。5

16、 引张线、真空激光准直、视准线基本资料表格式,分别见附录 A 中表 A.0.9、表A.0.10、表 A.0.11-1、表 A.0.11-2。6 液体静力水准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 A.0.12。7 测斜仪导管(测斜仪)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 A.0.13。8 双金属管标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 A.0.14。9 滑动测微计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 A.0.15。10 多点位移计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 A.0.16。4.2.4 渗流监测设施的基本资料 1 监测扬压力、绕坝渗流或地下水位的测压管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A.0.17。2 量水堰基

17、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 A.0.18。4.2.5 监测仪器的基本资料 1 差动电阻式渗压计、测缝计、裂缝计、应变计、无应力计、钢筋计、位移计、土压力计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 A.0.19。2 电阻式温度计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 A.0.20。3 钢弦式渗压计、测缝计、裂缝计、应变计、无应力计、钢筋计、位移计、土压力计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 A.0.21。4 锚索测力计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 A.0.22。5 光纤光栅渗压计、光纤光栅应变计基本资料表格式,见附录 A 中表 A.0.23、表 7 A.0.24。4.2.6 钻孔地质素描基础资料表格式,

18、见附录 A 中表 A.0.25。4.2.7 与监测有关的数据采集仪表和电缆的布设也应有相应的基本资料或说明资料。8 5 监测记录 5.1 一般规定 5.1.1 监测记录包括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资料的记录,以及监测物理量的测值计算。5.1.2 各监测物理量正、负号规定,应按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 执行。5.1.3 采用电子仪器设备自动存储记录的数据,应能按照附录 B 中表样式进行读取、整理。5.1.4 巡视检查记录应按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 执行。5.2 环境量 5.2.1 水位每日定时进行记录;当水位监测断面全部结冰冻实时,需记录冻实时间和冰面高程。5.2

19、.2 日平均气温取每日 2 时、8 时、14 时、20 时观测值的平均值。5.2.3 库水温记录应同时记录气温。5.2.4 日降水量按照 8 时至次日 8 时的累计降水总量进行记录。5.2.5 大气压力与受大气压力影响的观测仪器同步观测记录。5.2.6 冰压力记录包括静冰压力、动冰压力、冰温、冰情。对受冰冻作用严重的建筑物,应进行封冰(冻)日期、解冰(冻)日期、流冰历时、冰厚、冰块尺寸、流冰量、流冰种类等观测和记录。5.3 变形监测 5.3.1 极坐标法、测角交会法、测边交会法、边角交会法的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1-1表 B.0.1-4、表 B.0.1-9。计算公式如下

20、:1 极坐标法 已知坐标点 A、B,监测点 P 的坐标按式(5.3.1-1)计算:APAPcos sinPAAPPAAPXXDYYD(5.3.1-1)式中:XP测点 P 的 X 方向坐标,m;9 YP测点 P 的 Y 方向坐标,m;XA测点 A 的 X 方向坐标,m;YA测点 A 的 Y 方向坐标,m;AP方向 AP 的坐标方位角,;DAP边长 AP 的水平距离,m。图 5.3.1-1 极坐标法示意图 2 测角交会法 已知坐标点 A、B,监测点 P 的坐标分别由 A 点和 B 点按式(5.3.1-2)、式(5.3.1-3)概算,并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计算:APAPcos sinPAAPPAAP

21、XXDYYD(5.3.1-2)BPBPcos sinPBBPPBBPXXDYYD(5.3.1-3)sinsin180()ABAPDD(5.3.1-4)sinsin180()ABBPDD(5.3.1-5)式中:XB测点 B 的 X 方向坐标,m;YB测点 B 的 Y 方向坐标,m;BP方向 BP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计算得到的水平夹角,;10 DAB、DBP边长 AB、BP 的水平距离,m。图 5.3.1-2 测角交会法示意图 3 测边交会法 已知坐标点 A、B,监测点 P 的坐标分别由 A 点和 B 点按式(5.3.1-6)、式(5.3.1-7)、式(5.3.1-8)概算,并按最小二乘法进行

