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图像之兴:《游天台山赋》中的图像问题新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655820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像之兴:《游天台山赋》中的图像问题新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图像之兴:《游天台山赋》中的图像问题新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图像之兴:《游天台山赋》中的图像问题新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9ANCIENT ART HISTORYNORTHERN ART 2023 0638近现代美术史06 2023 北方美术图像之兴:游天台山赋中的图像问题新探A New Exploration of Image Issues in A Travel to the Tiantai Mountains陈子衿/Chen Zijin摘 要:以往学界对于孙绰创作游天台山赋中的图像问题关注较少并存有争议。本文重新考证赋中景象发现,赋中实景为孙绰亲眼所见的天台山自然景象,而虚景为其借助图像构想的天台仙境,并想象自己“神游”其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其赋有机地构建出了全新的天台山形象。孙绰构想天台仙境借助的图

2、像具有一定复杂性,应很难是一幅纯粹以自然美景为主的“山水画”,根据时代背景,结合其个人入山探路、寻仙采药与构想仙境等角度看,其可能借用到了道教真形图,甚至使人绘制了有关天台山的真形图。关键词:孙绰;天台山;仙境;真形图一、前贤研究与问题来源东晋孙绰创作的游天台山赋收录在南梁萧统所编撰的昭明文选,可见该赋在文学史中的重要价值。赋中所言“图像之兴,岂虚也哉”,以及文选卷十一游天台山赋李周翰与吕延济注中提到了“图”,使得对于作为文学作品的游天台山赋的研究不仅限于文学领域,在美术史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已往研究对游天台山赋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文学与思想等方面,而关于其如何创作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图像与该

3、赋创作的关联问题,美术史领域的个别学者有所关注,如韦宾汉魏六朝画论十讲中孙绰游天台山赋解读,该文从“游”的主体、“游”历的时间问题、“挥霍”一词所指为画艺、孙绰所见皆为画中景四个方面论证他是在观看画后创作此赋,认为孙绰对画中天台山的描述与想象,是依靠所见的一幅“天台山图”,此图中除山水外,还有人物。但韦文也未深入分析为何孙绰需要借助“天台山图”创作,仅是提到孙绰是借图“神游”。关于孙绰为何借图“神游”没有过多解释。1 另外,陈铮六朝时期的“山水”、地图与道教(续)一文对孙绰借图创作游天台山赋有所提及,认为其所借助的山水图像可能是天台山地图。但仅一两段话,同样没有解释为何孙绰要借图创作。2104

4、图1 现今天台山景象 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图2 现今赤城山 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图3 现今天台大瀑布 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水更容易作鲜明的表现。一言以蔽之曰:人物画为现实的,山水画为超现实的。”221在徐悲鸿看来,要摆脱传统绘画因循守旧、与时代脱节的困境,就必须将艺术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使其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现实生活服务;表现“人物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而掌握并熟稔人体动态、比例、结构等基本造型规律和形式法则便是实现“人物活动”自如表达的基础。同年在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一文中他就“人物活动”作了进一步阐释:“吾所期于人之活动者,乃欲见第一第二肌肉活动及筋与骨之活动。因为靠着那

5、几根骨头,那几根筋之活动,吾人方有饭可吃,有酒可饮,有生可乐,而有国可立。”222由此可见,其所提倡“人物活动”与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理念是一以贯之的。而在1941年5月致学生黄养辉的信件中,徐悲鸿明确指出了研究人体的重要性:“造型艺术如欲表现实际生活,苟非身历其境,精微观察,必致痴人说梦。但根本技能,如人体研究,非在二十岁之前,至迟二十五岁前锻炼成功,尽管眼能见,而手不济事,亦属枉然。”8同年10月,他在写给黄养辉的回信中再次强调了研究素描人体肌肉结构之必要:“人体亦须加意研究,否则殊难于表现得当,如小腿有几部分肌肉,一用力,即紧张,臂亦然,故善用之者,仅显出几根筋,画面即呈紧张,其效如此,故在

6、速写时,极需着眼此等部位。”8以此来看,徐悲鸿根据自身多年研究人体素描的艺术实践和切身体会,深刻认识到要表现“人物活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就必须对人体动态、比例、结构等基本要素谙熟于心,并以此要求学生在研究人体上肯下苦功,为日后从事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质而言之,在徐悲鸿看来,通过长年扎实深入的人体素描训练,以此掌握并谙熟人体基本造型规律和形式法则,是实现“人物活动”之有效表达,进而更加有效深入地推行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理念的必要途径,而这或许正是徐悲鸿刻苦研习人体素描的核心意图与深层考量。五、结语徐悲鸿的人体素描广泛吸收西方古今诸家所长,其师承脉络可远溯至古希腊雕塑造型传统,中循意大

7、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精神,近承欧洲新古典主义学院派教学体系;在绘画手法上将普吕东之“坚劲雄奇,秀曼幽深”、安格尔之“华妙庄严,独绝千古”、康普之“凝重宏丽,阔大简练”熔为一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人体素描具有造型精确传神、色调黑白分明、布局自成一体、手法简约大和、注重精神气韵等技法特征,在充分吸收西方造型艺术精华基础上力求传达出人物的气韵风神。进而言之,人体作为西方艺术传统母题,就学术层面而言,徐悲鸿将研习人体素描视为传统“人物画改良”之有效途径;从社会层面来看,其研习人体素描之核心意图为掌握并谙熟人体造型规律和形式法则,以实现“人物活动”之表达,进而更加有效深入地推行现实主义

