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研究——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_李伯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2412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研究——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_李伯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研究——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_李伯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研究——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_李伯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 7卷第2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5 7 N o.22 0 2 3年4月J OUR NA LO FC E N T R A LCH I NANO RMA LUN I V E R S I T Y(N a t.S c i.)A p r.2 0 2 3收稿日期:2 0 2 2-0 1-1 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2 1 7 1 2 1 5,4 2 2 7 1 2 1 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0 2 1 J J 3 0 0 6 2,2 0 2 2 J J 3 0 1 0 0);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 X 2 0 2 2 1 2 6 2).第一作者简

2、介:李伯华(1 9 7 9-),男,湖北黄冈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人居环境学研究.*通信联系人.E-m a i l:l i b e n y_2 0 5 8 1 6 3.c o m.D O I:1 0.1 9 6 0 3/j.c n k i.1 0 0 0-1 1 9 0.2 0 2 3.0 2.0 1 3文章编号:1 0 0 0-1 1 9 0(2 0 2 3)0 2-0 2 8 1-1 2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转型和文化适应研究 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李伯华1,2,3*,易 韵1,窦银娣1,2,3(1.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4 2 1 0 0 2;2.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

3、地,湖南 衡阳4 2 1 0 0 2;3.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衡阳4 2 1 0 0 2)摘 要:旅游作为当前传统村落开发的重要方式,直接给当地农户的生计和文化带来了深刻影响.探讨农户生计转型与文化适应,对于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角度出发,利用问卷调查测量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和生计多样化指数,将农户分为均衡经营型、其他商贸型、旅游主导型、务工主导型、规模种植型和传统纯农型等6大类型,分析了每一类型农户的生计转型,并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从日常生活、传统规则、民族认同和民族节庆等角度进行了文化适应性分析

4、.研究结果表明:1)生计多样化指数和生计资本指数越高,农户的生计转型情况越好,生计结果也越可观.2)生计转型程度越高,农户的文化适应能力越强.根据研究结果,后续的相关研究应深入探讨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性、农户失权现象的影响以及文化适应的反作用等问题.关键词:旅游驱动;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转型;文化适应;兰溪村中图分类号:F 5 9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 S I D):传统村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指拥有一定艺术、历史、科学、社会、经济价值等传统资源的,应予以保护的村落1.它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诗意栖居的家园.但在现代化进程下,传统村落面临聚落空心化2、自然

5、性衰退、开发性破坏3等严重危机,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据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提出要“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此外,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 中也指出要“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挖掘经济价值,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和旅游”.旅游成为保护以及活化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的一种有效方式.全域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拥有独特的传统建筑、风俗文化、生产方式等,已逐渐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受到各地游客的欢迎.旅游发展使传统村落向现代化转型,在给传统村落居民带来一定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挽救了部分濒临消失的传统村落.乡村旅游

6、使当地的有形文化载体(如传统民居和农业生产工具)和无形文化要素(如传统民俗和价值 观)有 机 结 合,成 为 当 地 农 户 重 要 的 生 计资本4.生计是一种人类谋生的方式,包括为了生产和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家庭资产储量及质量等5.后来生计的概念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特别是农村扶贫、农村发展领域中,演变为农户生计问题,涉及农户生计多样化6、发达国家农户的生计不可持续7、欠发达国家农户生计转型困难8等方面.目前国内对于农户生计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少数民族的生计转型过程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9-1 1、搬迁农户生计资产以及生计活动的变化1 2、失地农户生计活动

7、变化的原因和影响1 3等.在旅游领域,关注的重点是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1 4,旅游业对乡村居民生计的影响1 5等.从农户生计视角研究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文化环境效应,能够有效促进农2 8 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 7卷户生计转型与文化传承、乡村旅游有序融合与可持续发展,这对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生计转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从传统的农耕社会直接过渡到后现代的旅游开发模式,农户生计方式发生改变的同时也带动着传统文化的转变.在城市文化的持续冲击下,传统村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社会文化不适以及心理不适应等现象.人的文化适应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实现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之

