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阿房宫赋学习重点1记:夯实基础,了解作者及“赋”的相关学问。2读:感受文章形象生动的比方、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怪的夸张的特点。3写:运用排比手法将材料写成一个谈论文片段,论证论点。4练:学习从文言文中筛选信息的方法。一、诵记名言警句为君之道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3人主有能以民为本者,则天下归之矣。吕氏春秋爱类4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吕氏春秋贵公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6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孔子家
2、语7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黄宗羲原君8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比部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而称他为“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其中以诗歌的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合
3、称“小李杜”。其散文气概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清丽而又风味清爽,气概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三辅黄图中说:“阿房宫亦曰阿房,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秦灭亡时,尚未竣工,就被项羽付之一炬。它没有正式命名,因宫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当时的人就称之为阿房宫。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藩将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2文学学问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
4、一种特殊文体。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这里的“铺采摛文”是指赋的形式,就是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体物写志”是指赋的内容,往往于结尾部分发一点谈论,以寄讽喻之意。到了唐宋,这种文体已渐渐散文化,这种散文化的赋,人称“文赋”或“散赋”。阿房宫赋即文赋中的佳作,被誉为“古来文赋,此为第一”。三、夯实基础学问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字音识记蜀山兀(w)阿房出()缦回(mn) 囷囷焉(qn)不霁何虹(j) 妃嫔媵嫱(pn yn)辇来于秦(nin) 椒兰(jio)鼎铛玉石(chn) 逦迤(l y)锱铢(z zh) 在庾之粟粒(y s)参差(cn c)
5、横槛(jin)嗟乎(ji)(2)辨形组词 2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缦立远视:通“漫”,长期地。(2)一词多义使一爱取怜(3)虚词归纳之焉而夫于四、速读感知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请概括回答。答:_答案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文白对读 意思。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到三十七年(前209)死,玉珠宝等物。剽:抢劫,掠夺。人:民。唐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 一、词句梳理1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_
6、今义:常用来比方各认真机,相互排挤。(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_今义:肯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看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状况,它与气流、纬度、海拔、地形等有关;比方动向或情势;比方结果或成就。(3)韩魏之经营古义:_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商业、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供应某方面的服务。(4)可怜焦土古义:_今义:值得怜悯、怜悯。答案(1)中心相勾连,檐角相拼合。形容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致。(2)雨雪晴阴。(3)积蓄、聚敛的金玉珠宝等物。(4)惋惜。2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_(2)骊山北构而西折:_(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5)辇来于秦:_(6
