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_T 3696-2019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65507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99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_T 3696-2019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DB32_T 3696-2019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DB32_T 3696-2019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DB32_T 3696-2019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DB32_T 3696-2019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1.080.40 P25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3696-2019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appl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2019-12-16 发布 2020-03-01 实施 江 苏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 布 目 次 前 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符号.2 4 基本规定.4 5 性能要求.5 6 生产.10 7 施工.13 8 验收.14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混凝土耐久性设计

2、方法.15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耐腐蚀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17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混凝土孔隙负压测试方法.19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混凝土非荷载裂缝开裂风险控制设计方法.20 附 录 E(规范性附录)混凝土 28d 变形测试方法.27 附 录 F(规范性附录)混凝土吸水率测试方法.28 附 录 G(规范性附录)盐水干湿循环环境中钢筋锈蚀面积百分率比.29 附 录 H(规范性附录)钢筋临界氯离子浓度提高倍数测试方法.31 附 录 I(规范性附录)水化热降低率测试方法.3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3、。本标准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大学、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华建材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双龙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市建国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江苏淮安美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同力建材集团、南通市建设混凝土有限公司、无锡江达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加平、石 亮、王

4、育江、曹大富、高建明、刘建忠、朱春银、卢建峰、张亚挺、赵海涛、金如元、缪小春、张 敏、苟德胜、陈耀钢、金孝权、张建东、姜 骞、张 华、耿长圣、赵新珍、马 安、金敏霞。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江苏省高性能混凝土的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性能要求、生产、施工和验收。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内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和 100 年的强度等级为 C30C80 的结构混凝土。本规程不适用于聚合物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5、(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 18445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GB 23439 混凝土膨胀剂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153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9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2959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 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 GB/T

6、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21120 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 GB/T 27690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GB/T 31296 混凝土防腐阻锈剂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47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784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 51003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HJ 812 水质可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JGJ

7、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 178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192 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 JGJ/T 193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T 281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3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318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 JGJ/T 328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JGJ/T 385 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 JG/T 335 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成膜型涂料 JG/T 477 混凝土塑性阶段水分蒸发抑制剂 JG/T 486

8、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 JC/T 984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JC/T 1011 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 JT/T 537 钢筋混凝土阻锈剂 JTJ 275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DL/T 5150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DGJ32/TJ 20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3 术语和符号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高性能混凝土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根据工程服役环境和使用要求进行设计,采用绿色生产方式生产,C30 及以上强度等级且至少有一项耐久性指标满足结构长期安全服役要求的混凝土。3.1.2 设计

9、使用年限 design service life 在设计确定的环境作用和维修、使用条件下,作为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并具有一定保证率的使用年限。3.1.3 劣化模型 degradation model 描述材料与结构性能劣化过程的数学表达式。3.1.4 开裂风险系数 crack risk coefficient 由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拉应力和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比值。3.1.5 混凝土抗侵蚀抑制剂 corrosion-resistance admixture for concrete 掺入混凝土中,能降低硬化混凝土水分传输速率和有害离子扩散速率的外加剂。3.1.6 临界氯离子浓度 critical chl

10、oride concentration 钢筋表面开始去钝化时的氯离子含量。3.1.7 混凝土外防护材料 external protection material for concrete 作用于硬化混凝土表面,抵抗酸、盐等有害介质对混凝土侵蚀的材料。3.1.8 水分蒸发抑制剂 water evaporation retardants 一种喷洒于已成型尚处于塑性阶段的水泥净浆、水泥砂浆或混凝土表面,在其表面形成单分子膜,能有效抑制其表面水分蒸发的材料。3.1.9 温控膨胀抗裂剂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and shrinkage-compensating crack-re