8、间的和谐1 6,如果无法实现这种和谐,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农户缺乏文化认同而导致文化流失、代际贫困、身份冲突等1 7.旅游开发给传统村落农户带来了诸多收益,但也让农户承受着文化适应的巨大压力.在农户生计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 8,文化适应问题事关农户的生存和发展1 9,选择不同生计方式的农户,其文化适应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梳理农户生计转型的发展态势和文化适应的现实状况,必将有助于传统村落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和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本文以兰溪村勾蓝瑶寨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分析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的生计类型转变,以及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文化适应情况,从而了解

9、旅游给当地带来的生计和文化影响,这对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1.1研究区概况兰溪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西南部,包括黄家村、上村等村落(图1),孕育出了“四大名瑶”之一的勾蓝瑶,现有户籍人口22 6 0人,共3 6 4户.该村落始建于唐朝年间,是一个千年瑶寨,拥有着非常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比如风雨桥、盘王庙、黑门楼、守夜屋等古建筑群.近年来,兰溪村保存良好的传统村落风貌和人文景观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2 0 1 2年,兰溪村的洗泥节被评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改造该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注册成立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旅游开发

10、有限公司,建立“政府引导、集体经营、农户参与”的旅游新机制,挖掘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旅游,将洗泥节打造成勾蓝瑶的特色旅游产品.目前兰溪村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入选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同时也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国家级4 A景区”.图1 兰溪村区位图F i g.1 L o c a t i o nm a po fL a n x iV i l l a g e 之所以选择兰溪村为案例村,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兰溪村地处封闭,所形成的勾蓝瑶文化与外界城市文化有明显差异性.对比目前许多过度商业化、舞台化的少数民族村寨,兰溪村仍保持其生态性与原真性,流传上千年的洗泥节活动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传承.但随着

11、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以游客为代表的城市文明与以村民为代表的勾蓝瑶文化不断发生着激荡、抗衡、融合.城市文化的介入给传统文化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冲突与矛盾,兰溪村正面临着诸多文化适应问题.2)旅游快速发展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计状况,旅游扶贫项目使曾被列为贫困村的兰溪村的人均年收入从2 0 1 4年的22 9 8元上升到45 8 0元.旅游发展、扶贫政策、现代化进程使兰溪村的稻作生计式微,种植业及旅游衍生的餐饮业、住宿业得到发展,村民生计发生明显转型.3)兰溪村作为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研究其生计转型情况及文化适应可以为其他同类型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借鉴意义.1.2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研究

12、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以及半结 第2期李伯华: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转型和文化适应研究 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2 8 3 构式访谈.1)文献分析法.阅读生计转型和文化适应相关文献,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查找兰溪村相关资料,了解兰溪村的旅游驱动情况;2)问卷调查法.在借鉴前人生计转型研究以及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兰溪村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2 0 2 1年9月3 0日1 0月6日于兰溪村进行实地调研,共发放1 8 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 5 1份.调查内容主要涵盖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生计资本情况、生计多样化情况等,根据问卷数据划分农户类型;3)半结构式访谈.根据问卷数据将农

13、户进行分类后,对每类型农户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各选取3名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从传统规则、日常生活、民族节庆、民族认同四个方面展开,以此 来 了 解 各 类 村 民 的 文 化 适 应情况.2理论框架2.1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可持续生计是指能够兼顾眼前和长远需求,在化解矛盾问题、克服困难短板的同时又不断塑造发展、升级、延续的能力,不竭地为未来提供可持续生产生活的机会.目前生计分析框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英国国际发展部(D F I 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被广泛应用于居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中,但是该框架不一定适合所有环境、条件,在具体运用中需要对它进行修改或适应性调整,使之与实际情

14、况相结合,并符合当地的优先需求.在此框架中,生计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是框架的基础和核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刘相军、孙九霞在该框架的基础上引入了“文化资本”,提高传统文化在生计资本转化中的价值1 9.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本是传统村落旅游中用于创造商品和服务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总称.王蓉等对文化资本介入下的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进行了测度,并将文化资本纳入乡村旅游可持续框架中2 0,使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水平的理论更加充实、全面.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了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图2).生计资本是农户开启

15、生计活动的必要条件,据此才能采取一定的生计策略,产生生计结果.一个地区农户生计结果的好坏,会影响宏观结构和制度的安排,也会作用于脆弱性背景.脆弱性背景包括未来发展趋势、旅游发展的季节性、自然环境影响以及文化的碰撞等等,同时脆弱性背景也会对农户生计转型的意愿产生影响,脆弱性高,农户生计转型的意愿就会降低,反之则提高.这些变化又会作用于农户的生计资本,使其发生调整,改变原本的投入强度,从而促进了农户的生计转型.生计资本的变化会再次作用于生计策略、生计结果,从而形成良性或恶性循环.图2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转型框架F i g.2 F r a m e w o r kf o r t h e t r

