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T16895.16-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4部分:安全防护 第44章:过电压保护 第444节:建筑物电气装置电磁干扰(EMI)防护.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67064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7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16895.16-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4部分:安全防护 第44章:过电压保护 第444节:建筑物电气装置电磁干扰(EMI)防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GBT16895.16-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4部分:安全防护 第44章:过电压保护 第444节:建筑物电气装置电磁干扰(EMI)防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GBT16895.16-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4部分:安全防护 第44章:过电压保护 第444节:建筑物电气装置电磁干扰(EMI)防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GBT16895.16-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4部分:安全防护 第44章:过电压保护 第444节:建筑物电气装置电磁干扰(EMI)防护.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GBT16895.16-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4部分:安全防护 第44章:过电压保护 第444节:建筑物电气装置电磁干扰(EMI)防护.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G B/T 1 6 8 9 5.1 6-2 0 0 2前台阵 习 本标准等同采用I E C 6 0 3 6 4-4-4 4 4:1 9 9 6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 部分:安全防护 第4 4 章:过电压保护第 4 4 4节:建筑物电气装置电磁干扰(E MI)防护。G B 1 6 8 9 5 建筑物电气装置 总标题下共分为以下7 个部分:第 1 部分:范围、目的和基本原则 第2 部分:定义 第 3 部分:一般特性的评估 第 4部分:安全防护 第 5 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 6 部分:检验 第 7 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本标准是第4 部分:安全防护中的第4 4 章第4 4 4 节。在采

2、用 I E C 6 0 3 6 4-4-4 4 4时,对第 4 4 4.4条出现的“见 I E C 6 0 3 6 4-5-5 4 8第 5 4 8.5 条”纠正为“见G B/T 1 6 8 9 5.1 7-2 0 0 2(i d t I E C 6 0 3 6 4-5-5 4 8)第 5 4 8.4条”;将 I E C 6 0 3 6 4-4-4 4 4图 1、图2中的“D U”纠正为“D U9%本标准的附录A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世林

3、、郭汀、朱德基、何伟恩。本标准系首次发布。G B/T 1 6 8 9 5.1 6-2 0 0 2I E C前言 1)I E 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标准化组织,它是由所有国家电工委员会((I E C国家委员会)组成o I E C的目的是促进电气和电子领域标准化问题的国际合作。为此目的,除其他活动外,I E C出版了国际标准。标准的编制工作是委托给技术委员会;任何对标准所涉及的问题感兴趣的I E C国家委员会都参加这项工作。国际的、政府的和与I E C有联系的非政府的组织也参与了这项工作。I E 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 S O)按两组织间协议所确定的条件密切合作。2)I E C有关

4、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由那些特别关心这些问题的国际委员会参加的技术委员会制定,并对所涉及的主题尽可能表达国际上一致的看法。3)以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的形式出版的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推荐的方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这个意义上为各个国家委员会所认可。4)为了促进国际上的一致,I E C各国家委员会应承担起在本国或本地区标准中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应用I E C国际标准。I E C标准与相应的国家或地区标准间的任何差异应在其国家或地区标准中明确提出。5)I E C不提供表明经其批准的识别程序,对宣称符合其标准的任何设备也不承担责任。6)应注意本国际标准的某些部分可能是专利权内容。I E C不承担识别部分或全

5、部这种专利权的责任。国际标准I E C 3 6 4-4-4 4 4由I E C的第6 4(建筑物电气装置)技术委员会编制。本标准的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FDI S表决报告6 4/7 9 2/F D I S6 4/s 6 6/R V D本标准的表决详情,见上表所示表决报告。附录A仅供参考。G B/T 1 6 8 9 5.1 6-2 0 0 2I E C 1言 电 磁干扰(E MI)可能扰乱或损害信息技术系统或设备、有电子元件的设备或电路。起因于雷电、通断操作、短路和其他电磁现象的电流,能引起过电压和电磁干扰。这些效应出现在:存在大的金属环路的地方、和 安装在不同路径上的不同电气布线系统,如建筑物

6、中供电系统和信号信息技术设备用的系统感应电压的值取决于干扰电流的上升率(d i l d t)和环路尺寸。载有高电流上升率((d i/d t)的大电流(如提升机械的起动电流或由整流器控制的电流)的电力电缆,能在信息技术系统的电缆中感应过电压,能干扰或损害信息技术设备或类似电气设备。电 气装置的电场或磁场会干扰医用房间内(或其附近)使用的医用电气设备。1)等电位联结系统、建筑结构金属网 格或非供电的 管道系统如供应水、气、热或空调等,均能形成这类感应环路。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标 准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4 部分:安全防护 第4 4 章:过电压保护第4 4 4 节:建筑物电气装置电磁干扰

7、 (E MI)防护 G B/T 1 6 8 9 5.1 6-2 0 0 2id t I E C 6 0 3 6 4-4-4 4 4:1 9 9 6 E l e c t r i c a l i n s t a l la t ion s of b u i l d i n g s-P a r t 4:P r ot e c t i on f or s a f e t y-C h a pt e r 4 4:P r ot e c t i on a g a i n s t ov e r v ol t a g e s-S e c t i on 4 4 4:P r ot e c t i on a g a i n