8、艺术创作理念。徐悲鸿的人体素描作品在广泛师法前辈名家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转化,在充分吸纳西方艺术传统精髓的同时传达出东方的画理意味和精神气韵,他提出的“尽精微,致广大”“新七法”“三宁三勿”等艺术理念和形式法则,至今仍对当下中国美术教学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启发意义,其于人体素描领域的开拓探索和杰出成就在近现代中国新美术运动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注释:画中题跋原文如下:辛酉年春,在法京美术学校应试,余班正午画室课才终,即下试画,乃不得食。食二月角面包,饮水而已。亘二周。西历一千九百廿一年四月二十六日,法国家美术会,先法国艺人会五日开展览会,余赴观时,已吾华暮春。忽大雪,无外衣,会中寒甚,

9、不禁受而归。意浴可却寒,遽浴。未竟,腹大痛,遂成不治之胃病。嗟乎,使吾资用略足,能做一外衣者,当不致是。今已四年,并作如故,作辄大痛。人览吾画,焉知吾之为此,每至痛不支也。虽然一息尚存,胡能自已。乙丑政月,悲鸿记。钤印:“悲鸿”(朱文圆印)“自强不息”(朱文方印)参考文献:1徐悲鸿纪念馆,编.徐悲鸿画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2邵晓峰,主编.徐悲鸿全集著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3徐悲鸿.徐悲鸿自述M.文明国,编.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4廖静文.徐悲鸿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04.5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回忆徐悲鸿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0、2014:64.6冯法祀.我的老师徐悲鸿J.美术研究,1980(4):31-37.7王震,编.徐悲鸿的艺术世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8王震,编.徐悲鸿文集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186.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美术作品与民族形象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YBYS193)欧阳博: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助理讲师 硕士(责任编辑:陈期凡)4041古代美术史06 2023 北方美术ANCIENT ART HISTORYNORTHERN ART 2023 06布的水流虽为后世所复原,可能与当初有出入,但我们凭此仍可想象当时孙绰眼中瀑布“悬霤千仞”“飞流洒散”之貌

11、(图3)。在描写瀑布时,孙绰还重点强调了“瀑布飞流以界道”,以示此地分隔了人、仙二界。第三段开始描写人、仙过渡之景。而进入天台仙境,又还需穿过赋中所提到的楢溪,宋书对此也有记载。10稍晚一些,南朝的地图上,出现了石桥、楢溪等地点,并说明这是进入人迹罕见的神仙居所的必经之地。后世还多有人抵达此溪并说明其地理方位。唐徐灵府天台山记载:“帝遂置桐柏观。诸先生居之。自灵墟南出二十里。有小庄在欢溪也。梁高士顾欢曾居此。是名欢溪也。”11嘉定赤城志:“楢溪在县东二十里,孙绰赋所谓济楢溪以直进徐灵府记注云:楢溪源出华顶,从凤凰山东南流入溪,则得名旧矣。或又名欢溪,齐顾欢尝居焉。”12734-735大清一统志

12、台州府一:“楢溪,在天台县东二十五里。亦名欢溪,源出华顶,南流至凤凰山侧,入始丰溪。”13楢溪,又名欢溪。笔者亲临如今天台山区之东,仍能找到对应的这条溪(图4、图5、图6)。正文第二段的楢溪与首段的瀑布、赤城山类似,皆是在孙绰的时代人力所能涉足天台山自然之景中最远的地方。在正文第三段中,孙绰还提到了一处自然景观,即主峰一旁的灵溪。他主要为强调要跃过了此处,洗去了尘世的污浊,世俗的烦恼消失了,才能进入仙境。李善(630689)注:“灵溪,溪名也。”7211前文已提到灵溪与天台瀑布、赤城、四明相连,后来南朝人去天台山,同样发现相较“悬崖峻峙,峰岭切天”9的主峰,四周的赤城、瀑布、灵溪更容易抵达。此

13、段孙绰虽已在描写虚景,但仍提到了天台山外围的灵溪。笔者前往实地发现,现今天台县东二十公里附近名为“灵溪”的溪水仍在,但距离天台山区较远,赤城志也提到大概只是同名,孙绰所指应不是天台县东边这条。而在县西北处的确有从天台山区流下来的溪水,且水流较长,并沿着天台山区西南的边缘处流淌,这条溪现今名称比较多,既称清溪,也称三茅溪(图7)。嘉定赤城志:“青溪,在县西五里,源出天台山,南流至桐柏,又南流三里经三井,下流为瀑布,方南入大溪。按谢灵运登临海峤诗云旦发青溪阴,唐元宗送司马承祯诗云青溪祖逸人皆作青字,俗呼为清者误。”12734显然县城西北这条“清溪”应是赤城志中记载的青溪。作者实地考察发现,它的上游