16、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 f a r m e r s l i v e l i h o o d s i nt o u r i s m-d r i v e nt r a d i t i o n a l v i l l a g e s2.2文化适应与生计转型的耦合机制人类学家R e d f i e l d于1 9 3 6年提出文化适应是由个体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2 1.在我国,各民族和村落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与当地文化生态系统相适应的生计方式2 2,外部力量介入不当就会引起生计方式失范,

17、给居民带来文化不适2 3.生计转型会引起不同文化的激荡、矛盾和融合,文化是否适应也会反过来影响生计转型的情况.选择不同生计方式的传统村落农户,其文化适应程度也有所不同.文化适应现象存在于个体和群体之中,通过个体文化适应的分析可以达到对群体文化适应行为与规律的理解1 9.刘相军等根据建构主义划分了传统文化适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涵盖了宗教信仰、传统规则、日常生活.但是兰溪村的宗教信仰仅停留在祖先崇拜,并未具有坚固的稳定性,只是在民族节庆和民族认同中有所体现.据此,本文将根据生计转型情况把农户分为若干个类型,并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从日常生活、传统规则、民族认同、2 8 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8、版)第5 7卷民族节庆等方面了解不同类型农户的文化适应情况(图3).图3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居民生计转型与文化适应耦合图F i g.3 C o u p l e dm a po f l i v e l i h o o d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c u l t u r a l a d a p t a t i o n i nt r a d i t i o n a lt o u r i s m-d r i v e nv i l l a g e f a r m e r s3结果与分析3.1生计资本测量以及指标体系在传统的可持续生计框架中,生计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

19、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和兰溪村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本文在指标体系中加入文化资本.意见 中提出要弘扬历史文化,推进活化利用,促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文化深深融入到传统村落居民的生活中,也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角色.结合以往生计资本测量体系的研究成果1 5,2 0,2 4和兰溪村农户生计实际情况,构建生计资本指标体系(表1).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来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采用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和信息效用值,权重越高,则说明该资

20、本类型在农户生计水平中影响越大2 0,最后计算各样本的生计资本指数.表1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T a b.1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s y s t e mo f f a r m e r s l i v e l i h o o dc a p i t a l i nt o u r i s m-d r i v e nt r a d i t i o n a l v i l l a g e f a r m e r s资本类型指标名称指标赋值权重/%信息效用值自然资本NN 1耕地资源按家庭人均耕地实际种植面积统计1 6.3 50.4 4 08N 2

21、林地资源按家庭人均林地实际种植面积统计2.6 40.0 7 11P 1生产设备折现按生产设备折现8.6 80.2 3 40物质资本PP 2旅游经营房间数量按旅游经营性房屋数量统计1 7.2 30.4 6 46P 3房屋面积按房屋面积统计2.4 50.0 6 61P 4房屋类型土木=0.2 5,砖木=0.5,砖瓦=0.7 5,钢筋混凝土=10.6 10.0 1 66F 1收入来源农户收入来源的种类数如:烤烟种植、果树种植、旅游经营、旅游务工等2.9 40.0 7 92金融资本FF 2信贷机会农户能够获得借贷款的渠道6.7 10.1 8 10F 3家庭年收入按家庭年收入统计1.8 70.0 5 0

22、4H 1家庭人口规模按家庭总人口统计0.3 90.0 1 05人力资本HH 2劳动力数量家庭实际劳动力适龄人口5.0 20.1 3 55H 3家庭成员健康情况非劳动力=0,半劳动力=0.5,全劳动力=10.3 70.0 1 00H 4家庭受教育程度文盲=0,小学=0.2 5,初中=0.5,高中=0.7 5,大专及以上=11.8 10.0 4 87S 1社会关联度亲属或朋友在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任职的人数1 1.6 20.3 1 34S 2社会支持度获得的社会支持种类数量包括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技术支持、人力支持等2.2 60.0 6 08S 3技能培训机会获得政府或社区提供的培训机会数3.5