11、sistance agent 兼有降低混凝土温升、补偿混凝土收缩的外加剂。3.1.10 粘度改性掺合料 viscosity modified admixture 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新拌混凝土粘度的矿物外加剂。3.1.11 空气渗透系数 air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描述在压力差作用下空气通过混凝土表层从高压向低压方向流动过程的参数,用于表征空气通过混凝土的难易程度。3.2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c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结构厚度;C 电通量;P 混凝土抗渗等级;F 混凝土抗冻等级;DRCM 用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测得的氯离子迁移系数;NS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

12、蚀等级;Lmax 一次性最大浇筑长度;T0 入模温度;T 内外温差;RT 温降速率。4 基本规定 4.1 一般要求 4.1.1 混凝土应根据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进行设计。4.1.2 对于环境侵蚀介质浓度超出标准规范规定或存在多种介质共同腐蚀作用的应进行耐久性专项设计,超出本规程规定范围的应进行专项论证。4.1.3 对于有抗裂防渗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抗裂性专项设计。4.1.4 混凝土应根据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作用等级和结构设计使用年限,选用适当的水泥品种、矿物掺合料及水胶比,并采用适当的化学外加剂进行制备。4.1.5 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混凝土在满足强度等级

13、不低于 C30 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下列一种或几种技术要求:1)加速碳化 28d 碳化深度不大于 15mm;2)抗渗等级不小于 P12,且开裂风险系数不大于 0.70,结构混凝土防水等级达到一级;3)抗裂等级达到二级,且开裂风险系数不大于 0.70;4)28d 龄期氯离子迁移系数 DRCM不大于 10.010-12m2/s;5)抗冻等级不小于 F250;6)抗硫酸盐等级不小于 NS40。4.1.6 混凝土生产应符合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相关管理规定。4.1.7 混凝土设计评价、生产评价和工程评价应符合 JGJ/T 385 的要求。4.2 环境类别和作用等级 4.2.1 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按其对钢筋和

14、混凝土的腐蚀机理可分为 5 类,环境类别应按表 1 确定。表 1 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 名称 腐蚀机理 一般环境 保护层混凝土碳化引起钢筋锈蚀 冻融环境 反复冻融导致混凝士损伤 海洋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化学腐蚀环境 硫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腐蚀 大气对混凝土腐蚀 注:一般环境是指无冻融、氯化物和其他化学腐蚀物质作用的环境。4.2.2 环境对配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程度应采用环境作用等级表述,并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 2 环境作用等级 环境类别 环境作用等级 A 轻微 B 轻度 C 中度 D 严重 E 非常严重 一般环境-A-B-C-冻融环境-C

15、-D-海洋氯化物环境-C-D-E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C-D-E 化学腐蚀环境-C-D-E 注:对于一般环境、冻融环境、海洋氯化物环境、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以及化学腐蚀环境的不同环境作用等级对应的环境条件、结构构件示例等按 GB/T 50476 进行规定。4.2.3 结构构件受多种环境类别作用时,应分别满足每种环境类别单独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4.2.4 在长期潮湿或接触水的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考虑混凝土可能发生的碱-骨料反应和钙矾石延迟反应。4.2.5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尚应考虑高速水流、风沙以及车轮行驶对混凝土表面的冲刷、磨损作用等实际使用条件对耐久性的影响。4.3 设计

16、使用年限 4.3.1 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确定,不应低于 GB 50153 的规定,对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上的桥梁以及其他道路上的大型桥梁、隧道和重要的市政设施不应低于 100 年,对城市次干道和一般道路上的中小型桥梁和一般市政设施不应低于 50 年。4.3.2 一般环境下的民用建筑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无需大修,其结构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结构整体设计使用年限相同。严重环境作用下的桥梁、隧道等混凝土结构,其部分构件可设计成易于更换的形式,或能够经济合理地进行大修。可更换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可低于结构整体的设计使用年限,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规定。5 性能要求 5.1 一般规定