8、 s t e l e c t r om a g n e t i ci n t e r f e r e n c e s(E MI)in i n s t a l la t i on s of b u i l d i n g s4 4 4.1 范围 本标准为建筑物的建筑师、建筑物电气装置的设计师和安装人员提供了能限制电磁干扰(E MI)的若于概念性信息,其基本考虑是减轻这种干扰。进一步的 要求在我国系列标准 建筑物电气装置)(对应于I E C 6 0 3 6 4)的相应部分中 例如G B/T 1 6 8 9 5.1 7(id t I E C 6 0 3 6 4-5-5 4 8)给出,或在其他(如对应

9、于I E C 6 1 0 0 0-2,将来的I E C 6 1 0 0 0-5,I E C 6 1 0 2 4-1 和I E C 6 1 3 1 2-1)国家 标准中 给出。本标准的 规 定与上 述标准是一致的(见图5),4 4 4.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 B 1 3 0 2 8-1 9 9 1 隔离变压器和安全隔离变压器 技术要求(e q v I E C 6 0 7 4 2:1 9 8 3)G B 1 4 8 2 1.1-1 9 9

10、3 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 击防护(e q v I E C 6 0 3 6 4-4-4 1;1 9 9 2)G B 1 6 8 9 5.3-1 9 9 7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 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 4 章;接地配置和 保护导体(id t I E C 6 0 3 6 4-5-5 4:1 9 8 0)G B/T 1 6 8 9 5.1 7-2 0 0 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 部分:电 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 4 8 节:信息技 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 位联结(id t I E C 6 0 3 6 4-5-5 4 8:1 9 9 6)G B/Z 1 8 0 3 9.1-2 0 0 0 电

11、磁兼容环境电磁环境的分类(i d t I E C 6 1 0 0 0-2-5:1 9 9 6)I E C 6 1 0 2 4-1:1 9 9 0 建筑物防雷 第1 部分:通则 I E C 6 1 3 1 2-1;1 9 9 5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第1 部分:通则4 4 4.3 措施电气设备防电磁干扰所采取的措施:所有电 气设备应满足相关的电 磁兼容((E MC)的要求,而且应符合有关电磁兼容((E MC)标准。可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f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 0 0 2-0 8-0 5 批准2 0 0 3 一 0 4 一 0 1 实施G B/T 1 6 8 9 51 6-2 0 0 2引用的标准

12、还有I E C 6 0 3 6 4-3 第3 2 1.1 0 条:电磁、静电或电离的影响;G B/T 1 6 8 9 5.1 8-2 0 0 2(id t I E C6 0 6 3 4-5-5 1)第5 1 5.3 条:电磁兼容,第5 1 5.3.1 条:抗扰度电平和发射电平的选择。此外还可引用G B 1 6 8 9 5.1 7-2 0 0 2(id t I E C 6 0 3 6 4-5-5 4 8)0 为了减小感应过电压和E MI 的影响,电气装置的规划者、设计师,应考虑以下情况(见图4)04 4 4.3.1 敏感设备与潜在干扰源的相对位置。4 4 4-3.2 敏感设备与大电流母线或设备,

13、例如提升设备的相对位置。4 4 4-3.3 在敏感电气设备的电源电路中,滤波器和 或电涌保护器件的装用。4 4 4-3.4 为避免瞬变过程的意外脱扣,具有适当延时特性的保护器件的选用。4 4 4-3.5 金属外护物的等电位联结和屏蔽。4 4 4-3.6 电力电缆和信号电缆间的充分隔开(拉开距离或加屏蔽)和直角交叉。4 4 4.3.了 电力电缆和信号电缆与来自 雷电防护系统(I TS)的引下导体间的充分隔开(拉开距离或加屏蔽)(见图5 和I E C 6 1 0 2 4-1)04 4 4-3.8 用选择不同系统布线的共同路径避免形成感应环(见4 4 4-4.4 条)。4 4 4-3.9 屏蔽的和

14、或双绞线的信号电缆的使用。4 4 4.3-1 0 联结的接线尽可能地缩短。4 4 4.3-1 1 用联结的金属罩封闭单芯导体的布线系统或等效方法。4 4 4.3.1 2 在装有敏感设备的电气装置中避免采用T N-C系统 见图1 以及G B/T 1 6 8 9 5.1 7-2 0 0 2(id t I E C 6 0 3 6 4-5-5 4 8)的第5 4 8.4 条。在装有或可能装有重要信息技术设备的建筑物中,为了减少中性线电流的分流导致对信号电缆的损害或干扰,应在电气装置的电源进线点之后采用分开的保护导体(P E)和中性导体(N)o4 4 4.3-1 3 在建筑物内的T N-C-S系统中,视