23、30.0 9 52社会资本SS 4社会福利农户享受的社会福利种类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耕地补贴等0.3 80.0 1 02S 5距离优势度家庭住址离核心景区的距离非常远=0,较远=0.2 5,一般=0.5,较近=0.7 5,很近=10.6 80.0 1 83S 6交通便利度家庭住址距公路的距离非常远=0,较远=0.2 5,一般=0.5,较近=0.7 5,很近=11.3 70.0 3 70 第2期李伯华: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转型和文化适应研究 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2 8 5 表1(续)资本类型指标名称指标赋值权重/%信息效用值C 1文化认知度农户对当地建筑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了解情况很

24、差=0,较差=0.2 5,一般=0.5,较好=0.7 5,很好=11.7 60.0 4 76文化资本CC 2物质文化拥有度农户对古建筑、书籍、古董、器具等能用于乡村旅游开发的物质文化资源的拥有度完全没有=0,不太富有=0.2 5,一般=0.5,比较富有=0.7 5,非常富有=14.5 60.1 2 30C 3非物质文化拥有度农户对传统食品制作技能、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能等能用于乡村旅游开发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拥有度完全没有=0,不太富有=0.2 5,一般=0.5,比较富有=0.7 5,非常富有=10.9 20.0 2 48C 4文化运用度农户在旅游经营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运用程度很差=0,较差=0.

25、2 5,一般=0.5,较好=0.7 5,很好=15.8 50.1 5 78 对各指标指数进行标准化处理:pi j=Xi j-Xjm i nXjm a x-Xjm i n.(1)计算各指标所占比重:fi j=pi j/ni=1pi j().(2)计算各指标的熵值:ej=-kni=1fi jl nfi j,其中k=1/l nn.(3)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dj=1-ej.(4)计算指标pi j的权重:wj=dj/mj=1dj().(5)计算各样本生计资本指数:Li=mj=1wjpi j.(6)3.2生计多样化指数生计多样化主要是以收入多样化为表现,而且计算方法较多,此处直接把每家农户所从事的

26、生计活动进行统计,一种生计活动则赋值为1,如果一家农户从事果树种植和旅游业经营两种生计活动,则该农户的生计多样化指数为2,由此对调查对象进行统计.数值越大则说明该农户生计多样化程度越好,数值为1时则表示该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根据实地调研了解,可以将兰溪村村民生计活动大致归为果树种植、烟草种植、粮食作物种植、旅游经营、旅游从业、个体零售、流动摊贩、外出从业等.3.3生计类型界定过往研究中生计类型的划分依据比较单一,如根据收入划分为纯农户、农兼户、兼农户2 5,或者是根据生计活动类型划分的纯农型、务农主导型、务工主导型、纯务工型2 6等.但是,即便是同一生计类型的农户,因其生计资产的差异,同样的生

27、计策略所带来的生计结果也有所不同2 7.单一指标的划分方法过于片面,也无法表现出在旅游驱动背景下的传统村落其生计活动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因此,本文借鉴用复合指标来对生计类型进行划分的方式2 7,在根据生计资本将农户生计类型划分为高生计资本和低生计资本的基础上,再根据生计多样化指数对农户进一步划分.3.4不同生计类别农户的生计转型3.4.1农户生计类别划分 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以生计资本指数、生计多样化指数为标准,将研究区域的农户类型划分传统纯农型、务工主导型、规模种植型、旅游主导型、均衡兼营型、其他商贸型,其中规模种植型、旅游主导型、均衡经营型为高生计资本,传统纯农型、务工主导型、其他商贸型为低

28、生计资本(图4).图4 农户生计类型划分F i g.4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f a r m e r s l i v e l i h o o dt y p e s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和问卷数据结果,以生计资本0.3和生计多样化指数23为界限,对农户生计类型进行划分(表2).1)传统纯农型农户以传统的种植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目前兰溪村农户基本已经放弃了原始的稻作生计,村外耕地也由于距离较远已承包给种植烟草的农户,村内耕地流转为旅游用地 或景观用地,出现了生产 功能旅游化 现2 8 6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 7卷象2 8.部分农户转为果树种植,基本