17、5.1.1 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设计应符合表 3 的规定。表 3 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c 单位为毫米 环境作用等级 50 年 100 年 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c 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c-A C30 20 C30 25-B C30 25 C35 30-C C35 35 C40 40-C C45 30 C45 35 表 3 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c(续)单位为毫米 环境作用等级 50 年 100 年 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c 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c-D Ca35 35 Ca40 35-C、-C C40 40 C45 45

18、-D、-D C40 50 C45 55-E、-E C45 55 C50 60-C C40 40 C45 50-D C45 45 C50 55-E C50 50 C55 65 注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40;注 2:表中所列指标适用于板、墙等平面构件的结构设计,对于梁、柱等杆状构件,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增大 5mm;注 3:预制构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构件、处于流水中或同时受水中泥沙冲刷的构件保护层厚度设计取值还应符合 GB/T 50476 的要求;注 4:对于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注 5:Ca 为引气混凝土。5.

19、1.2 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应符合 GB 50010 和 GB/T 50476 的要求。5.1.3 对于超长、大体积、有结构自防水要求结构,以及具有特殊控裂要求的结构,应控制混凝土非荷载裂缝发生,混凝土开裂风险系数应控制不大于 0.70。5.1.4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工程建设需求。5.2 耐久性能要求 5.2.1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密实性应按表 4 确定。表 4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密实性 控制项目 50 年 100 年 C30C45 C50 C30C45 C50 56d 电通量(C)1500 1200 1200 1000 注:56d 电通量按 GB/T 50082 进行测

20、试。5.2.2 一般环境下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和抗渗性能指标应按表 5 确定。表 5 一般环境下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和抗渗性能指标 控制项目 50 年 100 年-C-B-C 加速碳化 28d 碳化深度(mm)15 10 5 抗渗等级 P12 P12 P12 注:加速碳化 28d 碳化深度和抗渗等级按 GB/T 50082 进行测试。5.2.3 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抗冻性能指标应按表 6 确定。表 6 冻融环境下的混凝土抗冻性能指标 控制项目 50 年 100 年-C-D-C-D 抗冻等级 F250 F300 F300 F350 注:抗冻等级按 GB/T 50082 进行测试。5.2.4 氯化物环境下混

21、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指标,应通过结构混凝土服役环境参数与材料参数按附录 A 计算得出,在不具备上述试验参数时,可按表 7 确定。表 7 氯化物环境下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指标 控制项目 50 年 100 年-D-D-E-E-D-D-E-E 28d 龄期氯离子迁移系数 DRCM(10-12m2/s)10 6 7 4 注 1:表中的 28d 龄期氯离子迁移系数与本规程表 3 中规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对应,如实际采用的保护层厚度大于表 3 的规定,可按附录 A 计算 28d 龄期氯离子迁移系数 DRCM,对本表中的数据作适当调整;注 2:表中的 DRCM值适用于较大或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对于

22、胶凝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应采取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于掺入钢筋阻锈剂等能够提高钢筋锈蚀临界氯离子浓度的耐腐蚀混凝土,可根据临界氯离子浓度提升倍数,按附录 A 计算 28d 龄期氯离子迁移系数 DRCM,对本表中的数据作适当放宽;注 3:28d 龄期氯离子迁移系数 DRCM按 GB/T 50082 进行测试。5.2.5 化学腐蚀环境下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指标,应通过结构混凝土服役环境参数与材料参数按附录 A 计算得出,在不具备上述试验参数时,可按表 8 确定。表 8 化学腐蚀环境下的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指标 控制项目 50 年 100 年-C-D-E-C-D-E 对于硫酸盐环境,抗

23、硫酸盐腐蚀性能 NS40 NS60 NS140 NS50 NS120 NS280 注:针对超出浓度范围的环境,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指标按本规程附录 A 中的混凝土耐久性专项设计方法进行计算,抗硫酸盐腐蚀性能按本规程附录 B 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5.2.6 服役于氯盐和硫酸盐共同作用环境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应通过结构混凝土服役环境参数与材料参数按附录 A 计算得出,在不具备上述试验参数时,应同时满足表 7 和表 8 的要求。5.3 耐久性能保障措施 5.3.1 处于环境作用等级为 D 和 E 的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设计时可根据环境特点,使用混凝土抗侵蚀抑制剂、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钢筋阻锈剂、