22、平差计算:coscossinsincossinsincosPAAPABAPABPAAPABAPABXXDDYYDD(5.3.1-6)coscossinsincossinsincosPBBPABBPABPBBPABBPABXXDDYYDD(5.3.1-7)222222cos2cos2ABAPBPAPABABBPAPBPABDDDD DDDDDD(5.3.1-8)式中:AB方向 AB 的坐标方位角,。11 图 5.3.1-3 测边交会法示意图 4 边角交会法 边角交会法是既测角也测边的交会方法。其计算公式参照测角交会法、测边交会法的计算公式,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计算。5.3.2 准直线法 1 视准

23、线小角度法的观测记录见附录 B 中表 B.0.1-1、表 B.0.1-2、表 B.0.1-4,本次测值 L 按式(5.3.2-1)计算,其计算式中相对应的部位如图 5.3.2-1 所示。iiLS(5.3.2-1)式中:i小角度观测值,;206265,;Si工作基点至测点之距离,mm。图 5.3.2-1 视准线小角度法位移量计算示意图 2 视准线活动觇牌法的观测记录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1-5。本次测值 L 等于活动觇标读数均值。3 引张线的观测记录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1-6。本次测值 L 等于监测仪器或分划尺的读数均值。4 激光准直法的观测记录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

24、0.1-8。本次测值 L 按式(5.3.2-2)计算,计算式中相对应的部位如图 5.3.2-2 所示。iLK l(5.3.2-2)式中:l接收端仪器读数值,mm;12 Ki归化系数,iiSKD;Si测点至激光点光源的距离,m;D激光准直全长,m。图 5.3.2-2 激光准直法位移量计算示意图 5 准直线法位移量计算表格式见附录B中表B.0.1-10。累计位移量di按式(5.3.2-3)计算。当计及端点位移时,修正累计位移量 dix按式(5.3.2-4)计算,计算式中相对应的部位如图 5.3.2-3 所示:0idLL(5.3.2-3)式中:dii i测点累计位移量,mm;Li i测点本次测值,m

25、m;L0i i测点基准值,mm。0ixiRdLKL (5.3.2-4)式中:dixi i点位移量,mm;Ki归化系数,Ki=Si/D;Si测点至右端点的距离,m;D准直线两工作基点间的距离,m;左、右端点变化量之差,=L-R,mm;Li i测点本次测值,mm;L0i i测点基准值,mm。13 图 5.3.2-3 准直线法观测位移量计算示意图 5.3.3 垂线的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1-7、表 B.0.1-9 执行。计算公式如下:1 倒垂测点位移量 倒垂测点位移量指倒垂观测墩(所在部位)相对于倒垂锚固点的位移量,按式(5.3.3-1)、式(5.3.3-2)计算:Dx=Kx

26、(X0 Xi)(5.3.3-1)Dy=Ky(Y0 Yi)(5.3.3-2)式中:X0、Y0倒垂线基准值,mm;Xi、Yi倒垂线本次观测值,mm;Dx、Dy倒垂测点位移量,mm;Kx、Ky位置关系系数,当坐标轴正向与垂线座标仪测值增大方向相同时等于1,相反时等于-1。2 正垂线测点相对位移量 正垂线测点相对位移值指正垂线悬挂点相对于正垂观测墩的位移值,按式(5.3.3-3)、式(5.3.3-4)计算:x=Kx(Xi X0)(5.3.3-3)y=Ky(Yi Y0)(5.3.3-4)式中:x、y正垂线测点相对位移量,mm;X0、Y0正垂线基准值,mm;14 Xi、Yi正垂线本次观测值,mm;Kx、K

27、y位置关系系数,当坐标轴正向与垂线座标仪测值增大方向相同时等于1,相反时等于-1。3 正垂线悬挂点和其他高程测点的绝对位移量 正垂线悬挂点绝对位移量指正垂线测点相对位移值与该测点所在测站的绝对位移值之和,按式(5.3.3-5)、式(5.3.3-6)计算:Dx=x+Dx0(5.3.3-5)Dy=y+Dy0(5.3.3-6)式中:Dx、Dy正垂线悬挂点绝对位移量,mm;x、y正垂线测点相对位移量,mm;Dx0、Dy0测点所在测站的绝对位移量,mm。一条正垂线含多个测点时,除悬挂点以外测点的绝对位移量按式(5.3.3-7)、式(5.3.3-8)计算。Dx=Dx0 x(5.3.3-7)Dy=Dy0y(