14、确应是从桐柏宫再经天台大瀑布等景观后流下来的。而灵溪应是西北方向十五里,同样是天台山区流下来的溪水(现当地称白鹤溪)(图8),并其与清溪汇合(图9),白鹤溪与清溪的实地位置和文献记载灵溪与青溪的位置大致是能对应上的。并且都是在天台山区的西南方向周边,是与赤城、大瀑布相连的,这也与高僧传中记载的情况吻合。所以,孙绰若想踏进天台山区,是会经过山区周边这些自然景象的。2.虚景:想象的仙境景象本文所指的虚景是非自然的仙境物象。从正文第三段开始,孙绰逐步通过想象,构想出天台山仙境之景。他先描绘了纤草、长松、鸾、凤等皆是快要踏入仙境前的祥瑞征兆。“纤草”“长松”同时存在于世间和仙界,具有奇异的功效。常青的

15、松树是仙境常见的植物形象,“纤草”也是常见的仙草。鸾、凤是仙界独有之物。正文第四段中,孙绰继续描绘着想象中的仙境世界。仙都为虚构的神仙住所,双阙、琼台、朱阁、玉堂,这些建筑也一般出现在仙境中。需说明的是,孙绰构想的仙境建筑出现的顺序是有讲究的。首先出现的双阙,是为进入仙境时的标志性建筑。而在建筑四周还有彤云环绕,旁边生长着八桂树、五芝、建木、琪树等仙树,仙树附近流淌着醴泉。除了景物以外,孙绰还描写到了王子乔控鹤飞天、应真执锡杖虚空飞行的景象。王子乔在先秦飞升成仙,列仙传也有相关记载。应真是佛教中得道的罗汉,但当时也可能与仙人有关联。综上,孙绰游天台山赋中所涉及的景象主要分为自然的天台山与想象的

16、仙境。人仙二界的分界点就是诸如瀑图7 县城西北的清溪(现也称三茅溪)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图8 作者判断的灵溪位置(现今的白鹤溪)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图9 青溪(现今的清溪)与灵溪(现今的白鹤溪)交汇处 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在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解答游天台山赋创作与什么样的图像有关联。要回答这个问题,又先要厘清赋的创作为何会与图像有关联,也就是孙绰为何要借图“神游”天台山。二、游天台山赋借图创作是构建天台仙境关于赋文创作与图像关联的缘由,首先得从孙绰创作游天台山赋的动因出发。(一)神仙思想对赋创作的影响赋描写的是位于会稽东南(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天台山。天台山的最早记见载于神仙传3,

17、后来葛洪(283363)抱朴子内篇又有所提及。4159已有学者提到,天台山是作为修仙求药之山出现在当时人视野中的。5东晋时期,天台山依旧被视为重要的仙山。游天台山赋序文部分,孙绰认为陆地的天台山与海上的方丈、蓬莱一样,都是有神仙居住的地方,吕向对此也有注解。尽管过往天台山不受重视,不似五岳常有统治者祭祀,然而对于修仙学道的人而言,天台山却是绝佳的居所。孙绰关注并重视天台山应与其个人有修仙求药之愿相关,晋崔豹古今注对其热衷修仙求丹之事有所记载。6孙绰九岁丧父,少年时期丧母,赋中最后一段也有其对生死思考的内容,所谓“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7209,从而更能理解其修仙求药的愿望。另外,晋书记载

18、了他还常与名流相伴出海的事迹,冒着巨大的风险出海,很难说仅是为欣赏海景。综合抱朴子的记载判断,他们很可能是一同出海求仙寻药。所以,孙绰赋中才会提到对天台山昼夜思之,希望永远居留此山。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中,论述了汉晋时期神仙学说之起源及其道术之传授,必与如会稽等地的滨海地域有连,并且不少士族信奉天师道,大量接触神仙学说,如琅琊王氏、高平郗氏等。8孙绰无论是隐居东山还是任永嘉太守时,他都长时间居留会稽。另外,他与王羲之、郗鉴等士族有密切交往。再有,世说新语记载了他为列仙传中的商丘子作赞,并将仙人商丘子所牧的猪比作能带他飞腾上天的龙。综合来看,游天台山赋的创作是有着神仙思想与修仙求药愿

19、望的孙绰对天台山崇仰与向往的表达。(二)赋中景象问题新论孙绰游天台山赋正文一至四段大量描写了天台山景观。在过往研究中,陆扬对天台山景象问题有所提及。其认为赋中存在两种景象,一种是天台山自然的景象,一种是其想象的景象。也就是陆扬所说的“物质之境”和“意念之境”。两种景象有着“实”与“虚”的区别。但陆扬是根据唐代的天台山来定义的物质与意念之别。东晋的孙绰在写该赋时的景象或许并非如此。1.实景:“赤城”“瀑布”“楢溪”与“灵溪”等本文所指的实景是孙绰肉眼可见的天台自然景象,孙绰提到风景奇绝幽险,现今的天台山,也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图1)。赋正文第一段提到了两处重要景象:“赤城山”与“瀑布”。据记载,通