24、混凝土外防护材料等耐久性提升功能材料。5.3.2 耐久性提升功能材料选用应满足表 9 的要求。表 9 耐久性提升功能材料选用建议 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混凝土抗侵蚀抑制剂 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 钢筋阻锈剂 混凝土外防护材料 表面涂层 表面憎水 防腐面层 一般环境-D-冻融环境-D-E -海洋氯化物环境-D -E -除冰盐等其它氯化物环境-D -E -化学腐蚀环境-D -E 注 1:宜采用;可采用;一般不采用;注 2:氯盐和硫酸盐共同作用环境下,中度腐蚀时,宜采用防腐面层、钢筋阻锈剂和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进行防护;严重和非常严重时,宜采用防腐面层、混凝土抗侵蚀抑制剂、钢筋阻锈剂和混凝土

25、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进行防护。5.4 抗裂性能要求 5.4.1 混凝土凝结硬化前,应采取保湿养护措施,控制表层混凝土孔隙负压不大于 15kPa,抑制由水分蒸发引起的塑性阶段裂缝产生。混凝土孔隙负压测试按附录 C 进行。5.4.2 混凝土硬化阶段抗裂性能指标应按附录 D 计算得出,对于底板、墙体、楼板及顶板结构,在不具备试验参数时,设计指标可按表 10 选取。表 10 混凝土抗裂性能指标(底板、墙体及楼板)结构部位 结构厚度(m)一次性最大浇筑长度Lmax(m)控制项目 入模温度T0()内外温差T及温降速率RT 混凝土初凝后开始计时的1d绝热温升/7d 绝热温升(%)变形 7d自生体积变形 28

26、d 变形 底板 0.4,1 40 5,35 T15 RT5/d/4060/+10010-6 0 1,2 40 5,30 T15/30,35 50+10010-6 0 墙体 0.3,0.5 20 30,35/50+20010-6+5010-6 30 25,30/40 15,25/60 5,15/+20010-6+5010-6 80/表 10 混凝土抗裂性能指标(底板、墙体及楼板)(续)结构部位 结构厚度(m)一次性最大浇筑长度Lmax(m)控制项目 入模温度T0()内外温差T及温降速率RT 混凝土初凝后开始计时的1d绝热温升/7d 绝热温升(%)变形 7d自生体积变形 28d 变形 墙体 0.5

27、,0.7 20 30,35 RT5/d 50+20010-6+5010-6 40 5,30 0.7,1 15 30,35 50 20 25,30 30 5,25 楼板/顶板 0.3 3060 5,35/-10010-6 60120 5,30/+20010-6+5010-6 注 1:本表适合于混凝土强度等级 C50 以下结构,对于 C50 及以上结构,混凝土抗裂性能指标按附录 D 的专项设计方法进行计算;注 2:当基础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混凝土抗裂性能指标按附录 D 的专项设计方法进行计算;注 3:本表中“一次性最大浇筑长度”表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块不出现收缩裂缝时所允许的最大浇筑长度,即施工

28、缝最大间距;注 4:“/”表示可以不作技术要求;注 5:收缩变形“+”表示膨胀,“-”表示收缩;注 6:在“一次性最大浇筑长度”和“混凝土入模温度”指标无法满足表中要求时,在入模温度不高于 35条件下,可采取中热或低热水泥、增加矿物掺合料掺量、掺加混凝土膨胀剂、掺加具有温控效果的功能材料等技术措施,具体方案应根据抗裂性设计及试验确定;注 7:绝热温升参照 DL/T 5150 进行测试;注 8:7d 自生体积变形和 28d 变形按本规程附录 E 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5.5 抗裂性能保障措施 5.5.1 对有裂缝控制需要的混凝土结构,在设计时可根据开裂风险控制要求,使用水分蒸发抑制剂、合成纤维、膨