15、设备与外部可导电部分之间的互连方式不同,有以下两种可能:在建筑物中将T N-C-S 系统的T N-C系统这一部分变成T N-S系统(见图l a,1 b 和图2);在建筑物内的T N-C-S 系统中 避免不同的T N-S部分之间形成过大的环路(见图l b),4 4 4.3-1 4 例如水、气、热力线用金属管道和电缆宜在同一地点进人建筑物。金属护套、屏蔽体、金属管道及其接头应等电位联结,并采用低阻抗导体与建筑物的总等电位联结(ME B)连接(见图3),4 4 4-3.1 5 对于具有分开等电位联结系统的不同区域之间应使用无金属的纤维光缆或其他非导电系统。注:解决大的 公共通信网络的接地电压差的间题

16、,是网络工作人员的职责,他也可以 采用其他方法。4 4 4.4 信号连接措施 在配有P E N导体的建筑物中,或者在信号电缆由于电气装置配置不当而存在电磁干扰时 见G B/T 1 6 8 9 5.1 7-2 0 0 2(i d t I E C 6 0 3 6 4-5-5 4 8)第5 4 8.4 条 可考虑采用以下方法,以避免电磁干扰,或者把电磁干扰减到最低限度。4 4 4.4.1 采用光纤藕合进行信号联系4 4 4-4.2 采用 H 类设备4 4 4-4.3 对于I T系统(局部I T系统),根据I E C 6 0 3 6 4-3 第3 1 2.2.3 条和G B 1 4 8 2 1.1-1

17、 9 9 3 第7.1条(I E C 6 0 3 6 4-4-4 1 的 第4 1 3.1.5)条,采用 具有独立 绕组(双绕 组)的 局部变 压器作为信 息技术设 备的电源,或根据G B 1 4 8 2 1.1-1 9 9 3 第7.5 条(I E C 6 0 3 6 4-4-4 1 第4 1 3.5 条)采用电气隔离保护(例如符合G B 1 3 0 2 8 的变压器)。4 4 4-4.4 适当安排布线(电缆)的敷设路径,以使由供电电缆和信号电 缆形成的共同环路围 绕的范围减至最低限度。G B/T 1 6 8 9 5.1 6-2 0 0 2设备2设备2图 l a T N-C系统图 1 b T

18、 N-C-S系统1)沿P E N的电压降 U;2)有限范围的环路;3)装置 外 可导 电 部 分。注:在T N-S系统中电流将只通过中 性导体流动;而在T N-C系统中,电流将通过信号电缆中的屏蔽或参考地导体、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例如建筑物的金属构件)流动。图1 建筑物中的T N-C系统和T N-C-S系统G s/T 1 6 8 9 51 6-2 0 0 2等电位联结导体(必要时)设备21 沿P E线避免了电压降D U;2 有限范围的环路。注:在T N-S 系统中避免中性导体电流的分流,见图图 2 在建筑物系统中采用T N-S系统以避免在联结结构中出现中性导体电流G s/T 1

19、6 8 9 5.1 6-2 0 0 2电话埋入荃础中电话电深水、气区城供热排水图 3 a 推荐采用同一点进人U=0 V图3 b 应避免从不同点进人U 4-1 0 VME B 一主等电位联结;I-感应电流图 3 恺装电缆和金属管道进人建筑物(举例)G B/T 1 6 8 9 51 6-2 0 0 2姗现有电 气装置不符合本标准给出的,如 敷设路 径、接 地系统 等措 施的要求姗总接地端子图例保护用或功能用接地 导体的联结点F E 功能 接地导 体(可 供选用)根据 操作手 册使用 和联结S P D s 电涌保护器件如基础接地极=P E 导 体 符 号 中 性 导 体 符弓相 导 体 符号条款4

20、44.3.1 44 44.3.8I E C 1 0 0 0-2-54 44.3.1 04 4 4.3.94 4 4.3.1 24 44.4.3I E C 3 6 4-5-5 4 8附录B4 44.4.2G B/T 1 6 8 9 51 6-2 0 0 2钊,电 防 护 按1 E C 6 1 0 2 4-1 进行的 联结引下导体建筑物的钢结构P 日A C 电 派 插 座金属网格P F.I A C.电 源 插 座A C嵌入式 配电盘1)卜 信息 技术 设备日 2)不间断电源金属电缆托盘卞配电盘主接地端子基础接地极1)电话;2)房间和建筑物的电子系统;A C一 电源系 统;P E 一交流电源系统保护

21、导体3)局部水平等电位联结系统。图5 按G B 1 6 8 9 5.3,G B/Z 1 8 0 3 9.1 和I E C 6 1 0 2 4 规定,建筑物接地系统综览G B/T 1 6 8 9 5.1 6-2 0 0 2 附录A(提示的附录)参考文献 I E C 6 0 3 6 4-3:1 9 9 3(第1 次补充:1 9 9 4 和 第2 次补 充:1 9 9 5)建筑物电 气装 置 第3 部分:一 般特性评估 I E C 6 0 3 6 4-5-5 1:1 9 9 7(第3 版)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 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 1 章:通则I E C 6 1 0 0 0-2 电磁兼容(E MC)第2 部分:环境I E C 6 1 0 0 0-5 电磁兼容(E MC)第5 部分:安装和调试导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环保科技/生态保护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