29、依靠人力进行农业生产,具有劳动力投入大、技术含量低、设备投入小、种植规模小及脆弱性较强等特点,生计资本指数为0.3以下,生计多样化指数小于2.2)规模种植型农户主要种植烤烟,该类型农户生计资本指数大于或等于0.3,生计多样化指数小于2,通常采取规模机械化生产,雇佣人力和租借机器来进行种植,投入的资本较多,所带来的收益也更可观.3)旅游主导型农户在村里从事民宿、饭馆等的经营,衍生民族服装租借、农产品销售等其他生计活动,生计资本指数较高为0.3以上,生计多样化指数中等,划分标准设置为2.4)务工主导型农户中的主要壮年劳动力在县城或者其他城市获得外出务工收入,或是被村内旅游公司、饭店、规模种植型农户

30、雇佣获得务工收入,家中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或妇女会在家从事果园种植等,该类型农户主要是依靠劳动力满足生计需求,生计资本指数小于0.3,生计多样化指数也为中等水平.5)均衡经营型农户拥有较高的文化资本,会参与到村里的旅游经营,如表演合作社、旅游公司等获得旅游从业收入,同时可能是村委,家中也从事果树种植,生计资本指数0.3以上,同时生计多样化指数大于3,收入来源多,抗风险能力也更高.6)其他商贸型多为村中开商店的农户,衍生出棋牌室、售卖冰粉小吃、流动摆摊等,虽然生计多样性高,但是生计资本投入小于0.3.表2 农户类别划分依据及样本数量T a b.2 B a s i s f o r t h ec l a

31、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f a r m e r sa n dt h en u m b e ro f s a m p l e s农户类别生计资本指数生计多样化指数样本数量所占比重/%均衡经营型0.331 17.2 8旅游主导型0.32353.3 1规模种植型0.3274.6 3其他商贸型0.3363.9 7务工主导型0.3238 25 4.3传统纯农型0.324 02 6.4 93.4.2各类别农户生计转型情况 由调查结果窥见村落整体生计情况,其中均衡经营型、旅游主导型、其他商贸型及务工主导型都有旅游从业参与,比重占调查总户数的6 8.8 6%,可知兰溪村为典型的旅游

32、驱动型传统村落.调研中了解到均衡经营型农户的生计转型过程较为完整,大多都对政策变化敏感,在生计资本充足的前提下,有新的政策导向时会考虑增加新的生计活动,但是并不考虑将生计资本投入到同一生计活动即专业化生产中,认为这样会更具有风险性.总体来看,该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较高可以从事多样生计活动,生计多样化指数高,但转型意愿是考虑增加生计活动,而不考虑从事风险较大、但效益更高的专业化生计.旅游主导型农户的生计转型以政策及传统文化为导向,在村内进行旅游开发之前多在外务工,有一定的生计资本累积,村内开展扶贫后便回到家乡从事旅游相关生计活动的经营,也有因地理位置较为便利得到扶贫队帮扶开启旅游经营,并投入较

33、多的精力和成本,在民宿或餐饮经营的同时也售卖其他农产品或特产来换取收入.餐饮产业的劳动力密集性提供了一定数量季节性就业岗位.但是旅游驱动型农户脆弱性较强,受外界影响明显.受疫情影响游客锐减,部分旅游主导型农户收入下降甚至无法经营下去而另谋生计.兰溪村旅游接待能力有限,游客流量也在缩小,村内旅游主导型农户已趋于饱和,数量也不多.在问及生计转型意愿时,该类型农户表示前期投入较多且收入可观,目前生意不好但是还能勉强维持生活,希望能扛过低谷,实在不得已时再考虑转换主导的生计方式.旅游主导型农户生计资本指数高但是生计多样化指数较低,效益高但抗风险能力较差.规模种植型农户的生计转型主要以市场和政策为导向.