29、胀剂、温控膨胀抗裂剂等抗裂性提升功能材料。5.5.2 抗裂性提升功能材料选用应满足表 11 的要求。表 11 抗裂性提升功能材料选用建议 施工温度及结构形式 塑性裂缝抑制 硬化阶段裂缝抑制 结构部位 日平均气温()厚度(m)水分蒸发抑制剂 合成纤维 氧化钙类膨胀剂 氧化镁膨胀剂 温控膨胀抗裂剂 楼板 25 1.0 25-表 11 抗裂性提升功能材料选用建议(续)施工温度及结构形式 塑性裂缝抑制 硬化阶段裂缝抑制 结构部位 日平均气温()厚度(m)水分蒸发抑制剂 合成纤维 氧化钙类膨胀剂 氧化镁膨胀剂 温控膨胀抗裂剂 墙体 25 0.5-0.5,0.7-0.7-大体积 25/-/-注 1:宜采用

30、;可采用;一般不采用;注 2:/不限;注 3:受强约束部位按墙体。6 生产 6.1 原材料 6.1.1 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 GB 175 的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大于 350m2/kg,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80m 方孔筛筛余不宜大于 10%或 45m 方孔筛筛余不宜大于 30%。6.1.2 粉煤灰等级宜为级和级,其性能应满足 GB/T 1596 的要求。6.1.3 高炉矿渣粉等级宜为 S95 级和 S105 级,其性能应满足 GB/T

31、 18046 的要求。6.1.4 硅灰 SiO2 含量不应低于 90%,掺量宜控制在 10%以内,应配合高效减水剂等外加剂共同使用,其性能应满足 GB/T 27690 的要求。6.1.5 石灰石粉、天然火山灰质材料等矿物掺合料以及复合掺合料性能应满足 JGJ/T 318、GB/T 51003和 JG/T 486 的要求。6.1.6 细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的河砂或人工砂。河砂宜选用 II 区中砂,含泥量不宜大于 2.0%。人工砂细度模数不宜超过 3.3,且不宜采用细砂,石粉含量不宜大于 10%且 MB 值不宜大于 1.2。细骨料性能应满足 JGJ 52 的要求。6.1.7 粗骨料采

32、用清洁、级配良好的碎石或卵石,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10%,吸水率不宜大于2.0%,松散堆积空隙率不宜大于 45%。对于 C60 以上等级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母岩抗压强度不应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 1.3 倍,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25mm。对于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20mm。粗骨料性能应满足 JGJ 52 的要求。6.1.8 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不应小于 25%,28d 收缩率比不应大于 110%。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不得与萘系、氨基磺酸盐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混合使用,与其他品种外加剂同时使用时,宜分别掺加,复配使用时应关注相容性。减水剂性能应满足 GB 807

33、6 的要求。6.1.9 高性能混凝土拌和、养护用水应符合 JGJ 63 的规定。6.2 功能材料 6.2.1 混凝土抗侵蚀抑制剂 1)混凝土抗侵蚀抑制剂的游离铵根离子含量不应大于 100mg/L,掺混凝土抗侵蚀抑制剂的混凝土吸水率降低不应小于 50%,氯离子渗透系数比不应大于 85%,盐水浸烘环境中钢筋腐蚀面积百分率减少不应小于 75%。2)游离铵根离子含量试验按 HJ 812 进行测试,混凝土吸水率测试方法按本规程附录 F 的规定执行,氯离子渗透系数比测试方法按 GB/T 31296 进行测试,盐水浸烘环境中钢筋腐蚀面积百分率减少按JGJ/T 192 进行测试。6.2.2 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

