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解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668976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解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现代电镀网5月6日讯:(每日电镀行业最新资讯推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现代电镀网)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5年3月19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审议通过,以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印发公布,自2015年6月5日起施行。办法将进一步明确环保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定位,从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4个环节构建全过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规范工作内容,理顺工作机制,并根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了信息公开专章,充

2、分发挥舆论宣传和媒体监督作用。环境应急管理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环境风险十分突出,对环境应急管理提出更系统、更严格和更规范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重化工行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工业布局不够合理,加之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当前的环境安全形势面临严重挑战,环境应急管理形势严峻。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发环境事件频发。“十一五”以来,环境保护部直接调度处置900多起突发环境事件,派出工作组现场指导协调地方处置93起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或敏感事件。一些突发环境事件动辄威胁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饮用水安全。环境安全隐患和突发环境事件呈现出高度

3、复合化、高度叠加化和高度非常规化的趋势。二是环境风险十分突出。根据环境保护部2010年、2012年对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检查及化学品检查数据,并综合2012年、2013年全国环境安全大检查情况,全国重大环境风险级别企业共4000多家。这些重大环境风险企业极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是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频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和环境风险,对环境应急管理提出更系统、更严格和更规范的要求。制定办法,有助于从总体上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严峻形势,有力维护保障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什么要制定办法?现有应急管理

4、体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须制定专门的环境应急管理部门规章,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制定办法是进一步规范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突发事件应对法具有应急领域基本法的地位,但重在宏观指导,缺乏对于环境应急管理的针对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在明确应急准备环节的有关工作。新环境保护法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宏观上的原则要求,这些原则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来具体落实,增强其可操作性。为弥补法律法规的空白,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迫切需要制定专门的环境应急管理的部门规章。制定办法是进一步理顺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应急管理机构网络尚

5、未完全建立。各级政府环境应急指挥机构设置和职责不统一,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处置工作效率。有关部门之间环境应急管理职能交叉,力量分散,应急效能较低。大部分省级环保部门还没有专门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市级以下更为薄弱。队伍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一些负责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还难以做到科学决策、规范工作。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存在空白,应急技术支持队伍建设滞后。装备水平严重不足,尚未建立统一完整的通信系统,尚未建立物资储备系统,专业防护装备未能得到有效配备。突发环境事件损失评估尚处于探索阶段,环境风险尚未分级分类管理,技术支撑能力明显不足,环境应急管理平台尚未建立。总体上,现有

6、应急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环境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定办法将进一步理顺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整体推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制定办法的基础是什么?各级环保部门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为出台办法打下了实践基础,各类文件提供了编制依据2009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环保部门恪职尽责,同心协力,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积极推进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多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这些工作为出台办法打下了扎实的实践基础。为加强和规范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环境保护部出台了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氯碱企业环境风险

7、等级划分方法(环发20108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17号)、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环发2011106号)、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粗铅冶炼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环发201339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环发201385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32号)等一系列文件,基本涵盖了环境应急管理的全过程。这些文件为制定办法提供了系统的编制基础。制定办法的主要依据有哪些?以新

8、环境保护法为依据,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础性规定作了具体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用完整独立的“第四十七条”共4款,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规定,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要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预防、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环节作了全面、综合、基础性的规定。本办法是在环境应急领域对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具体落实。办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共有8章40条,从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系统地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办法共8章40条。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适用范围和管理体制

9、。第二章风险控制。一是规定了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风险防控措施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二是规定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以及对环境风险防范和隐患排查监督管理的责任。第三章应急准备。一是规定了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急预案的管理要求。二是规定了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收集系统、应急值守制度等。三是规定了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培训、环境应急队伍、能力建设以及环境应急物资保障。第四章应急处置。主要明确了企业事业单位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响应职责。一是规定了企业的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责任。二是规定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应急响应时的信息报告、跨区域通报、排查污染源、应急监测

10、、提出处置建议等职责。三是规定了应急终止的条件。第五章事后恢复。规定了总结及持续改进、损害评估、事后调查、恢复计划等职责。第六章信息公开。规定了企业事业单位相关信息公开、应急状态时信息发布、环保部门相关信息公开。第七章法律责任。规定了污染责任人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主要明确办法的解释权和实施日期。办法有哪些突出亮点?解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围绕2个主体,构建8项制度,明确保障顺序,新设罚则一是从全过程角度系统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环保部门以及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不系统、不规范的问题。

11、办法在总结各地环境应急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为依据,从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系统地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解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二是构建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基本制度。办法围绕环保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2个主体,构建了8项基本制度,分别是风险评估制度、隐患排查制度、应急预案制度、预警管理制度、应急保障制度、应急处置制度、损害评估制度、调查处理制度。这8项基本制度组成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三是突出了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安全主体责任。企业事业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环境安全承担主体责任,具体体现在日常管理和事件应对2个层次1

12、0项具体责任。在日常管理方面,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健全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保障建设;在事件应对方面,企业事业单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并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四是明确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优先保障顺序。办法明确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目的是,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及危害,规范相关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办法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优先保障顺序确定为“生命安全”、“环境安全”、“

13、财产安全”,突出强调了环境作为公共资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也是办法的一大创新点。五是依据部门规章的权限新设了部分罚则。对于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并造成后果的,相关法律法规已多有严格规定,但在风险防控和应急准备阶段,环境保护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相关义务规定,但没有与之对应的责任规定或者规定不明。针对这些情况,办法依据部门规章的权限,针对6种情形设立警告及罚款。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

14、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

15、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

16、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精品 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