28、5.3.3-8)式中:Dx、Dy测点绝对位移量,mm;Dx0、Dy0正垂线悬挂点绝对位移量,mm;x、y测点相对位移量,mm。5.3.4 谷幅变形观测记录、计算见附录 B 中表 B.0.1-2表 B.0.1-4、表 B.0.1-10。5.3.5 GNSS 观测按水电工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规程NB/T 35116 中要求执行,观测记录表见附录 B 中表 B.0.2-1,计算成果表见附录 B 中表 B.0.2-2。5.3.6 当观测的水平位移方向与建筑物纵横轴向不一致时,按照式(5.3.6)进行坐标转换计算,计算式中相对应的部位如图 5.3.6 所示:cossincossinXXYY

29、YX (5.3.6)式中:X大地坐标南北向,以正北为正,或左右岸向,以向左岸为正;Y大地坐标东西向,以正东为正,或上下游向,以向下游为正;X左右岸向,以向左岸为正,或切向,以向左岸为正;Y上下游向,以向下游为正,或径向,以向下游圆心为正;X 轴正方向沿顺时针转向轴正方向的转角。15 图 5.3.6 水平位移平面坐标转换计算示意图 5.3.7 精密水准法记录、计算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中的记录要求执行,也可按附录 B 中表 B.0.3-1、表 B.0.3-2 执行。5.3.8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1-2、表 B.0.1-3。按式(

30、5.3.8)计算。sinABidjchhShf(5.3.8)式中:hAB测点和工作基点高差,m;hi仪高,m;hj镜高,m;垂直角,;Sd斜距,m;fc球气差改正,m。5.3.9 静力水准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3-3。5.3.10 双金属管标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3-4。双金属管标作为静力水准和精密水准观测的校核基点,计算公式分别如下:1 作为静力水准的校核基点 静力水准系统端点与双金属管标仪底座固定在同一个混凝土基座上,双金属管标中钢管标心和铝管标心的变化量采用双金属管标仪观测。静力水准系统端点变形量按式(5.3.10-1)、式(5.3.10-

31、2)计算,计算示意图见图 5.3.10-1。16 钢端点钢钢0铝铝0钢钢0铝钢iiiSSSSSS(5.3.10-1)式中:0钢S钢管标初始测值,mm;iS钢钢管标第i次测值,mm;0铝S铝管标初始测值,mm;iS铝铝管标第i次测值,mm;钢钢管标线膨胀系数;铝铝管标线膨胀系数;当取钢铝2时,则:002铝铝钢钢端点SSSSii(5.3.10-2)图 5.3.10-1 双金属管标作为静力水准的校核基点计算示意图 1钢管标;2铝管标;3混凝土基座 2 作为几何水准的校核基点 双金属管标作为几何水准测量的基准点,从钢管顶部的标心开始引测。钢管标高程按式(5.3.10-3)计算,计算示意图见图 5.3.

32、10-2。钢钢钢0钢钢00铝钢iiHHHhh (5.3.10-3)式中:0钢H钢管标标心初始高程,m;17 ih第 i 次测量时两根管标的高差,m;0h初始观测时两根管标的高差,m;iH钢第 i 次钢管标标心高程,m;钢钢管标线膨胀系数;铝铝管标线膨胀系数。图 5.3.10-2 双金属管标作为几何水准的校核基点计算示意图 1钢管标;2铝管标 5.3.11 倾斜采用水准法观测的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4-1,采用气泡式倾斜仪的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4-2。5.3.12 多点位移计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5。多点位移计的传感器计算公式