34、蚀防腐剂 1)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抗蚀系数不应小于 0.90,膨胀系数不应大于 1.2。2)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性能应满足 JC/T 1011 的要求。6.2.3 钢筋阻锈剂 1)钢筋阻锈剂宜选用复合氨基醇类有机阻锈剂,干湿循环钢筋锈蚀面积比不应大于 30%,临界氯离子浓度提高倍数不应小于 1 倍,其性能应满足 JGJ/T 192 和 JT/T 537 的要求。2)盐水干湿循环环境中钢筋锈蚀面积百分率比按本规程附录 G 进行,临界氯离子浓度提高倍数按本规程附录 H 进行。6.2.4 混凝土外防护材料 1)表面涂层类混凝土外防护材料性能应满足 JG/T 335 和 GB 18445

35、的要求。2)表面憎水类混凝土外防护材料性能应满足 JTJ 275 的要求。3)防腐面层类混凝土外防护材料性能应满足 JC/T 984 和 JTJ 275 的要求。6.2.5 水分蒸发抑制剂 1)水分蒸发抑制剂降低水分蒸发的效率不应小于 25%,总开裂面积降低率不应小于 80%。2)水分蒸发抑制剂性能应满足 JG/T 477 的要求。6.2.6 合成纤维 1)合成纤维断裂强度不应小于500MPa,初始模量不应小于4.5GPa,断裂伸长率宜控制在15%30%。2)合成纤维性能应满足 GB/T 21120 的要求。6.2.7 膨胀剂 1)氧化钙类和硫铝酸钙-氧化钙类膨胀剂性能应满足 GB 23439

36、 的要求。2)钙镁复合膨胀剂在 20水中 7d 限制膨胀率不应小于 0.050%;在 60水中 28d 与 3d 限制膨胀率之差不应小于 0.020%。限制膨胀率按 GB 23439 进行测试。6.2.8 温控膨胀抗裂剂 1)温控膨胀抗裂剂的限制膨胀率不应小于 0.050%;初凝之后的 24h 水化热降低率30%、7d 水化热降低率15%。2)限制膨胀率按 GB 23439 进行测试,水化热降低率按附录 I 进行测试。6.2.9 粘度改性掺合料 1)粘度改性掺合料不应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减少不应小于 20%,T500 扩展时间减少不应小于 30%,其性能应满足 GB/

37、T 51003 和 JG/T 486 的要求。2)混凝土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按 JGJ/T 281 进行测试,T500 扩展时间按 JGJ/T 283 进行测试。6.3 配合比参数 6.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 JGJ 55 的规定。6.3.2 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及其他力学性能、拌合物性能、长期性能、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6.3.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宜符合表 12 的规定。表 12 混凝土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范围限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最大水胶比 胶凝材料用量范围(kg/m3)C30 0.45 320380 C35 0.45 350400 C40

38、0.43 380440 C45 0.40 400450 C50 0.36 420480 C55 0.34 430500 C60 0.32 440520 C70 0.28 520560 C80 0.26 550580 注:表中数据适用于标准养护条件,对于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条件,混凝土最大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范围应通过试验确定。6.3.4 应根据环境类别与水胶比确定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粉煤灰和高炉矿渣粉的掺量宜符合表 13 的规定。表 13 不同环境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掺量范围 单位为百分比 环境类别 矿物掺合料种类 水胶比0.40 水胶比0.40 碳化环境 粉煤灰 40 30 高炉矿

39、渣粉 50 40 冻融环境 粉煤灰 30 20 高炉矿渣粉 40 30 表 13 不同环境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掺量范围(续)单位为百分比 环境类别 矿物掺合料种类 水胶比0.40 水胶比0.40 氯化物环境 粉煤灰 3050 2040 高炉矿渣粉 4060 3050 化学腐蚀环境 单一介质腐蚀 粉煤灰 3050 2040 高炉矿渣粉 4060 3050 氯盐和硫酸盐共同作用 粉煤灰 4060 1030 高炉矿渣粉 5070 2040 酸雨和碳化共同作用 粉煤灰 4060 30 高炉矿渣粉 5070 40 注 1:当采用两种或多种矿物掺合料复合掺用时,混凝土中掺合料总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 5