34、烟叶产业是永州市助农脱贫的优势产业,在政府和合作社的帮扶下,烤烟种植产业给农户带来的增收明显,也使农户通过承包和租借土地、雇佣劳动力的方式不断扩大生产,形成规模种植.该类型农户对目前生计情况较为满意,在问及是否有生计转型意愿时表示也曾尝试旅游经营,如餐饮经营等,但是因在烤烟种植投入精力较多,无法分身兼顾,最后转型失败.总的来说,该类型农户生计资本指数较高,具备生计转型资本,但生计转型意愿较低.如果面对市场饱和、烤烟价格下降、耕地肥力下降、自然环境灾害等情况时,风险也随之到来.该类型农户应注重自身生计的可持续性,不能盲目追求扩大生产.其他商贸型农户的生计转型主要以自身区位和通达度为导向.该类型农

35、户大多是个体经营零售,基本以自家房屋为店铺以节省租赁费用.根据距离衰减原理,人们总是倾向于前往距离自己最近的店铺满足购买需求,这就要求店铺位于通达便利、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以招揽生意.个体经营零售的同时衍生了棋牌室、小吃等娱乐性设施,给该类 第2期李伯华: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转型和文化适应研究 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2 8 7 型农户带来多样化收入,但相对来说投入的生计资本指数较低,生计结果也不算可观.受自身生计资本限制,加上小成本个体零售风险小、顾客多为村内居民较为稳定,其他商贸型农户的生计转型意愿较低,对政策变化敏感度低,也不愿承受某种生计活动扩大带来的风险.较低的生计转型意愿和生计资本使该

36、类型农户没法去从事收益更高但风险也更高的专业化生产,阻碍了他们实现生计资本的增加,从而阻碍了生计转型的跨越.务工主导型农户的生计转型主要以劳动力为导向.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村内旅游从业务工,该类型农户的生计活动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虽然有政策激励,但自身生计资本有所欠缺,加上长期外出务工使其与村内社交网络不紧密,无法及时对政策变动做出敏感反应,阻碍了生计转型.旅游开发和规模种植烟草给村内居民带来一定就业机会,但是这些机会数量有限且具有季节性,无法满足农户的生计需求.务工主导型农户数量众多,其生计转型对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想要吸引该类型外出务工农户回流,必须在巩固完善兰溪村旅游开

37、发、地方特色产业的基础上,使其获得能实现生计转型的生产资本和工作机会,并予以技能 培 训、专 家 指 导、引 导 激 励、社 会 福 利 等支持.传统纯农型农户的生计转型主要以林地为导向.兰溪村外的耕地多被承包用于种烟草,村内的耕地则流转到旅游公司种植向日葵等观赏性花草,变成景观用地.农户基本只保留自家林地或承包他人林地用于果树种植,包括夏橙、蜜柚等,主要依靠人力进行劳作,效率较低.该类型农户由于生计多样性较低,农业生计脆弱性高,极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陷入“脆弱性背景加强生计资本减少生计结果恶化”的恶性循环中.调研中某农户表示“种果树培训有是有,但是前两年连着冬天打霜,果子都冻坏了,亏了很多钱

38、”.生计多样性低使传统纯农型农户在面临生计危机时无法转移风险,更难以摆脱.传统纯农型农户占有一定数量,也是应进行生计转型、避免返贫的重要帮扶对象.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应对此给予高度关注,提高农作物种 植的抗风险能 力,引入和 普及农业保 险服务.3.5不同生计类别农户的文化适应在旅游开发之前,兰溪村的村民多以传统农业种植或外出打工为生,由于三山环绕,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偶尔会有耳闻勾蓝美景的游客慕名前来自发参观,但是仅为短暂停留、单纯欣赏风景,与当地村民之间的交流并不密切.2 0 1 5年,村委自发成立了江永县兰溪村勾蓝瑶寨旅游开发公司,对村落内的旅游开发进行统一规划,村内游客也具有了一定规模,村

39、内从事旅游的村民越来越多,与游客的接触愈发密切,示范效应给村民的日常生活、传统规则、民族认同、民族节庆等文化活动带来了许多改变.本文在农户生计类型划分的基础之上,在每一类型农户进行简单随机抽样,选取3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编码(表3).表3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各农户类型访谈编码T a b.3 I n t e r v i e wc o d e so f f a r m e r s t y p e s i nt r a d i t i o n a l t o u r i s m-d r i v e nv i l l a g e s传统纯农型规模种植型务工主导型旅游主导型均衡经营型其他商贸型1A 1S