7、)朝歌夜弦:_答案(1)被动用法,被灭亡;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均为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3)名词用作动词,消灭了龙(4)名词用作动词,消灭了彩虹(5)名词作状语,坐辇车(6)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唱歌,弹琴3说出文言句式类型(1)输来其间:_(2)函谷举:_(3)秦人不暇自哀:_(4)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_(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答案(1)(2)为被动句,(3)为宾语前置句,(4)为定语后置句,(5)为状语后置句。4翻译文句(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译文:_(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译文:_(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译文:_(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8、。译文:_(5)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译文:_(6)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译文:_(7)燕赵之保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译文:_(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译文:_(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_答案(1)六国灭亡,天下统一。四川的山秃了,阿房宫(建成)消灭了。(2)长桥横躺在水上,没有云怎么消灭了龙?宫殿楼阁之间凌空的通道跨越天空,没有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3)日夜唱歌弹琴,当了秦国的宫人。(4)(光如)明星晶莹闪亮,是(宫人)打开了梳妆镜。(5)辘辘车声越
9、听越远,杳然无声,不知它驶向什么地方。(6)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她们)久立远看,期望得宠。(7)燕国、赵国的保藏,韩国、魏国的积蓄,齐国、楚国的精华,(是)多少代多少年,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积累如山。(8)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宝看做石子,丢弃满地,秦人看到这些(东西),也不很疼惜。(9)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更)后代的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二、重点突破5为什么作者描绘的阿房宫的景致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请结合文中的句子作简要分析。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内逐一
10、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就与前面“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宽敞背景相连;时有贴切生动之比方,如“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使文句音节铿锵,有音韵之美。6这些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尽致,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供应了坚实的基础。三、疑点探究7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缘由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又是什么?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其缘由是“不爱其人”。其目的是“鉴”
11、,即借古讽今,要唐帝国吸取秦亡的教训,向唐敬宗发出委婉的警告。四、美点赏析互文表现手法的神韵美8作者在描述阿房宫景象时运用了互文的表现手法。请理解分析下列句子,说一说互文手法的运用对于表达文章主题有怎样的作用。直栏横槛:_朝歌夜弦:_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作用:_答案(1)“直栏横槛”应理解为“栏杆纵横”,不能理解为“直的栏杆和横的栏杆”。“朝歌夜弦”应理解为“日夜弹唱”,不能理解为“早上唱歌,晚上弹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应理解为“楼阁很多,处处都是”,不能理解为“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2)作用:由于运用了互文手法,上面的语句都只能合起来理解,不能拆开理解。用互文手法后,语句工
12、整,别有韵味;彼此互补,凝练、含蓄;增加了内容的含量,增加了表达效果,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五、随堂写练9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手法,如其次段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装扮,既表现了她们的凄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请运用排比手法将下列材料写成一个谈论文片段,作文的论点是“拥有敢于超越的自信才能成功”。(150字左右)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由于宏大的亚里士多德是这么说的。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科学家之一伽利略,当时在比萨高校数学系任职,他大胆地向这一好像无可辩驳的“真理”提出了挑战。有名的比萨斜塔试验已经成为科学中