40、0%,不同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可参考本表并经过试验确定;注 2:本表规定的矿物掺合料的掺量范围仅限于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对使用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可取高限,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可取低限;注 3: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宜采用 I 级粉煤灰,其掺量不宜超过 30%;注 4:严重氯盐环境与化学侵蚀环境下,粉煤灰的掺量不应小于 30%,或高炉矿渣粉的掺量不小于 50%。6.3.5 硅灰、石灰石粉、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复合掺合料等其他矿物掺合料种类和掺量应根据工程建设需求通过试验确定。6.3.6 混凝土含气量、平均气泡间距系数、氯离子、三氧化硫和碱含量应满足 GB/T 50476 的要求

41、。6.4 制备 6.4.1 混凝土制备应按 GB/T 14902、GB 50164 和 JGJ/T 328 的规定。6.4.2 混凝土原材料应先验证合格后再使用。6.4.3 混凝土生产前应进行试配,试配使用的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一致。6.4.4 在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原材料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配。6.4.5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侵蚀抑制剂、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钢筋阻锈剂、膨胀剂、温控膨胀抗裂剂、合成纤维、粘度改性掺合料的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6.4.6 环型截面混凝土预制构件可采用离心

42、工艺成型,离心转速和持续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离心后应去除余浆。7 施工 7.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符合 GB 50666 的规定。7.2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满足 GB 50496 的规定。7.3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喷雾或喷水分蒸发抑制剂养护,不应进行洒水、蓄水、覆盖等养护。混凝土表面宜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7.4 掺加膨胀剂、温控膨胀抗裂剂的混凝土施工应符合 JGJ/T 178 的规定。掺加温控膨胀抗裂剂混凝土结构拆模时间宜不少于 5d,在冬期施工时,拆模时间应延至 7d 以上。7.5 跳仓法施工时,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应根据本规程抗裂性计算后确定,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

43、小于 7d。7.6 混凝土养护水的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宜超过 11,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温降速率应满足抗裂性设计指标。7.7 采用蒸汽养护时,升温速率与降温速率不宜大于 15/h;采用浸水养护时,水温正负温差不宜超过 5,水面宜高出构件表面 30cm,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14d。8 验收 8.1 检验 8.1.1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出厂检验的取样、试验由生产厂家承担,在搅拌地点进行取样。交货检验的取样、试验由使用方承担,在浇筑地点进行取样。8.1.2 检验项目应包括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的各项性能。8.1.3 原材料性能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本规程第 5 章的规定,取样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相关

44、国家标准的规定。8.1.4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取样和检验方法应符合 GB/T 14902 和 GB 50204 的规定。8.1.5 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检验频次与检验方法应符合 GB/T 50107 的规定。8.1.6 混凝土耐久性能指标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应至少对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抽样检测 1次。取样和检验方法应符合 JGJ/T 193、GB/T 50082 和本规程附录 B 的规定。8.1.7 有抗裂防渗要求时,混凝土抗裂性能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应至少对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抽样检测 1 次。取样方法应符合 JGJ/T 193 规定,检测方法应符合 GB/T 50082 以及本规程附录

45、 C、附录 E、附录 I 的规定。8.1.8 8.1.8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包括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耐久性能、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的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应符合 GB 50204 的规定。2)对结构实体混凝土的氯离子迁移系数检验,可采用混凝土空气渗透测试方法。混凝土空气渗透测试方法按DGJ 32或TJ 206的规定进行。当对检验结果产生争议时,可采取钻取混凝土芯样方法,按GB/T 50784的规定执行。3)对于不合格的耐久性检验项目,应进行专项评审并提出处理意见。8.2 8.2 验收 8.2.1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验收应符合 GB 50