40、 1W 1T 1B 1O 12A 2S 2W 2T 2B 2O 23A 3S 3W 3T 3B 3O 33.5.1日常生活的适应 旅游开发和现代化进程使兰溪村早已由原本的封闭状态转变成开放,同时推动村民日常生活的改变.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与外界的不断交流,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大部分居民对于日常生活改变的痛感并不强烈,但部分农户的生计和生活仍保持原有状态,所以每一类型农户改变程度有所不同.1)传统纯农型农户依旧保持以前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改变,“过年过节会穿一下瑶服,村里一人发了一套,老人平时也会穿”(A 1)“家里来亲戚朋友的时候会做艾叶粑粑、酿苦瓜,油茶的话平时都会吃”(A 3).但由于居住房屋与

41、核心景区距离较远且未从事旅游经营,该类型农户没有享受到太多旅游红利,村委旅游公司统一管理景区内房屋不允许私拆私建也使他们对于村内开展旅游开发抱有消极态度:“现在村里的房子不给拆,县城里的房子又买不起,儿子都没有新房娶媳妇,不觉得搞旅游有多好,新村那边我们没有关系也住不进去”(A 2).2)规模种植型农户承包土地从事烤烟的规模2 8 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 7卷种植,以外来收购的方式将农产品转售,因此旅游活动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较小:“平时都不怎么穿瑶服了,去地里干活也不方便”(S 1),民族服饰一般只在过年过节或村内有大型活动时会穿着,特色饮食的制作也趋向简单化,“因为没有时间

42、做,集市上也可以买到”(S 2).3)务工主导型农户大多在县城或其他地方打工,对于旅游开发没有太多参与,游客旅游活动所带来的影响较小,“都不怎么在村里,在外面县城买了房子了,就老人孩子在家,过年过节才回来一下”(W 1)“都很少穿瑶服了,因为在外面打工也没什么穿的机 会,那些吃的 也不会做,家里老人才 会”(W 2).4)旅游主导型农户包括民宿和餐馆经营者、旅游公司管理人员、村内非遗传承人等,该类型农户与游客联系最为密切,享受到的旅游红利最多,受到的示范效应也最强烈,更容易被外来城市文化影响.在日常生活上,由于旅游经营需要会穿着瑶服,“平时上班还有表演的时候会穿瑶服”(T 1)“瑶服我自己平时

43、就很喜欢穿”(T 2).对于特色食品制作工艺、手工艺品制作也较为熟悉“油茶、酿苦瓜这些都会做”(T 3),或者有意学习“织带的话也在跟着村里的老人学习,不过还不是很熟练”.(T 1)该类型农户认为虽然旅游开发使日常生活忙碌起来,但是这也是他们的经济来源,没有游客的时候反而会因担心收入而出现焦虑情绪“虽然现在搞旅游很忙,但是毕竟现在就靠这个吃饭了,情愿忙一点”(T 2).5)均衡经营型农户生计多样性较好,日常生活虽然参与旅游生计活动,但不是重心“现在疫情影响,游客少一些了,但是也还好,还有别的途径”(B 1),该类型农户抗风险能力比起旅游主导型农户更好,更能把握城市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平衡“我觉

44、得我们是靠这个旅游发展的,肯定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化嘛,但是外来的东西也不能都不学”(B 3).6)旅游开发为其他商贸型农户带来了除村民之外的更多客源“平时有游客来的时候生意多一些”,日常生活上没有太多变化,受到外来文化影响也较小“交流不是很多,买完东西都走了”(O 1).但旅游开发建设与村民日常生活之间出现一些冲突“马路边装的那些地灯太暗了,晚上走的时候跟鬼火一样,不好看也不方便”(O 3).3.5.2传统规则的适应 在传统规则的适应中,与外来文化的不断交流使其原本的民风民俗被打破,旅游主导型农户在维护和挖掘传统规则上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传统规则指的是村内遵守的民俗民规

45、、婚丧嫁娶的礼仪规定等.由于现代化进程,“好女不出石墙门”的传统观念已经被打破,与外界通婚也使嫁娶礼仪不断简化,“现在都基本上按照外面的习惯来办婚礼了,因为寨子里女孩子嫁出去了,也有外面的嫁进来.”原本的“坐歌堂”“唱花吟”“坐轿子”“戴凤冠”等习俗都已废弃,据村民描述,“我嫁到这里快二十年了,都没有见到过坐花轿戴凤冠的”(A 2)。但根据非遗传承人提出,“目前部分婚俗习惯已经编成了 洗泥晚宴 中的特色节目得以保存下来,现在也正在规划恢复以前的传统婚俗,转化为新的节目来吸引游客”(T 3)。同时非遗传承人也在撰写 勾蓝瑶志,以记述勾蓝瑶寨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传统规则等,使其得以传承.以村委为