13、的一个经典故事: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两个铁球,让大家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代价或许是他失掉工作,但他呈现的是自然界的本质,而不是人类的权威,科学和历史作出了最终的裁决。有名学者、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言论,被誉为仅次于神的权威,不容置疑。他对于人的血液循环毫无生疏,因而格外错误地提出人体内(血管内)布满着空气。这种错误的说法连续了几百年,直到被一位古罗马的神医盖仑否定,他指出人血管里流的是血。明显,比亚里士多德前进了一大步。盖仑的理论认为,血液在人体内像潮水一样流淌之后,便消逝在人体四周。由于他是一位名望极高的神医,所以人们一千年内都把他这种血液理论奉为真理,不许怀疑。
14、到了17世纪初,又消灭了一位敢于向权威提出怀疑的学者哈维。他论证了心脏运动的作用,创建了血液循环学说,使医同学理学建立在试验的基础上,成为一门现代科学。1828年德国的维勒首次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当维勒将成果报告给他的老师、化学权威贝采里乌斯时,受到了老师的极力反对。但维勒却用古希腊高校者亚里士多德的千古名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道出了他对真理的挚爱和虔诚,他以大量事实证明白自己理论的真理性,并将“生命力论”扫出了历史舞台。妙笔生花_答案(示例)重量大的物体先着地,这是连续了数千年的“真理”,但比萨斜塔上的伽利略却跨过了这道槛,使“真理”成了谬论。如潮水般的血液,消逝在人体四周,这是不许怀疑
15、的教义,但哈维用试验证明白血液循环,打破了桎梏,使教义被人抛弃。“生命力论”,这多少年来历史舞台的主角,是多少人的人生主宰,但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制造了另一个神话,使权威提前谢幕。杜牧的故事马利军(一)杜牧,陕西西安人,身处大唐晚期。他精通兵法,擅长诗文,有参政治世的雄心,只惋惜他为人秉性刚直,性格又豪爽开朗,这种透亮的诗人性格是不宜在阴暗的官场混的,身在官场的他经常受人打压排挤,导致生活不得意。我想,假如杜牧没有参政治世的要求和雄心、能够远离朝政官僚的话,杜牧的生活或许会好得多。可杜牧偏偏是一个想从政的和善诗人,当他备受打击的时候,落魄的他难免会心灰意冷、感时伤情,成为一个放浪文人。杜牧
16、的生命总共五十年左右。他四十岁时在江南地区当了一个州官。至于这以前的十多年,也就是杜牧生命中最贵重的那些时日,我们可以从杜牧的那首“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略窥一斑。那时的杜牧有逸俊之才,由于做了屈身人下的小小幕僚,心中不是味道,就一天到晚四处游走、喝酒买醉,在扬州等地出入青楼娼家、尽情声色。多年以后,杜牧恍然醒悟,感觉自己仿佛大梦一场。遣怀这首诗,我们既可看做杜牧对放浪生活的写实或夸张,也可看做杜牧对人生和事业的自嘲与反思。杜牧与那些浮于生活表象的浪荡公子是不同的。醒悟后的杜牧,或许更深地生疏到了自己为什么会流于懒散颓废、放浪形骸,当他站在大唐
17、晚年的土地上再次端详历史、岁月以及人生的时候,他有了从未有过的一种开阔视野。所以,糊涂的杜牧不仅能在金陵城写下含蓄肤浅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更能在寒山旷野写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那样高朗俊逸的诗歌。(二)清明,在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中,是一个万物复苏、春意渐浓的季节。这样的日子,简洁让活着的人感受到自身内在生命的涌动,知道生之不易,也简洁使活着的人忆起那些已逝的先人或友人。到底,生者和死者都同在天地间,共拥一方水土。清明,不仅是活着的人的节日,也是逝去的人的节日。这时,你间或遇见的一只鸟,你手中折下的一枝柳,都有可能是一个活着的“亡灵”。有一个惊异又不惊异的现象,那就
18、是每当清明来到,天和地便要细雨纷纷了。那绵绵的细雨,是人间的眼泪还是笑?谁又能道破生与死、今世与来世之间的隐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已经藏在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中了。“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的就是由于先人或友人的逝去,给生者带来了至深的愁苦凄迷。特殊是“断魂”两个字,竟然把这种愁苦形容到一个人的神魂被割留在外而不能返还肉体的地步。这份愁苦,诗人杜牧不但没有拒绝,还坦然接受。到底,大唐帝国的潮起潮落、风风雨雨、生生死死、轮回不息已经告知了他,一个帝国、一个民族、一个人甚至一株弱小的野草,都必需直面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终点并不肯定就是死亡。当“春风春雨”来临的时候,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会随之转
19、变。为了表达这样一层意思,诗人杜牧在清明中转了一个弯,先是提出“借问酒家何处有”引发读者或世人去思考。“酒家”一词用得格外妙,在世人的习惯中,饮酒与作乐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酒家”一词实为对超越万物及红尘生死这一潇洒世界观、人生观的代指。完成这样的提问后,诗人杜牧干脆借助一个在田野里放牛的孩子的一个手势道出了其中的答案“杏花村”。牧童的意思:衣衫湿漉漉的过路人啊,你们尽管放弃自己几近断肠的哀怨和愁苦,尽管走向那开着杏花的村庄;当你们走进村庄,赏一赏杏花,喝几杯米酒,就会明白,你们其实是与天地共饮,与逝去的先人、友人们共饮,所谓的死亡其实就是生的另一种存在方式。(选自中文自修)点评文章回顾了杜牧一生的心路历程,指出了他对人生和事业的反思,使“他有了从未有过的一种开阔视野”。然后对杜牧脍炙人口的七绝清明进行了制造性的诠释:“大唐帝国的潮起潮落、风风雨雨、生生死死、轮回不息已经告知了他,一个帝国、一个民族、一个人甚至一株弱小的野草,都必需直面生命的终点。”从而赐予了这首诗寓言的性质,读后,令人感慨不已。1学习本文,你有哪些收获?2学习本文,你能学到其他同学的哪些可借鉴之处?3学习本文,你能发觉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或有待提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