33、按本标准第 5.5.1、5.5.2 条执行,各锚固点的绝对位移按式(5.3.12-1)、式(5.3.12-2)计算,计算示意图见图 5.3.12。D0=0(5.3.12-1)Di=D0-i(5.3.12-2)式中:D0孔口绝对位移,mm;0稳定锚固点对应的传感器测值,mm;i中间锚固 i 点对应的传感器测值,mm;Di中间锚固 i 点绝对位移,mm。预埋的多点位移计,各深度锚固点的相对位移值即为绝对位移值。18 图 5.3.12 多点位移计位移计算示意图 1多点位移计;2岩体 5.3.13 滑动测微计标定记录表格式附录 B 中表 B.0.6-1,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B 中表 B.0.6-

34、2。5.3.14 伺服加速度计式测斜仪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7。5.3.15 钢弦式测缝计、电位器式测缝计、差动电阻式测缝计、平面三点式测缝计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8-1表 B.0.8-4。5.4 渗流监测 5.4.1 扬压力监测 1 测压管、渗压计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9-1、表 B.0.9-2。2 渗透压力强度系数计算公式 1)坝体渗透压力强度系数按式(5.4.1-1)、式(5.4.1-2)计算。下游水位高于测点高程时 212iiHHHH(5.4.1-1)下游水位低于测点高程时 313iiHHHH(5.4.1-2)式中

35、:i i第i i测点渗透压力强度系数;H1上游水位,m;19 H2下游水位,m;Hi第i i测点实测水位,m;H3测点高程,m。2)坝基渗透压力强度系数按式(5.4.1-3)、式(5.4.1-4)计算,计算示意图见图5.4.1-1 所示。下游水位高于基岩高程 212iiHHHH(5.4.1-3)下游水位低于基岩高程 414iiHHHH(5.4.1-4)式中:H4测点处基岩高程,m。(a)下游水位高于基岩 (b)下游水位低于基岩 图 5.4.1-1 坝基渗压系数计算示意图 3 当坝基采取抽排方式 1)主排水孔前的扬压力强度系数按式(5.4.1-5)计算,计算示意图见图 5.4.1-2所示。141

36、14iiHHHH(5.4.1-5)2)残余扬压力强度系数按式(5.4.1-6)计算,计算示意图见图 5.4.1-2 所示。24224iiHHHH(5.4.1-6)20 图 5.4.1-2 坝基扬压力、残余扬压力强度系数计算示意图 5.4.2 渗流量监测 1 容积法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10-1。2 量水堰法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10-2。3 渗流量根据观测方法按式(5.4.2-1)、式(5.4.2-2)、式(5.4.2-3)计算。1)容积法:tVQ(5.4.2-1)式中:Q渗流量,L/s;V充水容积,L;t 充水时间,s。2)直角三角堰法:521

37、.4yQH(5.4.2-2)式中:Q渗流量,m3/s;Hy堰上水头,m。3)矩形堰法:322yQbgH(5.4.2-3)21 (0.4020.054)yHP(5.4.2-4)式中:Q渗流量,m3/s;b 堰宽,m;Hy堰上水头,m;g重力加速度,m/s2;P堰口至堰槽底的距离,m。5.5 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 5.5.1 差动电阻式应变计、无应力计、钢筋计、压应力计等仪器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11-1,电阻温度计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11-2。5.5.2 钢弦式应变计、无应力计、钢筋计、压应力计等仪器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1

38、1-3。5.5.3 锚索测力计仪器观测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11-4。5.5.4 光纤光栅监测仪器记录、计算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11-5表 B.0.11-6。5.5.5 混凝土应力计算 1 由应变计组应变测值计算单轴应变,按照式(5.5.5-1)、式(5.5.5-2)、式(5.5.5-3)计算。()1(1)(12)12mxnxmxmymz(5.5.5-1)y()1(1)(12)12mynmxmymz(5.5.5-2)z()1(1)(12)12mznmxmymz(5.5.5-3)式中:xx 向单轴应变,;yy 向单轴应变,;zz 向单轴应变,;mxx 向应变计测值