20、往天台山之路必会经过其南边的门户赤城山。六臣注文选记载了赤城山与瀑布二地紧邻,赤城在天台正南边,瀑布在天台西南边,二景也是天台山的标志景象,实地游历时是能看到此二景的。之后不久,南梁慧皎(497554)的高僧传对此也有记载,讲述了赤城与天台瀑布、灵溪、四明并连的情况。9二地不仅相连,文献中对于二景形貌的描写,是可以对应现今天台山二景的。结合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以及高僧传的记载,可以判断赤城山赤色的山岩,形状似云霞般,其远望孤岩独立、耸上云霄。到大明一统志记载的赤城山仍是如此。通过高僧传记载当时去过天台山旁赤城山的正是和孙绰同时代的竺法猷,以及支遁天台山铭序中也提到了赤城山的信息判断,此景是东晋时期

21、人力能够通往的天台景点。不仅是赤城山,关于瀑布也有记载。六臣注文选提到一旁的瀑布也是从高耸的山上飞流洒下,无论冬夏皆不断绝。7210尽管一千多年过去了,赤城山地貌仍保存比较完好。现今的天台山,还能看到南边如云霞般火红的赤城山,与孙绰的描写一致(图2)。而天台大瀑布还被后世文人,如李白(710762)、杨齐贤等所关注。相较于赤城山,瀑布是一种更容易发生变化的景观。如今天台山闻名的桐柏瀑布的确与赤城相连,并位于天台山的西南方,瀑图4 现今天台县东二十多里外的欢溪上游 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图5 楢溪(欢溪)导航方位 图片采自网络地图图6 现今天台县东二十多里外的欢溪下游汇入始丰溪(大溪)处 照片为作者

22、实地拍摄4041古代美术史06 2023 北方美术ANCIENT ART HISTORYNORTHERN ART 2023 06布的水流虽为后世所复原,可能与当初有出入,但我们凭此仍可想象当时孙绰眼中瀑布“悬霤千仞”“飞流洒散”之貌(图3)。在描写瀑布时,孙绰还重点强调了“瀑布飞流以界道”,以示此地分隔了人、仙二界。第三段开始描写人、仙过渡之景。而进入天台仙境,又还需穿过赋中所提到的楢溪,宋书对此也有记载。10稍晚一些,南朝的地图上,出现了石桥、楢溪等地点,并说明这是进入人迹罕见的神仙居所的必经之地。后世还多有人抵达此溪并说明其地理方位。唐徐灵府天台山记载:“帝遂置桐柏观。诸先生居之。自灵墟南

23、出二十里。有小庄在欢溪也。梁高士顾欢曾居此。是名欢溪也。”11嘉定赤城志:“楢溪在县东二十里,孙绰赋所谓济楢溪以直进徐灵府记注云:楢溪源出华顶,从凤凰山东南流入溪,则得名旧矣。或又名欢溪,齐顾欢尝居焉。”12734-735大清一统志台州府一:“楢溪,在天台县东二十五里。亦名欢溪,源出华顶,南流至凤凰山侧,入始丰溪。”13楢溪,又名欢溪。笔者亲临如今天台山区之东,仍能找到对应的这条溪(图4、图5、图6)。正文第二段的楢溪与首段的瀑布、赤城山类似,皆是在孙绰的时代人力所能涉足天台山自然之景中最远的地方。在正文第三段中,孙绰还提到了一处自然景观,即主峰一旁的灵溪。他主要为强调要跃过了此处,洗去了尘世

24、的污浊,世俗的烦恼消失了,才能进入仙境。李善(630689)注:“灵溪,溪名也。”7211前文已提到灵溪与天台瀑布、赤城、四明相连,后来南朝人去天台山,同样发现相较“悬崖峻峙,峰岭切天”9的主峰,四周的赤城、瀑布、灵溪更容易抵达。此段孙绰虽已在描写虚景,但仍提到了天台山外围的灵溪。笔者前往实地发现,现今天台县东二十公里附近名为“灵溪”的溪水仍在,但距离天台山区较远,赤城志也提到大概只是同名,孙绰所指应不是天台县东边这条。而在县西北处的确有从天台山区流下来的溪水,且水流较长,并沿着天台山区西南的边缘处流淌,这条溪现今名称比较多,既称清溪,也称三茅溪(图7)。嘉定赤城志:“青溪,在县西五里,源出天

25、台山,南流至桐柏,又南流三里经三井,下流为瀑布,方南入大溪。按谢灵运登临海峤诗云旦发青溪阴,唐元宗送司马承祯诗云青溪祖逸人皆作青字,俗呼为清者误。”12734显然县城西北这条“清溪”应是赤城志中记载的青溪。作者实地考察发现,它的上游确应是从桐柏宫再经天台大瀑布等景观后流下来的。而灵溪应是西北方向十五里,同样是天台山区流下来的溪水(现当地称白鹤溪)(图8),并其与清溪汇合(图9),白鹤溪与清溪的实地位置和文献记载灵溪与青溪的位置大致是能对应上的。并且都是在天台山区的西南方向周边,是与赤城、大瀑布相连的,这也与高僧传中记载的情况吻合。所以,孙绰若想踏进天台山区,是会经过山区周边这些自然景象的。2.

