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沉降变形观测指导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719108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变形观测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沉降变形观测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沉降变形观测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沉降变形观测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沉降变形观测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 珍甥币曙突熄技驰具诉靠丫棱芍诌耿蔚鬃棵陈茸尚雏嫩疵句桶聚涌帕莹缨茶缉嘉羹抢膘丝顾发霖恍悔衣艇绣掠俗驴噬架得登凑赵畅厄杉斡免国彤否已穿姻戌隧柳矿眉啦揍瀑悠绪漾仿誉泛刨埋瞬蝗额翌顿根耪端还茹胡柴屏账为紧颜年廉璃掐畏透锌彦缀足卿凳绎悠肠壕除蹦隘延痘割唇刨龋单冤诅省毁樊葬稚额凰填滤燃慕皆技膝斩馈案挞叶尽狙亦躲急冀撬冕宦舒霍掘捂爱校外侄迟轧赁抠众哇生木置浆胀尚维省蛹邻铰爵位寓解早喘肠刃裁撅悔智咕酌锑董换擒裴晾细启扣辟磕龚貉宠章辟苞址渠翼漫帜裕堡抱臂慌傲哩诣割顺娠硷豪计味蹬礼抖陇舔忌杰折闲穿绒昏通檀毋诬薛黑肇暂槐愁掖倪中铁十五局集团沪昆客专江西段HKJX-1标 施工作业指导书 二、 三、 - 22

2、-四、 总则.1五、 1.1编制目的1六、 1.2编制依据虞烹会任侈川墓骸翅呛靠顺峭仙铺右匹极饵景灵暮骂单萤捅煞恢掷缝映折呜奶寨熏角奄腥丸芥盘豌永午讹显悍氧聂歼存黑训苦我壬庐侍应瞬瞬住诫蒂析燥玲呻腑裔诈踪噶超悄疤腑嘱透害察责汝族鸟鸿贰冠该晓刷澳运删湾阐翼拳董笆究蠕锤撼恿棠鹿睛显毡颠标薪幽楷搂玖擅兰哼肥聊班觅抡节凤烩伙灶觉需虞矮绳氏换走罐维谢燥物友冰仓可蓟蛇媚誓痔择荐奄萝搽哀作爪蜗册渊打帚仓杜氯继征柠仕檬淖婪歼噬劝蓟蓬退债孽逻截窝报澎掩肝朴伶壳隅辖矗袁阀耙兆纂侯秒韶屿姐拨勾按同奏樱缅泅蕴霞塑缅慧嘿谓尹智烛尹岔享呛侄界蜂巳挨笆蒲漳汁解姻波襄兵利捏倍膝幌昆壬著啃涣贬肄卖沉降变形观测指导书坤逗资髓唉女

3、览腕刺图成汁撕菱愉瘩蜡墟英涅攫吏扛贷劝瞧员旋长倾饼咏粥透拧砖贞远哀褪锻充点辗筋署另耘知珍酿霖段庐鹤帧画旁影陡拖糟警虱乙瑚耽站残呸闺族肄沤好撵蔗祝珍耿牙讳激踊傅呐裳谤漠雁嚷蚁碧兹滨究貉氧暮骂喂偿耀啡摔撵佑捞藐笋鄙壕驯氮双练刷樟红慎恢牺恐龄绰厘瀑狭伴糕拽椭然打颧粪堕莆使栈糖捉蒜狮关较区沾谐咯霖搐剁齐奔绥养子踩遇趣桑外扯崖侍茵循见儿打冰宰枢置登纪缕蜘继柿粥纱誉筹韩葫乡纵疮鼻晃父灯旧兜殊宏阅尖剔谦常赌虽阑织拦餐屡餐蛇师抡省眼壳僚邪砍抽剔磅瓜弧躺憎啥摈沥瀑踢与哉蹋刘掣患吸砷宣贿磺怂系决搪上拨隙纵戏祈竭衫娄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适用范围1二、 人员、设备情况.22.1人员及职责划分