46、204 的规定,验收时应将材料和结构实体耐久性检验纳入验收要求。8.2.2 有抗裂防渗要求的地下混凝土结构验收还应符合 GB 50208 中一级防水的规定。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方法 A.1 本附录给出的混凝土耐久性专项设计方法与原则是本规程高性能混凝土设计的补充与延伸,其目的是指导服役于超高浓度腐蚀环境、耦合侵蚀环境或超出现有标准规范规定范围的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使结构和构件在使用年限内达到所期望的性能要求。A.2 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需明确结构和构件在指定服役环境下的性能劣化规律、耐久性极限状态以及设计使用年限。A.3 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需要使用劣化模型,针对确定的极

47、限状态和设计使用年限,确定与结构和构件性能劣化抗力直接相关的材料与结构参数,并且应充分考虑环境作用和性能劣化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使设计参数具有一定保证率。A.4 结构构件性能劣化的耐久性极限状态应按正常使用下的适用性极限状态考虑,且不应损害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可修复性要求。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耐久性极限状态可分为以下三种:1)钢筋开始锈蚀的极限状态;2)钢筋适量锈蚀的极限状态;3)混凝土表面轻微损伤的极限状态。A.5 钢筋开始锈蚀的极限状态应为混凝土碳化发展到钢筋表面,或氯离子侵入混凝土内部并在钢筋表面积累的浓度达到临界浓度。重要、重大工程的混凝土结构主要构件以及使用期难以维护的混凝土构件,宜采用

48、钢筋开始锈蚀的极限状态。对锈蚀敏感的预应力钢筋、冷加工钢筋或直径不大于 6mm 的普通热轧钢筋作为受力主筋时,应以钢筋开始锈蚀作为极限状态。A.6 钢筋适量锈蚀的极限状态应为钢筋锈蚀发展导致混凝土构件表面开始出现顺筋裂缝,或钢筋截面的径向锈蚀深度达到 0.1mm。混凝土结构中的可维护构件,可采用钢筋适量锈蚀的极限状态。A.7 混凝土表面轻微损伤的极限状态应为不影响结构外观、不明显损害构件的承载力和表层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A.8 与耐久性极限状态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具有规定的保证率,并应满足正常使用下适用性极限状态的可靠度要求。根据适用性极限状态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保证率宜为 90%95%

49、,相应的失效概率宜为 5%10%。A.9 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的劣化模型,其有效性应经过验证并应具有可靠的工程应用。环境作用和作用效应参数应依据工程环境条件取值,性能劣化的材料抗力参数应能通过可靠的试验方法确定,劣化模型应考虑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方法对劣化规律的影响。A.10 海洋氯化物环境,氯离子侵入混凝土内部的过程,可采用 Fick 第二定律的经验扩散模型。模型所选用的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氯离子扩散系数、钢筋锈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等参数的取值应有可靠的依据。其中,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扩散系数应为其表观值,氯离子扩散系数、钢筋锈蚀的临界浓度等参数还应考虑混凝土的组成特性、混凝土构件使用环境的温、湿

50、度等因素的影响。根据设计使用年限与保护层厚度,选择极限状态所对应的临界氯离子浓度和表面氯离子浓度,计算得出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根据氯离子迁移系数 DRCM与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关系,得到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指标。A.11 硫酸盐腐蚀环境,可采用美国 ACI 硫酸盐腐蚀破坏模型,计算硫酸盐等腐蚀性介质侵入引起保护层厚度剥落,得到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指标。美国 ACI 硫酸盐腐蚀破坏模型:spallspallXRt(A.1)spall221EvXEC(A.2)2spall02spallEiXCtDc(A.3)201EiEc C DRv(A.4)式中:R 硫酸盐环境中混凝土的腐蚀速率,单位为米每秒(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材料/保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