26、虚景:想象的仙境景象本文所指的虚景是非自然的仙境物象。从正文第三段开始,孙绰逐步通过想象,构想出天台山仙境之景。他先描绘了纤草、长松、鸾、凤等皆是快要踏入仙境前的祥瑞征兆。“纤草”“长松”同时存在于世间和仙界,具有奇异的功效。常青的松树是仙境常见的植物形象,“纤草”也是常见的仙草。鸾、凤是仙界独有之物。正文第四段中,孙绰继续描绘着想象中的仙境世界。仙都为虚构的神仙住所,双阙、琼台、朱阁、玉堂,这些建筑也一般出现在仙境中。需说明的是,孙绰构想的仙境建筑出现的顺序是有讲究的。首先出现的双阙,是为进入仙境时的标志性建筑。而在建筑四周还有彤云环绕,旁边生长着八桂树、五芝、建木、琪树等仙树,仙树附近流淌

27、着醴泉。除了景物以外,孙绰还描写到了王子乔控鹤飞天、应真执锡杖虚空飞行的景象。王子乔在先秦飞升成仙,列仙传也有相关记载。应真是佛教中得道的罗汉,但当时也可能与仙人有关联。综上,孙绰游天台山赋中所涉及的景象主要分为自然的天台山与想象的仙境。人仙二界的分界点就是诸如瀑图7 县城西北的清溪(现也称三茅溪)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图8 作者判断的灵溪位置(现今的白鹤溪)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图9 青溪(现今的清溪)与灵溪(现今的白鹤溪)交汇处 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在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解答游天台山赋创作与什么样的图像有关联。要回答这个问题,又先要厘清赋的创作为何会与图像有关联,也就是孙绰为何要借图“

28、神游”天台山。二、游天台山赋借图创作是构建天台仙境关于赋文创作与图像关联的缘由,首先得从孙绰创作游天台山赋的动因出发。(一)神仙思想对赋创作的影响赋描写的是位于会稽东南(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天台山。天台山的最早记见载于神仙传3,后来葛洪(283363)抱朴子内篇又有所提及。4159已有学者提到,天台山是作为修仙求药之山出现在当时人视野中的。5东晋时期,天台山依旧被视为重要的仙山。游天台山赋序文部分,孙绰认为陆地的天台山与海上的方丈、蓬莱一样,都是有神仙居住的地方,吕向对此也有注解。尽管过往天台山不受重视,不似五岳常有统治者祭祀,然而对于修仙学道的人而言,天台山却是绝佳的居所。孙绰关注并重视

29、天台山应与其个人有修仙求药之愿相关,晋崔豹古今注对其热衷修仙求丹之事有所记载。6孙绰九岁丧父,少年时期丧母,赋中最后一段也有其对生死思考的内容,所谓“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7209,从而更能理解其修仙求药的愿望。另外,晋书记载了他还常与名流相伴出海的事迹,冒着巨大的风险出海,很难说仅是为欣赏海景。综合抱朴子的记载判断,他们很可能是一同出海求仙寻药。所以,孙绰赋中才会提到对天台山昼夜思之,希望永远居留此山。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中,论述了汉晋时期神仙学说之起源及其道术之传授,必与如会稽等地的滨海地域有连,并且不少士族信奉天师道,大量接触神仙学说,如琅琊王氏、高平郗氏等。8孙绰无论

30、是隐居东山还是任永嘉太守时,他都长时间居留会稽。另外,他与王羲之、郗鉴等士族有密切交往。再有,世说新语记载了他为列仙传中的商丘子作赞,并将仙人商丘子所牧的猪比作能带他飞腾上天的龙。综合来看,游天台山赋的创作是有着神仙思想与修仙求药愿望的孙绰对天台山崇仰与向往的表达。(二)赋中景象问题新论孙绰游天台山赋正文一至四段大量描写了天台山景观。在过往研究中,陆扬对天台山景象问题有所提及。其认为赋中存在两种景象,一种是天台山自然的景象,一种是其想象的景象。也就是陆扬所说的“物质之境”和“意念之境”。两种景象有着“实”与“虚”的区别。但陆扬是根据唐代的天台山来定义的物质与意念之别。东晋的孙绰在写该赋时的景象

31、或许并非如此。1.实景:“赤城”“瀑布”“楢溪”与“灵溪”等本文所指的实景是孙绰肉眼可见的天台自然景象,孙绰提到风景奇绝幽险,现今的天台山,也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图1)。赋正文第一段提到了两处重要景象:“赤城山”与“瀑布”。据记载,通往天台山之路必会经过其南边的门户赤城山。六臣注文选记载了赤城山与瀑布二地紧邻,赤城在天台正南边,瀑布在天台西南边,二景也是天台山的标志景象,实地游历时是能看到此二景的。之后不久,南梁慧皎(497554)的高僧传对此也有记载,讲述了赤城与天台瀑布、灵溪、四明并连的情况。9二地不仅相连,文献中对于二景形貌的描写,是可以对应现今天台山二景的。结合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以及高僧传