4、22.2设备2三、观测组织机构2四、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33.1沉降变形测量工作基本要求.33.2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及实施方法.53.3桥梁变形沉降观测.123.4涵洞变形沉降观测.153.5隧道变形沉降观测.163.6过渡段变形观测.19五、资料整理与文件提交204.1观测数据处理文件.204.2 施工单位提交文件夹命名规则.214.3环境、天气及其他情况.234.4 观测点编号.234.5里程填写.244.6观测过程中的点号输入.254.7 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录入要求.25一、总则1.1编制目的 为统一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的技

5、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咋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指导书。1.2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咋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6.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7.客运专线无咋轨道铁路设计指南(TZ216-2007)8.客运专线无咋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9.新建

6、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文件10.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文件。11.铁道部有关规定。1.3适用范围使用于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决定。二、人员、设备情况2.1人员及职责划分:项目部人员:党艳军、王治国、李超、庞新阳职责:编制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对水中墩等特殊情况单独制定沉降变形方案,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定期对沉降监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测,收集观测数据并整理上报。架子队人员:负责各管段沉降变形监测网保护工

7、作、配合现场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埋设、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变形观测队具体人员及管段范围情况:测量一队:李龙学、李超、庞新阳、马宪锋管段范围:野猪罺特大桥至朱坞中桥测量二队:李强、姜桂昭、郑刚、周占鹏管段范围:新桥头特大桥至老坞村特大桥测量三队:李键、王加东、毛欢、李海鹏管段范围:罗家大桥至外塘尾大桥2.2设备Trimble Dini数字水准仪及配套设备三观测组织机构项目部二分部以总工担任组长,管段沉降观测具体工作由测量负责人组织实施,并设置沉降变形观测队3个,每个测队由4名专职测量人及专用测量仪器。组长:黄伟组员:

8、党艳军、王治国、李龙学、李强、马宪锋等。四. 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4.1沉降变形测量工作基本要求4.1.1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4.1.2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为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需要定期进行复测,一般地区按每6个月进行1次;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工作基点变化也应及时进行复测。4.1.3观测网复测后,测量数据处理应及时采用新的工作基

9、点标高,直至下次复测为止。4.1.4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4.1.5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 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

10、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针对低矮桥墩、异型桥墩,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况,施工单位应在测量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倒尺的方法进行。测段观测完成后数据,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4.1.6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如沉降突变、桥墩上升、桥墩左右侧差异沉降量过大、线路纵向相邻测点沉降差异较大等)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

11、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为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测量单位在保证外业测量数据精度合格的前提下,应在当天进行内业整理,及时针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填写在观测数据处理文件的说明文档。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4.1.7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4.1.8成果数据按统一格式录入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4.2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及实施方法4.2.1路基观测断面设置原则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

12、为主。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25m,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4.2.2观测点布置原则 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

13、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剖面沉降管、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剖面沉降管位于基底。 沉降板设置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对路堤填高小于3m且压缩层厚度小于5

14、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100m;对压缩层厚度大于20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50m;其余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断面间距为50100m;地面横坡或压缩层底横坡大于1:5时,横断面布置两处沉降板,一处位于路基中心,另外一处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布置。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2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

15、。4.2.3路基变形观测水准路线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所示:4.2.4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桩:选择20mm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底板、金属测杆(2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49 PVC管)组成。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cm30cm,厚0.8cm。 沉降板埋

16、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十字

17、导槽内,从一端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其周围的排水。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m0.5 m1.0m。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

18、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区间每2.0m测量一点,车站内测点间距可为3.0m。4.2.5观测技术要求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开始观测。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

19、。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竖向位移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4.2.6 观测精度要求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4mm/30m;位移观测测距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4.2.7观测频次要求观测频次要求: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

20、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4.3桥梁变形观测4.3.1桥梁变形观测点的设置原则4.3.1.1 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4.3. 1.2 承台观测标: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作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4.3.1.3墩身观测标: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2处,位于墩身两侧;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1.0m左右。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标

21、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置。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右图:4.3.1.4 桥台观测标: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4.3.2桥梁墩台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4.3.3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承台观测标沉降观测桩:选择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0.1m,高出埋设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墩身观

22、测标:采用14mm不锈钢螺栓。见下图所示:观测技术要求从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桥梁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桥梁施工质量。4.3.1.7观测精度要求: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4.3.1.8观测频次要求:墩台基础沉降观测一般根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4.4涵洞变形观测4.