46、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公司则是旅游产品的规划者和管理者,使传承传统规则的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均衡经营型、其他商贸型、传统纯农型农户则是被领导的角色,在传统规则的适应方面处于被动阶段,配合村内旅游活动的开展“现在基本上都是旅游公司的人在搞这些旅游的东西,我们不太知道,人家让怎么搞就怎么搞嘛,没办法”(A 1).而务工主导型和规模经营型农户则相对游离,对传统规则传承不太关心“现在基本上都是按照外面的习惯来搞了,之前的习惯很麻烦”(S 1)。3.5.3民族认同的适应 在民族认同的适应中,各类型农户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差异,兰溪村是典型的城堡式瑶寨,防御体系让勾蓝瑶人在历史的战乱中依旧拥有一片乐土,自给自足

47、,也使勾蓝瑶人的团结深入骨髓.在旅游发展、文化冲击过程中依旧保持着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此处民族认同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所属的民族产生的归属意识和情感上的依托2 9.在当今,传统的农耕文化象征弱化,但留在寨内的勾蓝瑶人对于自己的民族身份依旧保持深厚的认同感.其中传统纯农型农户具有更强的情感依附性,在被问及是否愿意搬迁到新村或县城去居住时,认为“已经在这里住习惯了,亲人朋友都在这里,搬出去不一定住得舒服”(A 2).归属感促使旅游主导型农户的年轻劳动力回流,“我觉得自己是勾蓝瑶人,也很有必要为家乡做出一些贡献所以我愿意从大城市回来搞旅游”(T 2)。“现在家里发展起来了,有工作机会也不想跑出去

48、这么远了”(T 1).另外,心理趋同性使勾蓝瑶人在村内盘王庙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也会到其他地方参加盘 第2期李伯华: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转型和文化适应研究 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2 8 9 王节:“我们勾蓝瑶也是很注重盘王节的,所以村内没办法搞祭祀的时候,我们也会去其他地方参加.”(B 3).“如果盘王庙修好了,我们肯定也会继续回去拜的”(O 2).3.5.4民族节庆的适应 在民族节庆的适应中,体现为将节庆符号转化为旅游产品,并在转化过程中加以改进.洗泥节是勾蓝瑶寨非常重大的节日,比春节还要隆重,人们哪怕离家再远,也要赶回家吃洗泥宴,这是勾蓝瑶寨重要而又独特的文化符号.在保留原有祖先崇拜的同时

49、又能满足生计需求,所以大部分农户对于民族节庆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态度都较为支持.“因为以前寨子以外的田地都比较远,男人们都在外面种田,很久才回一次,田地里的活忙完以后男人们才能洗干净身上的泥巴,换上干净的衣服回家.家里的女人们也要做好准备迎接男人们,比如说备上最好的美食.但是现在交通方便男人们不用在外面呆这么久,基本上都没有这些习惯了,所以就把洗泥节改成了节目.后来我们洗泥节的节目吸引了很多游客,也去参加很多比赛拿了奖”(T 3).洗泥节是勾蓝瑶寨重要的文化遗产,也转化为最核心的旅游产品 洗泥晚宴,提供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现在洗泥晚宴已经变成村里的一个固定节目了,基本上每周末或者节假日都有演出,

50、有人来订晚宴的话也演出,三桌起订,每桌8 0 0,参与洗泥晚宴演出或者去帮忙的人都是5 0块钱一个场次”(T 2).但传统的洗泥节举办形式和时长受到压缩“现在基本上祭拜很快就结束了,不像以前要搞几天,祭拜完摆酒跟家里的客人吃一顿就结束了”(O 3).洗泥晚宴已经成为勾蓝瑶寨旅游开发的主打品牌节目,吸引着游客的到来.另外一个重大的节日是盘王节,盘王节是瑶民纪念祖先的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十六进行祭奠,一年一小祭,六年一中祭,十二年一大祭.但勾蓝瑶寨内盘王庙尚在修葺,要参加或举办盘王节活动只能到其他瑶族聚居区参加,加上由于现代化进程和旅游开发,一些祭祀形式受到限制.“原本我们盘王节要砍神牛,也就是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