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B13
监理实施细则
( 测 量 )
内容提要:
专业工程特点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项目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江苏省建设厅监制
1、工程项目概况
总建筑面积14253.06㎡,建筑占地4689.96 m 2,本建筑三层局部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监理工作依据
1、 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总平面图和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等。
2、 规划部门提供黄海高程控制点、坐标控制网、规划红线。
3、 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或协议。
4、 工程项目施工图纸、技术说明(包括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记录、技术核定单)。
5、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批件,现行的工程建设施工验收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6、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和建设单位批准的《监理规划》。
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3、监理工作流程
计算平面放样数据
实地选点
野外观测
平差计算
各区布置串孔控制点
复核
细部放样
计算高程放样数据
水平位移测量
垂直位移测量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提交资料
复核
资料核查
4、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确保本工程测量成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和设计要求,协助建设单位实现投资目标。
GTP-602全站仪,对控制点及轴线网进行复测,LETAL32000自动安平水准仪对标高进行复测。
1)建立平面控制网可采用闭合导线法、附合导线法及三角形法。
2)建筑物中的主轴线点A、B、C、D、E、F、G、H、J等应在控制网内,并按测量平差结果地修正到设计位置上。
3)测设轴线网或施工放样测设中心线时,应根据轴线两站点的控制点和中心线两端点以内分法测定。
4)施工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水准路线,并按三等到水准测量的各项技术要求施测。
5)水平位移检测网采用一次布网,可采用三角网,三边网或导线网等形式,并可采用独立坐标系。
6)垂直位移检测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路线。
5、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5.1通用要求
1)检查施工方的测量仪器是否经过检定,标称精度是否能满足测量要求,专业人员的数量能否满足工作需用。
2)审查施工方的测量方案是否合理,测量方法是否可行有效。
3)事先召开专项会,明确各项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帮助施工方解决有关测量技术难题。
4)在监理过程中,随时了解,掌握施工方的测量工作进程,发现施工方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无法满足精度要求时,给予纠正。
5)熟悉图纸及有关规范,编写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6)要求施工方复核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5.2控制网布设
1)控制网应按设计总图和施工布置图布设,点位应选择在通视良好,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2)建筑物平面控制点主要点位应布设在建筑物的轴线以外,成矩形并算出控制点的坐标,测量平差后再实地改正至理论位置上。
5.3建筑物控制点的保护和引测
1)控制点布置后应埋设固定标志并用护栏加以保护。
2)当施工中水准点标志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上,引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水准等级要求。
5.4建立平面控制网精度要求
控制网布置可以以方格网法布置。Ⅱ级网边长100-300m,边长相对中误差大于1/20000。建筑物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测量内容
梁间距
砼柱、钢柱垂直度
层高
允许偏差(㎜)
±3
±3
±2
5.5.1变形观测应注意事项
1)每次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3)固定观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以观测。
5)基坑滑坡观测点,可采用测角前方交会法或极坐标法测定。采用前方交会法时,交会角在60°~120°之间,采用极坐标法时,其边长最好用全站仪测定。若用钢尺丈量边长,钢尺应进行检定,且不要超过一尺段并应进行尺长拉力,温度和高差等项修正。
6)水平位移测量精度为: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0㎜。
7)沉降观测点精度为:高程中误差≤0.5㎜,往返较差,附合线路闭合差±0.3(N为测站数)。
5.5.2变形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
1)水平移位:水平位移观测点布置图,观测成果表,水平位移曲线图,观测结果分析资料。
2)沉降观测:观测点平面布置图,观测成果表,场地地面沉降曲线图。
5.6平面控制测量
5.6.1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 边长观测
控制阶段
平均边长(m)
边长相对误差
(2+2ppm)仪器观测次数
(2+2ppm)仪器总测回数
测回较差
单程各测回较差m
往返测较差(mm)
基础工程
150
≤1/20000
往测一次
1-2
≤3
≤4
≤2
±0.00以上
150
≤1/52000
往返测各一次
4
≤3
≤4
(a+b.D)
2) 角度观测
控制阶段
测角中误差(’’)
DJ2经纬仪测回数
测微器两次读数差(’’)
测回中两倍照准误差变动范围(’’)
备注
基础工程
10
2
≤18
测距中的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0.00以上工程
4
4
≤3
≤13
5.6.2水平位移监测网(二等)的主要技术要求
1) 水平位移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角度测回数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DJ1
DJ2
<150
1.8
1/70000
6
9
7
2) 导线测量允许误差
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
导线长度(m)
测边中误差(mm)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闭合差
附合导线
独立单一导线
附合导线
独立单一导线
±4.2
1000
1200
±2
±
±2
1/45000
5.6.3沉降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图象一级水准测量)
仪器
视距(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距累计差(m)
视线高度
基辅尺读数差(m)
基辅尺所测高差之差(m)
上下丝平均值与中丝差(m)
往返测较差附合或环闭合差(m)
S>20m
<20m
S05
≤.35
≤0.5
≤1.5
≥0.8
≥0.5
0.3
0.5
3.1
±0.5
5.7 实测和检查项目
1)施工方外业观测记录,观测成果内业计算结果。
2)施工测量控制点的坐标高程。
3)建筑物的轴线、基槽标高。
4)特殊部位的尺寸、标高。
5)工程计量需要的标高和尺寸。
6)变形基准点的坐标、高程及变形观测数据、成果资料。
5.8 承包单位应提供资料
1)施工测量和变形的测量方案。
2)控制测量计算成果报验资料。
3)轴线、基槽标高的报验资料。
3)测量计算数据报验资料。
5.9 工程测量监理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1)存在风险:
(1)看图粗心及起算数据的颠倒。
(2)相似工程或相似部位尺寸有差异。
(3)图上尺寸算错或漏算。
(4)现场控制点标记不准确或点位碰动。
(5)操作仪器不规范或操作过程中仪器碰动未被发现。
2)预防措施:
(1)对施工方专业测量人员召开专题会,并熟悉施工图纸。
(2)对各部位的尺寸,及报验资料和起算数据进行百分百的核算,现场复测数量不小于30%。
(3)通知施工方专业人员,在现场放线之前,将图纸尺寸反复检查,并记上笔记本,以便现场操作,避免产生错误。
(4)要求施工方专业人员,在现场放线之前,会同建设单位和监理部将现场控制点标记重新复核一下。
(5)现场巡视发现操作违反规定,马上制止。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