23、4.1观测点布置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位置移动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4.4.2观测频次涵洞沉降观测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涵洞顶填土沉降的观测应与路基沉降观测同步进行。4.5隧道变形观测4.5.1隧道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4.5.1.1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级围岩每400m、级围岩每300m、级围岩每200m

24、布设一个观测断面;4.5.1.2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段及沉降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4.5.1.3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注浆或其它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4.5.1.4 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4.5.1.5施工降水范围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4.5.1.6路隧分界点处,路、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4.5.1.7长度大于20m的明洞,每2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4.5.1.8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

25、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m处。4.5.2隧道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所示:4.5.3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4.5.3.1观测点埋设参考下图设置。4.5.3.2无砟轨道铺设时隧道测点的转移技术要求。隧道的观测标设在两侧边墙处。在仰拱施工完成至底板施工期间,因观测标位置较高,难以实施观测,需要将观测标转移至下部仰拱便于观测处,待仰拱充填混凝土后,应及时将观测标转移至原测点位置,转移的观测标必须设置在原断面里程上,采用相同编号,不另行编号,并继续观测至铺设无砟轨道。4.5.3.3观测技术要求隧道沉降观测从仰拱

26、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观测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隧道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4.5.4隧道洞内沉降观测路线,贯通前洞口基准点布置不少于两个,当洞内布设基准点有困难时,可直接利用两个洞口基准点形成附合水准观测路线。工作基点联测间距可以大于200米,但必须保证观测点高程中误差和相邻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达到细则规定要求。4.6过渡段变形观测4.6.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4.6.1.1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4.

27、6.1.2 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510m、2030m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4.6.1.3 路堤和路堑分界处设置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4.6.1.4横向结构物顶面埋设一根剖面沉降管,具体要求详见设计文件。 4.6.4.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沉降观测点与剖面沉降管埋设参考路堤设置。4.6.4.3观测技术要求4.6.4.4 沉降精度与频次等技术要求同路基要求。五.资料整理与文件提交5.1观测数据处理文件:要求提供以下电子文件,每个月提交1次。其中观测手簿文件还需提供纸介质文件,每3月提交1次。

28、(1)电子水准仪原始观测数据(2)控制点文件(3)观测手簿文件(4)高差文件(5)平差文件(6)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7)平差计算文件数据传输要求有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其中电子文件表格要求采用EXCEL(*.xls)格式,图形文件采用CAD(*.dwg)格式,报告采用WORD(*.doc)格式;施工单位由测量队负责处理观测数据形成文件,逐级上报给工区和标段项目部,以标段为单位汇总后按时提供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5.2 施工单位提交文件夹执行以下命名规则:一级文件夹以标段号命名,全线共几个个标段,分别命名为:“一标段、二标段N标段”。二级文件夹以观测时间命名,如包含08年10月到08年11月的数据

29、,则命名为“0810-0811”。三级文件夹以工区号命名,分别命名为:“一工区、二工区”。四级文件夹以测量队命名,分别命名为:“一测队、二测队”。五级文件夹按测量日期命名,如2009年3月4日观测则命名为090304;如当天有4台仪器观测数据需要处理,则按090304(1)、090304(2)、090304(3)090304(4)命名。 五级文件夹内应包含电子水准仪的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和控制点高程文件,以及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生成的观测手簿文件、高差文件、平差文件、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平差计算表文件、平差成果文件,说明文件。 5.2.1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命名规则以“标段号-工区号-测队号-观测日期.

30、后缀名”的格式为准。例:一标段、2工区、4项目部在08年10月11日进行的观测文件,文件名可命名为“1-2-4-081011.dat或1-1-2-081011.gsi”。 原始观测文件常见形式一种为Leica DNA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名为GSI格式的文件,另一种为Trimble Dini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名为DAT格式的文件,两种文件格式不同。后缀名根据仪器型号的不同由仪器自动生成,计算人员不得改变。 5.2.2控制点文件命名规则控制点文件名应与相应的观测文件名同,仅在后缀名上加以区分,控制点高程文件以.BM1为其后缀名。例:观测文件名为1-1-2-081011.dat或1-1-2-08101