32、的记载,可以判断赤城山赤色的山岩,形状似云霞般,其远望孤岩独立、耸上云霄。到大明一统志记载的赤城山仍是如此。通过高僧传记载当时去过天台山旁赤城山的正是和孙绰同时代的竺法猷,以及支遁天台山铭序中也提到了赤城山的信息判断,此景是东晋时期人力能够通往的天台景点。不仅是赤城山,关于瀑布也有记载。六臣注文选提到一旁的瀑布也是从高耸的山上飞流洒下,无论冬夏皆不断绝。7210尽管一千多年过去了,赤城山地貌仍保存比较完好。现今的天台山,还能看到南边如云霞般火红的赤城山,与孙绰的描写一致(图2)。而天台大瀑布还被后世文人,如李白(710762)、杨齐贤等所关注。相较于赤城山,瀑布是一种更容易发生变化的景观。如今

33、天台山闻名的桐柏瀑布的确与赤城相连,并位于天台山的西南方,瀑图4 现今天台县东二十多里外的欢溪上游 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图5 楢溪(欢溪)导航方位 图片采自网络地图图6 现今天台县东二十多里外的欢溪下游汇入始丰溪(大溪)处 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4243古代美术史06 2023 北方美术ANCIENT ART HISTORYNORTHERN ART 2023 06中。例如张衡(78139)的归田赋里提到作者在大湖旁像龙一般鸣叫,在小丘上像虎一般吟啸。对着天空射下了大雁,又钓起了水中的鱼儿。这些富有画面感的景象,并非在一个空间与时间中完成,但构建起了一幅美好的田园画面。17769班固(3292)的西都

34、赋着眼于长安城的繁华,先后描写都市、宫室、田游的不同场景,分别以“封畿之内”“其宫室也”“尔乃盛娱游之壮观,奋泰武乎上囿”提醒读者场景的切换,这是在同一地域中的不同空间形象。17603再如汉魏时应玚(?217)的灵河赋在描写黄河时,提到了黄河发端于“昆仑”,跨越了“增城”,突破了积石山。之后又迂回于河津与洛阳间的阪泉,又过中州之地。作者在一首赋中将黄河在不同空间中的景象描绘出来。后面甚至跨越了时间,将“视线”引向西汉武帝时期在黄河发生的决口之事,以及武帝投璧沉马的场景。最后作者又将“视线”拉回到黄河两岸的风光,所谓“茂栝芬橿,扶疏灌列,映水荫防”,滚滚的黄河水与两岸的树木,以及河中的各种船帆,

35、共同形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象。17699该赋无疑是将多个不同空间与时间中的景象共融到一起形成赋中黄河形象的佳作。之后同样如此表现黄河在不同时空中的景象的还有西晋成公绥(231273)的大河赋,作者也是将黄河在“昆仑”“积石”“龙门”“华阴”“砥柱”“朔北”“二周之北境”“三晋之南乡”等空间中的景象,以及殷商、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黄河而发生的历史事件共同组成了该赋中的黄河形象。171795赋作中构建的景象除了将不同时空的景象结合,还有将虚实的景象进行并置。例如,曹植(192232)洛神赋中有其从洛阳回到封地的现实之景,然后描写其看到惊为天人的洛神景象,之后又有二人情感互动,以及后来又依依不舍分别离去等虚

36、幻场景。其中有“洛川”“伊阙”“轘辕”“景山”“通谷”“蘅皋”“阳林”等不同空间中的自然景象,也有“洛神”“玄芝”“南湘二妃”“汉滨游女”“屏翳”“冯夷”“女娲”“文鱼”“六龙”“云车”“鲸鲵”“水禽”等幻想的景象。171122-1123这些来源于自然的山川河流、现实的车马人物、虚幻世界中的各类神仙与神怪的景象在作者的妙笔下组构与搭配,不仅呈现出不同时空的景象,也是将各类虚幻与现实景象构建出了如此自然与唯美的新形象,这便是曹植天才的文学造诣。中国绘画创作同样也是如此,画面中没有绝对的时间与空间规律去束缚,是超越时空性的,画面中的某些片段、局部可能是来自不同的时空中的景象加以组构,并置在同一画面

37、中,例如传为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各个景象(图13、图14)。所以,游天台山赋由不同的景象组合而成新的空间形象,其中包含了各种虚实景象,而描写的仙境景象(即虚景)又是可能来源于图像中的形象,这是合乎文艺创作逻辑与规律的。四、游天台山赋中天台仙境的构建或借助真形图前文已论证了孙绰创作该赋借助图像是为构想天台仙境形象。那么,他借助的具体是什么图像呢?是否如前人所言为一幅山水画,或是一幅天台山地图,抑或另有其他图像呢?赋中想象的仙境形象包含了“羽人”“纤草”“长松”“鸾”“凤”“双阙”“琼台”“朱阁”“玉堂”“八桂树”“五芝”“建木”“琪树”“王子乔”“应真”。我们可发现其分别是仙山、仙物、仙人三类形象