39、,;myy 向应变计测值,;22 myz 向应变计测值,;n无应力计测值,;混凝土泊松比。2 单轴应变计算混凝土应力。将时间划分为 n 个时段,每个时段的起始和终止时刻(龄期)分别为:01,.,.,in。各个时段中点龄期(-1()/2iii)为:12,.,.,in。各时刻对应的单轴应变分别为:012,.,.,in。各中点龄期对应的单轴应变分别为:12,.,.,ni。各时段单轴应变增量(1iii)为:12,.,.,in。应力计算公式为:1)松弛法。在n时刻的应力为:1()()(,)niiniPniEK (5.5.5-4)式中:()iE i时刻混凝土的瞬时弹性模量;(,)iPnK龄期i时的松弛曲线

40、在n时刻的值。2)变形法。在n时刻的应力为:1()()nnii (5.5.5-5)111111()=(,)(当=1)()=(,)-()1+(,)()(当 1)iiiiiiiijijijjEiEcEi (5.5.5-6)式中:()i i时刻的应力增量;1(,)iiE 以1i龄 期 加 荷 单 位 应 力 持 续 到i时 的 总 变 形111(,)()iiicE的倒数,即称为i时刻的持续弹性模量;1()jE 1j时刻混凝土的瞬时弹性模量;23 1(,)ijc 以1j为加荷龄期持续到i时的徐变度。5.6 其他 5.6.1 人工-自动化比测按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 5211 要求进行方差分

41、析对比时,对比记录表格式见附录 B 中表 B.0.12-1、表 B.0.12-2。24 6 监测资料整理 6.0.1 每次外业人工和自动化监测完成后,应随即对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加以检查、检验,将其换算成所需的监测物理量测值,并判断测值有无异常。如有漏测、误读(记)或异常,应及时补(复)测、确认或更正,并记录有关情况。6.0.2 原始观测数据的检查、检验内容主要工作有:1 作业方法是否符合规定;2 观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清晰;3 各项检验结果是否在限差以内;4 是否存在粗差;5 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经检查、检验后,若判定观测数据不在限差以内或含有粗差,应立即重测;若判定观测数据含有

42、较大的系统误差时,应分析原因,并设法减少或消除其影响。粗差检查可采用附录 C 的方法。6.0.3 计算后的各监测物理量应及时存入计算机,绘制测值过程线图、分布图和物理量测值与某些原因量的相关关系图,检查其变化趋势、分布规律以及相关关系,分析测值是否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先检查计算有无错误和监测系统有无故障,经多方比较判断,确认是监测物理量异常时,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附上有关文字说明。6.0.4 每次巡视检查后,应随即对原始记录(含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巡视检查的各种记录、影像和报告等均应按时间先后次序进行整理编排。6.0.5 有关监测设施的变动或检验、校测情况以及各种基本资料表、图等

43、应及时补充或修正、记录,确保资料的衔接和连续性。6.0.6 变形监测工作基点经核实发生显著位移时,应对受其影响的测点测值进行修正。25 7 监测资料整编 7.1 一般规定 7.1.1 在施工期和初蓄期,整编时段视工程施工和蓄水进程而定,一般最长不超过1年。在运行期,每年汛前应将上一年度的监测资料整编完毕。7.1.2 整编时段内,人工观测数据应全数进行表格整编,监测自动化系统采集的数据应按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 中人工测读最低频次进行表格整编,宜采用观测周期内同一时间的数据,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极值统计,测值过程线宜选取近 5年所有测值绘制。对于高水位、库水位骤变、特大暴雨、地

44、震等特殊情况和工程出现异常时增加测次所采集的监测数据,也应整编。7.1.3 变形、扬压力等重要监测物理量整编时除表格形式、测值过程线外,还应绘制测值分布图等。变形测值分布图可选取典型工况绘制,扬压力测值分布图可选择某些高水位工况时进行绘制。7.1.4 整编前应做好下列资料的收集工作:1 第一次整编时应完整收集基本资料等,并单独刊印成册。以后各年应根据变动情况,及时加以补充或修正。2 收集有关监测物理量设计计算警戒值和经分析后确定的监控指标。3 收集整编时段内的各项日常整理后的资料。7.1.5 对整编时段内的各项监测物理量按时序进行列表统计和校对。如发现可疑数据,一般不宜删改,应标注记号,并加注