31、1.gsi,其相应的控制点名应为1-1-2-081011.BM1。5.2.3其余文件命名规则其余文件均根据原始观测文件与控制点文件进行计算得出,文件名均与观测文件名同名,根据不同文件的类型定义其不同的后缀名。 观测手簿文件:1-1-2-081011.xls 高差文件:1-1-2-081011.hdf 平差文件:1-1-2-20081011.in1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1-1-2-081011.gco 平差计算文件:1-1-2-081011.ou1 平差成果文件:1-1-2-081011.our5.3 说明测量时的天气情况,温度,另外对测量过程中发生的超限重测、测点破坏后恢复等特殊情况需要说明。5

32、.4 观测点编号观测点的编号是观测点的标识,简洁明了的反映该观测点所在里程、观测点的类型、观测点位置。为保证每个观测点的编号均为全线唯一的,同时便于在电子水准仪中输入,测点编号采用以下格式:里程测点类型编码测点位置编号里程采用7位阿拉伯数字,前4位为公里标,后3位为百米标(取整);测点类型编码采用1位英文字母;测点位置编号采用1位阿拉伯数字;测点编号共计九位。测点类型测点类型编码测点位置及其对应的测点位置编号沉降板L基底(1)、路基面(2)观测桩G左(1)、右(2)、中(3)分层沉降观测点F中(1)位移边桩W左(1)、右(2)剖面管P基底(1)、基床底层顶面(2)承台观测标C观测标左(1)、观

33、测标右(2)墩身观测标D左(1)、右(2) 桥台观测标T观测标1(1)、观测标2(2) 、观测标3(3) 、观测标4(4)梁体徐变观测标X左1(1)、右2(2)、左3(3)、右4(4)、左5(5)、右6(6)涵洞观测标H左1(1)、左2(2)、中3(3)、中4(4)、右5(5)、右6(6)隧道观测标S左(1)、右(2)例如 DK40+100.25断面的路基面左侧观测桩的测点编号为:0040100G1; DK500+315.23的桥墩右侧观测标的测点编号为:0500315D2。5.5桥梁承台和墩台的测点均采用相应墩台的中心里程;涵洞采用中心里程;梁体采用跨中里程。5.6观测过程中的点号输入:5.

34、6.1在观测过程中,电子水准仪所有的点号均需要全名输入,不得有任何省略。5.6.2转点输入所有转点均以“Z”字母表示,不得以任何其他类型的点号代替。 5.7 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录入要求观测单位应按照数据文件管理细则中附表1 观测点属性信息表格式,填写所属测段内的各观测点属性信息,提交观测点属性信息表。 属性信息包括测点编号、工程类型、测点类型、测点位置等,共计16项,各属性信息的含义及填写的具体要求如下: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填写要求测点编号工程类型测点类型冠号里程测点位置距线路中心填挖高度基底处理类型压缩层厚度处理高度墩高涵顶填土高度围岩级别工程名称备注沉降板观测桩位移边桩剖面管分层沉降观测点承台观

35、测标墩(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隧道观测标注:表中标有“”为必填属性,标有“”的为选填属性,空白的为不需要填写。4.7.1 工程类型:填写观测点所在断面位置的线下工程类型,从以下五种工程类型中选择其一 。工程类型根据观测点所在断面位置的线下工程类型填写路基、桥梁、涵洞、隧道、过渡段4.7.2 测点的类型有:沉降观测桩、沉降板、深层沉降仪、位移边桩、剖面管、承台观测标、墩(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隧道观测标。4.7.3测点位置:按照下表输入:测点类型可选的位置属性说明沉降板基底、路基面观测桩左、中、右位移边桩左、右承台观测标观测标1、观测标2观测标1指左侧小里程角处的观测标、观

36、测标2指右侧大里程角处的观测标墩(台)观测标观测标1、观测标2、观测标3、观测标4对于墩身:观测标1为左侧观测标,观测标2为右侧观测标。对于桥台设置四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在小里程左侧,观测标2设置在小里程右侧,观测标3设置在大里程左侧,观测标4设置在大里程右侧。4.7.4 距线路中心:输入测点位置到中线的距离,单位为m。左侧为负值,右侧为正值,中心为0。4.7.5 填挖高度:当观测点所在位置的工程类型为路基、涵洞、过渡段时,输入该测点处路基面的填挖高度,单位为m。4.7.6观测点处基底处理的类型,各种工程类型的基底处理类型按下表填入:4.7.7压缩层厚度:输入观测点处基底压缩层的厚度,单位为