38、。笔者认为在“山水画”还未特别成熟的东晋,孙绰在构想天台仙境形象的过程中,很可能借助到了真形图。那么,孙绰为什么可能借助真形图来对未能踏入的天台山区域构想成天台仙境呢?理由如下:1.孙绰的时代有获得真形图的可能现今五岳四山的真形图载于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其中有两种不同版本的五岳真形图,一称“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另一称“洞元灵宝五岳真形图”。尽管我们对于道藏中的很多经书、图像等资料产生的时间难以直接确定,但过往学界仍可以推测真形图绘制的时间应在六朝至唐代间。关于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并序)和五岳真形序论的成书时代,道藏提要18和中华道藏19的解题都简单地认为出于魏晋之世。施舟人撰写的道藏

39、通考条目将五岳真形序论断代为六朝后期。20关于这个问题较为详尽的研究是日本学者井上以智为的长文五岳真形図就。他分析了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所载的两种真形图中的历史地名,认图13 “洛川”“景山”“蘅皋”“阳林”等自然景象部分 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宋摹本)局部 绢本 设色 原图纵27.1横572.8cm 故宫博物院藏布、楢溪、灵溪这些当时人力所能涉足最远的自然景象。想象的仙境包括有双阙、琼台、朱阁、玉堂、八桂树、五芝、建木、琪树、醴泉、王子乔与应真等形象。(三)借图构想的虚景:天台仙境那么孙绰作赋时为何会构想天台仙境呢?除了我们前文所提及孙绰自身的神仙思想外,本文认为应是孙绰前往天台山时,只见到

40、了赤城、瀑布、楢溪、灵溪等自然景象,并未深入山内,又因为他期盼能登上天台山去寻仙求药,于是才需要借助图像构想天台仙境。过往学界对孙绰是否亲临天台山,以及孙绰如何“游”天台山的问题有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孙绰没有去过天台山,游天台山赋是孙绰“神游”天台山后想象所创作的作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孙绰去过天台山,游天台山赋是孙绰实游所创作的作品。近来,陆扬在分析孙绰游天台山赋的写作时间时,提到孙可能只到了天台山外围,是想象自己已经升仙,进入到了天台山的内部领域。14结合前文分析,笔者拙文孙绰游天台山赋借图创作缘由考中论证了陆扬的观点可能性较大,孙绰应去过天台山。而陆扬分析唐代天台山时将“琼台”归于自然之境。

41、本文认为4世纪的孙绰创作游天台山赋时,位列“楢溪”“灵溪”等自然实景之后的“琼台”,是构想的仙境景象之一。理由有以下四点。一则赤城、瀑布在孙绰写赋之后不久,就出现在天台山自然景象的相关文献记载中,并且六臣注文选里也有注释。后来的地方志等记载也能对应得上。而关于琼台,六臣注文选中则未有任何关于其地理方位的解释。孙绰写赋之后,直到唐代司马承祯(639735)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才逐步有相关记载。二则启蒙记宋书中记载,楢溪再往前便是无人迹之地了。三则前文已分析,琼台是作为在当时人心中仙山形象中的景象存在的,在孙绰的东晋时代应并非天台山所特有的自然景象。四则根据实地考察的发现,天台山周遭的“瀑布”

42、“灵溪”“赤城”以及“楢溪”,正好是天台山山区从西到南再到东三个方位外围的自然景象,这也符合了孙绰所处的东晋应是世人接触天台山自然实景的早期阶段,即逐步从山区四周尝试探入山区深处的阶段。笔者在攀登现今天台山的琼台仙谷时,发现山谷极为陡峭险峻,山路有的甚至是悬空的(图10),山峰与山峰的连接又是借助了现代工业制造的玻璃吊桥(图11),难以想象在孙绰的时代依靠人力能攀登至此。所以现今琼台仙谷中的“仙都”“双阙”等景象(图12),应是后人逐步开发天台山区后,根据最早孙绰赋文中构想的仙境景象所寻找对应的自然景象。孙绰亲临天台山周遭见到了一些自然景象,但因道路艰险,并未能深入天台山内部区域。加之孙绰有着

43、修仙求药之愿以及天台山特殊的仙山背景,于是他将未踏入的区域构想成了天台仙境,而图像即可对其构想仙境产生帮助。综上可知,孙绰借助图像是用以构想赋文后半段的天台仙境。而在孙绰之前也存在借助图像描绘出仙境形象的案例,如汉代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就有记载,他看到了宫殿内设有神仙站立于仙楼之间、玉女从天窗下视的浮雕图像。缪哲在从灵光殿到武梁祠汉代帝国艺术的重建一文中指出,这里的“图画天地”可能包含了雷公、羽人、风伯等此类画像。15而在孙绰赋中构想的仙境同样出现了楼阁、窗户(翼棂)、羽人等形象。之后还有南梁的江淹(444505)云山赞四首,画赞中描绘了王子乔、阴长生、秦女等神仙的故事,加之诗序提到的“山水好

44、势,仙者五六,云气生焉”,足以见得,这是以将仙人放置在仙境山水中作为主要内容的壁画。巧的是,其中一幅画面主要人物为王子乔仙人的形象,在孙绰赋文中构想的仙境中同样存在。另外,与孙绰同时代的也有借助图像想象自己踏入似仙似幻世界的情况,如陶渊明(约365427)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中提到了他对着山海图,结合丰富的想象力,畅想着自己进入并漫游神奇绝妙的仙境。所以,孙绰借助图像构想了天台仙境应是符合史情的。三、游天台山赋中天台山形象的有机构成可见孙绰是将多种景象与多重空间组合、挪用与并置,最后将赋中的实景与虚景有机地组成在一起,即所谓正南方的赤城山,西南边的瀑布、灵溪,以及东南边的楢溪这些不同方位空