45、说明。绘制各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图,以及能表示各监测物理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图和与有关因素的相关关系图,格式见附录 D。在此基础上,对监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阐述各监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工程安全的影响,提出运行和处理意见。7.1.6 整编资料应完整、连续、准确,具体要求如下:1 整编资料的内容、项目、测次等应齐全,各类图表的内容、规格、符号、单位,以及标注方式和编排顺序应符合规定要求。2 各项监测资料整编的时间应与前次整编衔接,监测部位、测点及坐标系统等应与历次整编一致。3 各监测物理量的计(换)算和统计应正确,有关图表准确、清晰。整编说明应 26 全面,资料初步分析结论、处理意见和建议等

46、应符合实际,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无遗漏等。7.1.7 刊印成册的整编资料主要内容和编排顺序一般为:封面 目录 整编说明 基本资料(首次整编时)监测项目汇总表 监测资料初步分析成果 监测资料整编图表 封底 其中:封面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整编时段、编号、整编单位、刊印日期等。整编说明应包括:本时段内工程变化和运行概况,监测设施的维修、检验、校测及更新改造情况,巡视检查和监测工作概况,监测资料的精度和可信程度,监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分析、处理情况(可附上有关报告、文件等),对工程运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参加整编工作人员等。基本资料包括:工程基本资料、监测设施和仪器设备基本资料等。监测项目汇总表包括:

47、监测部位、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测点数量、仪器设备型号等。监测资料初步分析成果:主要是综述本时段内各监测资料分析的结果,包括分析内容和方法、结论、建议。对在本年度中完成安全定期检查或其他特种检查的大坝,也可简要引用定期检查或其他特种检查的有关内容或结论,并注明出处。巡视检查成果表、各测值的统计表和过程线等监测资料整编图表的编排顺序可按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 中监测项目的编排次序编印,规范中未包含的项目接续其后。每个项目中,统计表在前,整编图在后。7.1.8 凡历年共同性的资料,若已在前期整编资料中刊印,其后不再重印时,应在整编前言中说明已收入何年整编资料。7.2 巡

48、视检查资料 27 7.2.1 每次整编时,对本时段内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处理措施和效果等作出完整编录,并简要引述前期巡视检查结果加以对比分析。7.3 环境量监测资料 7.3.1 水位监测资料整编,按附录 E 中表 E.0.1 的格式填制上游(水库)和下游水位统计表。表中数字为逐日平均值(或逐日定时值),准确到厘米。同时还须将月、年内的极值和均值以及极值出现的日期分别填入“全月统计”和“全年统计”栏中。7.3.2 降水量监测资料整编,按附录 E 中表 E.0.2 的格式填制逐日降水量(日累计量)统计表。同时还须将月、年内的极值及其出现的日期,以及总降水量、降水天数等分别填入“全月

49、统计”和“全年统计”栏中。7.3.3 气温监测资料整编,按附录 E 中表 E.0.3 的格式填制逐日平均气温统计表。同时还须将月、年内的极值和均值以及极值出现的日期分别填入“全月统计”和“全年统计”栏中。7.3.4 水温监测资料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可参照附录 E 中表 E.0.3 进行整编统计。7.4 变形监测资料 7.4.1 变形监测控制网复测资料整编,应根据历次复测成果,列出各网点历次复测的坐标、高程及其变化量等,分析评价网点的稳定性,按附录 E 中表 E.0.4表 E.0.5 的格式填制。7.4.2 变形监测资料整编,应根据工程所设置的监测项目进行各监测物理量列表统计,按附录 E 中表

50、 E.0.6表 E.0.10 的格式填制。7.4.3 在列表统计的基础上,绘制能表示各监测物理量变化的过程线图,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图和与有关因素的相关关系图(如蓄水过程、库水位、气温等)。7.5 渗流监测资料 7.5.1 渗流监测资料整编,应将各监测物理量按坝体、坝基、坝肩等不同部位分别列表统计,并同时抄录监测时相应的上、下游水位,必要时还应抄录降水量和气温等。7.5.2 坝体、坝基扬压力监测孔水位统计表按附录 E 中表 E.0.11 的格式填制。绘制扬压力监测孔水位和上、下游水位变化的过程线图以及坝区降水量过程线图,必要时绘制分布图,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图和渗流等值线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材料/保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