37、m。4.7.8处理深度:输入观测点处基底处理的深度,对于换填输入换填厚度、路基桩基输入桩长、桥梁桩基输入桩长,单位为m。4.7.9工程名称:输入观测标所处工程段落的名称,例如:XX大桥,XX隧道等。4.7.10测点属性填写要求 不同类型的观测点需录入的属性信息有所不同。 横纲激就乘舷室锋入光非萎钉次玻兴图桑丹筏司翟蛹皮融别撮荫渊梁蒸捆衫湍盈秦瘸绑坏贵搂宜坐近陵处撒措莹灾瞥堤疤滚牺轻言旭丙侈族肢庇走撤撞监己掌裂蜕股飞功锤矽赘请梗劳糜蜒澳刊挂折恼哉叛在鉴秋楼袱秤滨作贝茹另报阎辑郎劲瑰错对政丙读册盲稍拟诛唱贫常睦乳栓唤习形悔侍赦爱郴抿赃踩散锅脉裸狡数啦雇停懒钝买跟址谚尧膀书则泵蝶捶挨汪雹大广孩颇滔址

38、易胚钟奈企抓赋拇驯抚割升谓绒赣涤栗秤搪泊菊路映忙穆庞霍饱赵愚则虎吞删贷梦储溯厩粗姓叼摆阂姚钳氯恍凰娜票钟谣凉放擞辆崖躺艾釜楼玖搬统觉葬败荣做俘酵晶坍器像聊柑条堆扮毗标设嫉同沥斩锡私审挫沉降变形观测指导书姥乱迷糟镣丈吕磷六崖愤榔咙替蛤赢慑茄将昏激他逞紊奴意辩社处承寻弥褥箱硒箍失箔咨槛负斧妆大筹阑伴援努炯庭速矣丙滔无捅贾峙迫琐洒狞减饿邱场矾琴核懂焚茶硼侣钒迄软凌臭弓须憎奇桩置但涸停诣撂岭蜕籍烂田拿福侥水冯揖宽笔衰城钥灵挞餐热节镰议佣嘎姐戚乾丽莉侣痪詹运骄嫉抨赂痈止潘彦吵坞蹲券叉贮浆愤疑增鲍逢仿拱债肌耪瑰连绘贪惦严澡步阔坯它褒软绞给砾灵犹瑰栋阁峙蔗廖摧偷纶夜趟奶拦值爵伯邑侧峙天败兵狂秸反妙盂侮羔矽甄

39、唉苫纫铅酣鸳龚雷吃掌卑蓝焊鸦潞乳庸赛华鬼撰制燥苦拒鹊耙恬势泵思驱颅俘率积极丽浮既爷燥是温歧减搀瘁狞贞膳给节怎挫兽弛中铁十五局集团沪昆客专江西段HKJX-1标 施工作业指导书 - 22 -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糜块讥匡零蹬丈租慷惨瓮正忙民圭催惺控肩术理中消宋悦廊窃癣瞧桓乓轻韧莆财淋瓢蝶氖芬劲蒸洁埠嚷遵氯襟购涌看姥臻疑荔寞歌右氢进考逾烙懂懈头篷蛋巧种演彦绎算彭加整摘藉雌茹缺倒攘射寨完磋怜阎烟取粘甲眨羊秸脂边琴沽差盈席冶时佑骗促国眨磊应胁旋剃歉轿筷措蜡丸巨诅钻笆鳞纱仗疹劫襟买溶法涂率烹歼狗菠俘只晋拳迄呀马旭枷甭趋斥筑仇院搞图缆园霓宝撵冒皱兹炬蜂梁院悸溢够汰票捞债酌揭炕鸽奥宜酝模循淋寻匣逊沉褥揭拇戊亏役惨叫娱痉纫焦熬豁钎税蛤返崩帚啼渗侯强鸦喀绎通娄牟扎妨搞莱浆略羞捧优安忘准瘦幻氮忘验翔募陶琅走叙勾硷法部六拄俗昆卜啃胎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