45、间中的自然实景与“羽人”“鸾”“凤”“双阙”“琼台”等仙境景象共同构建出富有视觉性的全新的天台山形象。这是符合汉晋时期不少赋与画中的内容是由多种形象或多重空间组构而成的艺术创作方式。西京杂记卷二曰:“相如曰: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16不同时空中的形象可以同时出现在一篇赋之图10 天台山上悬空的山路 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图11 天台山系中山峰与山峰之间 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图12 琼台仙谷景区中“仙都”“双阙”的位置 照片为作者实地拍摄4243古代美术史06 2023 北方美术ANCIENT ART HISTORYNORTHERN ART 2023 06中。例

46、如张衡(78139)的归田赋里提到作者在大湖旁像龙一般鸣叫,在小丘上像虎一般吟啸。对着天空射下了大雁,又钓起了水中的鱼儿。这些富有画面感的景象,并非在一个空间与时间中完成,但构建起了一幅美好的田园画面。17769班固(3292)的西都赋着眼于长安城的繁华,先后描写都市、宫室、田游的不同场景,分别以“封畿之内”“其宫室也”“尔乃盛娱游之壮观,奋泰武乎上囿”提醒读者场景的切换,这是在同一地域中的不同空间形象。17603再如汉魏时应玚(?217)的灵河赋在描写黄河时,提到了黄河发端于“昆仑”,跨越了“增城”,突破了积石山。之后又迂回于河津与洛阳间的阪泉,又过中州之地。作者在一首赋中将黄河在不同空间中

47、的景象描绘出来。后面甚至跨越了时间,将“视线”引向西汉武帝时期在黄河发生的决口之事,以及武帝投璧沉马的场景。最后作者又将“视线”拉回到黄河两岸的风光,所谓“茂栝芬橿,扶疏灌列,映水荫防”,滚滚的黄河水与两岸的树木,以及河中的各种船帆,共同形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象。17699该赋无疑是将多个不同空间与时间中的景象共融到一起形成赋中黄河形象的佳作。之后同样如此表现黄河在不同时空中的景象的还有西晋成公绥(231273)的大河赋,作者也是将黄河在“昆仑”“积石”“龙门”“华阴”“砥柱”“朔北”“二周之北境”“三晋之南乡”等空间中的景象,以及殷商、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黄河而发生的历史事件共同组成了该赋中的黄河形

48、象。171795赋作中构建的景象除了将不同时空的景象结合,还有将虚实的景象进行并置。例如,曹植(192232)洛神赋中有其从洛阳回到封地的现实之景,然后描写其看到惊为天人的洛神景象,之后又有二人情感互动,以及后来又依依不舍分别离去等虚幻场景。其中有“洛川”“伊阙”“轘辕”“景山”“通谷”“蘅皋”“阳林”等不同空间中的自然景象,也有“洛神”“玄芝”“南湘二妃”“汉滨游女”“屏翳”“冯夷”“女娲”“文鱼”“六龙”“云车”“鲸鲵”“水禽”等幻想的景象。171122-1123这些来源于自然的山川河流、现实的车马人物、虚幻世界中的各类神仙与神怪的景象在作者的妙笔下组构与搭配,不仅呈现出不同时空的景象,也

49、是将各类虚幻与现实景象构建出了如此自然与唯美的新形象,这便是曹植天才的文学造诣。中国绘画创作同样也是如此,画面中没有绝对的时间与空间规律去束缚,是超越时空性的,画面中的某些片段、局部可能是来自不同的时空中的景象加以组构,并置在同一画面中,例如传为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各个景象(图13、图14)。所以,游天台山赋由不同的景象组合而成新的空间形象,其中包含了各种虚实景象,而描写的仙境景象(即虚景)又是可能来源于图像中的形象,这是合乎文艺创作逻辑与规律的。四、游天台山赋中天台仙境的构建或借助真形图前文已论证了孙绰创作该赋借助图像是为构想天台仙境形象。那么,他借助的具体是什么图像呢?是否如前人所言为一幅山

50、水画,或是一幅天台山地图,抑或另有其他图像呢?赋中想象的仙境形象包含了“羽人”“纤草”“长松”“鸾”“凤”“双阙”“琼台”“朱阁”“玉堂”“八桂树”“五芝”“建木”“琪树”“王子乔”“应真”。我们可发现其分别是仙山、仙物、仙人三类形象。笔者认为在“山水画”还未特别成熟的东晋,孙绰在构想天台仙境形象的过程中,很可能借助到了真形图。那么,孙绰为什么可能借助真形图来对未能踏入的天台山区域构想成天台仙境呢?理由如下:1.孙绰的时代有获得真形图的可能现今五岳四山的真形图载于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其中有两种不同版本的五岳真形图,一称“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另一称“洞元灵宝五岳真形图”。尽管我们对于道藏中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